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overseacapital 于 6-12-2023 10:13 编辑
关注原产地标记知识产权,积极提升产品附加价值,推动品牌国际化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欧洲联盟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的开展,我国开启了原产地标记(地理标志类别)与欧盟的互认互保,全国各行业开始关注原产地标记知识产权对于品牌价值提升及促进贸易的作用。原产地标记包括原产国标记和地理标志,实施范围覆盖一二三产业的产品或服务,门类繁多,而企业对于创建原产地标记产品的积极性应予规范引导、满足需求、形成体系。这正是社会组织发挥团体标准作用、抓住机遇的良好时机。为全方面满足不同企业创建原产地标记产品的诉求,经研究以“中国特色原产地保护产品”命名,既能大点面解决企业的需求,又能与政府相关职能显著区分、避免社会歧义。实施“中国特色原产地保护产品”合格评定、品牌命名,以标准化体系全方面驱动、生根发芽,对于普及原产地标记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和服务水平,推动我国原产地标记产品的分类开掘、价值提升、品牌打造、贸易促进具有重要意义。本规范在技术内容上将原产地判定标准与产品特色要求两条主线并轨,力求以简明有效的方法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中国特色原产地保护产品”为提出的创新举措,本着边实践、边改进的原则有序推进。
01 中国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 采购技术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的术语和定义、基本信息、采购原则、采购指标。本规范适用于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采购评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N/T4756-2017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评定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货物原产地条例 原产地规则协定AGREEMENTONRULESOFORIGIN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生态设计eco-design 生态设计按照全生命周期的理念,在产品设计开发阶段系统考虑原材料选用、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处理等各个环节对资源环境造成的影响,力求产品在全生命周期中大限度降低资源消耗、尽可能少用或不用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原材料,减少污染物产生和排放,从而实现环境保护的活动。 【GB/T32161-2015《生态设计产品评价通则术语和定义3.2》】 3.2生态设计产品eco-designproduct 符合生态设计理念和评价要求的产品。 【GB/T32161-2015《生态设计产品评价通则术语和定义3.3》】 3.3生态农业ecologicalagriculture
按照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农业生产体系。 【GB/T31736-2015《特色农业基础术语》】 3.4生态农场ecologicalfarm 依据生态学原理,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多样”原则,通过整体设计和合理建设,采用一系列可持续的农业技术,将生物与生物以及生物与环境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相关联,对农业生物-农业环境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组合与管理,以获得大可持续产量,同时达到资源匹配、环境友好、食品安全的农场。 【NY/T 《生态农场评价技术规范术语和定义3.2》】 3.5原产地Countryoforigin 是指货物的来源地,在国际贸易中是指货物的原产国或原产地区,即货物的生产、加工、制造、出生或出土地。 3.6实质性改变Substantialchange 以税则归类改变为基本标准,税则归类改变不能反映实质性改变的,以从价百分比、制造或者加工工序等为补充标准。 3.7税则归类改变
Changeintariffclassification 是指在某一国家(地区)对非该国(地区)原产材料进行制造、加工后,所得货物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中的四位数级税目归类发生了变化。 3.8从价百分比ADvalorempercentage 是指在某一国家(地区)对非该国(地区)原产材料进行制造、加工后的增值部分,超过所得货物价值一定的百分比。 3.9制造或者加工工序
Amanufacturingorprocessingprocess 是指在某一国家(地区)进行的赋予制造、加工后所得货物基本特征的主要工序。 3.10特征characteristic 一个客体或一组客体特性的抽象结果。 注:特征是用来描述概念的。 【GB/T15237.1-2000《术语工作词汇第1部分:理论与应用》】 3.11特性characteristic 标准化对象所具有的可被辨识的特定属性。 注:特性通常被赋值。 【GB/T20001.5-2017《标准编写规则第5部分:规范标准》】 3.12原产地特征Characteristicsoforigin 是指产品出生、生长、生产、加工、制造以及产品(或服务)来源地的自然因素、人文因素。包括地形地貌、土壤状况、水文资料、气象条件、自然禀赋,以及原材料、设施设备、生产工艺和工序、增值情况、经济地理、人文地理等。 3.13原产地特性Origincharacteristics 是指产品固有的、独有的、与原产地内在关联的品质和特点。 3.14生态原产地产品
productsofecologicalorigin 是指生态环境友好,具有原产地特征与特性的产品。 3.15采购purchasing 企业在一定条件下从供应商(3.1)获取产品或服务作为企业资源的一项经营活动。 【GB/T33456-2016《工业企业供应商管理评价准则定义3.2》】 3.16供应商supplier 提供产品或服务的外部组织或个人。 【GB/T33456-2016《工业企业供应商管理评价准则定义3.1》】 3.17供应链SUPPLYCHAIN 生产及流通过程中,围绕核心企业,将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用户等成员通过上游或下游成员链接所形成的网链结构。 【GB/Z26337.1-2010《工业企业供应商管理评价准则定义3.1.1》】 3.18知识产权intellectualproperty 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领域中,发明者、创造者等对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其范围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及相关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地理标志、植物新品种、商业秘密、传统知识、遗传资源以及民间文艺等。 【GB/T21374-2008《知识产权文献与信息基本词汇》】 4采购评审原则 4.1合规真实 符合国家、行业相关规定并实地真实。 4.2重点突出 系统边界及关键控制点明确。 4.3综合评判 定性定量指标与专家评审相结合。 4.4兼顾国情 综合考虑区域发展不平衡因素。 5采购基本信息 5.1申请人信息 5.1.1基本资质 应提供申请人的营业执照、商品注册商标、生产加工许可证、生产加工场所权属证明或租赁协议书等证明文件。 5.1.2基本概况 应完整描述申请人的综合现状信息,并附生产基地、厂区厂房图片。包括但不限于:——申请人名称、注册时间、注册地址、注册资本、注册商标名称、所属行业、占地面积。——基地(生产区、服务区)所处地理位置、四至范围的接壤地名。 ——主要设施、主要设备。 ——主要产品门类或种类,生产能力规模,国内外主要销售区域,上一年度市场规模、营业额及经济效益。 ——全职员工数量、高技能人才占比、实验室及检验检测能力。 ——专利数量、主要专利名称及证书编号。 ——行业地位、竞争优势、主要获得荣誉、国内外重要人物视察交流信息及其图片。 5.1.3保护清单 列出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或服务)清单。 ——第一产业:产品名称、门类种类、年度产量、质量等级、包装规格、产品单价。 ——第二产业:产品名称、门类种类、年度产量、质量等级、包装规格、产品单价。 ——第三产业:服务名称、门类种类、年度规模、质量等级、服务价位。 6生态采购 6.1生态友好 6.1.1生态敏感 生产场所及生产过程应符合生态敏感要求,对山地丘陵、河流水系、海岸湿地、植物原生境、动物栖息地、自然与人文遗产地等无损害。
6.1.2生态设计要求 应遵守生态学思想和原理,以贯穿全生命周期为目标,改进生态化指标,满足生态服务功能强、环境及人体健康负面影响低、资源利用效率高、经济成本低的要求。 ——环境要求:应将原材料消耗、能源消耗、废物产生、健康和安全的风险以及生态破坏等影响降低。 ——功能要求:应考虑产品的可耐用性、可升级性、可靠性、可维修性、可再制造、可重复使用性等要求。 ——经济性要求:应采取措施满足材料的选择使用、工艺技术、设备水平、人力资源、产品寿命周期等因素的经济性和市场可接受性。 ——法规要求:产品应满足已经颁布、正在执行、即将出台、正在制定的法规要求。 ——可行性技术要求:应鼓励采用好的产品生产技术方案。 ——文化要求:应充分考虑客户对于形状、样式、颜色、材料、结构、外观舒适性等文化需求。 6.1.3生态设计关键技术 应精准描述产品生态设计的关键技术方案。包括但不限于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回收设计、绿色包装设计、节能设计等。 ——材料选择:以无毒无害、低能耗、易回收再利用等环境友好型为前提,综合兼顾材料的基本性能、经济性能和环境性能。 ——结构设计:以减量化、可拆卸为前提。减少材料种类和使用量,简化产品结构;便于装配、拆卸和回收。 ——回收设计:以减少环境污染和节约自然资源为前提,根据回收可能性、回收价值、回收处理方法、回收处理结构工艺性等,明确前期回收(产品级、部件级)、中期回收(零件级、材料级)、后期回收(能量级、填埋级)的方式和内容。 ——绿色包装设计:以对生态环境和人体无害,能循环利用和再生利用为前提,满足物料减量化、易于重复利用或回收再生、废弃物可降解腐化、包装材料无毒无害、包装制品全过程不对人体及环境造成危害。 ——节能设计:在保证生产率、产品质量、经济性的前提下,应选择低能耗加工工艺设计、低耗能产品设计。 6.2环境友好 6.2.1环境敏感 生产场所及生产过程应符合环境敏感要求,与自然、水源地、基本农田等保护区,以及名胜风景区、居住和科教文卫功能区等距离符合规范性要求。 6.2.2清洁生产 应符合清洁生产技术审核要求。优先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使用清洁能源占比高;采用无毒、无害或者低毒、低害、易于降解或便于 回收利用的原料;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废水和余热综合循环利用;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数值小于国家标准规定的限量数值。 6.3资源节约 6.3.1节约目标 应陈述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种类清单,列出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的指标及其低值。 6.3.2节约措施 应采用新型的设备、材料、技术、工艺,全过程减量化,全过程循环利用,满足节能 (低消耗)、减排(低排放)指标要求。 6.4安全卫生健康 6.4.1安全卫生 应陈述安全责任制度,建筑物、特种设备及防护装置符合安全要求,安全标识体系健全,现场实行定置管理,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技术规程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全过程作业安全管控,有毒有害物质符合限用禁用要求并最大化降低使用;职业卫生符合规范性要求;安全防护用品、卫生用品符合规范性要求。 6.4.2职业健康 应陈述以人为本的职业健康管理体系,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建立职业病危害防护作业指导书,开展职业病危害防治培训及应急演练,对劳动者进行职业病危害告知,实施职业病防治健康监护(定期体检、体检合格上岗),对全过程防治职业病危害提供符合国家规定要求的防护设施、救援设备、防护用具。 7原产地采购 7.1原产地名称 7.1.1原产地产品名称命名方式应符合规范性要求。 7.1.2地名应符合中国地名委员会批准的官方地名、惯用地名、地名别名、地理专名,或历史地名规定。应有效区分异地同名。 7.1.3产品名称应符合通用名称要求,包括法定商品名称、约定成俗商品名称的俗称或简称。 7.1.4自然人姓名应符合我国汉字、少数民族文字的规范性要求。自然人的代号、别名应符合社会公德规范性要求。 7.2原产地名称与知识产权相符性 应验证地名与原产地范围的符合性,注册商标名称持有人与申请人一致,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客观真实,原产地产品名称符合知识产权的规范性要求。 7.3原产地范围测绘数据 大中型企业的原产地范围应具有测绘资质专业单位出具的测绘数据。 7.4原产地范围界定文件 7.4.1应提供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企业或自然人出具的原产地范围界定证明。 7.4.2小型企业、自然人可提供原产地范围自我声明。 7.4.3原产地范围界定证明应描述为:××(申请人)种植(养殖、生产、服务)的××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的原产地范围包括省、市(县、区)的×街道、×乡(镇)、×行政村,合计×个。地理坐标为东经×°×′×″至东经×°×′×″,北纬×°×′×″至北纬×°×′×″。 7.5原产地范围界定图 7.5.1界定图面积应大于原产地范围的1倍以上,标注山川、河流、交通要道、周边地名、地理方向等标志性地理要素。 7.5.2应描述原产地范围外端四个界址点的地理位置、地名,并用界址线连接。原产地范围小于1平方千米可以五角星符号标注。 7.5.3应在界定图上以箭头符号标注原产地范围:××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原产地范围为东经×°×′×″至东经×°×′×″,北纬×°×′×″至北纬×°×′×″。 7.6基地(生产区、服务区)平面图 7.6.1布局位置:基地(生产区、服务区)平面图应标注地理方向,标注每一个独立功能区的名称及具体位置。 7.6.2安全规范:应标注原料区、生产区、库房区、禁区、危险区、废弃物处置区、实验室、旅游观光区、办公区、生活区等位置。 7.7原产地特征(自然因素) 7.7.1第一产业自然因素 应描述自然因素状况,识别其与产品质量的关联性。 ——地形地貌:应描述地形地貌特点,包括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等,以及海拔、坡向、坡度等。 ——土壤状况:应描述土壤资源,包括土壤类型、化学分析(有机质含量、有效养分含量、地力级、酸碱度)、物理分析(质地、有效土壤厚度)、土壤微生物等现状。必要时提供土壤检验报告。 ——水文资料:应描述区域流域、水系、河源,以及年度水文特征、年度河流补给情况、地表水水质、市政供水水质、地下水水质及平均埋深水位。必要时提供水质检验报告。 ——气象条件:应识别所在地理区域的气候区、气候特征、气候资源,以及气候要素特征 (温度、湿度、气压;风、云、雾、日照、降水;太阳辐射、地表蒸发;有效积温、无霜期等)。 ——大气质量:应识别所在区域的大气污染源(包括自然源、人工源)、空气污染物,描述大气质量指标数据(包括颗粒悬浮物、有害气体浓度、空气优良天数等)与国家标准的符合性。必要时提供空气质量检验报告。 ——自然禀赋:应描述所在区域的资源丰度、资源区位、资源价值、资源经济,以及与产品价值链关联的资源初级产品、资源加工深度、资源产品链的状况。 7.7.2第二产业自然因素 应根据关联性,针对性描述自然因素(地形地貌、土壤状况、水文资料、气象条件、大赞其质量、自然资源禀赋)对生产加工的影响程度。 7.7.3第三产业自然因素 应描述区域、产地对于所提供服务业的自然资源储备优势,分析资源的地区性、有限性、稀缺性、增值性作为服务资源、服务设计、服务内容重要条件对提高服务环境、服务过程、服务结果独特品质的关联性。 7.7.4工序工艺流程图 应描述完整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服务)的工序工艺流程图。 7.7.5执行标准及产品质量 应提供执行标准文本、有效期内的产品质量检验合格报告。 7.7.6技术规程 应描述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服务)技术规程的主要环节,标注每个环节的关键控制点及工艺参数。
7.7.6.1第一产业技术规程 应识别系统边界,描述生产全过程中每一个必不可少环节的核心工序(过程步骤)、工艺(关键点控制方法)满足相关规范性的要求。 ——种植技术规程:包括但不限于场地选择、设施设备、种子材料、栽培管理、水土肥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采收、初级加工管理、包装储运、废弃物处置、售后服务、员工管理、生产记录等。 ——陆地养殖技术规程:包括但不限于饲养厂址选择、设施设备、种畜或种禽来源及繁育、饮用水、饲料和饲草、饲养管理、病害防治、出栏屠宰、动物福利、包装储运、废弃物处置、售后服务、员工管理、生产记录等。 ——水产养殖技术规程:包括但不限于养殖场选址、设施设备、种苗来源及繁育、种苗放养、养殖用水、饲料投喂、日常管理、病害防治、收获、动物福利、包装储运、废弃物处置、售后服务、员工管理、生产记录等。 7.7.6.2第二产业技术规程 应识别系统边界,描述生产加工全过程中每一个必不可少环节的核心工序(过程步骤)、工艺(关键点控制方法)满足相关规范性的要求。根据不同产品的不同行业,描述其独具特色的生产加工工序及关键控制点的工艺技术指标,包括但不限于场地选择、生产布局、设施设备、原材料、过程控制、出厂检验、包装储运、废弃物处置、售后服务、生产记录等。 7.7.6.3第三产业技术规程 应识别系统边界,描述服务技术规程中每一个必不可少环节的核心服务步骤、关键点控制方法应满足的相关规范性要求。应针对不同服务行业的特点,服务技术规程包括但不限于服务管理(服务承诺、服务方针、服务目标、职责权限)、服务资源(服务人员、服务环境、设施设备、服务用品)、服务过程(服务设计、顾客指导、服务内容、服务特性控制)、服务结果、服务改进、服务记录等。 7.7.7起始原料 7.7.7.1第一产业产品起始原料 应描述作物种子、食用菌种、种畜、种禽等原料名称、产地、数量、质量、价格、供应商等信息,附定购发票、出入库记录单;提供品种审定证书、品种登记证书或来源证明;提供提取材料、种植、养殖、繁殖等许可证明或自我繁育声明。 7.7.7.2第二产业产品起始原料 应描述提取原辅材料、成品、半成品、包装材料、能源等信息清单,包括产品名称、产地名称、数量、质量、规格、价格、供应商等信息,以及定购发票、出入库记录单等。 7.7.7.3第三产业服务使用起始原料 应描述提供服务过程中使用的主要原料名称、产地、数量、质量、价格、供应商等信息,以及定购发票、出入库记录单。 7.7.7.4原料供应商信息 应描述主要原料供应商的名称、注册地址、生产地址、注册资本、注册商标、生产许可证、企业规模、经济效益、行业地位、商业信誉、质量检验报告、供货能力、采购性价比等信息。提供主要原料、零部件采购发票、入库记录单、出库记录单证明。 7.7.8原产地判定 应遵循原产地判定标准,满足实质性改变、从价百分比、制造或加工工序标准的符合性。 ——实地审验:原产地判定应遵循真实性原则,以生产商验厂、营销商验库为前提,主要审核内容为申请人、商品注册商标、生产许可证、场所权属证明为同一个市场主体,设施设备、人力资源、起始原料、技术规程、质量标准、终端产品等满足实质性改变的符合性要求。 ——完全原产品:完全在一个国家(地区)获得的货物,以该国(地区)为原产地。 ——非完全原产品:对含有外来成分的非完全原产品,应遵守《关于非优惠原产地规则中实质性改变标准的规定》进行判定,以税则归类改变为基本标准,税则归类改变不能反映实质性改变的,以从价百分比、制造或者加工工序等为补充标准。从价百分比判定标准应符合对原产材料进行制造、加工后的增值部分超过所得货物价值(工厂交货价)30%的规定。应提供加工成本明细单。 ——服务产品原产地判定 ·服务来源地:服务来源地应符合使服务价值产生实质性投入增值的来源地的判定标准。 ·服务主体:应符合在中国注册,由中国公民(含取得中国居留权)或法人拥有或控制,占股权75%以上,经营年限、交纳税收及社会保险金年限分别为5年以上,服务管理者中的中国公民(含取得中国居留权)占管理人员总数的75%以上,直接服务提供 者中的当地居民占员工总数的50%以上等原产地标准要求。 ·服务设备:应符合国产化率大于30%以上的规范性要求。 ·异地服务:提供的服务在中国境内和境外共同生产,则在中国境内所生产的服务应符合增值(包括其中的投入品)大于总值75%的要求。 ·服务提供地:应符合服务发生地的判定标准。 7.8原产地特征(人文因素) 7.8.1人文因素识别 应描述从一个国家、民族的共同文化、共同价值、共同心理去感知、归纳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模式所形成的地域特有性、精神共鸣性、文化共振性、价值认同性的鲜活生命力,识别产品或服务人文竞争力的源泉。 7.8.2人文因素分析 应描述产品(或服务)在历史发展、形成过程中所构建的地域特色、时代特色、核心价值、独特价值、文化底蕴、老字号或非物质文化遗产(农业遗产、工业遗产、服务遗产)的历史因素、人文因素的原因、条件。历史因素包括时代因素、民族因素、地域因素、环境因素等;人文因素包括国家制度、社会阶层、伦理道德、宗教信仰、风物民俗、价值理念、消费习惯、生产文化、精神文化、特定工艺,以及创意美学、工业旅游、特定环境、特定内容、特定过程等。 7.8.3佐证材料 应提供证实其原产地特征特性真实性的佐证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地方志、历史文献、官方年鉴、政府公告、民间典故、名言名句、传说故事,以及重要人物及重要活动、重要事件及重要场景、重要荣誉及重要数据的图文资料。 7.9原产地特性 7.9.1地理位置 应描述原产地范围所在行政辖区与地理战略区域、区域经济地理、社会文化地理、地理中心效应等要素的关联性,从自然地理界线、社会经济地理界线,直至全球相同的地理纬度、地理经度同类产业的兴衰,分析人文地理系统更深层次、更广视野形成产品地域性独特 品质、知名声誉的根由。涉及范围可包括人文地理、植物地理、动物地理、农业地理、工业地理、文化地理、商业地理、旅游地理、医学地理等。 7.9.2特性分析 应描述原产地自然因素、人文因素的集成优势,分析整合融汇地方独有资源、特殊原料、特定工艺、独特服务等所形成的好品质,或因技术创新、价值创新、模式创新所挖掘构建的与众不同的质量独特性、乡土特殊性、地域标志性的原因。 8综合采购 8.1采购供应链 8.1.1采购对象 8.1.1.1申请人作为采购主体,采购生产加工或服务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 8.1.1.2申请人提供的终端产品或服务,作为政府、生产商、营销商、消费者采购的对象。 8.1.2采购原则 8.1.2.1实地原则:应遵循实地审核、真实性查证、生产商验厂、营销商验库的原则。 8.1.2.2生态采购原则:应制定可测量的生态采购量化控制目标,评估原材料的生态属性、产品的生态化程度、生产过程的生态化程度。 8.1.2.3优选原则:应对上游供应商、下游经销商传递生态需求,对其生态化程度进行评估,综合优选。 8.1.2.4风险控制原则:应识别原产地产品采购、供应链风险,防止假冒原产地、假冒原产地标记、假冒知识产权、不正当竞争行为。 8.1.3采购验收技能 采购员应经过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的专项培训,遵循独立性、自主性采购要求,明确控制执行采购作业关键点、验收作业关键点。能识别基于原产地原材料、终端产品的采购需求、采购方式、采购合同内容、供应商要求、采购商品信息管理要求,以满足采购管理、生产管理、物流管理、创新管理的规范性要求。 8.1.4供应链运行 应明确采购样品、标准样品的要求;建立起统一协调的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代理商、零售商、终端用户的一体化核心供应链;构建基于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对本地异地、国内国外采购充分综合运用准时采购、集中采购、联合采购、招标采购、外包采购等多样采购方式;防范原产地规则、贸易壁垒、知识产权、技术和商业秘密等风险;持续提升在国内外市场可持续采购的形象;持续改进采购绩效评估水平。 8.1.5铺设营销网络 描述铺设主流营销渠道网络建设状况,以信息时代“互联网+”电商营销为核心,线上线下互动,数字化、智能化、平台化贯穿产品线,探索“生态原产地”元素流通模式,分析并找出产品与品牌店、连锁店、体验店、专卖店、社区店、便利店、大型电商平台、大型批发市场、专业批发市场、主题商城、商圈地标购物中心、特色商业街、目录商店、大型展销会、专业展销会等渠道的效能。 8.1.6创造营销模式 应创造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市场领头者的竞争导向、顾客导向、市场导向、价值导向主张,描述顾客画像,分析并开拓基于原产地核心价值的营销模式。分析顾客理念,陈述原产地使命,以差异化、特色化、优质化实施顾客导向营销、顾客价值营销。营造场景化、体验式、互动性、性价比氛围,因地制宜开展原产地营销。 8.1.7构建溢价体系 应综合原产地资源、区划、信用、追溯、人文、遗产、价值、品牌等因素,分析价格定位(价值导向定价、附加价值定价、心理定价、地理定价、声望定价等),描述增值溢价、品牌形象的构成体系,提高价值附加型促销、价值增加型促销的效能结果。 8.2标识控制 8.2.1标识体系 应描述标识体系实施状况,包括在单位周边、单位大门、生产基地、生产加工区、库房区、产品内包装、产品外包装、检测实验室、办公区、服务区、厂区内道路、广告设施等空间,用标志、标牌、标签、划线等方式呈现的标识应符合规范性要求。 8.2.2安全标识 危险及特别管理区(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消毒区、无菌区、禁止进入区等)应设置禁止、警告标识(禁止栏杆、禁止语句、警示划线、警示语句等)。具有安全风险的设施、设备、岗位醒目处应张贴安全作业、操作要点、防控风险的提示性、指令性、警示性、禁止性标牌、语句,位置固定,文字、图形、符号色彩鲜明。所有标识应符合规范性要求。应满足 GB/T2893安全色、GB/T2894安全标志及使用导则、GB/T13495消防安全标志、GB/Z15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的规定。 8.3产品综合比较 8.3.1数据比较 分析与同类产品主要检测项目全国平均数值的比较,描述产品的好的质量水平 8.3.2特性比较 应以源头质量、关键特性为核心,归纳提炼产品生态特性、原产地特性所构成的优良指标、特异指标,分析产品标志性的品种品质、特色优势、商业价值,揭示产品的原真性、地理发现。 ——种植产品:主要比较指标为品种特征特性、感官指标、质量指标、理化指标、卫生指标等。 ——养殖产品:主要比较指标为品种特征特性、繁殖性能、肥育性能、胴体品质、役用性能、毛皮品质、理化指标、卫生指标等。 ——工业产品:主要比较指标为感官指标、通用要求、内在质量(质量性能、使用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外观质量、规格尺寸、理化指标、卫生指标等。 ——文化产品:主要比较指标为感官指标、内在质量(原料质量、创作水平、艺术特色、收藏价值)、外观质量、理化指标、卫生指标等。 ——服务产品:主要比较指标为服务资源(服务地理位置、服务人员、服务环境、设施设备、服务用品)、服务过程(服务设计、顾客指导、服务内容、服务特性控制)、服务结果等。 8.4创新能力 8.4.1创新思维:应识别创新方法和路径,包括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研发新品种、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 8.4.2创新组织:应构建创新型组织,实施开放式创新研发,开展全员创新。 8.4.3创新方向:应打造全要素创新、自主知识产权创新体系,以原始创新、根本性创 新、突破性创新为核心,全方位寻求创新,包括工艺创新、流程创新、用户创新、运营创新、市场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以及集成创新、模仿创新等。 8.4.4创新技术:应描述具有创新兼容性、创新相对优势、创新成效性的技术策略、技术方案,包括主导技术、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技术诀窍、技术秘密等。 8.5社会责任 8.5.1应承担的社会义务 描述主动承担的社会义务,包括但不限于遵守国内外企业规范,履行市场主体责任,尊重劳动者权益,维护消费者权益,生产优质安全产品,客观真实推介,实施公平交易等。8.5.2承担高于组织目标的社会义务 描述自觉恪守社会道德(集体主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贡献社会公益(帮扶弱势群体、奉献公共利益)、实施环境友好、投入社区友好(协助就业、贡献社区公共产 品)、担当社会责任并高度透明公开的良好形象。提供图文佐证材料。 8.6信用建设 8.6.1商务信用:信用评级良好,描述商务信用体系。劳动合同信用(避免拖欠薪酬)、银行信用(避免拖欠信贷)、生产信用(原料保真、质量保质)、流通信用(避免欺诈、虚假、违约行为)、知识产权信用(避免假冒)等符合规定要求。 8.6.2信用指标:描述原产地信用指标,包括原产地范围真实性、原产地产品真实性(避免委托加工生产、收购贴牌以及简单加工组装)、原产地名称知识产权真实性、自我声明公开事项等。应为自我声明公开的信用信息、信用数据承担责任。 8.7追溯系统 8.7.1构建追溯体系 应依据追溯体系产品特点、追溯特性构建追溯体系。追溯体系应覆盖原料、初级生产、生产加工、包装、仓储、运输、配送、销售、消费(使用)、原产地范围等供应链环节的追溯信息;追溯体系应规范追溯信息的全方面性、真实性和合规性,符合追溯精度需求,满足必要的防伪技术保障要求。有条件的可运用物联网、区块链提升基本追溯信息、扩展追溯信息的技术水平。 8.7.2基本追溯信息 应建立产品内包装、外包装的基本追溯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产品执行标准、原产地范围、生产经营许可证号、原料名称、配料表、食品添加剂、生产日期/生产批号、规格、性能、理化指标、数量、等级、检验项目、保质期、标签标识、包装材料、贮藏环境、消费须知、检验时间、检验批号、生产商/供应商名称、信用代码、注册地址、生产加工地址、售后服务电话、投诉电话、网址、电子邮箱等。 8.7.3追溯信息管理 生产加工(或服务)者应符合追溯系统信息管理的规范性要求,包括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信息、产品信息、原产地范围信息、原材料信息、初级生产信息、加工信息、包装信息、仓储信息、运输信息、配送信息、销售信息、消费使用信息,以及追溯码编码信息、标识管理信息、交易信息等。 8.7.4追溯真实保证 应描述追溯体系、追溯系统的安全、可靠、真实性,代码、条码应用符合国家及国际规范性要求,保证追溯码、主体码、产品码、批次码、单品码的真实性,保证内部追溯与外部追溯的可靠性,保证追溯位置、追溯标签的可达性,满足社会对可追溯信息及其责任的信息验证及线上查询的可信性。 8.7.5服务行业追溯 应满足社会对原产地服务产品真实性知情权的规范性要求。追溯信息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单位名称、服务项目名称、信用代码、服务经营许可证号、执行标准、服务原产地范围、服务场所、服务环境、服务设备、服务原料、服务内容、服务过程、服务数量、服务等级、服务价格、服务日期、服务提示、服务警示、注册地址、服务提供地、售后服务电话、投诉电话、网址、电子邮箱等。 8.8品牌文化 8.8.1构建品牌体系 应围绕品牌价值创建、传递、实现与维护,描述构建有形要素(营运能力、人力资源)、无形要素(商业信用、原产地标记、价值声望、人文影响、社会责任)、质量要素(标准、质量品质)、服务要素(承诺信用、差异化特色、顾客体验与感知)、创新要素(自主品牌、自主技术)品牌体系、推进计划以及行动成效。 8.8.2构筑文化长城 应描述构筑产品、企业、品牌、区域、国家的原产地文化软实力的方法与实践,通过共同目标、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审美习俗,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精神贯穿融汇到生产方式、消费模式、生活方式的全过程,将追求原产地正宗、信用、特质、荣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产品、品牌具有认同感(思想价值)、依赖感(情感价值)、归宿感(精神价值)、荣誉感(文化价值),成为名片与口碑,成为标志性、独特性的地域文化、人文精神的发源地。
02 中国特色保护产品 评审技术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中国特色保护产品的术语和定义、基本信息、评审原则、评审指标。 本规范适用于中国特色保护产品评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1736-2015特色农业基础术语 GB/Z32342-2015特色农业保护与传承通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特色characteristic 是指对产品构成某一项优势或特点的自然因素或人文因素。 3.2特征characteristic 一个客体或一组客体特性的抽象结果。 注:特征是用来描述概念的。 【GB/T15237.1-2000《术语工作词汇第1部分:理论与应用》】 3.3特性characteristic 标准化对象所具有的可被辨识的特定属性。 注:特性通常被赋值。 【GB/T20001.5-2017《标准编写规则第5部分:规范标准》】 4评审原则 4.1合规真实 符合国家、行业相关规定并实地真实。 4.2特色鲜明 优势与特点指标可信可达。 4.3综合评判 定性定量指标与专家评审相结合。 4.4兼顾国情 综合考虑区域发展不平衡因素。 5申请人基本信息 5.1申报资质 应提供申请人的营业执照、商品注册商标、生产加工许可证。 5.2基本概况 应完整描述申请人的综合现状信息,并附生产基地、厂区厂房图片。包括但不限于:——申请人名称、注册时间、注册地址、注册资本、注册商标名称、所属行业、占地面积。——基地(生产区、服务区)所处地理位置、四至范围的接壤地名。 ——主要设施、主要设备。 ——主要产品门类或种类,生产能力规模,国内外主要销售区域,上一年度市场规模、营业额及经济效益。 ——全职员工数量、高技能人才占比、实验室及检验检测能力。 ——专利数量、主要专利名称及证书编号。 ——行业地位、竞争优势、主要获得荣誉、国内外重要人物视察交流信息及其图片。 5.3保护清单 列出特色保护产品(或服务)清单。 ——第一产业:产品名称、门类种类、年度产量、质量等级、包装规格、产品单价。 ——第二产业:产品名称、门类种类、年度产量、质量等级、包装规格、产品单价。 ——第三产业:服务名称、门类种类、年度规模、质量等级、服务价位。 5.4基地(生产区、服务区)平面图 5.4.1布局位置:基地(生产区、服务区)平面图应标注地理方向,标注每一个独立功能区的名称及具体位置。 5.4.2安全规范:应标注原料区、生产区、库房区、禁区、危险区、废弃物处置区、实验室、旅游观光区、办公区、生活区等位置。 5.5工序工艺流程图 应描述完整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服务)的工序工艺流程图。 5.6执行标准及产品质量 应提供执行标准文本、有效期内的产品质量检验合格报告。 5.7技术规程 应描述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服务)技术规程的主要环节,标注每个环节的关键控制点及工艺参数。 5.7.1第一产业技术规程 应识别系统边界,描述生产全过程中每一个必不可少环节的核心工序(过程步骤)、工艺(关键点控制方法)满足相关规范性的要求。 ——种植技术规程:包括但不限于场地选择、设施设备、种子材料、栽培管理、水土肥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采收、初级加工管理、包装储运、废弃物处置、售后服务、员工管理、生产记录等。 ——陆地养殖技术规程:包括但不限于饲养厂址选择、设施设备、种畜或种禽来源及繁育、饮用水、饲料和饲草、饲养管理、病害防治、出栏屠宰、动物福利、包装储运、废弃物处置、售后服务、员工管理、生产记录等。 ——水产养殖技术规程:包括但不限于养殖场选址、设施设备、种苗来源及繁育、种苗放养、养殖用水、饲料投喂、日常管理、病害防治、收获、动物福利、包装储运、废弃物处置、售后服务、员工管理、生产记录等。 ——农产品加工技术规程:应识别系统边界,描述生产加工全过程中每一个必不可少环节的核心工序(过程步骤)、工艺(关键点控制方法)满足相关规范性的要求。根据不同产品的不同行业,描述其独具特色的生产加工工序及关键控制点的工艺技术指标,包括但不限于场地选择、生产布局、设施设备、原材料、过程控制、出厂检验、包装储运、废弃物处置、售后服务、生产记录等。
5.7.2第二产业技术规程 应识别系统边界,描述生产加工全过程中每一个必不可少环节的核心工序(过程步骤)、工艺(关键点控制方法)满足相关规范性的要求。根据不同产品的不同行业,描述其独具特色的生产加工工序及关键控制点的工艺技术指标,包括但不限于场地选择、生产布局、设施设备、原材料、过程控制、出厂检验、包装储运、废弃物处置、售后服务、生产记录等。 5.7.3第三产业技术规程 应识别系统边界,描述服务技术规程中每一个必不可少环节的核心服务步骤、关键点控制方法应满足的相关规范性要求。应针对不同服务行业的特点,服务技术规程包括但不限于服务管理(服务承诺、服务方针、服务目标、职责权限)、服务资源(服务人员、服务环境、设施设备、服务用品)、服务过程(服务设计、顾客指导、服务内容、服务特性控制)、服务结果、服务改进、服务记录等。 6特色评审 应从自然因素、人文因素分析所构成产品特色的某一项优势或特点,满足对不同产品区分特色、挖掘价值的要求。包括区分产品具有的特征、特性、特有、特质、特创、特种、特殊、特长、特点等特别内涵,或产品具有的优异、优质、优良等优品内涵。具有以下一项以上特色可判定为满足要求。 ——地理位置:描述由大地坐标赋予产品的特色。包括特定纬度地带、经度地带,或自然地理界线、社会经济地理界线、特定区域位置等赋予的产品特色。 ——土壤状况:描述由土壤经度地带性、纬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的变化,土种、土壤理化指标等构成的产品质量特色。 ——水文特点:描述由不同流域、水系、水质赋予产品的质量特色。 ——气象条件:描述由风区、雨区、热区、寒区、旱区等典型气候、局地气候、特殊小气候赋予的产品质量特色。包括气候带、气候区、气候型;农田小气候、人工小气候等。——大气质量:描述由所在区域大气质量赋予产品的质量特色。 ——产地环境:描述由生态环境友好赋予产品的质量特色。 ——地域资源:描述由地域性的原产地特有资源、新品种资源、新资源、特色鲜明的常用资源等赋予产品的质量特色。采信具有品种审定或鉴定证书(国家品种、地方品种、培育品种、配套系)、新资源证书,列入种质资源保护名录,获得地理标志保护证书等。——起始原料:描述由源头质量赋予的产品特色。包括起始原料来源于特定地域、有名原料基地、特殊原料、种质资源、地理种源、新资源、公认材料等。 ——生产设备:描述形成产品特定品质的关键设备。包括主要生产设备、传统设备、关键设备、稀有设备、特殊加工设备、专用工艺装备、数字化设备等赋予产品的质量特色。——生产工序:描述由生产加工的次序或步骤,即起决定性作用的特殊工序、关键工序所赋予的产品质量特色。 ——生产工艺:描述由传统、特殊的关键工艺所赋予产品的特定品质。 ——质量标准:描述产品实现标准体系独具的特色,或订货合同相关指标独具特色。包括产品品种、规格、结构形式、主要性能的某一项特色。采信产品质量检验报告。 ——质量特性:描述区分产品独具特色固有或赋予的特征、特性。应识别关键特性的控制点,给出产品质量特性关联的基本功能或辅助功能、使用功能或美学功能,描述感官特征、物理特征、功能性特征等,特别是形成产品特定品质的特异性指标。 ——产品优良:描述产品质量优良,具有一项以上的比较优势。采信具有标准样品证书,获得县(市)级以上政府或社会组织颁发的产品质量标志,认监委批准的产品认证证书,绿色领跑证书、单项证书、产品质量检验报告等。 ——特殊价值:描述产品具有特种种养殖、特殊营养(特需膳食)、特定群体效果、个性化需求、特殊品等价值。采信保健品证书、特医食品证书、产品质量检验报告。 ——创新特点:描述由创新思维(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研发新品种、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创新方向(工艺创新、流程创新、用户创新、运营创新、市场创新、商业模式创新、集成创新、模仿创新)、创新技术(主导技术、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技术诀窍、技术秘密)等赋予产品的特色。 ——知识产权:描述由产品专有权所形成的优势与特色,包括专利、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地理标志、植物新品种、商业秘密、遗传资源等。 ——产地特色:描述有区域代表性、由产地赋予的地域特有、特殊、专项等特色。包括古村、古镇、老街、老城、名山、名水、名乡、名都,以及地名等赋予的产品特色。 ——产地鉴别:描述利用追溯体系、同位素示踪法、DNA指纹技术、区块链技术等区分产品产地,表征产品地域性的特征特性指标。 ——综合效益:描述产品效益良好,市场占有率高,覆盖区域市场潜力巨大的比较性优势。 ——老字号:描述产品具有历史和传统文化,以及传承产品、技艺或服务的公认的老商号、老品牌所赋予产品的特色。采信老字号证书、获得县(市)级级以上政府或社会组织荣誉证书。 ——非物质文化遗产:描述具有悠久历史,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文化底蕴、社会公认知名品牌所赋予的特色。采信非物质文化遗产证书。——地理标志:描述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者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以地理标志命名产品所赋予的特色。采信地理标志证书。 ——地域人文特色:描述由方志记载、名人故里、特殊风俗、地域文化、特色街巷、特色商铺等因素所赋予产品的文化特质、价值特性。 ——生态环境友好:描述绿色友好、生态友好、环境友好所赋予产品的特色。采信绿色产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清洁生产审核证书。 ——地域经济类型特色:描述经济地理对于产品质量特性所构成的特色,包括我国东部、中部、西部的农业、林业、牧业、渔业、轻工业、纺织业、商业等地域类型;以及边疆地区、红色老区、少数民族地区、特区等地域类型所赋予产品的特色。 ——市场口碑:描述具有公认的相对竞争力、软实力所赋予产品的良好口碑。采信用户质量信息、顾客满意度调查。 ——其他因素:其他赋予产品质量特色的因素。
03 中国特色原产地保护产品 评审技术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中国特色原产地保护产品的术语和定义、基本信息、评审原则、评审指标。 本规范适用于中国特色原产地保护产品评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N/T4756-2017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评定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货物原产地条例 原产地规则协定AGREEMENTONRULESOFORIGIN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特色characteristic 是指对产品构成某一项优势或特点的自然因素或人文因素。 3.2原产地Countryoforigin 是指货物的来源地,在国际贸易中是指货物的原产国或原产地区,即货物的生产、加工、制造、出生或出土地。 3.3实质性改变Substantialchange 以税则归类改变为基本标准,税则归类改变不能反映实质性改变的,以从价百分比、制造或者加工工序等为补充标准。 3.4税则归类改变
Changeintariffclassification 是指在某一国家(地区)对非该国(地区)原产材料进行制造、加工后,所得货物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中的四位数级税目归类发生了变化。 3.5从价百分比ADvalorempercentage 是指在某一国家(地区)对非该国(地区)原产材料进行制造、加工后的增值部分,超过所得货物价值一定的百分比。 3.6制造或者加工工序
Amanufacturingorprocessingprocess 是指在某一国家(地区)进行的赋予制造、加工后所得货物基本特征的主要工序。 3.7特征characteristic 一个客体或一组客体特性的抽象结果。 注:特征是用来描述概念的。 【GB/T15237.1-2000《术语工作词汇第1部分:理论与应用》】 3.8特性characteristic 标准化对象所具有的可被辨识的特定属性。 注:特性通常被赋值。 【GB/T20001.5-2017《标准编写规则第5部分:规范标准》】 3.9原产地特征Characteristicsoforigin 是指产品出生、生长、生产、加工、制造以及产品(或服务)来源地的自然因素、人文因素。包括地形地貌、土壤状况、水文资料、气象条件、自然禀赋,以及原材料、设施设备、生产工艺和工序、增值情况、经济地理、人文地理等。
3.10原产地特性Origincharacteristics 是指产品固有的、独有的、与原产地内在关联的品质和特点。 3.12特色原产地产品
productsofcharacteristicorigin 是指具有原产地特征与特性,以自然因素或人文因素构成一种优势或特点的产品。 3.13知识产权intellectualproperty 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领域中,创造者等对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其范围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及相关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地理标志、植物新品种、商业秘密、传统知识、遗传资源以及民间文艺等。 【GB/T21374-2008《知识产权文献与信息基本词汇》】 4评审原则 4.1合规真实 符合国家、行业相关规定并实地真实。 4.2特色鲜明 优势与特点指标可信可达。 4.3综合评判 定性定量指标与专家评审相结合。 4.4兼顾国情 综合考虑区域发展不平衡因素。 5申请人基本信息 5.1申报资质 应提供申请人的营业执照、商品注册商标、生产加工许可证、生产加工场所权属证明或租赁协议书等证明文件。 5.2基本概况 应完整描述申请人的综合现状信息,并附生产基地、厂区厂房图片。包括但不限于:——申请人名称、注册时间、注册地址、注册资本、注册商标名称、所属行业、占地面积。——基地(生产区、服务区)所处地理位置、四至范围的接壤地名。 ——主要设施、主要设备。 ——主要产品门类或种类,生产能力规模,国内外主要销售区域,上一年度市场规模、营业额及经济效益。 ——全职员工数量、高技能人才占比、实验室及检验检测能力。 ——专利数量、主要专利名称及证书编号。 ——行业地位、竞争优势、主要获得荣誉、国内外重要人物视察交流信息及其图片。 5.3保护清单 列出特色原产地保护产品(或服务)清单。 ——第一产业:产品名称、门类种类、年度产量、质量等级、包装规格、产品单价。 ——第二产业:产品名称、门类种类、年度产量、质量等级、包装规格、产品单价。 ——第三产业:服务名称、门类种类、年度规模、质量等级、服务价位。 6原产地评审 6.1原产地名称 6.1.1原产地产品名称命名方式应符合规范性要求。 6.1.2地名应符合中国地名委员会批准的官方地名、惯用地名、地名别名、地理专名,或历史地名规定。应有效区分异地同名。 6.1.3产品名称应符合通用名称要求,包括法定商品名称、约定成俗商品名称的俗称或简称。 6.1.4自然人姓名应符合我国汉字、少数民族文字的规范性要求。自然人的代号、别名应符合社会公德规范性要求。 6.2原产地名称与知识产权相符性 应验证地名与原产地范围的符合性,注册商标名称持有人与申请人一致,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客观真实,原产地产品名称符合知识产权的规范性要求。 6.3原产地范围测绘数据 大中型企业的原产地范围应具有测绘资质专业单位出具的测绘数据。 6.4原产地范围界定文件 6.4.1应提供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企业或自然人出具的原产地范围界定证明。 6.4.2小型企业、自然人可提供原产地范围自我声明。 6.4.3原产地范围界定证明应描述为:××(申请人)种植(养殖、生产、服务)的××T特色原产地保护产品的原产地范围包括省、市(县、区)的×街道、×乡(镇)、×行政村,合计×个。地理坐标为东经×°×′×″至东经×°×′×″,北纬×°×′×″至北纬×°×′×″。 6.5原产地范围界定图 6.5.1界定图面积应大于原产地范围的1倍以上,标注山川、河流、交通要道、周边地名、地理方向等标志性地理要素。 6.5.2应描述原产地范围外端四个界址点的地理位置、地名,并用界址线连接。原产地范围小于1平方千米可以五角星符号标注。 6.5.3应在界定图上以箭头符号标注原产地范围:××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原产地范围为东经×°×′×″至东经×°×′×″,北纬×°×′×″至北纬×°×′×″。 6.6基地(生产区、服务区)平面图 6.6.1布局位置:基地(生产区、服务区)平面图应标注地理方向,标注每一个独立功能区的名称及具体位置。 6.6.2安全规范:应标注原料区、生产区、库房区、禁区、危险区、废弃物处置区、实验室、旅游观光区、办公区、生活区等位置。 6.7原产地特征 6.7.1第一产业自然因素 应描述自然因素状况,识别其与产品质量的关联性。 ——地形地貌:应描述地形地貌特点,包括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等,以及海拔、坡向、坡度等。 ——土壤状况:应描述土壤资源,包括土壤类型、化学分析(有机质含量、有效养分含量、地力级、酸碱度)、物理分析(质地、有效土壤厚度)、土壤微生物等现状。必要时提供土壤检验报告。 ——水文资料:应描述区域流域、水系、河源,以及年度水文特征、年度河流补给情况、地表水水质、市政供水水质、地下水水质及平均埋深水位。必要时提供水质检验报告。 ——气象条件:应识别所在地理区域的气候区、气候特征、气候资源,以及气候要素特征 (温度、湿度、气压;风、云、雾、日照、降水;太阳辐射、地表蒸发;有效积温、无霜期等)。 ——大气质量:应识别所在区域的大气污染源(包括自然源、人工源)、空气污染物,描述大气质量指标数据(包括颗粒悬浮物、有害气体浓度、空气优良天数等)与国家标准的符合性。必要时提供空气质量检验报告。 ——自然禀赋:应描述所在区域的资源丰度、资源区位、资源价值、资源经济,以及与产品价值链关联的资源初级产品、资源加工深度、资源产品链的状况。 6.7.2第二产业自然因素 应根据关联性,针对性描述自然因素(地形地貌、土壤状况、水文资料、气象条件、大赞其质量、自然资源禀赋)对生产加工的影响程度。 6.7.3第三产业自然因素 应描述区域、产地对于所提供服务业的自然资源储备优势,分析资源的地区性、有限性、稀缺性、增值性作为服务资源、服务设计、服务内容重要条件对提高服务环境、服务过程、服务结果独特品质的关联性。 6.7.4工序工艺流程图 应描述完整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服务)的工序工艺流程图。 6.7.5执行标准及产品质量 应提供执行标准文本、有效期内的产品质量检验合格报告。 6.7.6技术规程 应描述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服务)技术规程的主要环节,标注每个环节的关键控制点及工艺参数。 6.7.6.1第一产业技术规程 应识别系统边界,描述生产全过程中每一个必不可少环节的核心工序(过程步骤)、工艺(关键点控制方法)满足相关规范性的要求。 ——种植技术规程:包括但不限于场地选择、设施设备、种子材料、栽培管理、水土肥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采收、初级加工管理、包装储运、废弃物处置、售后服务、员工管理、生产记录等。 ——陆地养殖技术规程:包括但不限于饲养厂址选择、设施设备、种畜或种禽来源及繁育、饮用水、饲料和饲草、饲养管理、病害防治、出栏屠宰、动物福利、包装储运、废弃物处置、售后服务、员工管理、生产记录等。 ——水产养殖技术规程:包括但不限于养殖场选址、设施设备、种苗来源及繁育、种苗放养、养殖用水、饲料投喂、日常管理、病害防治、收获、动物福利、包装储运、废弃物处置、售后服务、员工管理、生产记录等。 ——农产品加工技术规程:应识别系统边界,描述生产加工全过程中每一个必不可少环节的核心工序(过程步骤)、工艺(关键点控制方法)满足相关规范性的要求。根据不同产品的不同行业,描述其独具特色的生产加工工序及关键控制点的工艺技术指标,包括但不限于场地选择、生产布局、设施设备、原材料、过程控制、出厂检验、包装储运、废弃物处置、售后服务、生产记录等。 6.7.6.2第二产业技术规程 应识别系统边界,描述生产加工全过程中每一个必不可少环节的核心工序(过程步骤)、工艺(关键点控制方法)满足相关规范性的要求。根据不同产品的不同行业,描述其独具特色的生产加工工序及关键控制点的工艺技术指标,包括但不限于场地选择、生产布局、设施设备、原材料、过程控制、出厂检验、包装储运、废弃物处置、售后服务、生产记录等。 6.7.6.3第三产业技术规程 应识别系统边界,描述服务技术规程中每一个必不可少环节的核心服务步骤、关键点控制方法应满足的相关规范性要求。应针对不同服务行业的特点,服务技术规程包括但不限于 服务管理(服务承诺、服务方针、服务目标、职责权限)、服务资源(服务人员、服务环境、设施设备、服务用品)、服务过程(服务设计、顾客指导、服务内容、服务特性控制)、服务结果、服务改进、服务记录等。 6.7.7起始原料 6.7.7.1第一产业产品起始原料 应描述作物种子、食用菌种、种畜、种禽等原料名称、产地、数量、质量、价格、供应商等信息,附定购发票、出入库记录单;提供品种审定证书、品种登记证书或来源证明;提供提取材料、种植、养殖、繁殖等许可证明或自我繁育声明。
6.7.7.2第二产业产品起始原料 应描述提取原辅材料、成品、半成品、包装材料、能源等信息清单,包括产品名称、产地名称、数量、质量、规格、价格、供应商等信息,以及定购发票、出入库记录单等。 6.7.7.3第三产业服务使用起始原料 应描述提供服务过程中使用的主要原料名称、产地、数量、质量、价格、供应商等信息,以及定购发票、出入库记录单。 6.7.7.4原料供应商信息 应描述主要原料供应商的名称、注册地址、生产地址、注册资本、注册商标、生产许可证、企业规模、经济效益、行业地位、商业信誉、质量检验报告、供货能力、采购性价比等信息。提供主要原料、零部件采购发票、入库记录单、出库记录单证明。 6.7.8原产地判定 应遵循原产地判定标准,满足实质性改变、从价百分比、制造或加工工序标准的符合性。 ——实地审验:原产地判定应遵循真实性原则,以生产商验厂、营销商验库为前提,主要审核内容为申请人、商品注册商标、生产许可证、场所权属证明为同一个市场主体,设施设备、人力资源、起始原料、技术规程、质量标准、终端产品等满足实质性改变的符合性要求。 ——完全原产品:完全在一个国家(地区)获得的货物,以该国(地区)为原产地。 ——非完全原产品:对含有外来成分的非完全原产品,应遵守《关于非优惠原产地规则中实质性改变标准的规定》进行判定,以税则归类改变为基本标准,税则归类改变不能反映实质性改变的,以从价百分比、制造或者加工工序等为补充标准。从价百分比判定标准应符合对原产材料进行制造、加工后的增值部分超过所得货物价值(工厂交货价)30%的规定。应提供加工成本明细单。 ——服务产品原产地判定 ·服务来源地:服务来源地应符合使服务价值产生实质性投入增值的来源地的判定标准。 ·服务主体:应符合在中国注册,由中国公民(含取得中国居留权)或法人拥有或控制,占股权75%以上,经营年限、交纳税收及社会保险金年限分别为5年以上,服务管理者中的中国公民(含取得中国居留权)占管理人员总数的75%以上,直接服务提供 者中的当地居民占员工总数的50%以上等原产地标准要求。 ·服务设备:应符合国产化率大于30%以上的规范性要求。 ·异地服务:提供的服务在中国境内和境外共同生产,则在中国境内所生产的服务应符合增值(包括其中的投入品)大于总值75%的要求。 ·服务提供地:应符合服务发生地的判定标准。 6.8人文因素 6.8.1人文因素识别 应描述从一个国家、民族的共同文化、共同价值、共同心理去感知、归纳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模式所形成的地域特有性、精神共鸣性、文化共振性、价值认同性的鲜活生命力,识别产品或服务人文竞争力的源泉。 6.8.2人文因素分析 应描述产品(或服务)在历史发展、形成过程中所构建的地域特色、时代特色、核心价值、独特价值、文化底蕴、老字号或非物质文化遗产(农业遗产、工业遗产、服务遗产)的 历史因素、人文因素的原因、条件。历史因素包括时代因素、民族因素、地域因素、环境因素等;人文因素包括国家制度、社会阶层、伦理道德、宗教信仰、风物民俗、价值理念、消费习惯、生产文化、精神文化、特定工艺,以及创意美学、工业旅游、特定环境、特定内容、特定过程等。 6.8.3佐证材料 应提供证实其原产地特征特性真实性的佐证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地方志、历史文献、官方年鉴、政府公告、民间典故、名言名句、传说故事,以及重要人物及重要活动、重要事件及重要场景、重要荣誉及重要数据的图文资料。 6.9原产地特性 6.9.1地理位置 应描述原产地范围所在行政辖区与地理战略区域、区域经济地理、社会文化地理、地理中心效应等要素的关联性,从自然地理界线、社会经济地理界线,直至全球相同的地理纬度、地理经度同类产业的兴衰,分析人文地理系统更深层次、更广视野形成产品地域性独特品质、知名声誉的根由。涉及范围可包括人文地理、植物地理、动物地理、农业地理、工业地理、文化地理、商业地理、旅游地理、医学地理等。 6.9.2特性分析 应描述原产地自然因素、人文因素的集成优势,分析整合融汇地方独有资源、特殊原料、特定工艺、独特服务所形成的好的品质,或因技术创新、价值创新、模式创新所挖掘构建的与众不同的质量独特性、乡土特殊性、地域标志性的原因。 7特色评审 应从自然因素、人文因素分析所构成产品特色的某一项优势或特点,满足对不同产品区分特色、挖掘价值的要求。包括区分产品具有的特征、特性、特有、特质、特创、特种、特殊、特长、特点等特别内涵,或产品具有的优异、优质、优良等优品内涵。具有以下一项以上特色可判定为满足要求。 ——地理位置:描述由大地坐标赋予产品的特色。包括特定纬度地带、经度地带,或自然地理界线、社会经济地理界线、特定区域位置等赋予的产品特色。 ——土壤状况:描述由土壤经度地带性、纬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的变化,土种、土壤理化指标等构成的产品质量特色。 ——水文特点:描述由不同流域、水系、水质赋予产品的质量特色。 ——气象条件:描述由风区、雨区、热区、寒区、旱区等典型气候、局地气候、特殊小气候赋予的产品质量特色。包括气候带、气候区、气候型;农田小气候、人工小气候等。——大气质量:描述由所在区域大气质量赋予产品的质量特色。 ——产地环境:描述由生态环境友好赋予产品的质量特色。 ——地域资源:描述由地域性的原产地特有资源、新品种资源、新资源、特色鲜明的常用资源等赋予产品的质量特色。采信具有品种审定或鉴定证书(国家品种、地方品种、培育品种、配套系)、新资源证书,列入种质资源保护名录,获得地理标志保护证书等。——起始原料:描述由源头质量赋予的产品特色。包括起始原料来源于特定地域、有名原料基地、特殊原料、种质资源、地理种源、新资源、公认材料等。 ——生产设备:描述形成产品特定品质的关键设备。包括主要生产设备、传统设备、关键设备、稀有设备、特殊加工设备、专用工艺装备、数字化设备等赋予产品的质量特色。——生产工序:描述由生产加工的次序或步骤,即起决定性作用的特殊工序、关键工序所赋予的产品质量特色。 ——生产工艺:描述由传统、特殊的关键工艺所赋予产品的特定品质。 ——质量标准:描述产品实现标准体系独具的特色,或订货合同相关指标独具特色。包括产品品种、规格、结构形式、主要性能的某一项特色。采信产品质量检验报告。 ——质量特性:描述区分产品独具特色固有或赋予的特征、特性。应识别关键特性的控制点,给出产品质量特性关联的基本功能或辅助功能、使用功能或美学功能,描述感官特征、物理特征、功能性特征等,特别是形成产品特定品质的特异性指标。 ——产品优良:描述产品质量优良,具有一项以上的比较优势。采信具有标准样品证书,获得县(市)级以上政府或社会组织颁发的产品质量标志,认监委批准的产品认证证书,绿色领跑证书、单项证书、产品质量检验报告等。 ——特殊价值:描述产品具有特种种养殖、特殊营养(特需膳食)、特定群体效果、个性化需求、特殊品等价值。采信保健品证书、特医食品证书、产品质量检验报告。 ——创新特点:描述由创新思维(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研发新品种、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创新方向(工艺创新、流程创新、用户创新、运营创新、市场创新、商业模式创新、集成创新、模仿创新)、创新技术(主导技术、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技术诀窍、技术秘密)等赋予产品的特色。 ——知识产权:描述由产品专有权所形成的优势与特色,包括专利、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地理标志、植物新品种、商业秘密、遗传资源等。 ——产地特色:描述有区域代表性、由产地赋予的地域特有、特殊、专项等特色。包括古村、古镇、老街、老城、名山、名水、名乡、名都,以及地名等赋予的产品特色。 ——产地鉴别:描述利用追溯体系、同位素示踪法、DNA指纹技术、区块链技术等区分产品产地,表征产品地域性的特征特性指标。 ——综合效益:描述产品效益良好,市场占有率高,覆盖区域市场潜力巨大的比较性优势。 ——老字号:描述产品具有历史和传统文化,以及传承产品、技艺或服务的公认的老商号、老品牌所赋予产品的特色。采信老字号证书、获得县(市)级级以上政府或社会组织荣誉证书。 ——非物质文化遗产:描述具有悠久历史,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文化底蕴、社会公认知名品牌所赋予的特色。采信非物质文化遗产证书。——地理标志:描述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者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以地理标志命名产品所赋予的特色。采信地理标志证书。 ——地域人文特色:描述由方志记载、名人故里、特殊风俗、地域文化、特色街巷、特色商铺等因素所赋予产品的文化特质、价值特性。 ——生态环境友好:描述绿色友好、生态友好、环境友好所赋予产品的特色。采信绿色产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清洁生产审核证书。 ——地域经济类型特色:描述经济地理对于产品质量特性所构成的特色,包括我国东部、中部、西部的农业、林业、牧业、渔业、轻工业、纺织业、商业等地域类型;以及边疆地区、红色老区、少数民族地区、特区等地域类型所赋予产品的特色。 ——市场口碑:描述具有公认的相对竞争力、软实力所赋予产品的良好口碑。采信用户质量信息、顾客满意度调查。 ——其他因素:其他赋予产品质量特色的因素。
04 中国特色区域原产地 建设及评审技术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中国特色区域原产地建设及评审的术语和定义、特色区域原产地类型、建设原则、申报条件、建设要求、申报材料、评审标准、评审要求、评审流程、附则。 本规范适用于中国特色区域原产地建设及评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N/T4756-2017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评定技术规范 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及评定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货物原产地条例 原产地规则协定AGREEMENTONRULESOFORIGIN 3术语和定义 3.1原产地Countryoforigin 是指货物的来源地,在国际贸易中是指货物的原产国或原产地区,即货物的生产、加工、制造、出生或出土地。 3.2原产地产品ORIGINPRODUCT 具有原产地特征和特性的产品。 3.3原产地特征Characteristicsoforigin
是指产品出生、生长、生产、加工、制造以及产品(或服务)来源地的自然因素、人文因素。包括地形地貌、土壤状况、水文资料、气象条件、自然禀赋,以及原材料、设施设备、生产工艺和工序、增值情况、经济地理、人文地理等。 3.4原产地特性Origincharacteristics 是指产品固有的、独有的、与原产地内在关联的品质和特点。 3.5特色区域原产地
Characteristicregionalorigin 是指特定区域的特色产业具有规模经济效益,总体上以符合国际标准的原产地产品为主线和支柱,已经成为产业优势显著的区域特色原产地经济体。 4特色区域原产地类型 4.1中国××原产地之都China'scapitaloforigin 申请人为市(县)以上级别行政部门。原产地范围位于特定地域。某一特定行业产品 (或服务)2/3以上为符合国际标准的原产地产品,产业集群优势显著,位于全国产销规模、综合效益、社会知名度领头位置,具有该特定行业产品(或服务)的全国商业地理中心效应,历史人文深厚,区域品牌或主要代表性企业自主品牌获得原产地标记保护。包括但不限于特定资源、特定产品、特定服务。 4.2中国××原产地之乡ThecountryoforiginofChina 申请人为市(县)以上级别行政部门。原产地范围位于特定地域。某一特定行业产品 (或服务)2/3以上为符合国际标准的原产地产品,特定行业独居特色,形成稳定的地域支柱产业,具有全国性社会知名度,具有一定的历史人文积淀,区域品牌或主要代表性企业自主品牌获得原产地标记保护。包括但不限于特定资源、特定产品、特定服务。 4.3中国××原产地小镇Chinesetownoforigin 申请人为市(县、乡、镇)级行政部门。原产地范围位于特定地域。某一特定行业产品 (或服务)2/3以上为符合国际标准的原产地产品,特定行业原产地特色鲜明,形成稳定的小镇支柱产业。区域品牌或主要代表性企业自主品牌获得原产地标记保护,包括但不限于特定资源、特定产品、特定服务。 4.4中国××原产地保护区China'sprotectedareasoforigin 申请人为市(县)级行政部门。原产地范围位于特定地域。对具有标杆、典型、推广价值的区域代表性原产地标记产品开展实践先行区、样板案例区特色区域原产地建设,区域品牌或主要代表性企业自主品牌获得原产地标记保护,包括但不限于特定资源、特定产品、特定服务。保护区类型包括但不限于农林牧渔型、工业产品型、文化产品型、服务产品型、老字号型、非物质文化遗产型、少数民族用品型等。 5建设原则 5.1自主建设原则 各地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按照相关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在本地区自主开展特色区域原产地建设工作。 5.2透明认定原则 公开文件、公正评审、公平参与。培训指导、评审验收、公示公告、认定命名等全过程接受社会监督。 5.3动态管理原则 实施严格的准入退出制度,对特色区域原产地建设的获证方进行常态化监督、动态化管理。 5.4持续改进原则 特色区域原产地建设过程中,申请人应持续改进提升建设和管理过程的有效性,促使特色区域原产地建设不断自我完善、自我修炼。 6申报条件 6.1保障体系 申请人应出台特色区域原产地建设工作意见或实施方案,包括制度保障、组织保障、机制保障、政策保障、质量保障、目标保障、市场保障、服务保障、监督保障等。 6.2自查合格 申请人按照相关规定要求,对“中国特色区域原产地建设”申报工作应自查合格。 6.3规模效应 “中国特色区域原产地建设”应满足一批产品获得“中国特色原产地保护产品”或“中国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证书的前提条件。获证原产地产品品牌应具有数量优势,原产地特定地域应具有产业优势。 6.4信用记录 三年以来无重大安全、质量、生态环境、失信、社会责任等行政处罚、民事处罚、刑事处罚等不良记录。 7建设要求 7.1申请人要求 申请人应描述自查合格报告。描述以保障体系为支撑,以原产地标记为抓手,以建设特色区域原产地为文化名片目标的系统性举措。并描述特色区域主要保护的原产地产品目录。7.1.1自查报告 申请人应描述建设特色区域原产地之都(之乡、小镇、保护区)各项工作的准备、推进、达标、改进情况,包括但不限于: ——决策部署推进:应描述决策层对原产地标记知识产权、原产地标记增值溢价、特色区域原产地创建工作的认知信息及重视程度,提供相关批示文件、正式文件、会议讲话记录、工作计划部署、推进程度信息等。 ——摸清家底现状:根据申报特色区域原产地类型,通过对区域特定行业(或综合)龙头企业、重点企业、规模企业调查,掌握区域原产地产品的总体占比情况,摸清企业数量、主要品牌、年度产值、年度营业额、年度效益等状况。同时描述区域原产地标记保护现状(包括地理标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理标志集体商标、林产品地理标志等相关的创牌数量,主要品牌、年度产值、年度效益。并描述区域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管理现状。(*原产地产品是指独立法人企业、持有自主商标、拥有设施设备、实质性完成核心工艺工序生产的产品。委托生产加工、收购贴牌、简单加工组装等不属于原产地产品。) ——构建保障体系:申请人应客观描述政府是否成立领导小组,是否出台特色区域原产地建设工作意见或实施方案,是否构建制度保障、组织保障、机制保障、政策保障、质量保障、目标保障、市场保障、服务保障、监督保障等系统性保障体系。应描述政府对于特色区域原产地建设工作的通盘设计、总体规划、推进步骤、完成时间。 ——创建工作计划:应描述政府推进特色区域原产地建设的工作计划、任务分工、具体目标、时间节点。首先完成一批企业创建获得“中国特色原产地保护产品”(或“中国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证书,确保特色区域原产地建设名副其实;其次是夯实入驻企业数量、编制标准数量等实质性推动数据。 ——短板补救措施:应客观描述特色区域原产地建设工作客观存在的主要难点、痛点、堵点,列出问题清单,给出具体整改时间表,具体描述各项补短板行动所采取的针对性主攻点、关键点、突破点等措施,确保总体建设目标的实现。 ——自查评估合格:根据《中国特色区域原产地建设及评审办法》、政府构建保障体系等措施落实推进要求,总体上对是否能够完成创建准备、满足评审要求、确保达标通过作出预估判定。应自查合格,并可作出相关承诺。 7.1.2保障体系 7.1.2.1制度保障 政府应对特色区域原产地保护作出专项工作部署,出台特色区域原产地建设意见、实施方案文件,逐步推进区域特色经济原产地立法保护。 7.1.2.2组织保障 政府应设立原产地保护领导小组,设立常态化运行办公室,明确各相关机构负责人员。7.1.2.3机制保障 应明确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分工,纳入年度计划,设定工作目标。 7.1.2.4政策保障 应从法律、科技、经济、文化、社会等层面给予区域原产地保护建设系统性的具体支持政策。包括物质奖励、精神奖励。 7.1.2.5质量保障 应将标准化、质量达标率作为重要指标,持续改进区域和企业标准化建设,稳定并提高土壤、水质及产品质量等检验检测合格率,确保特色区域原产地建设有质量、有高度。 87.1.2.6目标保障 应综合规划区域原产地保护蓝图,制定中短长期任务目标,有步骤开展原产地保护创建行动,综合协调配套政策,专人专项跟踪督办。包括代表性企业准入数量、创建品牌数量、编制标准数量、开设专项市场数量、建设原产地产业园数量等。确保特色区域原产地建设有数量、有内容。 7.1.2.7市场保障 应创造优良营商环境,为市场主体保驾护航,为区域原产地优势产业龙头企业提供更好的针对性推进保障措施,扩大区域原产地产品市场空间。包括但不限于开设原产地专项支持通道、政策联动挂钩补贴、列入政府优先采购目录、纳入品牌质押融资体系等。 7.1.2.8服务保障 政府应为特色区域原产地标记申请企业、获证企业提供宣传普及、教育培训、准入引导、检验检测、信息追溯、品牌管理、推展促销、招商引资等服务平台,为全局性推动区域特色经济产业提升原产地文化软实力水平、推动区域优势产业集群合力构建区域特色经济增长极提供服务保障。 7.1.2.9监督保障 政府应常态化对区域原产地保护实施全方面动态化督导、抽查、监管。并及时向社会公开信息,增强社会公众对区域原产地保护的认知度。 7.1.3特色区域原产地保护产品申报目录 应描述《中国××特色区域原产地保护产品申报目录》,内容包括:企业名称、注册商标名称、产品名称、法人代表姓名、企业规模、企业性质、全职员工人数、注册地址、注册资金、生产加工地址、执行标准编号名称、主要工艺工序流程、产品质量特色、产品规格型 号、年度产量、年度营业额、年度利润、主要营销地区、是否获得过原产地标记证书等。 (每家企业一页A4纸) 7.2原产地要求 7.2.1原产地名称 原产地名称与知识产权相符性应符合规范性要求。 7.2.2原产地范围界定文件 7.2.2.1政府应出具《中国××原产地之都(或“之乡”、“小镇”、“保护区”)原产地范围界定通知》文件。 7.2.2.2原产地范围界定通知应描述申请人原产地范围所处的省市地理位置、四至范围接壤地名、占地面积,原产地范围应包括所有县(市、乡、镇;行政村)的具体名称及数量。描述原产地范围为:东经×°×′×″至东经×°×′×″,北纬×°×′×″至北纬×°×′×″。 7.2.3原产地范围界定图 7.2.3.1政府应出具《中国××原产地之都(或“之乡”、“小镇”、“保护区”)原产地范围界定图》文件。 7.2.3.2原产地范围界定图上应标注山川、河流、交通要道、周边地名、地理方向等地理要素。应描述原产地范围外端四个界址点的地理位置、地名,并用界址线连接。应在界定图上以箭头符号标注原产地范围为:东经×°×′×″至东经×°×′×″,北纬×°×′×″至北纬×°×′×″。 7.2.4原产地特征(自然因素) 应描述原产地自然因素状况,识别其与产品质量的关联性。 ——地形地貌:应由国土资源部门出具《××县(市、乡、镇)地形地貌》文件。应描述地形地貌特点,包括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等,以及海拔、坡向、坡度等。 ——土壤状况:应由农业(或林草)部门出具《××县(市、乡、镇)土壤状况》文件。应描述土壤资源,包括土壤类型、化学分析(有机质含量、有效养分含量、地力级、酸碱度)、物理分析(质地、有效土壤厚度)、土壤微生物等现状。必要时提供土壤检验报告。——水文资料:应由生态环境部门出具《××县(市、乡、镇)水文资料》文件。应描述区域流域、水系、河源,以及年度水文特征、年度河流补给情况、地表水水质、市政供水水质、地下水水质及平均埋深水位。必要时提供水质检验报告。 ——气象条件:应由气象部门出具《××县(市、乡、镇)气象条件》文件。应识别所在地理区域的气候区、气候特征、气候资源,以及气候要素特征(温度、湿度、气压;风、云、雾、日照、降水;太阳辐射、地表蒸发;有效积温、无霜期等)。 ——大气质量:应由生态环境部门出具《××县(市、乡、镇)空气质量》文件。应识别所在区域的大气污染源(包括自然源、人工源)、空气污染物,描述大气质量指标数据(包括颗粒悬浮物、有害气体浓度、空气优良天数等)与国家标准的符合性。必要时提供空气质量检验报告。 ——自然禀赋:应由自然资源部门出具《××县(市、乡、镇)自然资源》文件。应描述所在区域特定行业关联的资源丰度、资源区位、资源价值、资源经济,以及与产品价值链关联的资源初级产品、资源加工深度、资源产品链的状况。 7.2.5原产地特特征(人文因素) 7.2.5.1人文因素识别 应描述从一个国家、民族的共同文化、共同价值、共同心理去感知、归纳特色区域原产地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模式所形成的地域特有性、精神共鸣性、文化共振性、价值认同性的鲜活生命力,识别产品或服务人文竞争力的源泉。 7.2.5.2人文因素分析 应描述特色区域原产地产品(或服务)在历史发展、形成过程中所构建的地域特色、时代特色、核心价值、独特价值、文化底蕴、老字号或非物质文化遗产(农业遗产、工业遗产、服务遗产)的历史因素、人文因素的原因、条件。历史因素包括时代因素、民族因素、 地域因素、环境因素等;人文因素包括国家制度、社会阶层、伦理道德、宗教信仰、风物民俗、价值理念、消费习惯、生产文化、精神文化、特定工艺,以及创意美学、工业旅游、特定环境、特定内容、特定过程等。 7.2.5.3佐证材料 应提供证实特色区域原产地特征特性真实性的佐证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地方志、历史文献、官方年鉴、政府公告、民间典故、名言名句、传说故事,以及重要人物及重要活动、重要事件及重要场景、重要荣誉及重要数据的图文资料。 7.2.6原产地特性 7.2.6.1地理位置 应描述特色区域原产地范围所在行政辖区与地理战略区域、区域经济地理、社会文化地理、地理中心效应等要素的关联性,从自然地理界线、社会经济地理界线,直至全球相同的地理纬度、地理经度同类产业的兴衰,分析人文地理系统更深层次、更广视野形成产品地域性独特品质、知名声誉的根由。涉及范围可包括人文地理、植物地理、动物地理、农业地理、工业地理、文化地理、商业地理、旅游地理、医学地理等。 7.2.6.2特性分析 应描述特色区域原产地自然因素、人文因素的集成优势,分析整合融汇地方独有资源、特殊原料、特定工艺、独特服务所形成的好的品质,或因技术创新、价值创新、模式创新所挖掘构建的与众不同的质量独特性、乡土特殊性、地域标志性的原因。同时应描述区域经济地理、乡土地理、企业地理等对于原产地产品特性赋能的关联性。 7.3特色区域要求 描述区域的特色原产地产业具有规模经济效益,作为区域支柱性产业的显著优势。特色区域原产地建设应保障措施有力,原料基地稳定,品种类型丰富,产业集群成型,装备水平先进,研发能力强劲,产品质量优良,追溯体系完善,营销特色突出,经济效益显著,行业地位居前,品牌建设上佳,信用建设好,恪守社会责任。 7.3.1中国××原产地之都要求 应描述特定区域基于原产地概念范畴的突出特色。包括但不限于: ——区域境内的特定行业产品(或服务)2/3以上为符合国际标准的中国原产地产品,产业集群优势显著。 ——区域特定行业(或服务)位于全国产销规模、综合效益、社会知名度领头位置,——区域特定行业产品(或服务)具有全国商业地理中心效应。 ——区域特定行业产品(或服务)具有深厚的历史人文背景。 ——区域品牌或主要代表性企业的自主品牌具有原产地标记的显著优势。 ——区域品牌、企业自主品牌、自然人品牌等获得“中国特色原产地保护产品”、“中国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证书不少于10项。 7.3.2中国××原产地之乡要求 应描述特定区域基于原产地概念范畴的突出特色。包括但不限于: ——区域境内的特定行业产品(或服务)2/3以上为符合国际标准的中国原产地产品,产业优势显著。 ——区域特定行业(或服务)成为稳定的主要支柱型产业,具有全国性社会知名度。 ——区域特定行业产品(或服务)具有一定的历史人文积淀。 ——区域品牌或主要代表性企业的自主品牌获得原产地标记证书。 ——区域品牌、企业自主品牌、自然人品牌等获得“中国特色原产地保护产品”、“中国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证书不少于10项。 7.3.3中国××原产地小镇要求 应描述特定区域基于原产地概念范畴的突出特色。包括但不限于: ——小镇境内的特定行业产品(或服务)2/3以上为符合国际标准的中国原产地产品。——申请人建设特色区域原产地小镇类型明确。 ——小镇特定行业(或服务)特色鲜明,形成稳定的小镇经济主要来源。 ——小镇区域品牌、企业自主品牌、自然人品牌等获得“中国特色原产地保护产品”、“中国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证书不少于5项。 7.3.4中国××原产地保护区要求 应描述特定区域基于原产地概念范畴的突出特色。包括但不限于: ——区域境内的特定行业产品(或服务)2/3以上为符合国际标准的中国原产地产品。——区域建设原产地保护区类型明确。 ——区域特定行业(或服务)的代表性原产地产品具有标杆、典型、推广价值,区域政府在推进原产地标记实践先行区、样板案例区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区域品牌、企业自主品牌、自然人品牌等获得“中国特色原产地保护产品”、“中国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证书不少于5项。 8申报材料 8.1申请书 8.2特色区域原产地产品保护清单 8.3特色区域原产地建设自查报告 8.4原产地范围界定文件及界定图。 8.5特色区域原产地建设相关指导性文件(包括工作意见、实施方案、工作计划、会议纪要等)。 8.6由行政部门出具的原产地特征、原产地特性证明文件(包括图文)。 8.7区域产品质量标准、技术规程、产品质量检验报告(扫描件或复印件)。 8.8其他要求提供的证明文件和材料。 9评审标准 9.1保障体系 行政部门应有健全并有效运行的特色区域原产地建设保障体系。 9.2标准符合 特色区域原产地的建设应符合《中国特色区域原产地建设及评审办法》(或《中国特色区域原产地建设及评审技术规范》)规范性要求。 10评审要求 10.1评审依据 根据申请人建设特色区域原产地工作意见、实施方案,按照《中国特色区域原产地建设及评审办法》(或《中国特色区域原产地建设及评审技术规范》)规定的内容组织评审。10.2评审组 评审组实行组长负责制,成员由原产地、行业产品、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经济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11评审流程 11.1自愿申请 申请人向受理机构提交申请书及申请材料。 11.2评审 受理机构报送主管机构批准实施评审,书面通知申请人并委派评审组实施评审。评审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评审方案,并按照要求实施文件评审、现场评审、综合评审。 11.3评审结论 评审组根据文件评审、现场评审结果进行综合评审,评审结论分为通过和未通过。符合本办法(或规范)要求的,为通过评审,否则为未通过评审。评审组应完整填写评审记录、搜集评审证明材料、出具评审结论并向主管机构报送评审报告。 11.4公示公告 主管机构审核通过评审报告后,在官网上对外发布受理公示、批准公告,并颁发特色区域原产地建设证书。 11.5标识使用 特色区域原产地行政辖区的区域品牌产品、企业自主品牌产品、自然人品牌产品,应自愿向受理机构申请创建“中国特色原产地保护产品”或“中国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品牌,通过培训、评审、公示、公告、颁证、授牌程序后,经签订授权许可使用协议书才能施加标识。经批准的保护产品应使用相应的保护产品标识。 11.6标识管理 特色区域原产地、保护产品证书有效期为三年。 11.7监督管理 特色区域原产地及保护产品获证方,应每年在满一个年度前三个月向主管机构提交年度自查报告。证书有效期截止前六个月,获证方应向主管机构提出复评申请。特色区域原产地或保护产品获证方,如有超期、超范围、涂改、转让、租借证书及保护产品标识等违规行为,主管机构将对其证书予以撤销,责令停止使用保护产品标识,并向社会公开通报。 11.8争议解决 评审组如发生争议,由评审组组长现场协调解决,现场协调无法解决报主管机构终审。11.9异议解决:申请人对评审结论有异议的,评审组与申请人当场不予讨论。申请人应在五个工作日内向主管机构提出重新评审申请。 12附则 12.1本办法由中国农民企业家联谊会解释。 12.2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