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12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楼主: 本地姜

国内外财经新闻与评论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8-6-2006 13:21: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p><strong><font size="3">上海商务成本优势渐失</font></strong></p><p><font size="3">● 苏荣 </font></p><p><font size="3">  6月初,上海市副市长胡延照在第三届SNAI-ASU企业家高层论坛上表示,上海要转变城市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从生产型经济走向服务型经济。但与此同时,上海发展现代服务业也面临一些矛盾和挑战。他进一步指出,上海的商务成本优势正在逐步消失。 </font></p><p><font size="3">  对此,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上海经济与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陈维博士向本报表示,上海的商务成本的确在全国处于比较高的水平,尤其是近两年来,上海的房价、交通开支和劳动力价格急剧上升,一定程度上影响投资者对上海的投资行为。他说,随着上海经济的发展,本地资源越来越稀缺,商务成本会一直走高,“这是一个趋势”。 </font></p><p><font size="3">  近几年来,上海甲级办公楼租金每年以15%的速度飞涨,浦东陆家嘴地区、浦西南京西路、淮海中路沿线甲级办公楼出租率接近100%。而据仲量联行中国区董事陈立民预计,2006年的甲级办公楼租赁金额将比去年增长70%,其中主要来自金融机构的需求。 </font></p><p><font size="3">  在交通方面,由于市内路况不佳、交通管理部门控制车牌投放量以及高额停车费(人民币10元-15元/小时),导致购车费用和交通开支上升。另外,由稀缺人才竞争而引发的薪资上涨,也是导致商务成本上升的一大因素。截至2006年,上海的薪资水平仍然位列全国各大城市之首。 </font></p><p><font size="3">  2005年1月,浙江省中小企业局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在一年多内,有近3000家在沪浙企逃离上海,主要原因就是因为高企的商务成本让它们不堪重负。 </font></p><p><font size="3">要从两方面来看 </font></p><p><font size="3">  陈维说,之所以说商务成本高,主要是从制造业的角度来看的,这是因为劳动力和土地价格上涨,税收也越来越规范,自然导致商务成本居高不下。这样使得上海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逐渐消失。 </font></p><p><font size="3">  但是如果从现代服务业的角度来看,陈维认为,现在的商务成本水平还是处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上海正处在经济转型期,商务成本高是正常的。” </font></p><p><font size="3">  他说,在目前甲级办公楼租金持续上涨的情况下,仍有大型跨国公司或跨国公司总部进驻,有的甚至把整幢楼都包下来,这说明上海对它们来说,还是大有潜力的。他认为,商务成本合理提升,对市场来说,是推动产业升级、结构转换的一个动力。相对较高的商务成本,可促使上海从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附加值高的产业转移。“如果商务成本很低,上海经济的转型将会变得很困难。”</font><font size="3">如何应对挑战? </font></p><p><font size="3">  其实,商务成本是一把双刃剑,过高过低都不利于经济发展,如何使商务成本保持在既有吸引力又能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水平上,对上海来说是个挑战。 </font></p><p><font size="3">  陈维认为,上海市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降低商务成本。 </font></p><p><font size="3">  其一,要提高政府的效率,进一步改善投资的软环境,为企业提供完善便捷的服务和更多的共享资源。对于外商而言,优质的投资环境已经比低廉的商务成本更重要。 </font></p><p><font size="3">  其二,加大开放与竞争力度,通过市场化的流动,自发抑制和降低商务成本。陈维说,在降低商务成本中往往存在着一种直接干预市场的危险倾向,即依靠行政力量来压低或减少某种支付,比如实行土地零租金等。如果使上海的各个领域和产业部门更加开放,使市场化要素的流动更加频繁,那么通过市场竞争,会自动降低商务成本。 </font></p><p><font size="3">  其三,更合理、有效地使用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 </font></p><p><font size="3">  最后,重视城市“产业链”的规划,使商务活动的要素得到更合理的配置。</font></p><p><a href="http://www.zaobao.com.sg./cj/cj060628_503.html">http://www.zaobao.com.sg./cj/cj060628_503.html</a></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28 13:40:12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6-2006 13:30: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p>谢谢猫王版主的支持。</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6-2006 13:51: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用客气,这是“华人网”的合作团队精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6-2006 21:07: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p>转自早报《两个伟大的美国公民》</p><p>。吴俊刚 。</p><p>  有“股神”之称的世界第二大富豪巴菲特(Warren Buffet),日前宣布,要把平身积累的股票财富370亿美元捐献给慈善事业,创下了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笔的个人捐献纪录。 </p><p>  更值得称道的是,他不用自己的名誉设立基金,而是把大部分的钱(300亿美元)捐进由美国首富,微软创办人比尔·盖茨设立和管理的“比尔与梅琳达基金会”,只有小部分是捐给由他自己的孩子管理的基金和其他慈善团体。 </p><p>  现年75岁的巴菲特,(据说从11岁就开始炒股票)全部身价估计有440亿美元,仅次于盖茨的500亿。他为什么决定把钱捐进盖茨的基金?报章上引述的他所说的几句话,确实令人动容。 </p><p>  他说:“找到一个比你本身更有条件的人来做(慈善工作),有什么比这样做更合乎逻辑呢?”他指出,“苏珊(巴菲特亡妻)和我都不以为我们应该把巨额的钱留给我们的孩子……当你的孩子自长大的过程中已经享有诸多的优越条件和接受教育的机会……我想再把钱堆到他们身上,这种做法既不正确,也不理性。” </p><p>  好个巴菲特,不仅善于经营和赚钱,更善于用钱。同盖茨一样,他们都称得上是伟大的商人,伟大的美国公民。他们靠自己的天赋和本事正正当当赚钱,不搞“黑金政治”,不搞“官商勾结”,真是美国人的骄傲,也是西方人的骄傲。我们亚洲人在这方面可谓瞠乎其后,应该急起直追。 </p><p>  对自己的决定,巴菲特还有个精彩的比喻,“在一场赌注极高的高球赛中,有谁不会选择老虎·伍兹代替自己出赛?” </p><p>  盖茨比巴菲特年轻25岁,刚在不久前宣布,会在今后两年内淡出微软公司的日常管理,转而主管他同妻子联名的基金会,专心搞慈善事业。 </p><p>  两大超级富豪的合力,盖茨的基金会自然如虎添翼,而巴菲特也可以省却另设一个基金会的诸多不必要开销和管理问题。在这个决定上,巴菲特充分表现了他一贯的投资理性和智慧。 </p><p>   </p><p>新加坡也出过先贤伟人 </p><p>  </p><p>  不把遗产全留给子孙,而是成立基金,回馈社会,以惠及各种慈善事业,救危扶贫,提倡教育等等,是美国社会的一大优良传统。美国的好些著名私立大学之所以有举世闻名的表现,同它们获得这类基金和成功校友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 </p><p>  除了教育,一些医疗研究也得到民间基金的大力赞助,因而能有充裕的资金,进行耗费耗时的医疗研究开发工作。 </p><p>  看到巴菲特捐款的新闻,相信许多国家的人民都会打从心底暗自呼唤:什么时候我们也有自己的巴菲特和盖茨!笔者不期然想起,我们这个小岛过去也有过类似的动人的先贤事例。这包括毁家兴学的陈嘉庚,以及设立李氏基金,至今惠人无数的李光前。 </p><p>  在殖民时代,他们就已经为新加坡树立了永世的楷模,闪亮的风范,堪称是我们伟大的公民。我们的商人可以从巴菲特和盖茨那里得到激励,更应该向自己的先贤典范学习。 </p><p>  什么时候我们再有陈嘉庚和李光前这样伟大的公民?近年来,成为报章头条新闻的,不是陈嘉庚或李光前,而是迭次出现的一些大大小小的富商在生前死后因为家族成员争产而闹上公堂的新闻。这样的新闻令人丧气,也令人更加怀念我们过往的伟大公民。 </p><p>·作者是《联合早报》评论员</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7-2006 11:27: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strong><span class="tpc_title">华尔街巨富传奇:财富盖世 可为二分钱折腾半夜 新华网</span><br/><br/></strong><span class="tpc_content"><font size="2">在华尔街的历史上,财富迁移就像风吹过沙漠:时而暴烈,漫天风沙铺天盖地;时而轻柔,卷起东边沙丘滚落西边。那么,在资本市场坐拥巨额财富的滋味又是如何?台湾《财讯》月刊1月号刊登文章一篇文章对此作了解读,文章题为《可口可乐与麦片粥的滋味----华尔街巨富传奇》,要点如下: <br/><br/></font><p><b>盖茨和巴菲特的友谊</b>
                        <br/><br/></p><p>靠华尔街成为巨富,大家都会想到沃伦·巴菲特。巴菲特是全球第二富豪,首富是微软的比尔·盖茨,两人是好朋友,一起打桥牌,现在盖茨还是巴菲特投资旗舰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的董事;不过巴菲特不肯投资微软的股票,因为他不买他不懂的标的。如果说盖茨是20世纪信息产业狂潮中的赢家,那么巴菲特就是在资本市场点石成金的终极典范。 <br/><br/></p><p>根据《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2005年盖茨身价高达465亿美元,巴菲特为440亿美元,紧随其后。 <br/><br/></p><p>巴菲特以纯粹的“投资人”身份,跻身世界富豪排行榜榜眼,的确堪称奇才,不过在华尔街并非没有先例。早在巴菲特出世前就已作古的赫蒂·格林,号称美国最有钱的女人,虽然在世时毁多于誉,甚至被称为“华尔街女巫”,不过她的巨额财富都是从华尔街挣来的。 <br/><br/></p><p><b>“华尔街女巫”的炼金术</b>
                        <br/><br/></p><p>1916年格林以82岁高龄去世,估计留下1亿美元遗产。以当时的1亿美元换算成今日的财富价值,估计相当于230亿美元。格林的身价足以名列世界富豪排行榜前10名。 <br/><br/></p><p>格林的财富可是“一点一滴”赚来的。她曾经花大半夜时间,在马车里找一张从信封袋掉落的2分钱邮票;光是她用来找那张邮票的时间,她的财富所能产生的利息,就相当于普通人的一年所得。 <br/><br/></p><p>尽管她那么有钱,却极端苛刻节俭。格林的吝啬以及从不参与慈善活动,让她在世时备受鄙夷。这位怪异的女子如何单靠华尔街,最后成为美国最有钱的女人呢? <br/><br/></p><p>她的基本投资策略是,专注在诸如铁路与房地产等实质资产上,廉价就买进。当然,新兴市场的特色就是波动又快又猛,而谨慎的格林在每次崩盘前都先抱住大把现金,当恐慌来袭,她便有足够的现金可以买进超跌、具有价值的投资标的。她也经常是需钱救急者的最后求助对象,只是她的条件非常苛刻----她会要求很多很多的抵押品。因此,每一次恐慌和市场崩盘,都成了格林聚积财富的最好时机。 <br/><br/></p><p><b>“把一切都带走”</b>
                        <br/><br/></p><p>不过终其一生,这位成功的女投资家并未真正享用她所赚来的财富。她住廉价公寓,而且常常搬迁;她不肯留下永久地址,一方面怕遭人谋害,另一方面为了躲避税务人员。她总是穿戴老气、肮脏、凌乱的衣服,可能是要躲避旁人的注意,结果反而成为华尔街上狗仔队跟拍的对象。 <br/><br/></p><p>格林后来把所有财产都存放在化学银行的金库里,她的财产比当时化学银行的总资产还要多。化学银行原本要帮她安排一间私人办公室,但她害怕被国税局盯上而拒绝。每次格林到化学银行检视自己的财产,总是随便挑张空桌子坐,有时甚至直接坐在地板上。格林会自己带午餐,通常是麦片粥,并放在银行的暖气片上加热。 <br/><br/></p><p>格林非比寻常的庞大财富,没有在她生前为她带来享乐,而且她也不像当时的有钱人(如卡内基、洛克菲勒等)做了许多慈善捐赠,格林在死时把所有财产遗留给个性同样古怪的一对儿女。波士顿的一份报纸嘲讽说,“她做到以前任何一位吝啬鬼都没做到的事:把一切都带走”。 <br/><br/></p><p>如果财富是收藏品,格林的一生可说画下完美的句点,但如果财富是要用来交换其他东西,不论是生活享乐、慈善美名,或是政治权力,格林的一生其实并未真正识得财富的滋味。而今日的巴菲特和过去的格林相比,除了投资理念相似,有关生活花费和财富运用的态度,也有几分类似。 <br/><br/></p><p><b>巴菲特的“节俭”</b>
                        <br/><br/></p><p>一位传记作者描述巴菲特的穿着,“他身上的衣服总是皱巴巴的,领带常常太短,位于腰带上方好几寸,鞋子也磨损得厉害,外套和领带通常一点都不搭配,如果穿西装,也是早就过时的保守样式……”。这和格林的老气黑衣、黑面纱有异曲同工之妙。 <br/><br/></p><p>巴菲特的“节俭”同样异乎常人。《华盛顿邮报》的老板凯瑟琳·格雷厄姆在自传里说过一个故事,有次在机场,她向巴菲特借10美分打公用电话,巴菲特从口袋中掏出一枚25美分硬币,转身要先去换钱,凯瑟琳叫住巴菲特,说她用那枚25美分硬币就可以打电话了,巴菲特才不好意思地将那枚硬币交给凯瑟琳。巴菲特的 25美分硬币和格林的2分钱邮票何其神似。 <br/><br/></p><p>巴菲特吃东西十分简单。他的午餐经常是爆米花、洋芋片和可乐,与格林的麦片粥不相上下。巴菲特最为人知的饮食偏好是喝可乐,前年过世的巴菲特夫人说他血管里流的都是可乐。巴菲特年轻时喝百事可乐,后来喝可口可乐;可口可乐也是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的主要持股之一,并为公司赚了一大笔钱。巴菲特最“奢侈”的花费是拥有一架私人飞机,这点的确比格林高明。 <br/><br/></p><p>关于遗产继承问题,20年前巴菲特写过一篇文章“你应该把所有财富留给孩子吗?”文中指出,继承的财富对子女不会有好处,而且他的子女们已经够富有了,因此他宁可在过世后把大部分财富捐给慈善机构,至今也依然持相同想法,这一点巴菲特显然胜过格林老前辈。 </p></spa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