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查看: 2598|回复: 0

[兴趣话题] 纹身寓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8-9-2012 14:28:5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399713125 于 8-9-2012 14:30 编辑

鳌鱼纹身寓意
鳌鱼象征放荡 鲤鱼象征富贵
据说人们为了惩戒鳌鱼的失职,
就用木鱼象征鳌鱼,并请和尚朝朝暮暮地敲打它,
使它时刻保持警惕,防止被钓。这就是和尚敲木鱼的原始象征意义。


龙纹身寓意
龙的形象是集中了许多动物的特点:鹿的角、牛的头、蟒的身,鱼的鳞、鹰的爪。口角旁有须髯,颔下有珠,他能巨能细,能幽能明,能兴云作雨,降伏妖魔,是英勇、权威和尊贵的象征。 为此又被历代皇室所御用,帝王自称为真龙天子,以取得臣民的信奉。但现在中国民间仍把龙看作是神圣、吉祥、吉庆之物。龙以它英勇、尊贵、威武的象征,存在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意识中。

莲花梵文纹身寓意
纹身图案中常常可以可以看到一些像画一样的古代字符和莲花,神秘而美丽,事实上,这些都是寓意吉祥如意,字符是古代佛教通用的古梵文,莲花是佛教中圣洁的象征。
梵文是古代印度的标准书面语言,原是西北印度上流知识阶级的语言,相对于一般民间所使用的俗语而言,又称为雅语。我国及日本认为这种语言是梵天(印度教的主神之一)所造的传说,所以又称它为梵语。
  早期的梵语并没有一定的文字来表达,曾经用过的文字包括婆罗米文、佉卢文、笈多文、悉昙体等。到了十二世纪,天城体为梵文的位置才被确立,现今出版梵本所用的文字,都可以称为天城体,是以七世纪时中印度产生那格利字体为基础,发展到十一世纪而确立下来的适合书写的字体。
  佛教东传至中国与日本时,一同将佛教的咒语(日本称为真言)传至中日两国,而写咒语的文字多为悉昙体,所以中日两国还流通着已经不用的悉昙体,作为表达梵言的文字。其实,古代印度所通行的文字有很多种,凡由梵书字母衍生而成的文字,如悉昙等,皆可称为梵字。
  在为数不多的梵文中,比较被大家熟知的,而且在纹身中最常见的就应该说是耳熟能详的六字真言了。它是藏传佛教名词,据说是佛教秘密莲花部的根本真言,表示佛部心,念这个字的时候,自已的身体要应于佛身,口要应于佛口,意要应于佛意,认为身,口,意与佛成一体,才能获得成就;嘛呢,梵文意为如意宝,表示宝部心,据说此宝出自龙王脑中,如果得到这个宝珠,入海能无宝不聚,上山能无珍不得,所以又叫聚宝呗咪,梵文意为莲花,表示莲花部心,以此比喻法性如莲花一样纯洁无暇;,表示金刚部心,祈愿成就的意思,意思是必须依赖佛的力量,才能得到正觉,成就一切,普渡众生,最后达到成佛的愿望。
  可能是因为如此这般圣洁的谕意,所以梵文才会在纹身这门艺术中占有比例相当之大的一席之地,纹身者在为自己永久地烙印上梵文的时候想到的应该是和朝拜一样的自身灵魂的极度净化罢。



梵文纹身寓意
梵文解析
古代印度所通行的文字。凡由梵书(Bra^-hmi^Bra^hmi^lipi,布拉夫米文)字母衍生而
成的悉昙等文字,皆可称为梵字。自古以来对梵字的创造者有多种传说。如《大毗婆沙论》
卷一0一载,梵字由婆罗门瞿频陀所造。《大唐西域记》卷二〈健驮逻国〉条(大正51·881c
梵王天帝作则随时,异道诸仙各制文字。
然依近代学术界的研究,这种文字与腓尼基文字(现代欧洲文字的原形),同属闪族文字系
统。在西元前700年左右,印度商人与米索不达米亚地方的阿拉蔑克人(闪族的一支)接触,乃
将闪族的二十二个字母传往印度。经过印度人的整理,大约在西元前400年时,终于制作出四十
个左右的字母。
随着时代与地方的不同,书法与字体,也逐渐地差异。西元第一世纪左右,北方的梵字逐渐
变成方形字体,南方的梵字逐渐变成圆形字体。至第四世纪,两者之间的差异已极其明显。
古来流行于印度的文字有数种。例如《方广大庄严经》卷四〈示书品〉列梵寐书等六十四书;
耆那教典之十六字母等诸种。其中,六十四书中的梵寐书(Bra^hmi^)、佉卢虱底书
Kharos!t!I^)、达罗陀书(Dravid!I^)、布沙迦罗书(Pus!karasa^ri^)等四种,相当于耆
那教典十六字母中的hambi^kharot!t%hi^d!a^mili^pukkharasa^riya^。又,近代从印度
河流域的哈拉巴(Harappa)及莫汗佐达罗(Mohenjodaro)等地掘得遗物,其中可见史前时代的
象形文字。此当为印度所使用的最古老文字,但其起源究属何体系,则不得而知。
从西元一世纪的末期开始到三世纪之间,贵霜王朝在印度北方到中亚一带建立了一个大帝国
,当时的布拉夫米文字石刻碑文留下了很多,这时期的布拉夫米和阿育王碑文的布拉夫米文字大
异其趣,不但加上了很多装饰,而且愈来愈复杂。如果说阿育王时期的文字是一种单纯的符号
,贵霜王朝的文字即可称之为文字。出土的碑文很多,可是用这种文字书写下来的抄本却很
少。据报告,巴米扬的窟院中发现的抄本之一部分便是用贵霜王朝的布拉夫米文字所书写的。
西元四世纪,笈多王朝取代了外来的贵霜王朝统治印度,在这个时期,印度的古典文艺又兴
盛一时,也许是在诗词、戏曲等文艺领域隆盛的刺激下,这个时期的布拉夫米文字又有了进展,
比过去的贵霜文字漂亮多了。目前印度北部及尼泊尔的标准文字那加立文字未出现之前,也
就是在八世纪之前,这种笈多·布拉夫米文字行诸印度全域,连中亚一带也广泛使用。西藏
为了有自己的文字用来书写佛教典籍,曾模拟了笈多文字造出西藏文字。这种笈多文字也具
有不同地区的地方特色,也有时代造成的变化,因此亦拥有几个分支系统。但是我们一概将具有
该特色的多种书体称之为笈多文字。
因此,可说印度的佛典抄本是始自这种笈多文字。印度境内留下的最古抄本是1931年斯坦因
在喀什米尔发现的吉尔吉特抄本,咸认为是六世纪时的遗物,这也是用笈多文字所书写。这种笈
多文字普及到中亚之后,受到中亚各地的影响,以致有所变化,加上了一些地方色彩,这种变化
可大分为正形(或直立)笈多斜形笈多两种。
正形笈多是直立而稍有严肃感觉的字体,其分布地方为塔克拉马干南道的和阗为中
心,因此又称之为和阗文字。这种文字主要用于印度语佛典,此外,此地通用语言和阗铄迦
语的佛典中,也用这种文字,但通常还要加上几种符号。
另一方面,斜形笈多布拉夫米文字是稍向右倾斜的,是一种具有柔和自由感的字体,亦
称为龟兹文字,塔克拉马干北道的库车(古龟兹)及吐鲁番(高昌)一带可见到这种文字,
除了用于印度语经典之外,此地的通用语都货罗AB的佛典中也使用,一样也附加其他符号一并
使用。此外,以吐鲁番为中心的古代土耳其语也使用这种文字。
后来正形笈多斜形笈多文字都没有什么变化的迹象,这两种文字用得最多的是六
至八世纪之间,可说在同一个时代达到最盛期。两种文字都各有楷书体和草书体,前者亦称为
写经体,顾名思义是多用来抄写经典,草书体则用于印度古语以外的语言之世俗文书,但
是和阗出土的陀罗尼经等也有一部分是用草书笈多文字书写下来的,不过,这是比较特殊的例子。
虽说是草书体,但并不草到难以阅读的程度,事实上和楷书体差不多,只是笔调比较自由柔滑一
点。后来,这种笈多布拉夫米系统的文字经由中亚传到中国、朝鲜、日本等地,这便是现在所谓
悉昙文字
未命名.jpg
未命名.jpg
未命名.jpg
未命名.jpg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