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查看: 1403|回复: 5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4-9-2010 20:41:4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大圣王 于 14-9-2010 20:43 编辑

印顺法师~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第十一章第一节(摘录)

从大本阿弥陀经来看,阿弥陀佛净土,在初期大乘的净土思想中,是富有特色的

法藏比丘立二十四愿(或四十八愿),成立一完善的净土,作为救济众生,来生净土者修道的道场

在选择二百十亿国土,结成二十四愿以前,弥陀净土的根本特性,早已在佛前表示出来,如阿弥陀(三

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说(大正12·300c)令我后作佛时,于八方上下诸无央数佛中最尊,

智慧勇猛头中光明,如佛光明所焰照无极

所居国土,自然七宝,极自软好令我后作佛时,教授名字,皆闻八方上下无央数佛国,莫不闻知我名字者

诸无央数天人民及蜎飞蠕动之类,诸来生我国者,悉皆令作菩萨阿罗汉无央数,都胜诸佛国

经中所说的二十四愿,或四十八愿,都不外乎这一根本意愿的具体组合

阿弥陀佛的光明,胜过一切佛佛的光明名闻(称),为十方无数佛国所称誉,为十方诸天人民称叹,所以发愿往生这是第二十四愿

阿弥陀佛的特胜,从佛的光明名闻而表达出来佛的光明遍照,使一切众生的苦迫,得到解除,在释尊入胎出胎成佛的因缘中,部派佛教有不同程度的放光传说

阿弥陀净土,是重视光明的利益众生,而予以高度的赞扬胜过一切佛,是阿弥陀佛的根本愿,所以第十七愿说令我洞视(天眼通)彻听(天耳通)飞行(神足通),十倍胜于诸佛

十八愿说令我智慧说经行道,十倍于诸佛也许这过于特出,不大适合佛佛平等的原则,所以这二愿,其

他译本都删略了
根本意愿中的国土七宝所成,是第三愿,无量清净平等觉经没有这一愿在净土本愿思想的发展中,着重于来生净土者的功德净土思想的重点,不止是理想的自然环境,而在乎净土中的德行与进修,圣贤间和平的向道

阿弥陀佛是祝福的意思

这一句话是古印度的梵语,古印度话,它的意思,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光寿无量,是一句祝福的话,祝福你长寿,祝福你光明智慧

祝福的话,祝福里面含义就很深,深在什么地方呢?

深在警觉提醒你,我们人在这个世间一生,我们要求的光明无量光心地光明磊落大公无私,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这个意思重要,每听到这一句话,我们就要警觉自己

为什么呢?自己可以说在无量劫来,那么也没有许多人,不相信有前世,不相信有来生,咱们就算这一生,从你出生那一天起,不是光明的

我们放下自私自利,起心动念能为社会着想,为人民着想,为众生着想,为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全心全力做出贡献服务,这个心地就是正大光明阿弥陀佛这一句话里头含着这个深刻的意思圆满的意思

我们自己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幸福美满,当然这里面包括健康长寿从阿弥陀佛这一句话,字面上意思来看,阿弥陀佛是无量的意思,佛就是光寿的意思,无量包括一切的无量在其中

你所想到的,样样无量,所以就是很圆满,很具备的祝福的一句话,这是我们一见面开口第一句话,阿弥陀佛,这一句话与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心相应,为什么呢?一切众生所希求的,所以与一切众生心相

这里面决定没有迷信世间所有的好话这一句都总结了,全部归纳了,所以是世间所有一切好话都在这一句当中,这一句就圆满了

我们懂得这个意思,称念阿弥陀佛,这个意思就更圆满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14-9-2010 23:41:25|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不是龙树菩萨从龙宫带出华严经开始的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9-2010 20:07:41|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印顺法师佛学着作集 ~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

第十三章 华严法门
第一节 华严经的部类与集成
第一项 汉译的华严经部类
『大方广佛华严经』,简称『华严经』,在中国的汉译中,是一部大经,被称为「五大部」之一。『华严经』在中国,经古德的宏扬,成立了「华严宗」,在大乘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大经的全部纂集完成,比「般若」、「净土」、「文殊」等法门,要迟一些,但也有比较早的部分。现在以「华严法门」为题,来说明全经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项 华严经的编集
『华严经』的大部集成,不是一次集出的。有些部类,早已存在流行,在阐明佛菩萨行果的大方针下,将相关的编集起来。古人称为「随类收经」,的确是很有意义的!现存『华严经』的部分内容,古代是单独流行的,如『入法界品』,龙树Na^ga^rjuna在『大智度论』中,称为『不可思议解脱经』(1),或简称『不思议经』。『不可思议解脱经』的单独流行,到唐代也还是这样,如乌荼Ud!ra国进呈的,译成四十卷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其实只是『不可思议解脱境界经』『普贤行愿品』。『大智度论』所说的『十地经』(2)、『渐备经』(3),是『华严经』的『十地品』。『大乘密严经』说:「十地华严等┅┅皆从此经出」(4),「十地」也还是独立於『华严』以外的。在大部『华严经』中,『十地品』名「集一切种一切智功德菩萨行法门」;「集一切智功德法门」(5)。『如来出现品』名「示现如来种性」等,「如来出现不思议法」(6) ;『离世间品』名「一切菩萨功德行处┅┅离世间法门」(7)。『入法界品』名「不思议解脱境界」。这几部,不但各有法门的名称,而且是序、正、流通,都完备一部经的组织形式。这都是大部『华严经』以前就存在的经典,其后才综合编集到大部中的。
http://www.fzrj.com/bookgb/41/yinshun41-44.html


印顺法师佛学着作集 ~ 空之探究
第四章 龙树中道缘起与假名空性之统一
一 龙树与龙树论

龙树Na^ga^rjuna菩萨,对空义有独到的阐扬,为学者所宗仰,成为印度大乘的一大流。在中国,或推尊龙树为大乘八宗的共祖。印度佛教史上,龙树可说是释尊以下的第一人!但龙树的传记,极为混乱,主要是『楞伽经』中,「证得欢喜地,往生极乐国」的那位龙树,梵语 Na^ga^hvaya,应译为龙叫、龙名或龙猛,与Na^ga^rjuna龙树,是根本不同的。多氏『印度佛教史』说:南方阿霨黎耶龙叫Na^ga^hvaya,真实的名字是如来贤Tatha^gata-bhadra,阐扬唯识中道,是龙树的弟子(1)。月称Candraki^rti的『入中论』,引『楞伽经』,又引『大云经』说:「此离车子,一切有情乐见童子,於我灭度后满四百年,转为衛刍,其名曰龙,广宏我教法,后於极净光世界成佛」(2)。这位本名一切有情乐见的,也是「龙名」,月称误以为『中论』的作者龙树了。与『大云经』相当的,昙无谶Dharmaraks!a所译的『大方等无想经』说:「一切众生乐见梨车,后时复名众生乐见,是大菩萨、大香象王,常为一切恭敬供养、尊重赞叹 [P202] 」(3)。大香象的象,就是「龙」 (或译「龙象」)。为一切尊重赞叹,也与『楞伽经』的「吉祥大名称」相当。这位龙叫,弘法於(西元三二0)旃陀罗崛多Candragupta时代,显然是迟於龙树的。传说为龙树弟子(?);那时候,进入后期大乘,如来藏、佛性思想,大大的流传起来。

龙树入龙宫取经,传说极为普遍。龙树在龙宫中,读到更多的大乘经,「得诸经一相」,「一相」或作「一箱」。所得的经典,传说与『华严经』有关。我曾有『龙树龙宫取经考』(7),论证为:龙树取经处,在乌荼Ud!ra,今奥里萨Orissa地方。这里,在大海边,传说是婆楼那Varun!!a龙王往来的地方。这里有神奇的塔,传说是龙树从龙宫得来的。这里是『华严经』 [P204] 「入法界品」善财Sudhana童子的故乡,有古塔庙。所以龙树於龙宫得经,应有事实的成分,极可能是从龙王的祠庙中得来的。后来龙叫七次入海的传说,也只是这一传说的夸张。乌荼,在(东)南印度,当时属於安达罗Andhra的娑多婆诃S/a^tava^hana王朝。龙树在南印度弘法,受到娑多婆诃王朝某王的护持,汉译有『龙树菩萨劝诫王颂』(共有三种译本),名为『亲友书』,就是寄给娑多婆诃国王的。依多氏『印度佛教史』,龙树也在中印度弘法。从龙树在雪山区佛寺中研读大乘,对北方也不能说没有影响。总之,龙树弘法的影响,是遍及全印度的。依『大唐西域记』,龙树晚年住在国都西南的跋罗末罗山Bhra^managiri,也就在此山去世。

http://www.fzrj.com/bookgb/30/yinshun30-12.html     :lovelines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9-2010 21:40:41|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小乘说大乘的经典并非佛陀亲口宣说,而是龙树或马鸣所造。但是持这种看法的人应该知道,即使这些大乘经典是由这些圣者所宣示的,这些经典仍有充分的理由受到敬信。佛有许多身,其中之一称为“应化身”(中文内我们称之为“等流”。)此身是无偏私地流布,佛陀法流无远弗届,上达天庭,下至地狱。以人形相而化现的佛陀驱使这些人依其愿力而行,因此不受任何时空的限制而应化于六道之中;如生于龙界。
  根据记载,起初龙树是非常聪明但也高傲,他因为不能满足于佛陀的小乘教法,所以原来打算要建立自己的宗教。他的傲慢驱使他产生建立超胜于佛教的另一宗教的想法。
  后来龙王邀请他到龙宫去,他在那儿读到了佛陀遗留下的广详教法,他读了《华严经》,也从而皈依了大乘。《华严经》就是他由龙宫带回人间来的。
  如果大乘的所有经典不是经由佛陀的加被而著成的,当时龙树菩萨为何不按其初衷建立自己的教派呢?
  不只是这些古来的大师曾发现佛陀的教示,我本人也曾在定中闻到天语,嘱我应持诵《佛说海龙王经》。尽管我已阅藏四次,我从未见过此经的单行本,也从没注意要去研读它。我便把这部经找出来,仔细研读,在其中发现了许多殊胜的法义及神圣的开示。在此经中,佛陀众弟子中智慧第一,也是在《心经》里接受深奥的空性教授的主要弟子──舍利弗尊者跟随佛陀到龙宫去,闻佛说法。听完法后,他发觉在人间他没有听佛说过这么殊胜的开示。他便启白佛陀,为何佛陀不曾向人类开示此等最高的真理。佛陀便提醒他不要轻视或厌恶这些龙族众生。佛陀说有许多的菩萨、比丘、优婆塞因为犯了戒,才堕为龙族。这些龙族已具备相当程度的前行条件,所以佛陀能教授给他们远多于对人类开示。
  此外,我们不该忘记佛在《楞伽经》中已授记了龙树菩萨的示现。经中说八百年后,有这么一位伟大的圣者会降生。佛陀派他来人间使佛法广为流传。在《金刚正智经》中也记载说龙树菩萨往昔已成佛,名“妙云相佛”;马鸣菩萨也早已成佛,号“大光明佛”。
  因为小乘的信众可能怀疑是龙树菩萨自己造这些经典的,因此这些经典不能用以证明他没有这样做。佛教只是真理的宗教,而绝非盲目信仰及迷信的宗教。佛教的善知识们总是鼓励他们的弟子去找出哪些经论把绝对真理阐述的最明晰。佛教徒可以把小乘教法和大乘教法做一番比较,在一番彻底的检视后,便可能发觉大乘的教法是比小乘教法更完整些,也会发觉小乘教法所及的教理并不是最极致的,因此便决定选择大乘。佛教的显教传统中一向主张“依法不依人”,最重要的是真理本身,而非说法者。设若龙树菩萨真的建立了一个宗教,并且他的教法比佛陀在小乘里所开示的更深入的话,那么我们应该要相信龙树菩萨而非佛陀,因为前者开示了更接近实相的教导。
  在《大般涅槃经》中,提到所谓的“四依止”:
  第一、依法不依人;
  第二、依义不依语;
  第三、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第四、依智不依识。
  聪明的学人应该要透过彻底及无偏颇的比较,自己去发现大乘的教示的确是佛陀所宣讲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9-2010 19:43:29|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目次 ~

http://www.fzrj.com/bookgb/41/yinshun41-00.html


第十五章 初期大乘经之集出与持宏┅┅┅┅┅┅┅┅1257 ~ 1330

~    第二项 法门传出的实况┅┅┅┅┅┅┅┅┅┅┅┅┅┅┅1312
      第四节 大乘是佛说┅┅┅┅┅┅┅┅┅┅┅┅┅┅┅┅┅┅1322
      第四节 大乘是佛说
      [P1323]

http://www.fzrj.com/bookgb/41/yinshun41-56.html  :loveliness:

ms方师兄不苦恼了。;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9-2010 00:20:08|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暂时放下,今生解脱不了就来生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