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加坡生活久一点的小伙伴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一个只有710平方公里的城市岛国,能装下七百多万人,而且看着还不是很拥挤,各个建筑和建筑之间也是相得映彰,看着每个建筑都非常顺眼!如果换个角度看小坡,也许就是惊讶!
新加坡本地一名摄影师,大脑洞开的想到用无人机拍摄新加坡,这智慧国的小公民就是爱玩高科技喔!不过,拍出来的照片,确实很颠覆三观!原来换个角度,从上往下看小坡,每个建筑,都体现了新加坡建筑的精细,在光影下,小坡根本和模型一模一样!
看一组图片,体验一下!
摄影师在这座城市里寻找不同的位置进行勘测,以确定无人机的放置位置,而理想位置通常是不同寻常的制高点或是能拍出惊艳照片的绝佳地点。除此外,在无人机拍照之前,还需要确保适宜的天气条件,以便保证拍摄可以顺利进行。
从海港到航运港口,从排球场到教堂。照片不仅展示了新加坡的著名地标,还展示了这座城市一些鲜为人知的景点。
夜色中的新加坡宛如流动的金色“血液”,优雅的静谧。
如此精准的设计,如此规整的规划,是如何而来的呢?
简单了解一下新加坡城市的发展演变史!
古时新加坡的马来语名为Negeri Selat,意为海峡之国。早在十四世纪的时候,新加坡是一个繁荣的商埠,岛上居住着一些本土的马来土族,他们是以捕鱼为生,居住的房子也是当时的浮脚楼为主,之后考古挖掘出来文物发现,包括瓷器和铜币等。说明在那个时候,已经就有华人来到这块土地生活。
到了五十年代,这块土地成为了英国殖民地,并且迅速的发展起来。这得益于新加坡的优越的地理环境:处于东西方的十字路口,同时拥有深水港。新加坡在这个时期经济已经非常繁荣,人口也开始增加,来自各个种族的人迁移到这里赚钱养家糊口。新加坡河停满了装载货物的小船,两岸筑建起了成排的仓库。五十年代中期可以说是新加坡一个艰苦的年代,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洗礼,新加坡进入一个艰难的时期,一切事情都要重新开始。生活条件非常辛苦,衣食住行都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新加坡人也开始意识到英国不是他们真正的靠山,他们开始要求独立,争取自治权。
独立后,新加坡必须解决一些民生问题,包括居住生活问题和教育各个问题。由李光耀带领的新加坡执行政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居住问题,他们的目标是要让每一个新加坡人都能够拥有房子居住,实现新屋者有其屋的目标,这样每一个人都可以安心的工作和生活。所以政府在这个时期大量的建造租屋。开始重新建造新加坡也需要大量的劳工。第一批从中国到新加坡打工的女工是从广东山水县过去的,当时她们头上都是盖着红布。他们对新加坡做出非常大的贡献,如今在新加坡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红头巾雕塑影子,新加坡政府也会派人专门慰问这些老去的红头巾女工。
到了60年代,新加坡人开始住进了新加坡租屋里面,工业方面也得到快速的发展。那个时候的年轻人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披头士的音乐和喇叭裤都开始流行起来。女性那个时候穿着以前早期流行的agogo裙子。在这个年代,所有满18岁的男孩子都要去服兵役。
70年代的新加坡比起建国初期的新加坡已经有了一个飞越的发展,但同时带来了一些设施和生活问题。新加坡政府目标是把新加坡建设成为一个花园城市,他们开始翻新人民的住屋,把新加坡住屋从外面到里面都进行了一次翻新,给新加坡人一个更好的环境。他们进行新加坡城市规划和建设,规划城市交通,翻新新加坡人外面吃饭食阁的设备和环境,动员和激发整个新加坡的行动和思想意识,进行新加坡河的十年清河运动,让新加坡人在新加坡河了两岸休闲散步、垂钓。李光耀说让新加坡人生活在花园里,让世界认识新加坡。这是新加坡人做得到的。
80和90年代是新加坡经济腾飞的年代,也是新加坡人真正生活在花园城市的开始。新加坡人在生活和经济都得到非常有利的保障。新加坡在交通方面越来越便利,海陆空全面发展完善。新加坡河退出历史舞台并成为游客和新加坡人游乐的场所,两岸建筑都被政府列入被保留文化建筑,进行翻新建筑的同时保留一些有文化历史的建筑,让世人更加了解新加坡和多元文化种族的文化。到了今天,新加坡成为了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新加坡政府把自己提高到了一个高度,要让新加坡人生活在花园里的城市,给新加坡人更好的生活条件。新加坡人在一个生活小区里面都可以解决交通、学习、工作、购物、生活的问题。同时再次翻新加坡旧租屋和公共设备,建造更多住屋,并达到4、5星级别水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