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楼主: xuemei166

[中学] 感谢众版亲指教!犬子的团队已获辩论赛冠军(附辩论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1-5-2011 13:36:18|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春满月圆 于 11-5-2011 14:56 编辑

主席:好,谢谢。下面请反方第三助辩发言。时间也是三分钟。

反方三助:对方辩友一再坚持"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那么我想请问,当你面对重义轻利和价值规律两种选择时,你选择哪一种?如果你选择前者,那么社会就无法发展,如果你选择后者,那么你的观点就不攻自破。下面进一步从价值角度来论述我方观点。任何一种文化者跟植根于本民族生活的土壤,是本民族不断抛弃糟粕,吸取精华发展而来,具有浓郁的民族特性。这种民族文化在具体的历史时代适应了本民族的发展,但也正是因为它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因而就价值而言,并非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第一, 各民族文化中的糟粕自然是难以走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例如,中国传统的泥古不化,德意志的种族歧视,英吉利的墨守成规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每个人都要坚持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那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一个混乱不堪慌唐可笑的世界。这样的世界将是一潭死水,一块没有感觉没有肥力的沙漠。

第二, 由于各民族自身具有不同的特性,即使是本民族文化的精华也不一定能为其他民族所接受。例如,中国传统的中庸之道对于崇高个性的美国人来说并无多大意义;日本的大和魂令东南亚各国至今人谈武色变;而以色列的首任总统本古里.安则宣称,任何一个健壮的犹太妇女不生四个健壮的孩子就是逃避对本国的义务,当然,如果谁把这种观点推广到今天的中国,那就无疑成了千古罪人啦。

第三,我方并不否认,有些民族文化中的精华反映了人类共同的审美价值和共同的理想追求,把它何们以适当的形式表现出来,是能够走想世界的。老舍先生的《茶馆》以话剧的形式在界上赢得了声誉;我国土生土长的《白毛女》歌剧为世界接受;吉卜赛民谣的灵魂附在德国、奥地利的风格中,产生了《拉德斯基进行曲》。雄辩的事实证明,民族文化如果想走向世界,就不能仅仅局限于民族性之中。总之,现实告诉我们,就文化而言并非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热烈的掌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5-2011 13:36:55|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本帖最后由 春满月圆 于 11-5-2011 14:58 编辑

主 席:各位来宾,电视机前的朋友们,第一阶段规范发言就进行到这里,下面进行本场辩论的第二阶段:自由辩论.每队各有5分钟发言时间。首先请正方发言。

正 方:刚才对方同学告诉了我们什么是民族的,但却一直没有告诉我们什么才是越是民族的,难道越是封闭,越是保守,越是古老,才越是民族的吗?那是不是七十万年前的北京猿人才最民族,而我们今天就已经背叛了民族精神呢?

反 方:刚才对方同学一再否认民族文化包括精华和糟粕两部分。请问,民族精华中地域性、时代性带来的局限也能走向世界吗?马背上的民族到了江南水乡还有用马之地吗?(掌声)

正 方:按照对方的观点,是不是越是糟粕就越是我们民族的呢?《四世同堂》中的中国人里有汉奸、卖国贼,但是不是越是汉奸、卖国贼就越是中国人呢?不,越是不肯当汉奸、卖国贼的才越是真正的中国人。(热烈的掌声)

反方:我方从未否认"民族的"可以走向世界,但我方否认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我请问7寸方一个问题,中国用爆竹驱鬼、贴对联避邪的观念走向世界了吗?(掌声)

正方:难道越是这种驱避鬼的习惯就越育旨体现我订:的民族精神吗?请对方同学正面回答什么叫"越是民族的"。

反方:《四世同堂》的内容暂且不议,题目本身就说明了中华民族注重团圆的民族习俗。四世同堂共享天伦之乐,难道这种习俗能推广至忖)国吗?中国的各种民族节日如果到了外国恐怕只是平平淡淡的日子而已。(掌声)

正方:对方同学似乎认为,只有流行于世界各地的,只有在形式上已经彼世界各民族共同采用的,才是世界的,我们知道哥特式教堂的艺术价值为世界所公认,难道要在世界各地都建上哥特式教堂,才叫哥特式建筑是世界的吗?

反方:东方建筑有东方特点,西方建筑有西方特色,请问是四合院盖满了世界,还是欧美建筑风靡了全球?现在的建筑无疑是两者的统一,蒙古包具有极强的民族性,难道它就应该成为世界建筑的主流吗?(掌声)

正方:对方同学把有价值的事物与普遗采用的、流行的事物等同起来了。正是蒙古包、四合院、哥特式建筑融会在一起才形成了我们世界文化丰富多彩的宝库。(掌声)

反方:这不正是我方的观点吗?按对方观点,蒙古包、四合院 才更是世界的,因为它们是民族的,而且也是民族精华部分。

正方:正是因为它们各具民族特点,才构成世界建筑艺术的博大。请对方不要回避我方问题,你们所指的那种"世界的"究竟是什么?

反方:对方同学显然又混同了"存在的"和是"世界的"这两个概念,如果说一粒沙是沙,它就是沙漠吗?一棵树是树它就是森林吗?

正方:我们从来没有承认这个观点。我想请问,如果我们不守住民族文化的家园,那么,我们不是只好天涯荡舟了吗?我们可不能"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哪"!(掌声、笑 声)

反方:刚才对方一再强调,越是民族的就越是民族精华的,那么我请问,没有糟粕,精华从何谈起?

正方:我方从未否认民族文化有糟粕。我方认为,越是能够摒弃糟粕,发扬精华的才越是我中华民族的。(掌声)

反方:越是精华就越可以走向世界吗?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可是如果鱼儿到了天上,鸟儿到了水里,恐怕它们也无用武之地了吧。(掌声)

正方:对方还是没有告诉我们,究竟什么才叫走向世界?故宫只有一个,就在北京,难道要让故宫长上腿去走向世界,才表明故宫为世界所认同吗?我们所说的走向世界,就是被世界所认同,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中国的格律诗固然由于难译而不易广泛流行,可是谁又能否定中国唐诗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价值呢?(掌声)

反方:我方从未否认民族文学可以走向世界,但是翻开浩瀚的文学史,那些体现了极强民族性的东西,走不上世界的更是举不胜举。我请问对方同学,赵树理写出的极具民族色彩的山药蛋派作品《李有才板话》,《人小二黑结婚》走 向世界了吗?

正方:这需要一个过程,难道因为山峰高大,我们就不去攀登了吗?那样只能成为懦夫。如果按照对方同学的糟粕观,我们今天应该在树上讨论这个问题。(掌声)

反方:到底是不是糟粕,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理解,因此才并非 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小二黑结婚》里喜欢浓妆艳抹的三仙姑,国人认为是可笑的,而这正是西方人喜爱的"老来俏"呀。(掌声)

正方:我们知道,赵树理的作品荣获斯大林文学奖,同样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作品。我想请问只有在世界广泛流行的,才是走向世界的吗?请正面回答。

反方:对方的同学的例子固然精彩绝伦,可是我们要论证的是一个全称命题,有反例即为假。我请问,一部作品是民族的,就能走向世界吗?

正方:对方同学还是在问"是民族的,是不是就是世界的:。我们已经说了,越是摒弃糟粕,发扬精华的才越是民族的,这种"越是民族的"才能 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才夜世界的。

反方:我方早已提出"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三个标准,但对方一直在回避这个问题,这是变化归属概念。如果对方要谈归属,那我不妨告诉你,就连一只蚂蚁它都有国籍的。(掌声)

正方:是啊,对方认为越是一只蚂蚁就越能代表一个国家吗?(掌声)

反方:这怎么是我方观点呢?请对方不要一相情愿。

正方:对方同学还是没有告诉我们什么是"越是民族的"。

反方:现在社会没有糟粕了吗?

正方:现代社会有糟粕,可是越是被我们民族所要抛弃的糟粕才越是我们民族的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5-2011 13:37:52|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春满月圆 于 11-5-2011 14:59 编辑

主 席:对不起,时间已到,谢谢。谢谢到场的来宾朋友们,在第一阶段的比赛中双方都有些紧张,可能是因为我们今天采用的是现场直播的形式。而在第二阶段自由辩论中,双方的才智可以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了。好,接下来我们进行的是第三阶段:总结发言。我们先请反方发言。时间是4分钟。

反 方:刚才双方唇枪舌剑,似乎很是激烈;但是对方同学在辩论中无疑犯了很多错误,请让我一一指出。第一,指鹿为马,偷换概念。从逻辑关系来看,对方需要论证的是一个全称判断,即越是民族的文化就越是世界的。但是,对方显然偷换了论题,他们始终没有告诉我们民族文化种的糟粕如何走向世界。第二,盲人摸象,以偏概全。对方在立论时,飘忽不定,混淆了民族的与世界的两个概念的特定内涵,忘记了我方并非全称判断。第三,虚张声势,逻辑混乱。对方或者只谈事实判断,混淆了价值判断;或者只谈价值判断,混淆了事实判断,两者的关系结果是剪不断理还乱。请问对方辩友,能够是"世界的"等于"应该是世界的"吗?

下面我总结我方观点。第一,面向未来。民族文化中落后、保守的一面不应该走向世界。今天,当我们推开国门,引进西方的先进文化的时候,我们不应该迷信西方的思想,盲目地崇拜它们。我们绝不应该让西方文化中的种种糟粕肆虐于华夏大地。当我们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时候,我们也不应该以西方人的某些变形心理为评判尺度,津津乐道于某些三寸金莲之类的民族糟粕。我们必须认识到,妄自尊大和妄自菲薄是同样极其浅薄的。

第二,面向未来。民族文化中的精华是应该走向世界的。我方从未否认,就文化而言,越能够反映人类共性的东西就越能够走向世界。我们应该看到"莎士比亚"透彻人生的戏剧,安徒生笔下美丽的童话,米老鼠、唐老鸭幽默诙谐的造型,在世界范围内有着积极的影响。我们也同样看,西点军校中的雷锋精神、海湾战争中的孙子兵法,以及随着宇宙飞船邀游的中国古乐《高山流水》他们展现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没有民族文化的一支独秀,就没有世界文化的万紫千红。但是,我也想善意地提醒对方,真理向前走出一步就是谬误。请注意,不加任何条件地高呼"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只能走人狭隘的民族主义,这与忽视文化的民族性,空谈文化的世界性的民族虚无主义是异曲同工的。

第三,面向未来。新时代文化的建设需要我们以开放的态度、宽广的胸怀、宏大的气势去对待自身和世界。英国的泰勒在《原始文化》中告诉我们:文化在本质上是改革者的事业。我们只有以开放的态度、批判的精神去对待民族文化,才能把民族文化推向前进。能够领一代风骚的文化决不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决不孤陋寡闻、妄自尊大。没有对精华部分的兼收并蓄,没有对外来文化的博采众长,我们的民族文化就不可能走向世界。我们全民族文化在走向世界,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它失去的将只是它内部的局限和外在束缚;而它得到的将是以现代文化为主体的新文明的诞生。(热烈的掌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5-2011 13:38:42|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春满月圆 于 11-5-2011 15:03 编辑

主席:下面请正方总结发言。时间也是4分钟。

正方:我又一次聆听对方同学的观点,我仍然不敢苟同。第一,对方同学片面强调了民族文化的狭隘性,这和整个世界文化发展的大潮流是格格不入,大相径庭的。第二,对方同学人力地割裂了个性与共性的关系,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虚无缥缈的共性世界。我要告诉对方同学,那只能是空中楼阁,"高处不胜寒"呀!第三,对方同学以媚俗的流行观、泛化的民族糟粕观来构筑理论基础显然是站不住脚的。下面我来总结一下我方观点。首先,文化作为人类精神文化和审美文化的层面,它的民族性的确具有独特性和传统性。但是"越是民族的",文化层面是不断地把握我们民族的精神内核,心理特质、生命活力,高扬民族魂的文化层面,它是一个开放的、全面的、发展的、辩证的文化层面。一方面,我们以本民族文化为立足点;另一方面,我们从这里眺望世界,广泛地借鉴吸收世界文化。一方面,我们正视现实中的种种困难;另一方面,我们主动发挥民族文化中的自觉性、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去不断地发展创造,从而走向未来。一方面,我们对糟粕不断批判,不断地扬弃,不断地警戒;另一方面,我们对精华不断地完善,不断地充实,不断地弘扬。忽视了任何一方面者。不是对"文化越是民族"的正确把握。

第二,世界文化的丰富性、扬弃性、发展性,恰是在各民族文化诸多特点之上的殊途同归。

第三,基于以上两点,越是民族文化的丰富开拓就越是世界文化的五彩斑斓;越是民族文化的深刻开拓就越能在世界文化舞台上产生冲撞人类心灵、引起人类共鸣的经典作品;越是牢牢把握民族文化的根基,我们才能越坚定自信地借鉴世界,走向世界。只有不断弘扬我们民族文化的精神,让它大放异彩,才能名扬四海,拥抱世界。

纵观人类文化演进史,从传统生产条件、地理条件束缚下的夜郎自大井底之蛙,视本民族文化为世界文化,到西方殖民扩张以后的西方中心论,企图以西方文化取代世界文化,以西方文明统治世界文明,到今天,各民族文化受到普遍尊 中和理解,形成了多民族文化并存,众声喧哗,互相促进,互相交流,走向繁荣的世界文化新格局。这是人类文化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愚昧走向文明,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客观规律和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热烈的掌声) 、

当新世纪的钟声已从地平线的那端传来,当新世纪的曙光已经照亮了我们的窗棂,我们在这里面对着亿万中国的电视观众,用优美的华语探讨一个世纪的命题,我们越来越感受到这样一个真理明显地昭示于我们面前:"各民族文化繁荣昌盛之时,也就是世界走向辉煌灿烂之际。"这真理属于世界,这真理更属于我中华民族。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我们在这里创造,我们在这里扬弃,我们从这里面向世界,走向未来。

我是你河边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是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是绊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谢谢大家!(热烈的掌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5-2011 14:50:43|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orchestra 发表于 11-5-2011 13:38
主席:下面请正方总结发言。时间也是4分钟。
正方:我又一次聆听对方同学的观点,我仍然不敢苟同。第一, ...

真是太给力了~~~
我自说自话帮你每段键开一个空行哈
我老人家老了~~~

点评

我咋就这么潦草呢。。脸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11-5-2011 16: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5-2011 00:50:56|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orchestra 的帖子

感激涕零:hu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5-2011 00:55:45|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春满月圆 的帖子

月圆辛苦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5-2011 01:26:02|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衷心感谢jjrchome、orchestra、vivocity2010、山谷、春版等版亲的给力支持!
在众版亲指导下,犬子所在的团队已经获得了辩论赛的冠军,学到了宝贵的经验。
                      小朋友们特此叩谢诸位恩师!!!
                        :_mbll:_mbll:_mbll

全球化促进传统文化的发扬
一辩 【原稿】
谢谢主席大家好。我方认为全球化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发扬,什么是全球化?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指的是现在的过去。“文化”则是人类在社会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传统文化便是从过去流传至今的历史遗迹、典章制度、文献典籍、信仰习俗、宗教艺术等。而全球化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过程,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文化交流上互相依存。也就是把全球视为一个整体。全球化的前提是尊重彼此的文化,并学习双方的优点来改进自身传统文化的不足之处,也就是“求同存异”。全球化促进传统文化的发扬原因有三:

一、全球化巩固了自身的传统文化。全球化并不是全球性民族文化的趋同,而是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形成不同民族文化在全球大规模的交流与互动。全球化使每个民族地区的文化不断突破本民族文化的地域局限性走向世界,将本民族文化区域的资源转变成人类共同享有的财富,加快了不同文化在全球层面上的交流与互动。

二、全球化为国与国之间传统文化的交流与发扬带来更多的机会。全球化必然会对世界上所有的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构成一定的破坏与冲击,但这却是传统文化发展过程的一部分。每一种文化进入一个地区,都会被那个地区地区化然后成为其地区的一部分。如佛教源于印度。却在中国得以保存发展弘扬,经过几百年的改造与吸收,佛教一部分成为中国式的宗教(禅宗)。无论是奥运会,世博的举办还是国际旅游业的发展,都体现着一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种文化融合与创新的过程,这也是文化价值观的冲突,是一种良性的发展。

三、全球化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创新,为传统文化带来了积极性的挑战。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博厄斯就曾指出:“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集团,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集团的经验。由此可看出,传统文化的发扬,必定要经过“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过程。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上各个国家与民族不断地学习其他的文化来改进自己的传统文化,使其传统文化可以符合世界发展的潮流又不缺乏自身传统文化的特点,还可以将自身的传统文化宣传给其他国家,这难道不是一个促进传统文化发扬的过程么?
综上所述,全球化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发扬。谢谢
―――――――――――――――――――――――――――――――――
概念 强化
【传统文化】:
        传统文化的核心:包括核心价值观、思维与行为模式、宗教信仰等,是文化的根本性特质,它是根本的、主要的、深层的内涵,具有很强的稳定性,是不容易动摇的。

        传统文化有独立发展的内在惯性与规律,它能够不断吸取外来文化的精华,丰富、发展、优化自己,却不会轻而易举地被同化。

        文化的浅表层最容易发生“趋同”现象。文化全球化主要是在这个层面上。即使在这个表层,外来文化在传入时,肯定会出现文化变异,甚至会出现不同于外来文化与本邦文化的第三种文化形态。

【全球化】:
        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过程。是指随着全球联系不断增强,国与国、地区与地区、民族与民族之间 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不断交流、往来、融合、互动。
        全球化打造出一个全球范围交流互动的平台。
        全球化的前提是彼此尊重、共同发展、求同存异。

【传统文化的发扬】包括:
        传统文化内涵与外延的丰富
        传统文化层次的多元化发展
        传统文化传播范围的扩展
        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更新
        传统文化跟随时代特色的更新
        传统文化跟随地域变化的更新

【全球化对传统文化的促进作用】:
1.        全球范围的交流与互动,为传统文化的交流与发扬带来的机会,推动传统文化传播范围更广、传播速度更快。传统文化不断突破地域局限性走向世界,将本民族文化区域的资源转变成人类共同享有。
(例)麦当劳文化、卡拉OK

2.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互相比较,传统文化的特质更加凸显,增强了吸引力,
.
(例)娘惹文化

3.全球化也促使传统文化 取精华、去糟粕,丰富、发展和优化自己,巩固自己,避免自我淘汰。
(例)特色文化的自我淘汰,如“女书”失传――因为只传本族女性,不传外人。拒绝向外发展,反全球化。

4.全球化带来不同文化的融合交流,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创新,实现良性的发展:
        多元化发展。
(例)佛教 源于印度,却在亚洲其他国家得以保存、发展、弘扬,经过几百年的改造与吸收,新马泰、中日韩都有本土化的佛教流派
        地域特色更新
(例)咖啡文化 走向不同地区呈现不同地域特色和习惯
        时代特色更新
(例1)古典诗词 借由流行音乐“复活”,广为传唱
(例2)《三国演义》经历了古代小说、戏剧、电视剧、传统漫画、现代日本漫画等不同时代的文学艺术表现形式流传。

二辩 问题
1.        罗素说:“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过去已经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希腊学习埃及,罗马借鉴希腊,阿拉伯参照罗马帝国,中世纪的欧洲又摹仿阿拉伯。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则仿效拜占庭帝国”。这种小范围的“全球化”对西方文化的发展究竟是“促进”还是“妨碍”?
(结论)世界上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都经历了与其他文化相互碰撞、吸收的过程,纵观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不同文化既相互开放、碰撞、冲突,又相互交流、整合、吸纳,这是各民族文化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西方文化发展历史证明了这一点。

外来文化的本土化、或本土文化的全球化,都是文化的互动过程,衍生出的新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而不是消亡。

        请问,战国时期,胡服骑射流行一时,汉族文化是日渐强大还是被胡化了呢?
(结论)事实上,汉族文化不仅没有被胡化,还攀上了巅峰。这说明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带来了蓬勃的生命力。

        “麦当劳文化”作为美国文化的符号,随着全世界数以万计的连锁店得以在全球传播。还有日本的柔道,印度的瑜伽,中国的风水、中餐等等。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这些传统文化是发展了还是没落了?
(结论)这说明各国文化随经济的对外发展走向世界,一些民族文化和活动被世人所知共享。

        现在的美国文化“一统天下”了吗?美国自身的各种族文化统一了吗?
(结论)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不仅承认“种族与文化的多样性”是美国的现状,而且还认为美国要成为全世界“种族文化多样式的楷模”。如美国人对中国文化就有着浓厚的兴趣。《联合早报》载文称:美国人在不知不觉中,在日常生活里经常谈到人参、乌龙茶、太极、气功等。眼下,在美国最热门的中国文化是带点神秘色彩的风水学。从1990年开始,风水学校在美国各大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        请问,传统文化是从“全球化”开始而开始消亡(或衰退)的吗?
(结论)答案正好相反。在经济全球化之前,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往与交流是有限且缓慢的。十九世纪末全球化开始前,亚洲只有三个独立国家(中国,日本,泰国),英法语几乎成了通用语言,现在变成了48个国家,语言种类更是五花八门。从19世纪末全球化开始后,国家和民族的数目增加了,文化蓬勃发展。

全球化是让各个文化进行交流与互动,使传统文化更为丰富和发展。外来文化被引进的过程,其实就是其结合本国经济发展水平、历史传统等本国国情实际异化的过程。

新文化是传统文化的新生,异化不是消亡而是成长,是去芜存精兼容并蓄的结果,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不变。

        请问,什么时代文化消失得最快,过去还是现在?弱势文化消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结论)一是亡于天灾。如马雅文化。
二是毁于“人祸”。遭遇侵略和殖民、文化霸权。如印地安文化。
三是亡于固步自封、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拒绝对外发展。如“女书”。
以上均非全球化之过。
        技术革新与进步消灭了传统文化吗?
(结论)技术革命中,传统文化“形灭神不灭”。技术革命、科技发展导致的传统技艺被取代,如电脑打印技术代替了雕版印刷,电子邮件代替书信等,是传统在形式上的创新,而非灭亡。
二辩小结

综上所述,全球化 促进 传统文化的发展 体现在:
        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根本特质,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不易动摇。其发展的规律是,能够不断吸取外来文化的精华,丰富、发展、优化,却不会轻易被同化。

        全球化使传统文化不断突破地域局限走向世界,将民族文化转变成人类共同享有的精神财富。信息化、网络化为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令交流更加直接和频繁。

        各种文化的交流越广泛、越深入、越频繁,文化的发展更加多元化、多层次。基于本民族文化的积淀,外来文化和自身文化互相吸收精华,来优化自己民族的文化,逐渐融合,使全球文化在各民族文化的认同中达到一个新的阶段。

印度国父甘地说过:“我希望各地的文化之风都尽情地吹到我的家园,但是我不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全球化不会让传统文化完全被外来文化所取代,而是不断地融合、优化。所以,全球化为传统文化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但更多的是为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带来了机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5-2011 09:02:08|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哇塞,佩服的五体投地,都是高手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5-2011 09:53:16|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强了,强的我不敢细读。恭喜版主家里的小朋友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