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1234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查看: 8099|回复: 35

[陪读话题] [双语桥]如果照着这篇文章学英语 孩子一定成状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7-12-2010 00:00:34|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天际如雾 于 9-12-2010 01:44 编辑

本文乃是我张则和学弟张宽栩共著的一篇关于新加坡英语制度的文章。我们来自江苏,是老乡,也共同出身华侨中学,是同学身份。我们在教育制度里打滚多年,且自初中起便在外兼职补课以挣外快;我们最擅长教中国人英语,在我们手下的学生,如果能坚持着我们的理念则必然考获最好的成绩。本文乃是我们经验的结晶,在此我们承诺,倘若能遵循本文的理念,则您也能取得最好的成绩!

我们相信这个理论将来必然能够发展为开宗立派的一个第二语言教学理论,为此我们正在不懈努力。这理论已经经过我们二人的重重实践;有切切实实的成绩、效果为验证。凡遵循不误的学生,进步惊人,我二人在此承诺:相信[双语桥],它不会让您失望。勤之不怠,自当有成。
本文出自于我们《双语桥》文录,版权所有,谢绝抄袭。张宽栩同学的文章《新加坡O水准考试精要》也发表于此:http://bbs.sgchinese.net/thread-2776412-1-2.html

谨将之献予诸位同胞!

新加坡英语教育的疏漏
兼论英文补习的功能

对于英语基础薄弱或完全无基础的学生而言,在新加坡ZF学校留学的最大困难在于学校的课程乃为本地学生而设。本地学生均以英语为第一语言,而中国留学生缺以中文为第一语言,英语为第二语言。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学习相异甚远,不可同日而语;这就是中国在新留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面对的主要障碍。

第一语言就是我们俗称的母语。作为一个我们所自然学到的语言,母语根植于我们的思维,它的语法也因此深烙于脑中。正是因此,我们对母语语法的掌握都非常牢固。(一个小学毕业的中国人的汉语大概也比初中毕业的新加坡人的汉语强)这即为我们所称的“语感”。

但当我们学另一门语言时,则又必须特别留意并主动地学习它的语法。只有在将语法培养好,使之根植思维而后成为语感,我们才能顺利地运用这门语言。许多中国留学生的英语欠佳,因而造成了许多学习商的语言障碍,追溯其源,是学校老师未曾系统化地教语法的缘故。

新加坡本土的英语老师不同于我们中国的英语老师;他们均以英语为第一语言,因此自小的英语言能力都依赖语感而培养。但留学生并无此能力,因为他们的母语并非英语;这就造成了老师和学生在思维上的一个差别。如果要能跟上学校的进度,则必须培
养“语感”;但“语感”不能单靠学校来培养,因为学校并不会系统化地提供语法教育。

语法教育是让留学生培养英语语感的一个必经途径,可将之视为一个桥梁。倘若忽略此桥梁,则永远无法将英语能力提高到第一语言的程度,则语感永远无法养成。

语法,是语言的基础结构,即是语言学习之本。在语法尚未有良好基础前苦背单词,即是本末倒置。

胆敢,我们亦能从这里联想到中国的英语教育。既然中国如此注重语法,那为什么学生也无法在中国学好英语呢?笔者对此有如下看法:中国虽然注重语法教学,但并不重视写作。写作是培养语感的最重要步骤。语言能力的提炼就如一个海洋一般,必须川流不息,不仅广收纳各江河的水流,也必须要无私地将水分倾出,才能成为一个健康的海。倘若只积累而不发挥,则会如同约旦的死海般荒废。

我将第二语言(英语)的学习过程如此定义:

语法 —— 初级语感 —— 写作 ——高层语感 —— 语言审美 (文采)


((在此假设学生在达到初级语感的阶段后一直都有阅读的习惯)
中国的英语教学制度不重视写作,而新加坡的制度又不注重语法,故而倒置众多学生的语言能力均无法臻殊境。
诚然,我所提出的理论并非唯一方针,但这确实是将基础扎得最牢的良方。
写作是语言发挥的主要轨道,少了此方面的努力,则无法将语言能力提到理想境界。
语法之重要性

语法乃是语言的句型结构,若语法学得不好,则必将语言路子学歪。

就把它当个骨伤来看。当一个人折了骨,如不将断骨立正,则骨愈等于没愈。语法就是语言的骨架,是起手学任何一门语言时必须架正的骨架。
语法之后

语法大概学得五成熟时就是时候增加自己的词汇量。在此必须说明学习一门第二语言时常遇到的一个逻辑陷阱。总有许多人因为自己的词汇量不足而拼命背单词,忽略语法;或因为语法不纯,拼命学语法,忘却了对词汇的积累。须知语法和词汇量是并肩而行的,相辅相成;唇亡即齿寒。

语法和词汇量必须综合着学,不能顾一而失彼。唯有如此,才能培养语感。
如何看书,为何而看?
俗说文学必有意,故有象,因为圣人立象以尽意。又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我们不妨如此理解:语言的学习,看书的过程中,绝对缺不了“象”和“意”,此二者当然又起源于“言”。
我们所谓的枯燥的文章通常都遵循这个模式:言—— 意
而真正的好文章却应该向这个理想迈进:
语言层 —— 形象层 —— 意蕴层
因此,学生在看书的过程中讲究的是用心看,心中时时留存“形象”这个概念。
形象是个很复杂的文学概念,我在此简单、从权地将之定义为:看文字时在脑(或心)中浮起的画面。
有句画说得非常好:重要的不是人生经验的多少,而是人从中学到了多少。同样的,重要的不是看书的多少,而是从每本书中学到了多少。
质量 > 数量
我遇过很多向我投诉看书看得再多也无法将文章写好的学生。我常反问一句:你们有用心看吗?若不用心,看了等于白看。闻之者无不心服口服。

当我们看书时,应该时时努力着从书的语言字符中提出相应的画面,从而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意蕴;只有这样才能使语言活现于思维中。这个,就是培养语感的过程了。

语感无非就是能否从字符(语言)中看出画面(形象),从而理解意蕴(即为自己的“感觉”)。我们可以如此衡量语感程度:一个能够依赖文字而将画面想象清晰的人,可称为有“好语感”;倘若不能,则语感欠佳。

这个“象”,又是个桥梁,它将读者从作者的语言“桥梁”到作者的本意。只有在读者能将“画面”想象得清楚时才能真正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学生需要有足够的语言修为方能达此境地。最佳途径自然就是通过写作,因为只有当自己能以语言创造画面时,才能有能力从别人的文字中看到他们所创造的画面。

(请朋友们谅解本人对某些概念的解释疏漏;这必经不是学术文章)
从而得出此概论:写作,乃是培养语言能力的最佳途径。

写作的过程

我曾经判我的一位学生兼白老鼠“无期朗诵”,具体过程为每天三餐前得将一篇文章“宣读”一遍。原因是他刚从中国过来,也没报读语言学校,家里更无人能以英语与他会话,我便想出了这个主意,练练他的英语口语(和信心)。出乎意料的是,当我教他作文时,他的进度还蛮不错,文风也近似我让他背诵的那几篇文章。当时,我为之费解,但经过思考后,我得出了下列的理论,精进了我的教学法。

凡事落笔著文时,我们一定会在脑后“听”到一个小声调念出我们所要写出的文字,然后将之写出。口语,和写作,无非是语言发挥的两种途径,关系自然密切非常。常读古文的朋友写文章时一定会漏出“文言尾巴”,只说不看书的学生一定写出非常口语的文章。我那上述的学生的文章文风近似我让他背诵的那几篇,原因据他说是:“写文章的时候,仿佛听得到自己在念诵”。

在写作的过程中,句子尚未成型纸上前,我们的意识已经抢先几步地把句子构好了。这是个奇妙的过程,也是语感的一个体现。看书,重的无非就是对作者的句子的感悟。

同样的,阅读时,这个“小声调”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阅读时,这个“小声调”便会在脑里把字符念给我们“听”。这个“小声调”主导了我们的读写。我认为它大概是说听的一个产物,“读”,无非就是一种“听”;“写”无非是一种“说”。但因为速度放慢了,所以这个“小声调”在读写时的出现率要比在说听时的出现率高。

必须给予这个“小声调”足够的培养,因为在语法框架牢固后,语感的培养就得靠这个“小声调”了,他就是往后的日子中的随身语言教师。有它,所谓语感、节奏感等方能存在。

总结写作过程
说和听是直接对立的:听 —— 说
读和写也是直接对立的:阅读 —— 写作



发表于 7-12-2010 00:01:2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回复 天际如雾 的帖子

论英文补习之功能
我当了这些年的补习老师,已经习惯将学生分为两种:志大者和志小者。志大者指想考获最好成绩,进入最好学校的学生;志小者则指随遇而安,应付考试,对自己教育没多大讲究的学生。这两种学生之间所需要的不同教学方式在后文将于后文稍作研讨。
中国学生踏上新加坡海岸时,最值担忧的是英文一科。刚到时,语言障碍是个必须克服的关卡。当此,补习老师所起的作用或许最为关键。处于这阶段的学生急需要老师帮助,将自己的水平提高到一个能参与学校日常课程的水平。
一所普通的ZF学校的英语水平平均处于 C 和 B 之间。刚来的学生的水平通常是个 F,所以在这个时候,老师补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及格。(参照图一)
我在新加坡的教育制度里打滚了许多年,同时也当了这些年的老师。根据我的经验,我将水平线和成绩如此结合归类:

A ———— 文采
B ———— 语法九成标准,词汇量充足
C ———— 语法五成标准,词汇量贫乏
D ———— 语法三成标准,词汇量甚低
E ———— 语法完全颠倒,无所谓词汇量
F ———— 词不达意,语无伦次

各级之间的提高法各自不同。

当学生处于一个 F 的水平时,需要的是增加单词量,保证日常见到的简单文字都能看懂,这个时候或许最讲究翻译。但须切记此时的翻译仅是权宜之计,一旦打成了一点基础后就不可再继续。(详见后文 《翻译篇》)

当学生到一个 E 的水平时,教学法应该和上述一般,但这个时候已经不能在专注于单词,而是要开始要求语句稍微更顺畅一些,句子的错误纵然多但多少还能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不至于完全的语无伦次。
刚来之际(F)注重的是只言片语的基础知识,一旦对词汇有掌握后,就必须开始学着如何拼凑只言片语以成短句。
当学生到了一个 D 的水平时,学习目标则需要偏重于语法的提炼,因为 D 和 C 之间的分歧就在于语句的顺畅而并非词汇的运用。

当学生到了一个 C 的水平时,就应该少专注语法,多偏重词汇。C 和 B 之间的分数差别就在于学生对词汇的运用。如能更灵活的运用各种单词和词组,体现了自己词汇量充足,能够在适当的时候用到适当的词语,则是 B 的水平
若要从个 B 提高到个 A 的水平则讲究文采。文采讲究落笔时对语言的掌握已经得心应手,语感充足,对语句的用法的判断准确无误。文章引人入胜,描绘生动,人物栩栩如生等。如何达到文采,是最艰难之一部分,详情可见拙作《论文采》,长篇大论,不宜于此详述。

公立学校老师的苦衷
我常说习练作文乃是提高语言能力的最佳途径。但学校老师管的是多大四十人的学习,自无法施展最精华的教学,仅能走大众化的路子。

考试必经是个文字游戏,三个卷子中,若能提高任何一门的分数则总分必能上升。学校老师就是针对了这点而喜欢教阅读理解。我出道之际也有许多同行与我言道:教学生应该教阅读理解,因为这个最容易教,省时省事。随便弄个联系本就能应付了,何乐而不为。但我坚信,写作乃是学语言之本,不能贪逸恶劳而忽略它。

ZF学校的老师却并无选择,他们的学生甚多,人力必经时有所穷。倘如常让学生写作,所负担的批卷工作不堪设想。于是宁可让学生多写阅读理解,因为之后还能把答案直接放上投影仪让学生自行批改。一个ZF学校的老师的平均学生人数在250-300之间,如果不行此下策,必然油尽灯枯。

写作,是提高语言能力的最佳途径,倘若只专注于联系阅读理解而忽略写作,则仅能提高些许的分数而不能提高语言能力。苦练阅读理解亦有其不明智处。

为什么不能只靠阅读理解

习练阅读理解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语言能力而在于提高应考技巧。因此,学生习练阅读的时候常模拟考试环境,不查词典,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许多老师也提倡这个做法。但误区就在于,语言能力若不提高,何来理解文章之说?

纵然练了数百篇阅读理解,但全都靠“懵猜”的方式完成,学生到头到底学到了一些什么呢?大概是什么都没学到。况且,O水准英文的一个标准规则是,懵10次只能对1-2次。小六的“懵猜”成功率高些,可能有3-4次。由此可见,即使把“懵猜”技巧发挥得淋漓尽致,也不过提高了那么一点的分数,事倍功半。

许多人都对“懵猜”这个技巧有很大的误区。老师是为了让学生在遇到不明白的题目或内容时依然能拼出一个答案,换一个“希望”。但这和**就差不多了,十赌九输,这实在是下下之策。把精力耗费在这样一个赌局上,还不如把精力花在学习上,保证入考场的时候不会遇到不懂的题目,去掉了“懵猜”的必要。提高词汇量和对文章的鉴赏能力的最佳途径是通过写作。(详见《如何提高词汇量》)

如何练习写作

但即使写了作文让老师批改后,学生也未显得有多大的进步,这又却是为何?

其中主要原因自然是学生不认真对待批改后的文章,也不明白自己写的有什么错漏,而老师改的为什么对。在此需要切记,新加坡本土的英文老师批改文章时靠的是“语感”,而中国学生自然无法理解这些语感上的精微差别。中国学生需要的是科学化的对语法规则的阐释,但极少有本地老师能够恰当地解释各个语法规则。再者,解释完毕后,更需要学生主动将改正过的错误铭记于心。

更为重要的是第二环节。经过批改后的文章仅是一篇无语句错误的文章,但从整体而论,和学生自己的文章也无多大的本质差别。在解释这个现象前,让我们将作文得分“数学化”。
文章评分法则
X —— Y =
最后分数
所谓 X 就是任何一篇文章在无语句错误的情况下所应得的分数
所谓 Y 则为错误导致的所扣分数。
学校老师的精力范围仅限于将 Y 减到最低而无法专注、致力于 X 的提高。
示例
我们在此假设“学生甲”写了一篇文章,得了13分(总分为30)。在此假设他经过“同学乙”的协助后将文章重写了,除掉了所有的语句错误,重新将作文交给老师批改。(注:他仅改了语句错误而并未修改作文的其它部分)所得分数假设为20分。
故,13分源自:
X —— Y = 13
20 —— 7 = 13
(因语句错误所扣分数为7分)


从此能够看出,即使将语法学得经书,他的写作水平仅能停留在20分的上限,因为语句错误的减少并不等于文采素质的提高。那篇作文,无论是在第一稿时或第二稿时,都是同一篇文章。
[在此诚心备注:提高阅读理解的分数的最佳途径是通过写作。]

老师若要提高学生的文采,则唯有不断授以写作技巧并提高他们的文学涵养。而唯一真正有效的方针就是帮学生重写每一篇文章,美化词句,注入新的描绘,修改情节等;使文章在本质上改头换面,但不失原文风范。且须于此时详细给学生解说改良后的文章在技巧和内涵上有何处胜于原文。但老师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做到。

一个班级内的诸多学生相互间的水平必然有所差异。我上文有述各类水平学生所需要的教学发各有不同。但当老师面对一大班的学生时,他仅能选择最大众化的方法教,故而无法让每一位学生取得最好的成绩。唯一适合的方针,便是广发练习卷让学生练习。但这样的方针有其严重失策之处。
追溯考试起源

考试起源于寻找一个考量学生水平的方法的需要。在当时,考试是次,学习是本,领悟学道乃是正业,然后考试以表示学有所成,但渐渐地,在考试有了规章和规律后,学业就成了一个以考试为本,学习为次的制度。于是教育脱离了百年树人的宗旨,老师在乎考试技巧胜于在乎学生的真实水平。习练卷子的悠久传统便于此时萌芽。

但又需要反思考试的意义。说句不忠听的实话,学习好的学生未必终日练卷。诚然,我在念书的时候也常将卷子当成废纸。但依然能够名列前茅,却是为何?其实就是因为我重视课业更胜于重视考试。考试仅是写一个卷子的时间,若废数年光**用于一席,未免太无意义。

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倘若以卷子为本,则殊乏应变之能。一旦制度有所变革则前功尽弃,之前的所有努力不免就此成了泡沫。
我往常收学生的时候一定会问他们志愿如何。如果只想上理工学院,我所授者便仅限于考试范围,以考试技巧为主。若学生想上初院,则我必授以课外知识,真正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为初院预谋。

我以前收过一个学生,收她入门时我问了她想上初院还是上理工。她当时说自己只想上理工,于是我只对她传授考试秘诀;她也非常的努力,结果在O水准考试中考获了A2的英文成绩。之后,她便以为英文进步了,于是兴高采烈地上了初院。第一年的年终成绩出炉后,她的英文(GP)只考了 E。(严重不及格)

按理说,她在O水准中考获了A2,能得这个成绩的学生的初院英文不至于连及格线都达不到。问题就出在于她对O水准制度摸得很透,对考试技巧有了非凡的掌握,但一旦进入考量真实水平,非靠纯练卷所能应付的A水准课程时,她只能铩羽而归。结果留级重修高一,百般努力过后才终于提高了自己的水平,顺利结束和英文的“奋斗”。纯靠练习卷子的陷阱处处皆是,万不可轻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12-2010 00:06:12|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姨们:这文章是我和我学长共同所著。他学习优越,已经获得了牛津大学的学位了,但暂时留新处理事务,2012年再赴英国。能得到他的指教,乃是我的荣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12-2010 01:01:42|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预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12-2010 15:06:17|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去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12-2010 21:25:42|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老师不错,我女儿现在在他这补习,明年小六,作文已经写到700字了,争取小六考个名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12-2010 01:45:15|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是我的结晶,盼遇到识货之人。我敢承诺,相信它绝对不会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12-2010 21:51:34|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好方法啊,让孩子学习学习,请问老师招补习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12-2010 21:52:04|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好方法啊,让孩子学习学习,请问老师招补习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12-2010 21:54:44|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好方法啊,让孩子学习学习,请问老师招补习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