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金融风暴结束后,本地房地产出现过热现象,政府推出多轮降温措施,
包括额外买家印花税(ABSD)、卖方印花税(SSD)、房屋贷款与价值比率(LTV)等。
去年6月推出的总偿债率(TDSR)限制,尽管不是以降温措施出现,
但因直接关系到买家的财务能力,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房市监控政策;
话虽如此,但这项措施至今对房价的影响不大,总偿债率限制在去年第二季推出后,
我国整体私宅价格指数只跌了6.1点或2.8%。政府何时、在何情况下开始放宽降温措施?
买家和分析师对于政府现在是否应为降温措施松绑有什么看法?政府应该先放宽哪些降温措施?
受访分析师和学者认为,尽管政府推出多轮房地产降温措施和总偿债率框架,但是我国私宅价格至今的跌幅并不大,显然还未见底,因此相信政府目前不会放宽措施。
有分析师预料,政府可能会在私宅房价下跌10%至15%后,才开始放宽和调整一些降温措施。不过,也有分析师和学者认为,房价只是其中一个考虑因素,政府还有其他考量,如市场需求、宏观经济、甚至是我国大选。
今年第二季,市区重建局私宅价格指数已连续三个季度下滑,从去年第三季的216.3点历史最高水平,下跌至209.3点,三个季度累计下跌3.2%。开年至今,私宅价格下跌了2.3%。
然而,今年第二季的私宅价格比五年前、2009年第二季高出57%。政府是在2009年9月推出第一轮降温措施。
低交易量不是调整政策关键因素
橙易产业(OrangeTee)研究与咨询部主管李敏雯受访时说,今年上半年房价的下滑,对比以上57%的价格飙涨,可说是相形见绌。
总偿债率条例虽然对房价影响不大,但对新私宅的销量却造成冲击。在去年6月总偿债率条例推出时,新私宅销量高达1806个,在这之前的三个月,新私宅销量每月都超过1000个,其中去年3月份的销量更高达2793个。反观今年,除了5月份达到1488个单位以外,其余月份都没有超过1000个,今年6月份只有482个。
李敏雯说:“交易量下滑并不令人担心,因为私宅市场将会出现新供应。一旦竞争加剧,又有新私宅进入市场,市场自然会动起来。除非新加坡经济衰退或者有外来震荡,否则低交易量不会是决定是否调整房屋政策的关键因素。”
智信研究与咨询(R'ST Research)总监王伽胜认为:“若需求和价格持续走软,政府明年上半年可能会取消部分主要的降温措施。不过,从今年底开始,预料政府会稍微或逐渐取消房地产领域的某些降温措施。”
不过,也有分析师和学者认为,政府需要考虑的因素不只是房价跌多少的问题。
国大房地产系的程天富副教授受访时引用历史经验指出,1996年房地产市场过热,政府在同年第二季度推出降温措施;隔年第四季度,政府停止了其中一些措施;从1996年市场达到顶峰到1997年第四季房价下挫约16.4%,部分原因也包括当时爆发了亚洲金融风暴。
若目前的价格下跌16%,房价恢复到1996年第二季度的高峰,那么这个房价水平是否会导致房市完全没有需求或者取得平衡?这些都是政策制定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欣乐国际(SLP)执行董事麦俊荣说:“这并不仅是房地产经济的问题,也是政治考量的问题。房价高涨是2011年大选热议的政治课题,政府并不想看到同样的情况发生。”
政府会先放宽哪些降温措施?
另一方面,谈到政府会先放宽哪些降温措施,分析师也各有看法,大多认为总偿债率框架可以是保留到最后的措施,尤其是针对大众化私宅市场。
智信研究与咨询总监王伽胜认为,政府应该取消高档私宅的相关降温措施和总偿债率限制,并放宽影响私宅转售市场的措施。
“一定要取消对核心中央区(CCR)/高档私宅所实施的额外买家印花税。高档私宅买家都有他们的‘脾气’……他们一般上不喜欢购买房地产时在所有权和转售方面面对限制。”
他认为,全球包括亚洲许多城市都在朝高端住宅方向发展,力图吸引高端私宅买家,我国也应该如此。这些买家大多支付现金,即使贷款,款项也不大。
王伽胜也认为,降温措施应该是对付房市炒作,以及鼓励买家采取谨慎做法。然而,购买转售私宅的买家,在交易完成后就必须完全承担抵押贷款的责任,因此他们在置产时都会比较谨慎,也具备贷款的条件。
他说,相比之下,向发展商买屋的买家则是根据工程进度付款。此外,转售私宅的价格,一般上也比发展商销售的房地产低20%。
李敏雯则认为,卖方印花税可能是政府会首先作出调整的政策,而市场也已经出现迹象。由于目前市场情绪不佳,一些组屋卖家已经向议员求助,要求延长脱售组屋的时间。
房地产投资者:楼市未达2002年低潮期
尽管本地楼市活动已逐步放缓,房价也已出现下跌趋势,但房地产投资者叶妙婷却不认为现在是放宽降温措施的时候。
她说:“虽然新加坡私宅价格连续几个季度下滑,不过跌幅并不大,也未对楼市形成巨大冲击。”
她也认为,如今房价下跌,抱怨的似乎只有发展商等与房地产业相关者,一般市民并无太大不满。
她还表示,除了房价下跌幅度,另一考量点是楼市陷入低迷状况有多长时间。唯有当房价持续陷入谷底两年左右,政府才应放宽降温措施。
叶妙婷(41岁)原本在行销业工作,但自2002年买下第一个公寓投资并赚了钱后,她现在已成为全职投资家,通过博客、书籍和房地产投资者俱乐部,教本地人如何投资房产。
谈到本地楼市变化时,叶妙婷指出,现在政府有降温措施,但在2002年至2003年的楼市低潮时期,政府不但没推出降温措施,反而还允许许多刺激楼市的措施,包括让人们使用公积金支付私宅屋价10%首期,以及银行和金融机构降低贷款利率等,有利地产业销售。
而叶妙婷就趁当年的楼市低潮期,在2002年至2006年期间买下五个房地产。由于当时银行贷款条例宽松,所以她每存到10万元就能多买一个房地产。在2010年到2011年期间,她觉得楼市已处于高涨地步,便将其中四个房地产转手,从中赚了一倍。
对于目前楼市情况,叶妙婷认为房价只是从约两年前高峰下跌了10%左右,而且交易活动也是在总偿债率出台后不久才开始放缓,还未达到类似2002年的楼市低潮期。
但她也提醒说:“如果政府真的取消这些降温措施,可能意味着那时的市场经济情况很糟糕。相信这也不是我们想看到的情景吧。”
本地买家:房价应下跌至2008年前水平
虽然受到降温措施影响,得支付10万元的额外买家印花税,但林庆和(43岁,资讯科技从业员)仍觉得政府不应放宽降温措施和房贷限制等举措。
他说:“政府推出的降温措施和房贷限制等,成功地抑制房价猛涨,甚至由升转跌。不过现在房价还是偏高,所以政府不应这么快就放宽措施,导致先前的努力前功尽弃。”
在他看来,房价至少得下跌至2008年金融风暴前的水平,政府才应考虑放宽政策。“当时大众私宅市场的平均尺价约为700元,现在却已上扬至1100元,一个三卧房公寓单位就要100万元,以每月家庭收入1万多元的家庭来说,房子的负担太重了。”
林庆和在去年1月以约100万元,购买了位于盛港的乐丰轩(La Fiesta),正巧碰上政府推出新一轮房地产降温措施。虽然他是我国公民,但由于这是他购买的第三套住宅,所以得缴付10%的额外买方印花税,或相当于10万元的额外费用。
林庆和说:“我并非炒作房地产的投机者,而是按自己的经济能力买房,结果我还是受到降温措施殃及,给了不少钱。”
外国买家:额外买方印花税应减至7%
去年结婚的迈克(39岁,金融业执行人员)原本有意提升到较大的私宅,由于降温措施出台,只好将提升计划一再延后。迈克现在和太太住在荷兰村一带的两卧房公寓,计划要有小孩和聘请女佣,所以想搬到更大的三卧房公寓。但作为外国人,在现有房屋条例下,他得支付15%的额外买方印花税,以及达25%的购屋首期现金。这对他而言是一笔很大的数目。
迈克表示,他了解政府推出降温措施的目的,但觉得政府对他这样的外国买家“下手太重”,阻碍了他提升房子的计划。他希望政府接下来能放宽降温措施,特别是针对外国买家,将额外买方印花税减至7%左右。
发展商:政府应考虑放宽降温措施
针对放宽房地产降温措施一事,丰隆集团兼城市发展执行主席郭令明本月初在媒体访问中说,政府应该重新检讨放宽房地产市场降温措施。
他指出,外国投资者现在已选择到英国、澳大利亚和美国,而非到新加坡投资,连国人也选择到海外投资。为此,他促请政府及早放宽降温措施,否则我国可能会失去吸引力。
不过,国家发展部回应,目前还不是放宽条例的时候。
早在今年2月,郭令明也呼吁,基于对全球经济前景的担忧,政府应考虑调整一些降温措施,如废除额外买家印花税和放松发展商合格证书(QC)政策等。
另一方面,凯德集团前总裁廖文良本月初在一项活动后的场外提问中说,现在房价还是太高了,所以政府不会在近期内放宽房地产降温措施。
你认为现在是放宽降温措施的时候吗?对于降温措施及当前楼市变化,你又有什么看法呢?请扫描QR码或上www.zaobao.sg参与投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