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肉人参鹌鹑
闻雪思
早在少年时代,我就见识了鹌鹑。
在野草茂密的丘坡,在灌木丛生的坳谷,在谷穗低垂的阡陌,不时有只会惊飞起来。圆嘟嘟的翅膀,光秃秃的尾巴,胖乎乎的身躯,通体褐黄斑驳,就像穿着破旧褴褛的百衲衣,扑楞楞地贴着草尖叶面直直低飞。
“鹌鹑。”侯松林每次都要叫起来。
侯松林是我小学同班同学。那时,我随父亲下放农村,在乡村小学就读,与他同座。放学回家的道路上,俩人经常同行。
侯松林瘦骨伶仃,外号“瘦猴”。其实,他没猴子瘦,却比猴子精。不但会嗖嗖地爬树摘果掏鸟蛋,也会哗哗地浑水摸鱼抓螃蟹,还会张网佈阵捉拿麻雀鹌鹑。他最拿手的,还是捉鹌鹑。
没看到鹌鹑的形影他便能判断它们的行踪:“瞧那簌簌的草叶,下面就有一只鹌鹑行走。鹌鹑翅短身肥,飞不高,也飞不久,一般只在夜间飞行。平日好在草丛中隐匿或潜行,被追赶也只疾走,万不得已才短距离飞逃。”
他还会摹仿鹌鹑的叫声,清晰、响亮、像吹哨音。“鹌鹑好斗,还好色。学得像,就可以引诱它们自己钻进布下的网里。”他说,捉鹌鹑最好是在凌晨,黎明时分,潜伏在野地,一阵阵地学鹌鹑叫,经常可以抓到一些上当自投罗网的鹌鹑。
侯松林常常清晨从被窝爬起来去捉鹌鹑。我好睡懒觉,从未亲眼看到侯松林捕捉鹌鹑。只是依稀觉得,大概很有乐趣吧。然而有一天早上,侯松林气喘吁吁来上学时,手里提了只布袋,里面有三只活鹌鹑。“来不及送回家了。”他说,便把布袋塞进课桌的屉里。
头两节课安然无事。第三节是语文课,老师讲课时,鹌鹑在桌屉里骚动,扑哩扑楞的响。课堂里的目光全集中到我们桌,老师也走下讲台,来到我们跟前,拎出了桌屉里[关键词屏蔽]的根源。
“怎么回事?”老师严厉地问。
侯松林狼狈地站着,垂首嗫嚅道:“家里弟妹多,捉到一些鹌鹑,可以帮爸妈减轻些许负担。”
老师吩咐他把布袋拿到教室外苦楝树下,继续讲课。课间休息时,同学们都替侯松林捏了一把汗,以为他肯定要挨撸。没想第四节将下课时,老师却给大家讲起了鹌鹑。老师说,鹌鹑的肉和蛋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卵磷脂、各种氨基酸和铁、钙、磷等元素,性味甘、平,《本草纲目》称之可入药,“能补五脏,益中续气,实筋骨,耐寒暑,消结热。”有很多的药用价值,是珍贵的食品和滋补品,具有动物人参之誉。他不反对大家吃鹌鹑,但不能因捕捉鹌鹑影响学习,更不能将鹌鹑带到学校来。
不久,我小学毕业,考上城里中学,便与侯松林分别了。再度重逢时,我正在大学里念书,假期到乡村玩,遇见了侯松林。他中学毕业后回乡务农,田活之外,家里还养了八笼鹌鹑,每笼十只。鹌鹑笼用竹木钉成,长约1米,宽高均约20公分,笼面有间隔,笼底有网孔,外挂食槽和水槽,层层码在储存室。侯松林正在给鹌鹑添饲料,看见我,他憨厚地笑了笑:“我这辈子与鹌鹑结缘了。”
说起鹌鹑,侯松林依然头头是道,津津有味。他说,鹌鹑可以用孵化器人工孵化,一年四季均可繁殖,孵化期仅有17天,出壳24小时就开始进食。一般喂饲些碎米、碎玉米、米糠、麦麸、豆饼、骨粉、青菜、合成饲料、昆虫等,40天就开始下蛋,每只母鹌鹑年产蛋200—300枚。鹌鹑具有生长快、成熟早、产蛋多、耗料少、生产周期短等优点,有较高的综合效益,并且有稳定的市场。饲养鹌鹑的关键是掌握好疾病防治。积累经验后,他打算扩大饲养规模,养上数千上万只,办一个鹌鹑饲养场。他笑着说:“届时,和你一样,我也有一个专业——肉人参专业。”
后来,我和侯松林没再见面。我想,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产品的销售能够与互联网信息对接了。我那位亲爱的少年同窗,应该已经实现他的肉人参专业梦了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