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HUANG_SHENG 于 3-4-2012 02:17 编辑
好不容易闲下一点时间,去海边锻炼完回来,上微博看见剑宗开坛,道出辩手心声,不禁又勾起了观看视频的冲动,于是又是一整晚地“[关键词屏蔽]”之夜…… 这次看视频与以往不同,以往是某段时间只专注于一个人的视频,而这次则是把辩神(胡建彪)剑宗(黄执中)和自己以往比赛的视频交替对比地仔细观看,发现了一些原来可能意识不到的东西,粗略地谈谈。 建彪前辈的辩风是习惯于细拆对方论点逻辑,语速较快,气势猛,落点准。从具体理论架构上给予对方有力的回击,而这一点在自己的比赛中感觉不多见,至少感觉不明显,更多时候是点到为止甚至点都没点到,只是一语带过,感觉不够专业。而执中学长的辩风则是“情辩”,更多时候用大家更能理解接受的情感层面去加以阐述观点,虽不像建彪前辈那般“拳拳到位”,却使人更容易理解并且产生共鸣,所谓“听君一席话,胜看十本书”或许这就是大家风范,儒辩之息。显然,在接触到的辩论圈子里也有不少辩手热衷于用自己的方式去说自己想说的话,应该不少人将此理解成自己的辩风,这么说其实也没错,但是总觉得差点感觉,至于是什么感觉并且为什么差一点,一时说也不上来。然而,直到看了世博比赛中关于执中学长的访问时才算找到点眉目。或许不少人觉得辩手是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形成一定的风格的,然而在此初期究竟应该如何去做,似乎在大家的印象中一直都很模糊。 根据执中学长的意思,一开始应该是在模仿。说到模仿,或许不少人会有些疑问,那不是成为了别人的影子了嘛,再说,模仿剑宗的人那么多,那辩手岂不是“千人一面”了嘛。貌似这样的疑问很有道理,也确实是不少新辩手遇到的问题。结合我自身的经历与感受以及执中学长的说法,来说说这点。开始看剑宗等一流辩手比赛的时候或许是一种崇拜,再后来是享受,再再后来便开始了模仿。执中学长说他开始也模仿过路一鸣和林镇江,但不是模仿他们说过的话,而是说话的节奏。对此,我深有体会,或许还不能像剑宗那样按秒表来模仿节奏,所以索性连他说过的话以及语音语调都一同模仿,这样可以便于寻找感觉。这种感觉很奇妙,不是生硬刻板地复制,而是找到这种感觉之后可以根据自身特点来调换具体表达形式与内容,慢慢会形成最为适合自己的风格。在找到这种感觉之后无论你的点怎么样,你都有信心去说服大众而且让大众较为容易接受,就好像有了“内功”一样。之后,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学习建彪前辈的“招式”了。在模仿剑宗的过程中找到感觉,但由于生活阅历、思维方式、知识储备及思想境界还远不及剑宗,所以这套“内功”还不能直接用在场上,或许在不懂辩论的人面前还能故弄玄虚一下,只怕在行家面前也就原形毕露了。所以还得学习建彪前辈拆分逻辑和观点的思维方式(掌握一定范围内的思考角度)。至于具体是什么,我还不能表达具体,只是感觉到应该要做这些。此外,不断积累内在知识,也就是增加知识储备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东西不知道不了解就是讲不出来,再怎么扯也不可能让爱因斯坦吟诗作对,让李白解释相对论。 以上只是个人的一些粗浅的想法,希望对一些刚入门的辩手起到一些提示作用,仅供参考,欢迎交流,如有冒犯之处还望海涵。此外,还是那句话---- 我始终觉得,辩论,是一种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