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哲拉妈妈 于 13-9-2013 10:15 编辑
昨天纽约时报中文网有篇文章,与大家分享:
美国大学招生的道德困境
有这样一位非常优秀的学生,拥有高达3.95的未加权平均绩点与2300的SAT分数,但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工程学专业的申请中,他却不在最高得分者之列。他在数学与化学的科目测试中得到了完美的800分,在5项大学预修课程(Advanced Placement)测试中得到了5分的总分,还拥有音乐天赋,而在他的两份个人陈述中的其中一份里,他还表达了对从印度移民至美国的父母的爱。
为什么在伯克利这所自认为是“世界第一公立大学”的学府看来,他无法名列前茅?可能其他人也拥有完美的成绩与分数?的确如此。那他们会比他排名更高吗?并不见得。什么样的学生排名更高?每一个个案都是不同的。
我们这位初露头角的工程师在1-5的评分系统里得到了2分(1分是最高分),原因与伯克利整体性或曰综合性的视角有关,这样的招生政策被绝大多数精挑细选的学院与大学所采用。在整体评估录取中,学校在发掘学生的学术潜力、动机以及领导能力时,所看的要远不止绩点与分数。很明显,我们的这位印裔美籍学生需要更多课外活动以及工程学相关的奖项才能进入1分的行列。
现在再来看第二位工程专业的申请者,他是一位墨西哥裔的美籍学生,论文写得很不错很感人,但绩点分只有3.4,SAT不到1800分。他的学校并不提供大学预修课程。在放学后,他要么下地帮父母干活,要么参加田径队的比赛。他得到的评分?2.5。这两个学生都是被拿来当作标准的“典型”申请者,用以培训像我这样的申请材料审阅人员。他们完全不同的材料、背景与极其接近的排名展现了这项工作的挑战与微妙之处,以及在后平权法案(Affirmative action)时代一个著名公立研究型大学的招生议程。
原文很长,欲看全文请点击:
http://cn.nytimes.com/education/20130912/c12app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