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查看: 1772|回复: 0

【狮城论坛】还争破头想去香港念书?港澳学生都转到内地来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3-9-2015 09:50:11|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attach][/attach]

9月初,湖南长沙,中南大学,18岁的冼颖琳一边吃饭一边哭。她从澳门来,初到长沙,想妈妈了。

此时,1000多公里外的北京,18岁的方学纬拍下了他到中国农业大学后第一个日出,太阳升起的方向是著名的奥林匹克公园观光塔。方学纬从台湾高雄来,入读农大生物学院。

和冼颖琳、方学纬一样,许多港澳台学生在今秋负笈大陆,开始大学生活。他们最担心什么、最吃惊什么,什么令他们印象深刻,他们如何看待大陆同龄人……带着这些疑问,中新网记者采访7位港澳台学生,听听他们怎么讲。

为什么来大陆念书?

“内地发展真的很快,如果一直待在香港只能做个井底之蛙吧,所以我想来看一下。”——李莹莹,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二年级,来自香港。

“我到内地上学,是因为长大了就要出去见识一下,学习独立,毕竟澳门太小了。”——梁淑莹,清华大学建筑系一年级,来自澳门。

“选中国农业大学,是因为我真的很喜欢这所大学,包括校风,这所学校给人感觉很亲切。”——林轩印,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一年级,来自台湾台南。

“一方面我有亲戚朋友在这里,然后个人对生物方面比较感兴趣,所以机缘下就来中国农业大学。”——方学纬,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一年级,来自台湾高雄。

“没想那么多,看着排名来的。”——黄晓莉,复旦大学经济管理试验班一年级,来自澳门。

“澳门没有药学,就在内地学了。”——冼颖琳,中南大学药学一年级,来自澳门。

“未来我想要到大陆发展,这是一个比较快的管道。”——陈敏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硕士二年级,来自台湾台北。

背了些啥东西来?——泡面、紫菜、以及一切能想到的

“我有带一些台湾的泡面,怕会怀念家乡的味道。”方学纬笑着说。

黄晓莉带了一些喜欢的海苔零食,“这里没有的。”

陈敏萍研一开学时,把她能想到的、能带的都带了:感冒药、平常习惯的早餐麦片……生活用品也都选择在台湾买,“因为台湾相对便宜,品牌也比较多。”

“我就只是带护肤品,我所有护肤品都从香港带回来。”李莹莹表示,这是她对付北京干燥气候的办法之一。

大澡堂——第一堂“震撼教育”课

问到有无感到不可思议之处,7位同学有6位指出“大澡堂”,唯一没有“抱怨”的冼颖琳,住留学生公寓,有独立浴室。

“那个啊(指大澡堂),我可能刚开始的时候,比较……比较……真的不太习惯(笑)。”林轩印表示。

“有种第一次完全暴露在公众场合的感觉……我以前洗澡连我妈都不给看。”李莹莹说,她用的是3人一间的小澡堂,有一次她带一些留学生朋友去看大澡堂,“她们都惊呆了”。不过莹莹已经习惯,称自己“以前还有点遮遮掩掩,现在完全没有。”

方学纬、陈敏萍也都表示,大澡堂是他们认为不可思议或最不适应的地方,但很快入境随俗。

马路不会过、字看不懂、长沙像乡下、内地较危险?

[attach][/attach]

北京马路上人之多,超出了梁淑莹的预料。她说:“我是有想过会很多人,可是没有想过是那么多,而且有时候会挺塞车的。”整个道路的环境,让她感觉出校门之后“比较危险”。

李莹莹也说,初到北京时,都不懂过马路了:“乱七八糟的感觉 因为香港都是红绿灯怎么走,就怎么走,相对比较规律。来到这边,感觉车不让人、人不让车。”

方学纬直形容过马路“蛮可怕的”。他说:“马路很大一条,要跑很快。交通上堵车也是一个问题,高雄几乎不会堵车。”另外他还表示,初来大陆时,很多简体字看不太懂,但现在已慢慢适应。

冼颖琳则担心自己不能适应长沙湿热的天气,并认为“内地比较危险”。问及第一次来长沙的印象,她坦言:“有点乡下的感觉。”

奇葩食物?——豆汁喝一口全吐了

大陆之大,不乏让他们“瞠目”的食物。

梁淑莹2014年来北京时,在王府井看到“炸昆虫”。她说:“我没有吃过,可是我同学有吃,他们说像在吃皮筋,没有味道,就特别有咬劲。”但她倒是在南锣鼓巷喝了豆汁,“然后喝了一口就全吐出来了。就是很馊的感觉。”

许多人爱吃的牛蛙,在方学纬看来就“太奇葩了”,无法接受。

而在香港只吃过甜豆腐花的李莹莹,来北京后才第一次见识到咸豆腐花,过了一个学期后,她才尝了一次,发现没有想象中可怕,“但是这边同学反而觉得甜的豆腐花是什么鬼东西。”

看彼此:陆、港学生更具侵略性

谈及对未来的担心时,不少人表示担心课业跟不上,一来教育方式有隔阂,二来大陆同学都很强。

原本学习成绩不错的李莹莹,在清华要面对各省市学霸,“60分万岁”的观念在这里并不通行,“大家考试目标都是八九十分”,她说。不仅如此,她还有不少新情况需要适应。例如,清华的数学考试不允许带计算器。为此,她用一个学期时间提高计算能力,学期末数学才没有挂科。

[attach][/attach]

本科就读台湾名校政治大学的陈敏萍,来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读研后,也并不轻松。她说,同侪之间的压力,比课业来得更重。

“我所在的班大家都太优秀,很多来自各省的状元,本科就在北大清华,又申请到光华金融硕士,我直接面对一群很优秀的精英。”她自觉很多地方不如人家,必须很努力,才不让自己迷失。

今年夏天,陈敏萍又在中国银行(香港)实习期间结识了几位香港学生,令她对两岸三地同龄人都有所观察。

她认为,陆、港学生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成长,表现出更多竞争力跟侵略性,对自我的要求或自信,都远大过台湾同学,且对职业生涯有较多规划和设想。

而在香港人李莹莹眼中,她认识的很多台湾学生同样“学霸”:“有些真的很努力,数学有分等级嘛,他们会选最难。”

李莹莹认为,来大陆读书的台湾学生是“有觉悟”。据她说,清华的港澳台学生有一门必修课叫“国情考察”,以上课及外出游览的方式了解国情,“很多台湾人听讲座,都会坐到最前面,很认真听,还会有问题问。”

学姐建言: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在采访的末尾,陈敏萍建议港澳台的学弟妹们,在大陆应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此外她说:“在生活或学习上,会慢慢遇到很多困难,可能也会觉得孤单,但是慢慢克服会有好的成果,走过之后,这些是你人生中重要的过程,对你未来有很大帮助。”

目前,港澳台学生可通过“联招”和“免试”等方式升读大陆高校。据《京华时报》报道,2015年有309所大陆普通高校联合招收港澳台侨学生。“21CN教育”引述教育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消息称,今年共有4565名港澳台侨学生报考,高校实际录取人数3980人。

“免试”招生方面,今年有78所内地高校免试招收香港学生,约283所免试招收台湾学生、45所在澳门招收保送生,最终1400余名港生、300余名澳门生,通过这一方式入读内地大学。

台湾方面的数字尚不明确,但据台湾《旺报》2014年11月的报道,2011年大陆开放台湾学生以“学测”成绩申请大陆大学(即免试收生)后,近4年来赴大陆就读的台湾学生人数呈翻倍增长,累计在大陆读书的学生迄今达近万人。

[attach][/attach]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