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共 39 个

吴林大会 LV6

发表于 10-6-2013 14: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听说到小六可以教了,有朋友的孩子就是用这种方法,数学大进步,小六会考数学成绩不错。我家看来还是先不教,谢谢各位的意见。

金毛毛 LV6

发表于 10-6-2013 14:4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frekiwang 发表于 9-6-2013 11:54
方程固然方便,但抹杀了思考的机会。小学学数学,除了打基础,最重要的是培养思考的能力。我还是不主张用高 ...

方程式才是顺理成章的思考方式。我读书读到顶了,对小学那些坑爹的应用题有些时候都想不明白,有啥好思考的呢。

金毛毛 LV6

发表于 10-6-2013 15:0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或者这么说吧,我从小开始用计算器,还是那种复杂的函数计算器,当时高考是允许用的。副作用就是现在连两位数的加减法都心算不顺利。如果照前面几位朋友说的,两位数加减法基础都不牢,以后怎么办?答案是无所谓。本人已经phd毕业,数学是强项,可笑吧。

金毛毛 LV6

发表于 10-6-2013 15: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元一次,顶多二元一次方程,资质一般的孩子花一个月总能教会吧,然后秒杀一切应用题,这个投入和产出划算吧。

另外,如果有人认为还有方程搞不定的应用题,请出示。

吴林大会 LV6

发表于 10-6-2013 15:2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题我在本站里看到的:祖父70岁,三个孙子5.15.20岁,多少年后,孙子们的年龄之和与祖父相同。答案是:15。如果不按方程式的话,孩子要算很久,还只能是猜着做出来的,也没有什么步骤可以教,问他爸,他爸爸自己还不是偷偷用方程式算出来的。;P

金毛毛 LV6

发表于 10-6-2013 15:3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吴林大会 发表于 10-6-2013 15:29
有一题我在本站里看到的:祖父70岁,三个孙子5.15.20岁,多少年后,孙子们的年龄之和与祖父相同。答案是:1 ...

对啊,这就是个鲜活的例子。用方程立刻秒杀,而且思维过程非常符合正常逻辑。

吴林大会 LV6

发表于 10-6-2013 15:40:18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金毛毛:你是从几年级开始学和用方程式的?

HouTanzhang LV11

发表于 10-6-2013 15:4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ouTanzhang 于 10-6-2013 15:42 编辑
吴林大会 发表于 10-6-2013 15:29
有一题我在本站里看到的:祖父70岁,三个孙子5.15.20岁,多少年后,孙子们的年龄之和与祖父相同。答案是:1 ...


可以这样解释啊:

三个孙子现在总合是: 5+15+20 = 40 , 和爷爷差了 70-40 =30 岁。

大家每年都长一岁,所以3个孙子,每年多 3岁-1岁 =2 岁, 那么多少年后可以追上30岁差呢? 30/2 = 15岁。

完全可以不用方程式,这个就是思考方式和过程,我觉得应该先教给小孩子这个思维方式。

然后再升级到方程式。

而且再笨,还可以用猜算啊,也是一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方程式是捷径而已。。。

还有我觉得可以不用计算器,尽量不用,锻炼大脑。 至少100以内的整数,加减乘除应该用心算。。。


点评

哗,厉害!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10-6-2013 15:43

yuebaby LV13

发表于 10-6-2013 16:40: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HouTanzhang 发表于 10-6-2013 15:40
可以这样解释啊:

三个孙子现在总合是: 5+15+20 = 40 , 和爷爷差了 70-40 =30 岁。

虽然我们那个年代把方程式用的得心应手,但对小学生来说还是建议入乡随俗。
其实用他们学的model法,这题目也是一目了然的。追根究底的话,这两种方法是相通的,一个用x y z,一个用图形里的units。
另外我也不建议使用太多计算器,小六会考paper1是不允许用计算器的。

金毛毛 LV6

发表于 10-6-2013 16:4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吴林大会 发表于 10-6-2013 15:40
请教金毛毛:你是从几年级开始学和用方程式的?

我是上初一学的,但是我认为小学生会算基本的数学题就可以教了。我曾经成功的教会国内邻居三年级小孩一元一次方程。其实小学应用题和方程式的关系,类似于高中物理和微积分的关系。掌握了后者的一些基本知识,轻松搞定前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