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fangchaoxx88 于 24-11-2013 22:33 编辑
在论坛里,看到有家长讨论小孩子该花多少时间学奥数的问题,作为老师,也作为过来人,简单的分享一点:
大概15年前,中国开始风靡奥数,有些城市甚至冒险,顶着风浪违规教学,我们三个当时在学校属于校长特批,
除了语文,数学,英语外,其它所有课,我们都可以不参加。一天的其余时间,我们都可以去奥数室里呆着学奥数。7.00am - 9.00pm,一天花在奥数上的时间超过10个小时。
这在当时,当然是不被允许的,但是,学校为了追求成绩,还是偷偷摸摸的让我们这么学了。当然,我们也不是被逼的,当时学奥数,纯属兴趣。
有了这样的时间保证,我们的成绩当然是非常的好。2001年,我们参加了在江西九江举办的中国小学奥数总决赛“我爱数学夏令营”,
当时,我们拿了数学竞赛全国第一,接力竞赛全国第一,团体总分全国第一。
这样的成绩当然是非常的耀眼,对以后的求学之路也有不小的帮助,但还是那句话“什么事儿都是有代价的”。
为了这样的成绩,我们几乎没有童年,差不多3年时间,我们几乎见不到爸妈,当时还只是小学生。
现在,有家长问我,你觉得当初花这么多时间学奥数,值么?
我的回答是,值!因为我觉得很有趣!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得这么学,才可以出成绩,这么学仅仅是因为“我愿意学!”
在这里,我重新强调一遍,我们当时学奥数,纯属兴趣,完全没有人逼我们。要是愿意,随时都可以退出奥数班,而且当时是得到校方的大力支持,学奥数完全免费的。
现在,看看当时我们那个班的同学,有散落在各行各业的,有一些进了投行,有一些做了工程师,有一些做了医生,还有一些还在攻读博士。而我更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所以我选择了教奥数。
从我们小学毕业以后,全国面临“减负”的政策,所以我们后来基本都没有搞竞赛了。但是,小学打下的坚实的数学基础,对后来的学习非常的有帮助。初中高中的数学基本不用花时间学,这里面有一批SM1的学生,相信很多新加坡的家长都知道。大概在2000年到2006期间,来新加坡的那些SM1的学生,数学成绩不要太好。
上了NUS以后,我学的是Qutatitive Finance,很多家长大概不清楚这个专业。这是数学系的一个分支,是为了投行准备的一个还比较新的专业。每年NUS有大概30几个数学系里成绩特别好的,才可以在大二的时候转到这个系。虽然,我以后不打算搞这方面的东西了。但是,在学习期间,我能非常好的感受到我小学时的奥数基础对我的帮助。在理解问题,和解题技巧方面,明显比没学过奥数的同学高出一截,他们也非常羡慕我小时候能把数学基础打的那么扎实。
2003年以后,国内反对奥数的舆论越来越强烈。其实,我想说句公道话“奥数本身没错,但是全名奥数就是大错特错”。造成这样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很多家长眼红那些奥数成绩好的孩子,然后都强迫自己的孩子去学奥数,最后造成了全名奥数的现象。这里面有多少孩子本身是不愿意学奥数的,或者说根本就不适合学奥数。最后的副作用就愈演愈烈,浪费时间,浪费金钱,还打击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失去了对学习的热情。
盲目追求奥数的家长,理因对此买单
有家长问,我不想让孩子以后走理科或者搞数学这条路,就想拿块金牌,好在DSA选个好学校,一星期一堂课,够么?
我想说,足够了(P5 NMOS 80+Gold 2013 P6 SMOPS 50+Platinum 2013),毕竟金牌数量不少。
虽然,我不是特别鼓励这样的学习动机。但是,就这个问题而言,我觉得是完全足够了的。特别是在新加坡,奥数的标准本来也没有太高。如果只是想拿金牌的话,从小三这样开始训练,一星期一堂课,只要找到对的老师,就能学到足够的知识。
学奥数,老师能做的比较有限。优秀的老师,主要体现在经验丰富,能找到好的练习题资源,能帮助学生答疑解惑。
剩下的,很多时候,需要学生自己回去做练习题。一个好的老师加上题海战术是学奥数最好的方式。
还有家长说,我孩子很聪明,让他好好学,以后是不是能代表新加坡去参加国际比赛?
这个,我只能说因人而异,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对于在学校成绩不错,有数学天赋的孩子而言,想在奥数比赛中拿块金牌,升学是比较现实的目标。如果,家长报名的时候,带着这样的期望,老师是可以接受的。而且也会尽力帮孩子实现这样的愿望。
但是,如果有家长一上来,就提出现在国际比赛有所作为的要求,这就有点困难了。毕竟,聪明的孩子不只是一两个,而且竞赛本身是有一定的偶然性的,家长必须有风险意识。
之前说的是拿金牌,需要在上面花的时间,并不需要特别的多。我甚至见过基本没学过奥数的孩子,凭着天生的聪明脑袋,直接在竞赛中拿金牌的。但是,如果真的是指着国家队,指着国际比赛去的,那花的时间可就多了去了。一点都不夸张的说,有这样想法并且有能力的孩子,从小就可以开始准备了,开始的越早越好。尽早把小学和初中的基础知识学完。然后就是大量的找奥数题练,最好是回中国的书店上去淘。
当时,有记者采访中国队IMO的队员,记者有备而来,想难为一下他,就从口袋里拿出一道题。拿个队员看了一眼,就说这题出自XX年XXXX国的XXXXXX竞赛,这题的答案是XX。而且这题当时印刷的时候,出现了一点小错,是后来改的。当时,真把记者给吓到了。后来经过详谈,才知道他之所以能了解的那么详细,是因为他做了所有几乎他能找到的奥数书,(接近一百本)。而且不单单只是做过了,对于书里的那些题,他都深深记在脑子里。
这并不是一个个例,历届中国IMO的队员,都是这样。他们不只是聪明,而且都做了几十本,近百本的书(单指高中的奥数书)。就是这样的努力和坚持不懈,才延续着中国国家队在IMO的辉煌。
以上这些信息,供家长们参考。也欢迎家长们站内交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