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圈1】社会|“中国式”承载太多负能量的标签,“中国式聚会”为何再被贴签
时下,“中国式”似乎成了指责或调侃不文明行为的特定符号,充斥在网络空间里,迷漫在街头巷议中。可以肯定,在网络时代的另类表达方式中,这种诙谐的揭露和批判,既是指责也是救赎式的督导,既是调侃也是诉求式的期盼。
然而,当“中国式”承载着太多的负能量,像街头小广告一样泛滥成灾,甚至总是无休止地被“批量生产”,然后又不分时间、地点、场合,被随意“张贴”在各种社会现象之上,甚至有的还要上升到对一个民族素质、文化、道德、形象的品评论足、指手画脚……
(图:来源自网络)
但有“中国式”总能引发关注...
这个新年,“中国式聚会”再度引发关注和共鸣...
一篇名为——
中国式聚会,正在毁掉你的人生...
在这个新年格外的引人关注,一句话更是发人深思——
你的能力无法被酒力取代,酒桌上的感情也无法延伸到酒桌外。
(图:来源自网络)
这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敢用如此杀伤力的标题...仅仅是为了夺人眼球吗?
一起品鉴下网络作家Jenny乔的“中国式创作”...
——
每逢假期,聚会是少不了的活动。
中国人有个特点,爱扎堆,爱凑热闹,总觉得朋友越多越好,谁知道哪个能在关键时刻拉你一把呢。
于是,就有了一种独特的中国式聚会文化。
说起聚会,就不得不说饭局、酒局,中国人特别在意这种局,因为正事儿、闲事儿都得在饭局上说。
甚至有人曾经跟我说,事情能不能办好,取决于吃没吃好,喝没喝好。
于是,每个人都一边咒骂应酬,一边整装待发地准备应酬。
春节前,隔壁销售部入职不久的一个东北小伙还跟我抱怨,公司的饭局太多了,自己实在吃不消。
去吧,得喝得烂醉如泥,自己刚结婚,今年还想要小孩,成天被老婆骂。
不去吧,又生怕错过饭局上的什么重要人物,一想到同事们在酒局上谈笑风生的场面,再痛苦,也得咬牙去。
可是,就这么坚持不懈地喝了一年多,却还是一副屌丝样。
本来我以为他想说,以后不去应酬了。可没想到,他其实想问我,为什么喝了这么多酒,效果不大,到底哪儿没喝对?
原来,过年前,他受了一次不小的刺激。
一个他在酒桌上主攻了一年多的客户,今年春天有个大项目,他觉得自己胜券在握,毕竟自己陪了那么多长酒,没有感情,也有人情在。
谁知道,客户翻脸不认人,分分钟把项目给了另一个同事。
据说,因为这件事,他整整一天没出门,说要好好反思自己到底哪里没把客户伺候好。
想来挺傻的,饭桌上的老江湖,谁真的傻?
你有多大本事,能成多大事,每个人心里都有杆秤。你的能力无法被酒力取代,酒桌上的感情也无法延伸到酒桌外。
可聚会上的这种无效社交总给你制造一种假象麻痹你,让你养成一种惰性,好像不需要太努力,有朋友,有人脉就万事俱备。
可你却忘了,要想让别人欣赏你,你需要的是扎实的功底。
(图:来源自网络)
和饭局酒局相似的,还有一种更常见的无效社交,就是同学会。
说同学会是无效社交,很多人觉得太势利,都是老同学,谈什么利益得失,聚在一起就图个开心热闹。
可很多人都没想明白,自己到底为什么参加同学会?
人做一件事都有动机,参加同学会的动机无非有两种,一是情感诉求,二是物质诉求。
所谓情感诉求指的就是回忆过去单纯美好的小时光,让你觉得世界没那么艰难。
所谓物质诉求,就是抱住一个大腿,还是让你觉得世界没那么艰难。
可我觉得,这两个目的都实现不了。
先说情感诉求。
情感诉求能实现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共情。你哭的时候,别人会难过,你笑的时候,别人会开心。
可是同学会可以吗?
不行。
他们会听你哭诉,却理解不了你的苦,他们愿意安静地听你讲笑话,却get不到你的笑点。
他们不是不想,而是生活在不同环境里,理解真的很难。
如果非要说有那么几件事,可以共情,那我觉得可能哭穷算是一个共同话题。但我从不觉得这件事值得抱团。
再说,抱大腿就更不能实现了。
两个人是老铁还是萍水之交,从来不取决于你们是不是曾经坐在一起吃过饭,或者认识了彼此多少年。感情的深浅从来都和聚会无关。
号称“叉姐”的作者王欣曾经写过一篇文章《真正有钱人和穷人都不去同学会》,深以为然。他说:
每年固定发起、参加同学会的最后都是相同的一群人。
年复一年,同学会筛掉了飞得过于高的、走得过于远的、混得过于惨的、性格过于强的……
剩下一伙彼此过得差不多、活在同一坐标系里的同学,每年固定约见相互确认“原来你过得还是这个样儿”,便可继续相亲相爱。
同时安心地继续过自己或许是主流或许是随大流的人生。
聚会上的无效社交,浪费的是你原本可以提升自己的宝贵时间。
都说假期是一个人最好的升值期,可你却用这个时间和一群人一起自我安慰,这样的聚会可以说害人不浅。
(图:来源自网络)
有人可能会问了,既然聚会上有这么多无效社交,我们为什么还要执着地去参加聚会呢?
我想大体两种心理,一种是怕自己错过什么,一种是担心自己的拒绝会伤害关系。
因为人总抱着一种侥幸心理,总觉得如果我在聚会上多认识一个人,那我就能走一条捷径。
毕竟比起和别人吃吃喝喝,加班加点地学习工作可是费劲多了。
对无效社交的执着里,其实隐藏着一种廖胜于无的错误心理。
高效社交,从来不以广度论英雄,有深度的才算赢。
无数事实告诉我们,聚会是已有关系的一种延伸,他不能改变你在一个人心里的地位。
一个人能不能成为你的贵人,取决于你是谁。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人都是聚会上当了炮灰,却浑然不知。
第二种心态说的是担心别人离开你。
不知道你发现了没有,生活里越没有能力的人,越担心别人离开,他们不知疲倦的维护着其他人的感情,生怕丢失了一个“朋友”。
有一次和同事,一起下班,他打起了电话,说:“今天我和朋友一起吃个饭,晚上估计回家晚,你和儿子早点休息吧。”
我说:“怎么着今天又出去应酬呀。”
他说:“也不是,就是几个朋友好久没见了,一起喝点酒聚聚,本来还说陪儿子去看个电影呢。但是没办法,怕这次拒绝了朋友,下次朋友就不叫我了。”
大家都在忙着维护着那脆弱的酒肉朋友,却从来不会想起去维护真正家人的感情。
而不会离开的家人慢慢就成了牺牲品,在很多人看来,好不容易认识的朋友要好好的维护,不管是什么时候的酒局,为了朋友的关系也要参加。
为了聚会而聚会,这件事本身就是一种浪费。
存在感从来都不是刷出来,或者说,不是靠出现在聚会上刷出来的。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生活里,总有那么一些人很少参加聚会,却总被人提起有多优秀,因为他们的优秀和成就就是最好的宣传语。
其实,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
因为无效社交会给你制造一种忙碌的假象,耽误了我们原本可以用来提升自我的宝贵时间。
让我们陷入一种热闹的假象里,以为自己有很多朋友,生活热气腾腾,打通了各种人脉。
其实那种感情不过是建立在沙滩上的城堡,根本经不起风吹雨打...
(图:来源自网络)
小圈儿一看到“无效社交”...
哈!
纯属个人意见——
这篇文章写出的更多是一种无奈,没有什么特别的深意...
控制无效社交...而不是杜绝...
酒肉朋友有时候的心灵的慰藉...是释放压力的渠道和途径...我们的压力不能无休止的释放,但这些真的是无效社交吗?
何为无效社交,因为你还不够强大,你对于强大的人也属于无效社交...
我今天想请马云吃饭...想和王健林约下聊聊商业地产...想找马化腾吃个火锅谈下对王者荣耀的看法...
就好像有个段子,找到你手机中最想成为的六个人,最低每周约一次,一年之后你会看到你身上的变化,你会慢慢变成你想的这种人...
很正能量的有效社交...
一个小科员打开自己的手机,选了手机上六个人...某市长、某书记、某局长、某副市长、某部长、某会长...
不要随便的用“中国式”...
本文素材,观点及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果您认为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络我们及时删除和修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