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宗明义* 开帖分享一些在看房买房的过程中得到的知识和心得,也有一些问题希望和网友们交流。
我2014年中来到新加坡之后,一直都有兴趣在新加坡买房。一开始是出于自身的需要,因为在新加坡租着房子,国内房子却空着,想要换过来。折腾了一阵子,最终国内房子没有卖掉,舍不得卖,因为限购了,一旦卖出日后无法再买;在新加坡也就一直租着房子住。但期间一直还在看房,也一直在研究新加坡的房子。
刚来时我以为自己可以买组屋。30几万新币,卖北京一套房可以在这里买个三四套,自住加收租,不错。有去看了一个待售的组屋,比较旧,老先生在家里烧香,把墙壁天花板一大片熏成了棕色。基本上就是买一水泥箱子。后来被狮城坛友提醒,外国人没资格买组屋。
我后来发现,组屋的优势只是便宜,入手门槛低。其他方面,包括性价比、以及最重要的增值率,组屋都没有优势。后面我会分享一些数据。最严重的是组屋有一个99年的土地租用大限,而且政府已经在两年前一个案件中明白表态:99年土地租期一到房屋将会依照合约由政府收回,这就意味着组屋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归零。这个现象在99年的前6-70年不会太明显,之后便开始加速影响房屋价值。所以我现在对全球传颂的新加坡组屋已经没兴趣了;即便给我资格买我也是不会买的。
然后我又对店屋发生兴趣。我家附近很多店屋,很多保养得非常好,虽然是老房子,内部格局也不怎么样,但感觉是非常精致的古董,天天走过路过,爱不释手。认真一研究出售广告,天啊店屋可不便宜!最便宜的店屋是在芽龙地区,年久失修,基本也需要全部重新装修,这样都得250万新币。低于这个价格的都是只出售一栋店屋的其中一层。
我见过最贵的店屋是在Robinson Road的南端附近,记得开价2000万新币。我那时一直想不透,这店租能有多少钱?能值这2000万的价格吗?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而且,再度被人提醒,外国人也不准买店屋。
绕了一圈,乖乖回来看condo和公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