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去年有大约1万零300人被裁退,也就是每1000个雇员中有9.3人,是12年来最低纪录。
<P> 人力部昨天发表《裁员与重新受雇报告》时指出,强劲的经济增长是裁员率下跌的原因。
<P>制造业受冲击最大
<P> 这个比率是1993年以来最低,保持在亚洲金融危机前的水平。1993年,每1000个雇员中有8.4人被裁。
<P> 去年有609家公司裁员,其中制造业员工受到的冲击最大,占了被裁总数的66%或约6800人。人力部分析说,这主要是电子业大规模裁员,裁退了超过4000人。
<P> 制造业每1000名员工中有20人被裁,服务业和建筑业分别为5.1人和1.6人。
<P> 在所有1万零300名被裁退者中,73%是新加坡人,其余是外国人。一般上,外国人被裁的比例较低,因为雇主可以选择不与他们续约,而不必进行裁员。
<P> 与过去一样,裁员的决定与员工的年龄和教育程度相关。年纪较大和教育程度较低的工人,被裁退的可能性仍较高,64%被裁者超过40岁,而65%被裁者教育程度在中学及以下。
<P> 企业机构也列举了三个采取裁员行动的主要原因:人力成本高、运作成本高及重组业务以提高工作效率。
<P> 一些公司把部分业务移到国外,有约四成的被裁者或3970人是因为这样而丢失工作。这些公司大多选择把业务转移到中国、马来西亚和印尼。
<P> 其中一家在去年把业务转移到中国的是世界第二大电脑硬盘厂商劢拓(Maxtor),它把低档硬盘的生产活动迁到苏州,因此将裁减总数5500名新加坡工厂的员工。至今,它已裁退2300多人。
<P> 美国国民半导体(National Semiconductor)也因把制造设施转移到其他成本较低的亚洲国家,而在去年裁退近500人。其他在去年裁员的公司还有Adaptec、松下(Panasonic)和东芝(Toshiba)等。
<P> 不过,这些公司并非完全撤出新加坡,他们仍留下核心业务。其中近半数把总部留在新加坡,另外25%保留高增值业务,包括研究与开发设施等。
<P> 配合强劲的经济表现,被裁者找到工作的几率也较高。去年,有61%的被裁国人在6个月内找到新工作,一年前是59%。
<P> 即使是年长国人,重新就业情况也改善,超过50岁的被裁者重新受雇率为52%,比一年前高出7个百分点。
<P> 专业人士、经理、执行员和技师(PMET)的重新就业率更高达65%,是四年来最高纪录,也四年来首次超越全国平均重新就业率。
<P> 不过,全国职工总会对电子业生产线工人的处境表示关注,他们被裁退的比例较高,而重新受雇率较低。
<P> 职总助理秘书长哈莉玛发表声明呼吁受影响的工人不要气馁,并鼓励他们接受训练以提升技能,提高受雇能力,转行到其他领域。她说:“就业市场强劲,工人应能在新领域找到工作。”
<P> 她说,职总和劳资政伙伴将继续通过“重新改造职业计划”为低薪、低技能国人制造就业机会。</P><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