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查看: 1077|回复: 4

从心态、母语形成——谈英语学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7-1-2006 16:22: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某年、某月、某一日,当我们光溜溜的身子放着光辉“咣当”就降生到了这个幅员辽阔、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古国以后,我们也不知道是激动,还是自豪。 因为面对我们的第一个现实就是我们是中国人了!无论从语言还是思想意识形态,我们都要在前辈的影响下继承和发展我们伟大中国的文明。<BR>然而,要推动文明的发展、经济的发达,国家的进步,已经不能再靠那些光着膀子耍大刀打天下的方式了,这就要靠我们以及后代子孙利用自身的智慧、学识来不断地努力,在 同世界强国的合作、竞争中来不断的学习、改进、发展。这时,语言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交流工具,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此时又面临着一个现实:啥时候能把英语学好?咋学才能学好英语 ?<BR>很多人都苦于其中,我也苦于其中,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都得去玩儿命的学英语,先不管上面那段看起来像是在写入党申请书的原因吧,反正我的觉悟还没有达到上段文字的 层次!就算是为了自己那厌烦的考试,为了自己的前程似锦,为了在他妈让老板多给俩钱花的利益驱使下,我们也得学好英语。<BR>就是这样的压力迫使我们一次次的树立信心学英语,一次次的被击跨,然后再像董存瑞那样,举起英语书,高声呼唤:“为了我们的自身利益,冲吧!&amp;rdqu o;于是,我们忙于寻找教材,管他是《新概念》、《许国璋》,还是《疯狂英语》、《走遍美国》呢,只要都说好,就通通买来,狂背几课后继续倒下。面对华尔街英语、新东方、 李阳疯狂英语等等培训班昂贵的费用,我们面带羞涩的看看口袋里这三瓜俩枣,只能感叹一声了!于是乎,我们就只能像Robinson Crusoe那样,怀着一颗坚忍不拔的信心,顽强的拼搏着,更像个武林高手一样,四处打探、寻找着学习英语的捷径秘籍。<BR>然而,你注意到了吗?在我们忙于寻找教材、寻找方法、像饿了三天的乞丐一样啃噬着英语的时候,我们心态已经走入了不正常的状态,表现在“由羡慕别人转向 了对自己的自卑”,你看人家怎么英语就那么好,我怎么就不行?我要是像他(她)那样英语好该有多好!是不是我太笨了?我可能没有语言天赋等等心理作用;&amp;ld quo;由对英语的激情转向了失败的无奈”,最初我们都是饱含激情狂听、狂说、狂背一通,然后出门一看,该听不懂还是听不懂,该会说的还是不会说,除了会背那 现有的几篇课文以外,好像英语离自己还是很遥远;“由这个秘籍转到那个秘籍”,玩儿了命的到网上四处搜刮着各种学习方法,看了这个觉得有理,看了 那个觉得也好,就是不知道自己应该按照哪个方法来学?最终把让自己送进诸葛先生的八卦阵。所以说, 心态最终是导致我们一次次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BR> <BR>什么是良好的心态?   <BR>首先,我们要先认清楚一点,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我们都有掌握语言的天赋!”!就是打死我,我也是这 么说!我们同在一个国家,同样在说着汉语,写着汉语,看着汉语。无论你是博士,还是农民,只要你是正常人,那么对于母语来说我们就都处在了同一个水平中。而汉语的学习是多 么的难你知道吗?我们竟然能这么轻松的掌握了这门语言,你说我们比谁差了?我们又有什么可自卑的?<BR>第二点:英语、汉语同属于语言。语言不是知识,而是交流的工具,如果它很复杂,那么不容易掌握,那我们还不如回倒“ 结绳记事”的时代呢。既然它是语言,它就有“共通”的地方,它就有“自我领悟”的功能,这是我们在不断的听 ,不断的说,不断的接触中所产生的自然现象。这也是语言本身具有的“特性”。就像我们小的时候,大人们拿我们开玩笑,他们说:“你要 巧克力?还是要媳妇儿?”当然我们都会说“我要巧克力了!”因为你不知道“媳妇儿”是干什么用的,你只知道 “巧克力”好吃,所以你会选择巧克力。但这时,你又知道了一个新名词“媳妇儿”。可是所有的人都是在结婚以前就知道了&amp; ldquo;媳妇儿”的含义,你并没有去查词典,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思维的建立、见识的增长,你还知道了“老婆”、“ 妻子”、“内人”就是“媳妇儿”。但是你肯定想不起来你是什么时候知道它们的含义了。所以说,语言有自行领 悟的能力,我们能掌握汉语,我们就能掌握英语,这点根本就不用再去怀疑了!
发表于 7-1-2006 16:22: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P>第三点:我们把英语看得太重了。我们把它看成了学习,一想到学习,我们就会想到考试,我们得抬着头看它,感觉它像一座大山,高不 可攀。感觉它很冷漠,我们总是呐喊:为什么就不能对我们好点?为什么就不能让我们轻松的拥有你?<BR>任何事物在我们掌握之前都必须要有个熟知的过程。这就像我们在谈恋爱一样,只有在相识后,通过双方的语言、形态、举止、思想等方面,才会产生感觉;有了感觉,才会愿 意交往,交往多了才会产生感情;时间长了,感情深了,才会相爱。<BR>所以,我们看待英语应该像是对待自己的情人一样,先通过声音去感受她,再通过她的思想去领悟它,每天在听她向你诉说(听英语)时,每天在看她向你展示(看英语)时, 我们就会对她产生感觉(语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感觉就会愈加的强烈。那么英语并不是冷漠的,它同样也是有感情的,她也会和你非常亲密接触,这就是我们获得了的语感。 我的一个朋友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English is a beautiful language.的确!英语是很美丽的语言,在你去感受语音,感受语调,感受它的思想情感时,那就像置身于乡野田间,小桥流水,在领略自然美丽的同时更是呼入了清新的 空气,沁透你的心肺!通过你的眼睛、耳朵,进入你的大脑,走进你的心田。因此,从心态上,我们不要去“study English”,而是要“Enjoy English”。人在放松下来的时候才会真正去体会享受! <BR>第四点:功利性的驱使,迫使我们急于想在短时间内学好英语,违背了语言形成的规律,造成了心态的畸形。学生要面对各种考试,成人要面对 升职、找工作。这些在时间上就限制了他们只能投机取巧,累得死去活来,还未必就能成功。于是英语成了魔障。英语作为语言的实质被完全转化为了考试能力。这愿不得我们,只能 说是学制的问题,都公认这样是害人的,但是,没有用,说归说,照样继续残害着我们。不光是我们的四、六级这个样子,托福、雅思同样在扮演着残害我们心灵的刽子手。于是乎, 我们只能寻找捷径通过考试,而我们逃脱不了语言自然规律的考验,也就是说,你可以通过认为的考试,而你未必能用英语来表达。所以说,无论你手里有没有这些证书,它都无法代 表你的语言能力,这一点必须在你的心态上有个正确的认识。<BR>那么,英语和母语到底有什么相同的的规律?先不去说英语,我们来看母语形成的过程:<BR>第一阶段:大家都知道,在我们出生后,还不记事的时候,每天咱爸咱妈都会抱着咱们天天哄,天天的说一些话,虽然那时候不知道他们 都对我们说了些什么,但是终于有一天咱们突然会说话了。而且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我们能说话之前,每天都在被动的听着父母的话。这个时候,我们并没有思维意识,既不会写,也 不会看,更不知道汉语拼音,除了傻吃、傻喝,就是睡觉。我们从不去考虑父母反复说了多少遍“叫爸爸”、“叫妈妈”、&amp;l dquo;宝宝饿了吧!”、“呦,宝宝笑了!”“宝宝真可爱!”、“呦,这死孩子,尿了!&amp;r dquo;。换个角度想,假设我们出生在英国或是美国,我们受到的环境是不是一样的?我们还是在被动的听着无数次“daddy”、“ mum”后,突然有一天我们才会叫出“daddy”、“mum”来,而我们还是不知道这个单词是什么意思, 它是如何拼写。见到咱爸,就知道他是“daddy”,见到咱妈了,也会去叫“mum”。当然你要是见了别的女人也叫妈的 话,也是件非常快乐的事,没有人会在乎你犯的这个错误。所以说,语言,汉语、英语,或是其他语言,在我们能开口说以前应该是先听了无数次,从无意识状态被动接受&amp;mdas h;—最初听清——听懂(理解了),大脑的语言记忆库积累了相当的信息后,我们才开始会说了。我们常听到了什么,我们最初也就会说什 么。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记得住的原因。诸如:<BR>What’s you name? <BR>How are you? Fine! <BR>Thank you, and you? <BR>I’m fine, too. <BR>Thank you very much. <BR>首先,它简单,其次在以前的英语书上我们在前几课总是听到、看到,老师一教的时候,总是跑不出这几句去,所以记忆就特别的深刻。而学这些句子的时候,我们的头脑里只 想的是:“问你叫什么名字的时候英语是What’s you name?”,这时我们没有语法的概念,也不知道什么正叙、倒叙的说法,就知道What’s you name?=你叫什么名字?那如果学习其他的句子时也这么做,结果会怎样? <BR>当我们会叫爸、妈了以后,继而又开始从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叔叔、阿姨的认一个遍,凭我们的记忆力哪里记得住这么多人的称谓,常在身边时刻的在反复着出现的,我 们认识。那些不常见的人,我们即使再次见到也会不知道该叫什么好?这时候,只有爸、妈反复的告诉咱们这个叫姑姑,那个叫舅舅的我们才知道,下次姑姑、舅舅来了,还没等我们 反应过来,爸妈又会先告诉我们舅舅来了,从我们的意识里就知道了来的这个男人是舅舅了,它的形象就记忆在了我们的大脑里。此后,如果我们在见到父母的同时,他们会告诉我们 这个是叔叔,那个是阿姨,年纪大的是大妈、大爷,再老点的是爷爷、奶奶。在此期间,我们仍然每天在听着父母说话,虽然我们还是听不懂,但是我们已经接受了这个概念,并自行 的进行了分类。这里就存在着一个“反复”的过程,只有这个过程才能使我们记得住、记得牢。同时反复又帮助大脑把相同的信息分类记忆,到了我们熟知 的程度,自然就形成了条件反射。英语形成也是这样,在不断的反复中,我们才能记住,才能让大脑去分类。想想吧,我们小时候多有耐性,光是姑姑、舅舅这么枯燥词汇我们就记忆 了多少次。而那时记忆这些词汇时我们却还没有明确的目的。也没有想过我什么时候能把话说完整了,怎样才能把话说好。而现在我们在学英语时却先想到的就是“我什 么时候能学好英语?我要是能和外国人说英语了,能看书、看报、看电视了该多好!”等等,然后带着这样、那样的目的疯狂的学了起来,学着学着就不会,感觉难了, 然后又选择了放弃。这样的举止是不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的,如果当初我们因为听不懂爸妈在说什么了,就不再去听他们说话,那么到现在我们是连母语也不会说的。</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1-2006 16:23: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P>第二阶段:当我们再长大一些的时候,父母又开始教我们认字、写字了,从一二三 四开始,非常的简单。他们给我们买小人书,虽然有字,但我们只看画,因为画好看,凭着我们对画的形象去理解,字我们认得很少,连在一起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即使上面有汉语 拼音,我们也还是不会。这时候我们耍着赖皮的要求父母给我们讲,而我们只愿意听,充其量也就是看看画。“你看,小朋友们在一起玩皮球呢。”父母的 语速是多么的温柔和缓慢,他们是决不会在单位和同事这样讲话的。他们的正常语速我们根本听不懂。我们只会很慢的重复“小朋友玩皮球”。这就是我们 仅有的复述能力。而且,在父母不给我们讲故事的时候,我们还会自己趴在床边,去看这本书,过了一段时间我们又去看一遍,就是这样的反复过程,我们才会记住了它的内容,才理 解了它的内容。伴随着母语对我们每天的刺激,我们在不断地进步,因为这一切发生得很自然,所以包括我们自己在内,谁也没有意识到我们的听力和语言能力提高了。</P>
<P>如果英语是我们的母语,情况是不是和上面的一样呢?daddy、mum反复的讲话给我们听,这时我们不去考虑单词的拼写、音标、语法,而且语速必须很慢的情况下,我们才 能接受,随着不断的反复,我们才能适应了,才会去学着他们说话,从而慢慢理解其中的含义?而且,此时我们也只能运用最最简单的句子,来表达自己。请注意:我们的第一盘录音 带是不是在起着父母的作用?我们是不是该先把最基础的语言顺其自然的说出来了,才会有以后的提高?<BR>第三阶段:我们进入了学校才开始正规的学习训练,从1年级开始,我们才开始学汉语拼音“a b c d e f g”声母、韵母的搭配组合,不厌其烦的拿着“生字本”标一个拼音写一个汉字,就这样还是经常会出错。为了能够达到少出错,我们在小 学阶段总是在做着标注拼音的练习。随后还是从“一二三四、上中下”简单字的开始学起,然后老师会带着我们朗读,回家还要给父母读,还要听写、默写 生字,检查对错。虽然在上学以前我们已经会说话了,也认识些字了,可是我们还得去这么做。天天反复做着这样的练习,认识的字多了,我们开始学习了简单的句子,在以简单的句 子为基础我们开始造句。老师说:“谁能用‘马上’这个词造句?”我们奋不顾身的举起了手,老师同意后我们站起来当着那么 多同学的面大声的说:“马上——我骑在马上。”……</P>
<P>基础是一天天的练习的结果,在反复的听,反复的说、反 复的看,反复的写中逐步完成的,随后我们有了写小作文的能力。虽然都是千篇一律的不是拣到了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拾金不昧,就是我做作业不会,想抄同学的,同学批评了我,教 育我们要自己动脑这类的幼稚内容,可最终我们没有感到羞耻,根本不在乎,依然执著的写着。我们终于能写出一段话了。写的时候汉语语法的错误一堆一堆的,在老师不断的纠正下 我们才稍稍改善了,因为我们知道了这么写是错的,下次这么写肯定还是错的。</P>
<P>从小学、中学、大学这10几年期间,我们天天在用耳朵听,在用嘴巴交流,在用眼睛 看看电视、看书,无数次的接受着母语信息的所有训练,你想想我们能学不好汉语吗?在这么多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水平疯狂的提高着,字也认识的多了,写出来的东西也开始有韵味了 ,分析能力越来越强,说话语速也快了,即使我们说话结巴,我们却也敢于表达。如果把这个阶段的所有训练和心态用到我们头疼的英语中来,由最简单逐步过渡到最复杂,是不是我 们的水平真的也就提高了? </P>
<P>我们要注意到,从我们“咣当”落地后到成人的这几个阶段中,始终有3个元素无处不在,它们是:“听”、 “说”、“反复”。“写”和“看”都是在后期某个阶段我们才掌握了的 元素,而且都是在这三个元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P>
<P>可能有人会反对,要照你这么说的话,英语我们得花多少年才能学会啊?我这里说的不是学习的方法,而是我们面 对语言学习的心态和语言之间的“共通”之处。英语和汉语也有不通的地方,而我们是要集中精力学习它的相同之处,在能运用了英语以后,我们才能通过 它去了解更多的文化、更多的思想、更多的差别。</P>
<P>又有人会说,说来说去还不是有语言环境的原因!我们有多么好的母语环境呀,我们要都出生在国外,还用再学什么 英语。对于这点我不反对!不过事实是我们没有出生在国外,你所说的全是假设,还是现实点好!即使真是出生在了国外,一不留神我们掉到了非洲的原始部落,那又该怎么办呀?再 说了,我们现在的语言环境不好吗?除了咱爸、咱妈,就属录音带、广播、电视、电影、书刊杂志能有这么大的耐性陪着咱们了。真把你扔到国外去,你什么也不会说,一点语言积累 都没有,还是无法交流,还是看不懂任何的东西。你还是要在那里学会听、学会说,可是哪位外国人又会耐着性子天天陪着你呢?还是录音带!还是要靠你自己坐在美国的家中,一个 人不断的放着录音学英语不是吗?有些人在国外生活了几年,周围的人群还是中国人,说的还是汉语,这和出国不出国没有本质的区别。所以,英语环境论不是绝对成立的。</P>
<P>从我们的母语形成来看,这都不是一朝一夕才完成的事情,更何况是英语呢,它也是需要时间来培育的。急躁的心情怎么可能让我们学好英语呢?没有无数次的“ 听”“说”“读”“写”的训练,怎么可能掌握英语呢?没有简单的,慢速的基础,怎 么可能搞懂复杂的,听懂常速的英语呢?没有反反复复的这些操练,我们怎么能形成英语的思维模式呢?</P>
<P>最后,我们要感知的一点是:母语的水平是在不知不觉中提高 的,都是“有一天”我们会说话了,“有一天”我们会完整的造句了,“有一天”我们会写作文了, “有一天”我们能看小说了。“有一天”我们理解了以前不理解的事物。英语的这些表现也都是“有一天&amp;rdq uo;,至于是哪一天,那要看你自己了!<BR></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1-2006 01:21: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em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1-2006 13:56: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em01][em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