|
本帖最后由 老鼠爱小米 于 17-8-2009 19:10 编辑
总理群众大会2009 华语演讲
日期 : 16 August 2009 20:13 hrs
网址 : http://www.xin.sg/partofus_citybeats.php?article=31859
总理群众大会华语演讲
亲爱的同胞
大家晚上好
经济
我们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经济风暴,经济在第一季大幅度萎缩,幸好到了第二季强力回弹,现在情况开始稳定下来。今年财政预算案的“振兴配套”发挥了作用,公司并没有大幅度裁员,失业率只增高一点,向国会议员求助的人增加了。但是,到目前为止,多数人生活如常,工作安稳,心情也不错,大家都很热烈地庆祝国庆日。 最近举行的旅游展也人山人海,此外,也有很多人排队买房子,表示对前途有信心。
无论如何,政府将继续关注接下来几个月的经济走势,世界经济局势开始稳定下来,本地的一些企业开始招聘员工。第三季应该不会出现大幅度裁员的现象,但是,第三季以后的情况还不明朗,我们应该对此做好心理准备。从长远来说,我们应该对前景感到乐观,风和日丽的日子还没回来,不过我们已经看到一些希望,一些“绿苗”。在风暴中,中小型企业受到的打击较大,因为它们资金和人员缺乏,但是它们很有逆境求存的精神,它们勇于创新,改变营业模式,寻找新的出路。政府将继续全力支持这些中小型企业,包括协助它们进军海外市场。亚洲国家有很多商机,只要了解市场,人脉好,不怕没生意做。
本地的家具业便是个好例子,家具业近年来有了新的生机,它不但没有被淘汰,还已经脱胎换骨,由夕阳行业变成了朝阳行业,因为现在制造的是高品质、设计新颖、领导潮流的家具。“新加坡家具商会”很活跃,在国内外有效地促销新加坡品牌的家具。因为经济下滑,行程不好,他们加倍努力,成功地开拓了不少海外新市场,包括东亚、东欧和拉丁美洲国家。世界最大规模、最有名气的家具展是意大利的米兰家具展。今年四月,在新加坡标新局(Spring)的协助下,新加坡家具商会参加了米兰家具展。当时吴作栋资政正在意大利访问,他特地到参展会替本地商家打气 。其实,我国家具商都把工厂设在邻近国家,生产成本较低,不过它们以新加坡品牌为号召,因为在国际市场上,新加坡不仅是国家的名称,也是优良品质的象征。新加坡这个品牌是商人打天下的“独门武器”,千万不要糟蹋它,而应该珍惜它,加强它,使我们在商场上百战百胜。
我国企业家懂得变通,积极寻找新出路,个别新加坡人也应该自动自发,抓紧自我提升的机会。工友应该把握培训的机会,参加SPUR(技能提升与应变计划)提供的各种课程。失业的人可以向e2i(就业与职能培训中心)或CDC(社区发展理事会)求助。
这些机构帮助许多人找到了工作,在e2i培训中心的一道墙上,挂着一个很有意思的标语,它说:“山不转路转, 路不转人转,人不转心转”。被生活搞到团团转的人,应该到e2i转一转,一定会转出一条路来。其实,掌握一技之长,是走出生活困境的唯一办法。未来两年,世界经济的增长可能比较缓慢,我们必须继续逆水行舟,力争上游,世界经济迟早将全面复苏,到时我们已经做好准备,必将能再次展翅高飞。
医药保健我们忙着振兴经济的时候,也不可忽略其他长远的问题。让我先谈一谈医药保健和医药费问题。
政府采取了不少措施缓和医药费的上涨,多数新加坡人基本上负担得起医药费,但是,这仍旧是新加坡人关心的问题,很多人需要照顾年迈患病的父母,担子很重。那些刚要步入老年的人,也可能为自己的健康和医药费担心。政府很关注这个问题,并且已经开始提升医药服务,以应付人口老化所带来的庞大需求,人到老年,比较多病,也病得较重,康复的时间比较长。因此需要建造更多医院,包括坐落在义顺的邱德拔医院和裕廊综合医院。
这些年长病人在疗养期间,需要恰当的护理服务,他们不需要继续在大型医院留医,社区医院可以为他们提供收费低廉但恰当的护理服务,社区医院跟大型的政府医院可以互相合作,互相支援。 政府医院可以协助社区医院提高医疗水平,使病人得到良好的照顾。社区医院则可以接收政府医院的一部分病人,以便把病床留给病情较重的病人。此外,社区医院跟社会的联系较为紧密,有利争取各界的支持。
陈笃生医院和仁慈医院之间的合作关系,便是一个好例子。仁慈医院是一所社区医院,它就坐落在陈笃生医院旁边。我最近走访了仁慈,以了解它的运作情况,它有了新的管理层和新的运作模式, 陈笃生为仁慈提供医疗咨询, 陈笃生留医的病人,在病情稳定后,可到仁慈留医,接受护理服务,直到康复为止。在仁慈留医的病人如果病情恶化,可以立即回到陈笃生就医,仁慈有许多热心的义工,为病人组织有益身心的消闲活动,让他们康复得更快。
樟宜医院和圣安德烈社区医院之间也有同样的合作关系,卫生部正在研究如何将这种运作模式扩展到其他政府医院,年老病人从医院回到家中修养后,家人便须负起照顾他们的责任。
我知道,这是很沉重的负担。有些人甚至说:“久病无孝子”,然而,我们不应该推卸责任,我们亚洲人重视孝道,这是传统的美德,要维持下去。虽然说政府有责任照顾老年人,但是对家人来说,这是责任加爱心。家人的爱心,家庭的温暖,不是疗养院或医院可以取代的。我最近见了一些疗养院负责人。他们向我反映了年老父母被遗弃的情况。他们说:一些孩子把父母送到疗养院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连身份证的地址也改了,当疗养院联络上他们的时候,他们显得事不关己,还表示:即使疗养院把父母赶出去,他们也不在意。
政府正在研究如何更有效地运用《赡养父母法令》,向这些孩子追究责任。
除了设立更多社区医院,政府正在探讨其他措施,以减轻人们在家照顾患病亲人的负担,这是政府的责任,不过个人也有自己应尽的责任。保持健康便是个人的责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远离疾病,节省医药费的最好办法, 注意饮食习惯,不要抽烟,多做运动:不论是打太极拳,练气功,还是快步走,都有益身心。参与集体活动,一起做运动,可以增加乐趣,可以多交朋友,对心理健康有帮助。
我们要特别注意国人超重和肥胖的趋势, 在美国,将近三分之二的成年人是肥胖或超重的。这个比例还在逐渐上升。在中国,人们现在害怕“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在改革开放之前,“三高”很少见,可见这些是“富贵病”。
我最近看到一则新闻报道。在中国的城市,肥胖的人越来越多,减肥的生意热火朝天,促销花招很多,包括所谓的“论斤减肥”:收费按减掉的“肥肉”计算: 减5斤,300元、减10斤,500元、 减20斤,800元。在新加坡,我们每年举行“全国健康生活运动”,替大家免费减肥。我每年都参加,跟几百个人一起又蹦又跳。我们参与者的体重过去几年有减没增,但是全国的肥胖人数则有增没减!
我们要加倍努力预防肥胖和“三高”,否则疾病缠身,将对自己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
种族及宗教和谐
除了医药保健的问题,种族及宗教和谐也是影响深远的问题。我国一向以种族及宗教和谐自豪,各族群融合得很好,不同宗教和种族背景的人成为好朋友、好邻居,各宗教组织不但互相尊重,还经常联手推动社区服务,这是我们四十多年来努力的成果。
这也跟社会结构有关。占人口多数的道教徒和佛教徒,向来对其他宗教采取包容和协商的态度,因此为整个社会定下基调, 让我举个例子:一些道教的神庙举行酬神游行时, 经常到附近的兴都庙拜访,兴都教庙也礼尚往来。他们举行宗教游行的时候也经常绕道拜访神庙。
我了解其他宗教的教义不同,也许不能以同样的方式互相交流。实际上,最重要的是交流的诚意和精神。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各宗教社群和平共处,互相容忍,不过,我们不应该感到自满。新加坡人的宗教热忱正逐渐升高,加上这里人口稠密,各社群接触频繁,很难完全避免磨擦。我举一个实际的例子:一位国会议员曾告诉我去年发生的一起事件,在他的选区里,一位华族老婆婆去世了,她的家人打算在隔壁组屋的底层办丧事,他们还没向市镇理事会申请批准时,就开始布置灵堂。但是,这个地方已经被一户马来家庭预订,作为举行婚礼的场所。他们已经获得市镇理事会的批准,请柬也发出去了。现在,婚礼的场地突然被人“捷足先登”,马来家庭自然感到很不高兴。市镇理事会出面调解,劝请这户华族家庭另选地方,但是这户华族家庭不愿意配合。他们认为,虽然灵柩还没运到,但是灵堂已经布置好,把它拆除会带来霉运。显然的,理亏的是那户华族家庭, 幸好,经过议员和基层领袖的调解,那户马来家庭大方地同意将婚礼移到附近的组屋底层举行。
市镇理事会为了向他们表示感激,让他们免费使用场地,并且帮助他们在组屋附近张贴告示,让参加婚礼的宾客知道地点已经更改,无论是喜事或丧事,都是很敏感的人生大事,红白两事纠缠在一起,情绪容易失控,一发不可收拾。
这起事件得以解决,是因为那户马来家庭让步,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充分说明新加坡人够成熟,能够顾全大局; 在另一个国家,类似的事件可能会演变成暴力或种族冲突。
和谐融洽的种族关系值得我们庆幸,更值得我们珍惜,而不应被当作是理所当然的。
我刚才提到的事件,不是唯一的一起,也不会是最后的一起。 我们必须坚定和机敏地处理这些问题,各方都应该懂得协商,为他人着想。政府的态度很重要。政府应该立场坚定,保持警惕和中立。
我再举另一个例子,是征用土地的例子。政府经常需要征用私人土地,以兴建道路、地铁线、学校、政府组屋等。政府有时也会征用宗教组织的土地。所有的宗教组织都曾受影响,譬如佛寺、基督教堂、兴都庙等,都曾被征用过。政府会作出赔偿,但是受影响的组织可能不愿搬迁,如果受影响的是宗教组织,许多的信徒可能感到不满,而向政府提出请愿。
政府自然会慎重考虑他们的意见,但如果政府无法接受请愿,还是必须征用土地的话,政府一定会向有关的组织交代,政府必须考虑的是:
政府的决定绝不能让人觉得政府偏袒任何宗教组织;这个决定也不能削弱政府的公信力,否则政府日后就很难办事了。
到目前为止,政府征用土地时,一般上都获得地主的谅解与合作,政府应对他们表示感激。这些具体的事例说明,我们处理宗教问题,除了必须很敏感和谨慎,也应该坚守一些基本的原则,包括采取包容和协商的态度,坚持政教分离,维持中立、世俗化的政府,尽量扩大我们共同分享的空间。
我希望各界人士全力支持和维护这些基本原则,这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国家的兴亡,全体人民应该同心同德,使新加坡成为多元宗教社会的典范,使宗教和谐与宗教自由成为我国社会的一大基石。
今年是新加坡成为自治邦50周年,半个世纪以来,我们经历许多风雨,倍受考验,幸运的是,新加坡人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使我们排除万难,建立今天的新加坡。 我有信心,我们能再次通过考验,克服危机,创造一个更繁荣昌盛的新加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