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查看: 1886|回复: 2

[原创] 砸石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7-6-2011 02:12:13|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砸石记
   
    我来到故居屋后,经过池塘,走过通往二叔家的公路,来到老屋门前。旧木门关着,我听见说话声,循着声音,我看见在水泥坝的一角,坐着一个蓝衣背影,那就是母亲。
    母亲听见我的脚步声,回过头来,“是曾思云呢,我说是哪个哟!”母亲说。我笑了一下.
    我走过去,在牛圈门口的坝子上,父亲穿一件橘色毛衣,坐着砸碎石。父亲见我,笑了:“回来啦?”,我说:“嗯”,“童儿哭不?”,“我给她请了假的”我说。我说:“我也来砸。”母亲说:“我去给你端个凳子”。她去灶屋端来一个小木凳,拿来一把小铁锤。
    我坐着砸了起来。
    我先放一块大一点的石头垫底,然后把要敲碎的石头放在上面,一锤下去,石头碎了。
    粗包石最软,轻轻一击便碎,而硬石头要用力击打,一次不行,要两三次。有时,石头一击边滚在一边。有时,飞起的碎石打在我的脚上。能够劳动真好,至少不空虚。
    翌日。
    吃过早饭,接着砸。我还坐在那个小凳上,用那把锤子。我砸了一小堆,而父亲已砸了许多。
    我砸了一会,去泡了一杯茶,放在石堆旁边的泥地上,然后,抽了一根烟,这时,我看见阳光照在碎石上,泥地金黄,茶缸投下一小片斜影,坝子下面是一片油菜田,金黄的油菜花热烈的开放。两只鸟儿飞来,歇在油菜杆上,然后又飞往另一株,不停地鸣叫。紧挨着的是一片种满瓢儿白的菜地,绿油油的,母亲弯腰在菜地里拔菜叶,一只白羊拴在菜地边,正在埋头吃草。河那边,山坡上的田野,树木,农舍在太阳下一片耀眼。我读到三个词:宁静。和平。生机。
我心中的桃花开了,吹过一阵春风。我涌起了写诗的冲动,我在心中构思诗行:
                     石头上跳跃阳光
                     茶缸亲昵阴影
                     油菜换集中星星
                     鸟儿从中起落
                     母亲弯腰拔菜叶
                     白羊在青草里梦游
    这是大自然写下的诗句,我只是抄袭而已。
    母亲从田里上来,经过我们,说,曾思云还得行。有劲。我说,不行,我的膀子开始疼了。
    母亲说,你把小的那头朝下。我知道,她说的是小铁锤。我以她的话去做,果然省力。
    有些石头砸不烂,我心中对它说,兄弟,看你硬还是我硬,石头似乎很听话,应声而开。万物有灵,这是泛神论的观点。也许,他们说得有道理。一切事物都有灵性。一切事物都有见闻觉知,这是佛教的观点。
     父亲默默的砸石。我想,父亲是幸福的,他在劳动中忘我。他就是劳动本身,就是铁锤,石头。就是田野,阳光,就是存在的一切事物。日本禅学家铃木大拙认为,中国农民的劳动有禅的意味,我想他的话有一定的道理。沉浸在一件事情中,达到忘我的境地,就是禅。
     第二日下午四点钟,石头砸完了。父亲又将石头中的大块刨出,继续砸。我有些乏了,起身转了一圈。等我回来,父亲已经把刨出的石头砸完了。         
   
                                        回到四川

    车子终于开到四川境内。
    来到四川,就有一种到家的感觉。毕竟,我们是四川人,操着方言。而在京城,我们藏起了川话,说着并不标准的普通话。
    来到四川,感觉与北方有了很大的不同。
    首先,能够看到绿树了。那树,是柏树,松树,岁寒三友中的两种。还有一种是梅花,可惜,不见她的踪影。
    在北方的大地,是看不到绿树的。
    只有荒凉的大地,一望无际,灰扑扑的。
    谁不说俺家乡好。俗话说,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还是家乡的风景美啊!
    那绿色,是那样亲切,那样养眼,那样的滋润!
    回到四川,山也不一样了。
    四川的山,特别是远山,别有一种韵味,那是四川特有的。
    那山,是蓝色的,远远的看起来,很薄,像是一块蓝色的玻璃。
    北方的山,则没有这样的韵致,它们是壮实的,粗造的,缺少一种柔美,少了一种艺术的情调。
    终于看见了竹子。瓷竹。一丛丛,在上坡上,在人家的旁边。
    这也是四川特有的事物。
    在四川农村,家家户户的门前房后,总会栽上几丛竹子,既是装饰,也很实用。竹子可以做成很多的篾货,如筲箕,背篓,晒席等等。
    来到四川,似乎温暖了许多。毕竟,四川是南方,一个盆地,有秦岭挡住了来自北方的寒冷。
    空气也变得湿润。
    这是适合我们生长的气候。是合成我们的空气、水、阳光。
    车厢里,人们表情轻松起来,话也多了,气氛更加活跃了......
                           
                                    尘土与幻象
  
        尘土是一个象征,一个尘世的象征。
   《圣经》上说:“尘归尘,土归土”。又说:“尘归尘,土归土”。
   佛教把色声香味触法称为六尘。世间,被称为“红尘”。
   的确,世界上,充满微尘。在晴日,阳光从瓦缝间照下来,就会看见无数的灰尘在跳动。在都市,人的脚和车轮会溅起无数的尘土。它粘上人们的脸和衣裳,尘世,是一个恰切的称呼。
   《圣经》说,上帝用泥土造了人,然后给他吹入灵气,他便活了。第一个人,是亚当,之后,上帝又趁亚当睡着了的时候,取下他的肋骨,造了夏娃。
   他们偷吃了禁果,于是有了人类,西方人说,人一出生,就有罪,叫做“原罪”。
  
   《古兰经》里说,真主用精液和泥土造了人。
   经典上的话表明,人和泥土有根深蒂固的关系,人注定生活在尘世中。
  
   佛经上说,地球上最早全是奶油,后来才演化为泥土。而水稻,一开始是没有壳的。
   而人,来自极光净天,来到地球上后,因为一时兴起,吃了奶油,自身光明渐渐消失,皮肤变得粗糙,并男呈男征,女呈女征。
  
   尘世的生活,人们用梦幻比喻。尘土,是一个幻象。
   有一部香港电影,里面讲,人世间,是梵天做的梦。一旦他的梦醒来,我们也就消失了。
   苏轼说过,人生如梦。对于梦幻感,是一种普遍的感觉。
  
   博尔赫斯有一部小说,说一个人通过做梦,创造一个人,他果真把他创造出来了,他不希望那人明白自己是一个梦。
   有一天,发生了一场大火,他在火中,却没有被烧着,他才发现自己也是一个别人的梦。
     我写过一个小小说,引在这里:
                                    
                                             梦游者


      这个故事是我在青年时代有一个人讲给我的。我原话照说,不加修饰。
有一个梦游症患者,他每晚必定去梦游。他梦游到一所医院的停尸房。
他开始啃死人鼻子。
然后在凌晨回到自己的床上,呼呼大睡。直到第二日太阳升起时才起来。
他恍惚忆起自己做了一个美梦。在梦中,他吃到了山珍海味。“真美啊!”他叹道。然后,他高高兴兴的上班。
以后夜夜如此。
直到某一晚。那一夜注定要发生一些事。那晚月亮惨白。象往常一样,他去停尸房。他在啃死人鼻子的过程中突然醒了过来,神达成了他的旨意。
他被吓死了。死在停尸房。
阿贝尔说这个故事是由他的父亲讲给他的。青年时代的我听了,意识到这是一个象征,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波德莱尔的理论,也不懂象征派,我却凭天性和直觉认识到,我们就是梦游者,我们在尘世的生活就是啃死人鼻子。如果我们觉悟,我们就会被吓死。
                                    
                                                 刘老师
   
    刘老师住在三楼。
    和我在一个单元里。
    刘老师头发花白了,他个子不高。这次回来,我看见他又苍老了一截,他的牙齿已经缺了几颗,而且是一侧门牙。
    我对刘老师有一种亲切感,也许是因为他的淳朴和善良。见了面,首先和他打招呼。
    我记得几年前曾经为他写了一首诗,丢失了。内容是写一个白发苍苍的生物老师和鲜嫩的花朵那种反差的。
    那时候,我做生意失败,回到学校,和他在一个办公室。办公室在一楼,我的心情不好,内心灰暗。
    他在办公桌上养了一盆白色的马蹄莲。我似乎写过这样的句子:它在等待火焰,并且进入另一个世界。
    刘老师是教生物的,所以,常在学校里种些花草。他的备课本上的字写得很大,似乎不够认真,领导也不说他。
    他虽然知足常乐,随遇而安。不过也有金刚怒目的时候。
    有一年,镇上召集学校的老师开会,准备把住宿楼的房子卖给教师,教师群起反对,刘老师发言,他说,教师是个弱势群体,常常被人欺负。我的印象很深。
    刘老师喜欢照相,一块钱一张。学生们如果要照相,就找他。我也曾找他给我和女儿照过相。现在,他不照相了。也许是因为他年事已高,也许是因为现在用数码相机了。有一次,我得到一架相机,还向他就一些技术问题请教过。
    我就是刘老师。我也退休了,我是病休,他是真正退下来了。
    我们一起过着退休生活。我想,所有人,是同一个人。想当初,人类的祖先也只有一个人,就是上帝造的亚当。
    我生病的时候,曾在刘老师哪里借了200元钱,后来我好了,他也没有叫我还。
    后来,刘老师正是退下来了。
    常见他年拿起钓竿杆去钓鱼,或者钓鱼回来。
    有时候,看见他穿一身白色的练功服,背一把剑出去,前几天,我看见他与一群人在打太极。
    老年秧歌队里也有他,他们整齐着装,敲锣打鼓,替人做宣传。
    今天下午,在街上,他和几个人打扑克,不是赌博的那种,纯粹的娱乐,可能是升级之类。
    刘老师身上有一种精神,那就是乐观旷达,乐天安命。
    我在北京打工的时候,坐在走廊里,我就会想起刘老师,我觉得,他真是大智若愚啊。
    我心里话,我也回去,像他那样,光耍,这是四川方言,就是什么也不干,整日游玩、休闲。
    现在,我也过上这样的日子了,只是我还有痛苦,焦虑,有时候,还想和命运抗争,还想着有所作为,还想着出去。
    现在,刘老师和他的老伴儿生活,他老伴儿是个退休的医生,为人和善。
                        
                                                     烟历
  
       小时候,我生活在龙山村。
   我还记得自己躲在堰塘盖下面偷吸海鸥牌香烟的情形。在我的记忆里,那烟的封皮是蓝色的,上面印着一只海鸥的图案。海鸥烟二角五一包。时值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那个时候的人们抽的烟的牌子有:三峡,三角六分一包;经济烟,八分钱一包,还有,就是海鸥。
   我实在上大学的时候开始抽烟的,时间已经到了八十年代,我抽的是绵阳卷烟厂生产的一种香烟,牌子的名字我已经记不清了。
   大学毕业,我被分配到江油武都中学,我记得我去学校报到的时候买了一种叫翡翠的香烟,四角钱一包。
  去到学校里,一位叫张世平的伙食团的员工接待了我,帮我拉东西,我为他散了一支烟。
   那是一九八四年。那个时候,烟的牌子有凤凰,一块钱一包,带香精的,还有大重九,九角钱一包,味道不错。
   后来我认识了诗人蒋雪峰,在他那里,我抽到当时的好烟阿诗玛,红塔山。
   有一年,绵阳的作家们去涪江采风,来到我处,见我用盆子做烟灰缸,不甚惊讶。陈竖琴女士说我是杜甫一样苦吟诗人。
  
   一九八七年,我调到江油小溪坝中学,有几个教师跟我处的不错,我们常在夜里打牌,以烟做赌资,是六角钱一包的雪竹牌香烟。一场牌打下来,一人抽完一包烟。
   大约是1990年,我认识蒲红江,他叫我戒烟的方法,就是抽完烟后,感觉自己的难受。我试验了一下,戒烟成功。他在成都的朋友面前说,我的悟性很高。
   戒了烟,对烟就没有感觉了,你对它冷漠,他也对你冷漠。
  
   1998年,我患上精神分裂症,在幻觉的引导下,我去到蒲红江处,那时候,他住在中坝,看见他抽烟,我觉得挺好玩的,自己也抽了一支,于是开始吸烟。
   后来进了精神病院,医院里不许抽烟。我们只有偷偷的抽。
   在疯人院里,我们抽的是恒通牌香烟,还有竹蝶牌,一元钱一包。在医院里,有人偷偷的卖烟,那就是楼下洗衣房里的董大姐,在楼上,喊一声,董大姐,买烟,把钱扔下去,她就会用病人的衣服裹了烟扔上来。
   在医院里,三支烟可以换一份肉。
   没有烟抽的病人,就抽别人的烟屁股。
  
   2002年,我出了院,坚持服药,病再也没有翻过。
   出院后,抽的烟是一块八角一包的天下秀牌子,还有二块五一包的烟,也是天下秀。
   现在,我常抽的是五块钱一包的烟,我觉得天下秀不错,在外面,比如北京,还买不到这种烟。有时候奢侈一下,也会买几十元一包的烟。
   父亲说,烟是和气草,有了烟,人们有了共同的语言,有了烟,人们便于交流。
   我常常疑心眼里含有一种现在科学上解释不出的物质,对人体有益,要不然,明知香烟有毒,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抽?而且,也有抽烟长寿的人,并非像人们所说,抽一支烟,就少活一分钟。
                                         夏日山居
   
    钓竿插在池塘岸上,鱼线撒在水里。水面上,是山的倒影,影子绿暗,能更清晰的看见浮标。影子随着水波的荡漾而晃荡,看牛娃儿(一种浮游生物)成群结队,四只脚划动着,漾起微微的细小的圆圈。
    对面山坡上,一个灰色衣衫的背影一闪即逝,那是一名看牛的妇女,同一个组的。看不见牛,叮当的牛铃从对面的山坡传来。
    蝉潜伏在远处的树上,不断地鸣唱,叫出了夏天的味道,山村的味道。
    鸟儿在天空飞翔鸣叫,令人想起陶渊明“飞鸟相与还”的诗句。
    白色的蝴蝶飞翔在天更上,田野里,灌木丛上。
    山村一片寂静。在晋朝的时候,陶渊明这样描绘:“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钓鱼人,没有“千山鸟飞绝”的孤寒,却体会到自然的生机与活力,自然的美。
    他悠然自得,忘却了烦恼,遗世独立,静静地等待鱼儿上钩。
                                                  
                                                       萧艾简介
        
       萧艾,原名曾思云,曾用笔名思云,如实,天马,男,生于60年代。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诗刊》,《星星诗刊》,《莽原》,《诗潮》,《中西诗歌》,《新诗文》,《青岛文学》以及澳大利亚《彩虹鹦》加拿大《诗歌榜》美国《诗天空》等多家报刊,部分作品入选《诗屋2006年度诗选》,<<诗屋2007年度诗选>>,《诗屋2008年度诗选》,<<2008年中国最佳网络诗歌>>,《中原杯文艺作品大奖赛优秀作品集》,《绵阳市建国五十周年文学作品选》等。获过"诗圣杯"诗歌奖,中国作家网“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征文奖。著有<<水上的告白>>,《诗歌道德经》,《时光的树上落下的叶子》《刀剑与莲华》等5部文集。曾以教书为业,现赋闲。绵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江油市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中国炎黄文化出版社特约编审。
  
  地址:621713四川江油小溪坝中学曾思云  
  电话:15308306962
  
  e-mail:[email protected]
  
博客带月荷锄归:http://xa1115.tianyablog.com
网站野草:http://xa1226.banzhu.net/Index.html
萧艾作品:http://xiaoshuo.pconline.com.cn/book/ShowBook.aspx?bookid=1296808
                  
发表于 27-6-2011 04:30:41|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以文会友,幸会,幸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6-2011 04:30:56|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以文会友,幸会,幸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