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 • 善导大师对净土理论建立和修学方法成立作出了很大贡献,在历史上一直被尊为净土宗的集大成者或实际创始人。 • 他继承昙鸾大师、道绰大师的净土思想,创立学说与行仪,净土宗从此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风行天下。 • 我们知道,善导大师的五部九卷著作里面,主要的理论在《观经四帖疏》里面,其他的四部都是谈修行的仪轨方法。 • 善导大师出生的时代是中国佛教的黄金时期隋唐时候,所以他平生的行业和弘化的佛事主要是在初唐时期展开的,这个时候,正是净土法门在中土全面向纵深推进的时期。 • 之前,公元401年,《阿弥陀经》由鸠摩罗什大师翻译,跟慧远大师结白莲社相差一年。公元424年,《观无量寿经》由畺良耶舍翻译,距白莲结社二十来年的时间。 • 《观经》翻译到中土之后,马上受到了各宗各派注经家的关注,纷纷对这部经典加以注解,然而这些注解都是站在他宗立场上,有很多不正确的地方。 • 善导大师跟《观经》非常有缘,他入藏经楼默祷得《观经》,而他对净土法门的相信,是看到西方净土变,然后对观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后来,专程到玄中寺拜见道绰大师,道绰大师专门在那里讲《观无量寿佛经》,将近二百余遍。 • 《观经》和净宗的祖师有很深的因缘。北魏时期的昙鸾大师,也是一位有不可思议经历大师,他很想弘法,但在注解《大集经》时生病,觉生命无常,去找陶弘景求长生之术,得到仙经十卷后,途径洛阳碰到菩提留支三藏(世亲菩萨所作《往生论》的翻译者)。菩提留支传给昙鸾大师的也是《观经》菩提留支告诉昙鸾大师说依此经修,才真正能够得到长生不老,无量寿,远离轮回,昙鸾大师是看了观经之后,对净土法门产生了极大的信心,此后专修念佛法门,一往情深,临终预知时至,感得龙树菩萨向他来预告往生的时间,昙鸾大师种种修行感应瑞相刻在玄中寺的石碑上。 • 昙鸾大师往生20年后,道绰大师参拜玄中寺见此石碑,对昙鸾大师修念佛法门非常神往,放下本修《涅槃》,专门修念佛法门。道绰大师的主要著作《安乐集》,也是以阐释《观经》为主,当然也兼带着净土的其他典籍来著述。 • 善导大师直接师承道绰大师,从古印的菩提留支到昙鸾、道绰、善导,都具有着以《观经》为奇特因缘的特点。善导大师在没有见到道绰大师之前就已经依《观经》修观,见到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得念佛三昧。后来到长安一带弘扬念佛法门,感应很多,力度很大,受感化的人非常多,整个长安街的道路上都是佛号盈空。 • 《观经》翻译之后,各宗各派的大师级人物,像摄论宗、地论宗、法相宗、天台宗、三论宗的注经家都对它有注解,然而都是从各宗各派的立场来加以诠释,观点纷呈,尤其当时有个观点,说《观经》的往生是别时意(象十念念佛,今生不能往生,是未来才能往生的,给未来往生作远因) • 这是摄论派的一批注经家的观点(以弘扬传承无著菩萨《摄大乘论》为主),然而当时在教内很有市场,这样使陈隋以来一百多年,很多人不愿修净土法门。所以,对《观经》的种种不正确观念加以澄清非常有必要,它直接关系到净土法门的命运问题和能不能推广的问题。由此,净土弘扬需要一部楷定古今的著述。 • 善导大师承担了这桩历史交托的重大任务,但他说自己是一个凡夫,智慧短浅,经典的义理非常幽奥,所以自己不敢写出什么见解,于是求感应,标心结愿请求请佛菩萨加持。注疏要楷定古今,对未来时代要提供一个正确的答案,要称佛本怀,要称阿弥陀佛大悲大愿的意思,所以愿在梦中见到瑞相 • 于是他每天念三遍阿弥陀经,念三万声佛号,然后在佛前祈请,果然在当天夜晚,就梦见西方极乐世界的种种瑞相庄严:宝网、宝树、地面庄严、地下庄严、虚空庄严、七宝地,在七宝地上佛菩萨或打坐、或经行、或语或默,见到之后,他观察很久,梦醒后很欢喜。 • 从此以后,他开始著作《观经四帖疏》,每天晚上梦中都有一个僧人过来,向他指授玄义科文,对这部经典分七科加以展开,到玄义分写完了,这个僧人不见了。 • 后来的祖师大德一致认为这位僧人是阿弥陀佛的应化。 • 《四帖疏》写完之后,他又请求灵验,一天念十遍阿弥陀经,念三万声佛号,至心归命,连续三个晚上见到瑞相。第一个晚上,见到三具硙轮在宝地旁边旋转,一个人骑着白色骆驼过来,见善导大师说,你应该努力,决定往生,不要退转,娑婆世界秽恶多苦不劳贪乐,善导大师感谢教诲,言一定毕命为期不敢生懈怠之心。 • 第二个晚上见到阿弥陀佛,身体是紫磨真金色,在七宝树下坐着,旁边有十个僧人在围绕他,宝树上有种种天衣幢幡悬挂。第三天晚上,见到两个非常高大的幢相,幢上悬着五色幢。一般佛讲经说法时,口里放五色光,其实是表法,是说明佛已经照见五蕴皆空,清静无为,自在安乐。 • 五色光的幢相表示《观经四帖疏》的义理,都是佛的境界义理,所以,善导大师见后,对《观经四帖疏》才比较放心。本来有各种感应瑞相不能随便说,但善导大师说他要发心为众生,不是为了自己的虚荣,既然有瑞相,就不能隐瞒,是为了让众生产生信心,《四帖疏》是佛菩萨加持的,也是得到佛菩萨印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