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新加坡圈 于 13-6-2016 17:52 编辑
新加坡的爪哇人可以从这次的展览中寻找“传家之宝”,包括爪哇人的匕首短剑、蜡染峇迪服饰,男性的头饰,以及妇女所穿的沙笼卡巴雅等。 新加坡马来社群中,祖先源自印尼爪哇的占了相当大一部分,爪哇文化因此对新加坡的马来文化有着深远影响。马来传统文化馆目前正在展出的《传家之宝—新加坡爪哇人的历史遗产与文化》,让大家有机会深入认识这一族群。
从在福康宁山发现的满者伯夷(Majapahit)黄金首饰看来,早在14世纪就已经有爪哇人来到新加坡。早期的爪哇人通过海路来到新加坡后,以商人、小商贩、工匠和劳工的身份定居。
他们最早定居的地方,包括甘榜格南的甘榜爪哇(Kampong Jawa),武吉知马的甘榜丹贝(Kampong Tempeh),景万岸的甘榜巴芝丹(Kampong Pacitan)和榜鹅的甘榜苏芒(Kampong Sumang)。
昔日的甘榜丹贝以制作天然发酵黄豆制品丹贝(tempeh)得名。巴芝丹是东爪哇的一个地区,而甘榜苏芒则是以爪哇人Wak Sumang命名,他曾在那里建立一座小园丘,并为园丘工人盖回教堂,小园丘后来发展成一个村子。 新加坡马来传统文化馆策展员苏海丽说,《传家之宝—新加坡爪哇人的历史遗产与文化》(Pusaka: Heritage and Culture of the Javanese in Singapore)特展是文化馆“来自同一群岛”(Se-Nusantara)系列的第三个展览,前面两个特展介绍新加坡的博亚人(Boyanese)和米南加保人(Minangkabau)文化,这回则聚焦在新加坡的爪哇人身上。 新加坡爪哇社群的“传家之宝”,包括他们独有的甘美兰音乐(Gamelan)、皮影戏(wayang kulit)、传统骑马舞(kudu kepang)、马来武术(Silat)等,而能被视为“传家之宝”的物品,则包括爪哇人的匕首短剑(keris)、蜡染峇迪服饰,包括爪哇男性的头饰(blangkon),以及妇女所穿的沙笼卡巴雅(sarong kebaya)等。
沙笼卡巴雅
甘美兰音乐(Gamelan)
皮影戏(wayang kulit)
传统骑马舞(kudu kepang)
马来武术(Silat)
大家也能在展览上认识爪哇的传统饮食文化,包括大家熟悉的沙爹(satay)和面汤(soto),重要节庆时享用的黄姜饭(nasi tumpeng),宗教庆典时共用的nasi ampeng,加了花生酱的蔬菜饭(nasi janganan),用黑果(buah keluah)来焖煮的牛肉饭(nasi rawon)等。
7月讲座会分享传统习俗
其实,不只是马来文化受爪哇文化的影响,新加坡华族和印族等其他族群对峇迪服饰、上述的食物也不陌生。
此外,爪哇人的传统草药“佳木”(Jamu)根源于古印度的阿育吠陀(Ayurvedic)疗法。爪哇人产后坐月的习俗相当有名,产妇把草药泥涂在肚脐和额头上,再缠上13米长的布(称bengkung),可养好身子及恢复身材。这个裹布的产后瘦身方法,也为其他种族的产妇接受。想进一步了解这种习俗,可在7月24日早上10时出席文化馆所办的讲座。
古代的爪哇语文和梵文有关系,也有帕拉瓦(Pallava)的影响,这种由印度东岸梵基字母演变成的古老爪哇文字叫爪威文(kawi),目前只存在于古书籍,已不在日常生活使用。用阿拉伯文字书写的马来语则称为爪夷文(Jawi),尚有部分人在使用。用阿拉伯文字书写的爪哇语则称为贝干文(pegon)。 《传家之宝—新加坡爪哇人的历史遗产与文化》将一直展至8月28日。
地址:85 Sultan Gate, Singapore 198501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上午 10:00 至傍晚 6:00 每逢周一休馆 周二至周日:上午 8:00 至晚上 8:00 周五和周六:上午 8:00 至晚上 10:00 每逢周一休馆 Tel: +65 Fax: +65 官方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