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在新加坡老中青三代中,闽裔老年人仍具有很强的福建话沟通能力。中年与青年闽南人后裔因受到新加坡实际通用语英语的普及影响,以及讲华语运动的推行,都普遍流失福建话的交流能力,尤其以年轻人更为严重。而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有部分年轻人因受到英语环境的影响,华语的听、说、读、写能力也是堪忧。 最近,美国《纽约时报》网站刊登题为《新加坡华人重拾祖先的语言》一文称“家族内部成员之间难以交流,是新加坡政府过去数十年间在语言工程方面做出的大规模努力所结出的苦果。”这篇文章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很多人包括很多新加坡语言学家呼吁“中国方言才是我们的根,我们要发扬和保护”!
在新加坡,约7%的新加坡人来自印度南部,大多说泰米尔语。另有15%说马来语。和现在一样,75%的人口是华裔,他们是在多个世纪里主要从中国南部的几个省份迁徙过来的,尤其是福建(那里的人说闽南语)和广东(说粤语、潮州话和客家话),只有2%的人说普通话。政策一波接一波地被实施。
1979年,政府开启“说普通话”运动。到1981年,电视和广播几乎被禁播所有方言节目,其中包括流行音乐,很多人由此与社会脱节。随后在1987年,为了促进新加坡三大族裔——华裔、印度裔和马来裔——之间的团结,英语成为所有学校的主要教学语言。现今,英语几乎是唯一的教学语言,除非是在学生学习母语的课堂上:印度裔学生学泰米尔语,马来裔学马来语,华裔学普通话。以上世纪70年代末的一系列举措为起点,这个城邦的领导人有效地禁绝了一些中文方言——那是四分之三新加坡人的母语——为的是提倡人们使用中国的官方语言:普通话。几年后,就连普通话的使用范围也被压缩,以便给身为全球商务语言的英语让路。
卓家和张家堪称新加坡和谐传统的典范,三代家族成员聚在同一屋檐下彼此陪伴,唯一的问题是:最年轻和最年长的这两代人几乎无法交流。7岁的拉韦尔(音)说流利的英语和一点中文普通话,而她的祖母、祖籍为中国东南部地区的刘娥娇(音)则喜欢说福建方言。因此,这祖孙俩一起看着地板上的娃娃屋时,除了只言片语,几乎无法交谈。 这样的家庭在新加坡非常常见,而为了减少祖孙之间的沟通障碍,让很多年轻人开始加入了学习福建话的行列。 “新加坡以前就像一片语言的热带雨林——杂草丛生,有点混乱,但非常有活力,欣欣向荣,”新加坡的语言历史学者陈丹枫说,“而现今经过几十年的修剪和扬弃,它成了一个以经济作物为重心的园子,为了力争上游而学习英语或普通话,其余都没用,因此就将其舍弃。” 这种对语言的压制及其给多代同堂家庭造成的影响引起了新加坡民众广泛的憎恶,现在,政府的政策已有所软化。 最近,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首次有闽南语电视连续剧播出——在70年代,约40%的新加坡人以闽南语为第一语言,很多年轻人也开始自学方言,希望重拾与过往岁月或他们的祖父母的联系。此外,今年5月,一个新的多方言电影项目得到政府的背书,新加坡教育部部长亲自现身电影首映式,这在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随着新加坡政府对方言的放松限制,很多新加坡名人及民众也说出了自己心中的真实想法。 实践剧场的艺术总监郭践红“人们有时会说新加坡人不太擅长表达,那是因为我们失去了自己的母语” 保护闽南语协会李轩金“让新加坡成了某种研究案例,从中可以管窥世界各地的人们如何对抗随全球化而来的愈演愈烈的文化趋同情况。我开始意识到闽南语是我真正的母语,我想要了解自己真正的母亲。” 在新加坡炼油业工作的伊万·张“要了解我们的根,就必须了解方言。 据小编了解,现在市场上开始陆续出现了很多教福建话的课程。创办于1840年,致力于在来自福建的移民当中推广教育、增进社会福利的社区中心福建会馆近几年也推出了闽南方言的课程。 而除了方言,新加坡也开始注重华语的推广。相信大家还记得前不久大出洋相的2017年讲华语运动推介仪式。把读写成了 渎。 小编觉得无论是方言还是华语,这都是几千年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智慧结晶。作为一个华人,我们都有传承和传播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