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杰:较低外籍大学生比率 能更好促进交流和人脉拓展 (2012-10-14)
@胡洁梅
随着我国大学开放更多学额给本地学生,外籍学生的比例在未来几年将从18% 减少至15%,但我国也得确保这不会影响本地学生与区域人才的交流机会,让学生可从宽广的人才网络中获益。
教育部长王瑞杰昨天在南洋理工大学的“南洋校友奖”颁奖礼上致辞时谈到这个本地与外籍学生比例问题,他说,较低的外籍学生比例可更好促进本地生与外籍学生的交流。外籍学生目前的实际比例大约是16%。
我国大学声誉提升将会吸引更多外籍学生,而颁发给这些海外学生的奖学金数量可根据区域与国际的发展做出调整,但必须确保这不会大幅度降低本地学生与区域人才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可从各领域的人才网络中获益。
他举例说,今年几位“南洋校友成就奖”得主包括马来西亚教育部副部长魏家祥博士、中国河北省副省长聂辰席博士与印度尼西亚国信集团董事翁俊民博士,他们不单在各自的国家作出贡献,同时也促进各国与我国的友谊,增进对彼此国家的了解,建立更深厚的政治与经济联系。
他说:“早在各大学开始‘国际化’前,南大早期已接收来自区域的学生。现在,许多大学意识到,学生必须培养国际与跨文化视野。美国与英国大学一向是吸引国际学生的磁铁。随着经济重心转移至东方,本区域的大学也可扮演同样角色。”
王瑞杰认为,新加坡的大学能直接与间接为学生创造价值,其一是直接通过高素质教育,其二是间接通过接收适当人数的外籍学生,为校园生活增添多元性,让本地学生有机会建立更广的人脉。
他以华语致词时分享他参观南京大学后的发现。 让他觉得有趣的是,承载中华学统的三江师范学堂建筑具有西式风格,而源自美国的金陵大学却呈现中式建筑风格。两所学院吸收对方文化的精髓,合并后所成立的南京大学成功地把两所风格截然不同的学院融为一体。在这中西交汇的基础上,南京大学不但在过去一个多世纪培育众多英才,更在现代的国际舞台上自成一家。
现今的南京大学和中国其他顶尖大学都在积极追求国际化, 他们也深信掌握英语是和国际接轨的一个必要条件。已有百年历史的南京大学传承了深厚的文化传统,现在也力求改革,他相信这是一个正确的方针。
王瑞杰认为,南洋理工大学校史较短,但独特性却不亚于南京大学。南大的前身是筹建于1955年的南洋大学,后者当年是中国以外所成立的第一所华裔大学。为培育工程专才,新加坡政府于1981年在南洋大学校址成立南洋理工学院。1991年,南洋理工学院将国立教育学院纳入旗下,进行重组,成立现在的南洋理工大学。
南大颁26奖项表扬杰出校友
“在这短短21年里,南洋理工大学以卓越的教学与科研质量,跻身于亚洲顶尖大学之列。从当初对理科的专注,如今已成功转型,并且发展成设有工、理、商、文四大学院的综合性大学……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虽然南大取得不少成就,它还须要不断发展,精益求精以面对未来挑战。”
前天为南大15年发展计划动土仪式担任嘉宾的王瑞杰也指出,这象征南大发展已迈入了另一个阶段。他希望南大会继续善用它的优良传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南大昨天举行“校友之夜”,共颁发26份奖项,最高荣誉的“南洋卓越校友奖”由议员李美花以及新加坡文艺研究会会长叶昆灿(笔名骆明)荣获。
“南洋校友奖”创立于2005年,以表扬各领域表现杰出的校友。奖项分为卓越校友奖、校友成就奖、校友服务奖以及杰出青年校友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