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要介绍《楞严经》的耳根圆通。在《楞严经》卷六,有如下的一段经文:
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还有两句经文也极重要:「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
一、耳根圆通法门的两个层次
《楞严经》中的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是透过耳根成佛的境界,也是耳根修持的至高法门。它包含了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观无声之声。
禅定之中,有一种境界,名为「光音无限」,出现于禅定初期,未入真正的禅定前,此时,会见到柔和清净的光明,会听见一种平稳悦耳的声音,可以称之为「元光」或是「天籁」,它是由内视及内听的功能与宇宙频率的交感所得的反应。
通常,它发生于打坐渐深,渐入定中的状态。初初聆听水声,水,水,水,水……逐渐水声消逝,听不见了,自己与宇宙合而为一。周遭声音一概不复听闻,那时,宇宙之光及宇宙之音即会显现。
这个光和音非人间可以形容、制作的,唯有在禅修中始能目视听闻。它与平常所称的日月星灯之光及天籁是不同的。
经文的「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是由能闻的我耳,闻所闻的声音,深入之后,便不再感觉有所闻之境,也无能闻之我,超越一切,便合于诸佛的本妙觉心,也合于一切六道的众生,便进入了第二个层次。
第二个层次,即是「闻所闻尽,尽闻不住」
。那便是「反闻闻自性」。一般人用耳朵、耳根倾听,因此,总是往外的,听著外面的声音。「反闻自性」,却是完全放下耳根,向内听闻「自性的声音」。
一般人一听到「向内听」,便误以为是听「五脏六腑」的声音。
不是。打坐时,于阒寂中,我们的确可以听见脉搏、心跳、肠胃,以及内脏蠕动、血液流动或气脉浮沉的声音;它是我们身体的运行、活动中自然的机能,不要老是注意它。因为心念注意时,全身的力量便集中过去,那个地方就会发生问题,因此,务必谨慎!至于天台智者大师说,若为治某一部位的某一种病,可以专心专注该一部位,必须观想该一部位的病症,逐渐消除于无形,不是专注该部位的触觉。
由于「自性」无形无体,所以也无声可闻。
自性无声。意思是,这一阶段,甚至连宇宙之声都不要去听它了。因为,连宇宙之声皆是外在的。「反闻」,即是彻底放下耳根,放下一切一切有形、无形,可以让我们依靠、参与、捉摸、把持,定名为「我」的东西。自性,即众生本具的空性,也是每一个人本有的佛性。
所以「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亲闻那个自性,便能成就无上的佛道。
当进入了「闻自性」的层次,行者在时间与空间中,却又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执著,也超越了另一种「将时间与空间当成自我」的微细执取-佛法就是要否定自我的。所谓「否定自我」,并不等于「没有自我」,而是「不要执著自我」。因此,是超越自我,而不离自我。行者经此「入流亡所」、「反闻闻自性」的修证过程,彻底破除了深细我执,认证了本体佛性。所以经文要说:「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
特别要提醒的即是「自性」一词。我们总是说「水有水性,火有火性」,但是,这不是「自性」,任何一样东西,它的组织成分皆必须与因缘配合。因缘一变,它的成分与形状,也就随之改变了。因此,称为「无自性」。「无自性」并不是否定了一切物性,仅是了解其中的幻化、不真,而无终极执取之物。
如此,耳根圆通的重点,也仅是「破执」-契入空性,破除生命万相的执著,而自在解脱于一切情境中。
二、从生活中听闻自性之音
自然,欲认证空性、契入空性,并非唯有「耳根圆通法门」。中国禅宗修行者所谓的「开悟」,所「悟」、所「认证」的,假名为佛性,其实就是「空性」。其中的「明心见性」,所明的心是无漏的智慧,所见的性,也即是空性-在有情众生称为佛性,在非情的诸法称为法性,也可总名为真如实相。能够见到空性的,即是大智慧心,即是楞严的「本妙觉心」,即是《心经》的「般若」。能够「行深般若」,便常在大智慧中,便证本具的佛性,便能够「度一切苦厄」,使自我与他人皆能拔除因执著所引起的种种烦恼无明。
虽然,并不一定必须使用观世音耳根圆通法门始能契悟自性。但是,由于我们日常便生活在声音与耳根的世界中,倘能善巧使用耳根,于静态的环境中,聆听鸟声、雨声、水声;而于动态、嘈杂的情境中,练习使一己成为一只吸音板,功夫渐用渐深,进而会通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所揭示的「入流亡所」、「反闻闻自性」,那么,声尘,将不止于干扰,而是协助修行、开展修行,使我们冥入自性,证入本性实相的途径。
「但是,《法华经》中不是说,观世音菩萨不是听海潮而悟道的吗?」曾有居士好奇地问到。
的确,〈普门品〉曾经提到「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意思是,梵音海潮音,是超胜一切世间所有声音的。自然,也不是世间的音声。「梵音」即是来自清净、无为、无我、不执著的佛性。它可以听得见吗?不能。不是以耳朵听的。「海潮音」即是说,梵音的力量巨大,如同海潮一般,绵绵不绝流灌世间,只是我们听不到。倘若听到,那么便真正听到无声亦无生的佛法、闻见真如佛性的消息了。佛弟子们所谓的「梵音宣流」所指的即是如海潮一般丰沛流灌、泽润有情,使悟自性,使证空寂的佛法。
因此,梵音、海潮音所指的,仍是「自性之音」;它所修行的,仍是观世音菩萨证悟佛性的「耳根圆通法门」。
三、一门通,一切门通
《楞严经》中世尊为了使众生悟入自性,便请二十五位菩萨各自叙说他们「发明心地,悟觉本体」的方法。其中,每一位菩萨依据自我根性的不同,都各自发展、经验出不同的「圆通法门」。也就是说,二十五种法门,任何一门修持成功,都叫做「圆通法门」。一门通,门门通。我们经常如此比喻,譬如房间一共有五个门、或四个门,进来时,你只能走一个门进来,而不可能同时一个人从五个门进来。当然,如果我们希望通过或了解这五个门各自不同的状况、特质,自然可以一次又一次地、重复五次,分别从五个门进来,五个门经验,但是,这是一件迂回而又疲惫的事,我们可能消耗了大量的心力、时光,而未曾掌握启开任何一扇门的关键与诀窍;也因而,从未曾进入其中的一扇。因此,修行,必须一门深入。从一扇门里直接进入,这是至为善巧、速捷的途径。一扇门进来以后,每扇门都是相通的,这名为圆通。
一门通,一切门通。自性里面并没有门,只有悟入自性时有修行的法门。修行时有方便门,悟入了即没有门,所以《楞伽经》说无门为法门;有门可入是方便,无门为门是顿悟。《楞严经》的二十五种圆通,修行时是方便,一旦修成,「空所空灭」与「寂灭现前」,就是亲证圆通,也是顿悟自性。所谓圆通,这即是「圆满」、「共通」。因为修耳根圆通的观世音菩萨所悟的本体自性,跟其余二十四位菩萨并无不同;都是完全相同的真如,并没有第二个。
四、以耳根掌握观音智慧
世尊特别赞许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以为至为「死机」,最适合大众修习,唯因耳根最为善巧聪利,无论远近、方所,有没有阻隔,对不对境(声音来时,固然可以听见,没有声音时,也可了知无声)都可以闻听,即使在睡眠时,仍未完全丧失它的功能(梦中听见打锣,醒来时,仍可依稀记得,昨夜恍然有人在打锣),因此,特别期勉行者善用耳根,掌握观世音菩萨的智慧。
观世音菩萨从初发心开始,即追随「观音古佛」修行。观音古佛所传授的,即是耳根圆通法门,因为是一门「观察声音」的法门,因此,圆成了,也名为「观音菩萨」。观音菩萨的传承如此,因此,你、我,以及每一位有情,倘若也依持耳根法门修行,成就了,将来,也是一尊观音菩萨。
人人都可能成为观世音菩萨。即使仅只是单独持念「南无观世音菩萨」、或〈白衣大士神咒〉、或〈大悲咒〉、或〈大明咒〉、或《心经》、或《延命十句观音经》、或《楞严经》的耳根圆通法门,都是修行观音法门,只要成功,也都是观世音菩萨,都可以一边修行,一边自利、利他,以智慧、慈悲心协助自己,也协助他人。
我自己,是修观音法门的;方式很简单,仅只是念观音、拜观音,心中恒常有观音。也依此,劝大家一起念观音、拜观音,常于心中见观音。我如此一个普通的凡夫,只能以自己修行的法门,劝导大众共同发心修持观世音菩萨的法门,自利利他。经由自己,观世音菩萨悲智的力量-他的梵音、海潮音也从此传播、弘扬出去;那么,就某一方面说,自己也代表了观世音菩萨;肯以此发心修持,实践观世音菩萨精神的每一个人,也都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了。
而观世音菩萨的精神,即是利他。从初发心开始,一直到成为圣位的菩萨摩诃萨,乃至「性成无上道」的观音佛,皆以利他为着眼,布施种种方便的法门,利益群生,所以观世音菩萨是大施主,称为施无畏者。
在这册书中,一共介绍了七种观音法门。但是,却含纳了无量无数的法门,如同七株根部相连的大树般,各自铺展出无数的花果枝叶,而不同的人也就依此得到不同的感应和利益。大乘佛教传播的区域中,无论汉传佛教或藏传佛教,都传播著以观世音菩萨为核心的修持法门。汉传系的大乘佛教,传遍东北亚乃至东南亚,也都广泛地流传著观世音菩萨的修持法门。
七种法门,唯有《心经》与《楞严经》至为透彻、深入,能入佛心髓,抵达真正的圆满。其余的,自然也不能说不圆满-倘若持〈大悲咒〉及观世音圣号等,不以自我中心的自私心修持,而能以寻声救苦的大悲心来持诵,念念薰习,也都是悟入自性成就无上菩提的法门。
七种法门,即使仅是持念一句「南无观世音菩萨」,也是无上法门,重点在于持之以恒、深心相续、以觉证自我、自利利他,为究竟圆满。如此,门门道道,皆是无上法门,皆是观音手眼。
摘录自圣严法师著作《圣严法师教观音法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