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楼主: MathleteTC

[其他] maths olympiad奥数世界第三的IMO队是如何炼成的 MTC您的奥数训练首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5-10-2013 10:25:31|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的课有一个中二学生没来,我感到有些惋惜,因为一直用比较难的训练题,心想也许他有些地方听不懂所以不来了。然后想起我在09年教立化中四local的时候,好好一个班,教到最后只有一两个人坚持到最后。而且我用的题目比我现在用来教中二的还要简单。但还是有一定难度。立化的奥数传统不那么浓厚,在2003年以前国家队还是由国家队选拔赛选拔的时候,学校一共有六个名额,五个中四和我一个中三。学校给我们安排了几节训练课,是Dr Chua Seng Kiat教的,可是我去了第一节课就傻了,因为只有我一个人去了。然后后来考试的时候更绝,选拔赛也是就我一个人去了。但是高我一届的人也不是没水平,Koh Chan Swee后来去了华中初院并得了IPHO金牌。后来我准备APHO时还去找他把训练资料要来了。

后来我想起来,那个学生这周去了一个中国的交流计划。所以他下节课还是会来的。

现在的SMO普遍偏难。导致参赛人数也有所减少。以前记得听某出卷子的教授说卷子只要对前三十名公平就行了,其他人考不好他不管。我是觉得送分题可以再多一点,尤其是低年级,一方面利于数学竞赛的普及,让它不要那么小众,不打击学生对数学的热忱,另一方面也给晚起步的学生一点希望,虽然现在随着奥数的流行,很难在重现我某些学长JC2进国家集训队一年就参加IMO的壮举。

第一轮在我这里训练的话,我是很有把握他们中水平尚可的都可以过的。我现在有大约30个学生,其中8个是今年NMOS的前20,3个SMO junior前三十,2个是国家队的。在这里要谢谢开心的举荐。不过也有完全没基础或是不适合学奥数的。比如我有个小三学生,上课喜欢拆笔或者自己和自己玩笔的游戏。估计是有多动症,心思涣散,不懂得尊重老师,我把他和他小四的姐姐组一个班,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他已经学会了一些技巧也慢慢变得更听话,虽然遇到简单题会骄傲遇到难题会逃避,但是这样训练几年,到小五小六拿DSA也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是要再上一层,入选junior team就难了。估计他父母也没想那么远。

其实我现在有一些课也需要改进,更贴近每个学生的个人需要。有时也会低估或高估学生而影响教学效果。但我有这个信心自己的奥数班还是目前市场上数一数二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10-2013 11:18:23|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MathleteTC 发表于 25-10-2013 10:25
昨天的课有一个中二学生没来,我感到有些惋惜,因为一直用比较难的训练题,心想也许他有些地方听不懂所以不 ...

NMOS前20我们这里大概有11个,你那边有8个,那别的地方基本没了

不过也不排除有几个小孩儿,两边都上的可能,哈哈!

加油!!!你重点把SMO做好了,以后我这边的孩子们也往你那儿送!

点评

哈哈好啊,你也加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5-10-2013 11:2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11-2013 00:04:22|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thleteTC 于 9-11-2013 00:07 编辑

再来一个励志图片
original.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11-2013 23:05:3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看到一篇好文,是Berkeley 数学系Math 1A教授Alexander Coward在前几天(好像是11月19日)罢课前夕给学生的邮件,作为老师,忍不住想和各位同学和家长分享。希望同学们可以带着以下几个问题阅读此文:
1。对于那些在某些科目有特长或者成绩特别优秀的同学,对于和你同样优秀,但分散在世界别处的人才,你应该采取何种行动,避免十年后相见落后于人呢。
2。对于现在在一起学习竞争的人,是否应该更宽厚,包容,应该如何对待同学,培养友谊,数年后各奔东西才能不留遗憾


各位同学,



你们可能已经听说会有人在明天组织罢课。

我要申明的一点是,我将不会参与罢课,换句话说,我将站在罢课的对立面上。此外,我知道你们的两个助教已经决定罢课,恰好明天下午他们负责的小组讨论的时间段我没什么事儿,我也很喜欢小班教学而且有段时间没有教过小课了,因此我决定亲自代课。如果你本来打算明天下午在我的办公时间来找我,就直接来我代的这两节课找我好了。

我做出上述决定的理由非常简单:从现在到学期结束我们还剩下七个课时,就算不考虑课程进展良好、我们很有可能会有几节课的富裕时间进行复习,余下的课时也是很宝贵的,更何况考虑到你们应接受的教育的重要性,随意取消一节不必须取消的课都是不可接受的。无论明天的抗议事关什么样的不公平,有一点显而易见的是,你们并没有责任。不管这些不公平究竟是什么,我都不认为你们应该以放弃教育的方式为其他人的抗议买单,这与你们无关。当然,我尊重两位助教关于罢课的决定。对于一个社会而言,身处其中的人能够站起来表明主张与信仰总归是比所有人都沉默要来得好,有的时候要好的多。此外,我不得不承认,我可能是错的,而他们可能是对的。我之前有过关于政治问题的错误判断,我也很确信我将来可能还会犯错。但从最实际的角度,我决定明天的大课和小组讨论仍然照常进行。

在这些最现实的问题之外,我觉得我们有必要从更宏观的角度思考政治与教育的关系,而我在这个问题上也有一些想法与你们分享,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我做出上述决定是有担忧的。一般情况下,我总是避免与我的学生和同事探讨政治,因为人们的观点各不相同,而有些人的观点是极其坚定的,抑或带有极强的感[关键词屏蔽]彩。如果我和你们或我的同事产生了政治问题上的分歧,这可能给我们最核心的工作,也就是带个你们最好的教育这一使命,造成负面影响。

但是有的时候,政治事件总是不请自到或者不由我们控制,我们除了参与其中,没有别的选择。历史上,政治事件带来的暴力和破坏远比一次罢课来的多,因此,在精神上,我们应该对此有着充分的准备。

如果说我在你们的年龄学到的唯一一点关于政治的事,那就是,政治,与包括数学在内的很多值得思考的事物一样,是很宏大的,很复杂的,是与很多事物相互关联的。我曾经在四大洲的四个国家居住、工作,四个国家的在社会层面和政治层面上都是迥然不同的。因而,我发觉并没有独一无二的、明显的最好的社会组织方式。总会有人因为你所做出的决定和判断而获益,也会有人因而受损。就好像我上课的方式一样,我知道无论我怎样教学,总会有人从中受益,也会有人可以在其他教学方式下做的更好。这是我们无法避免的,我们生命中所做的每一个决定无非都是不同利益、理念的平衡。理性的、善良的人可以在类似于罢课与否这样的政治问题上求同存异,同样,在更具争议的问题上,他们也能做到兼容并包,兼收并蓄。

我说的这些听上去很迂腐。但是,考虑到你们是这么的年轻,我觉得这些观点还是有价值的。年轻最大的优势在于你们的思想非常清晰而你们的大脑还没有被记忆和经历弄乱。清晰的思想可以带给你们坚定的信念,但它也可能令你误入歧途,因为你们还并不了解这个世界有多么复杂。你们长大后会逐渐积累更多的生活阅历,这就是智慧的源泉。可是问题在于,我们从生活中获得的经验教训并不总指向一个方向,有的时候,从生活阅历中摘取正确的教训是比较困难的。

所以我们面临这样的抉择。我们年轻的时候,因为视野不够开阔而不能明确地判断对与错,而随着我们逐渐成熟,我们有更多的生活阅历以支撑我们的判断,可这些阅历在不同人之间甚至在同一个人身上可能是相互矛盾的。我们该怎么办?

我不知道。

但是我很明确的是,你们无法避免这样的判断。正如我无法逃避到底罢课与否这个问题一样。无论如何,我都必须做出一个政治上的决定,而我还必须跟你们解释。对我而言,决定不罢课是很轻松的,但是对于你们而言,你们在未来人生终将面对的判断、抉择将是困难重重。在程度上,它们与前人所面对的判断与抉择相比,要复杂、重要的多。你们可能还不能体会到这个世界变化的速度是多么的惊人。以网络革命为例。十年前,我和你们一样大,还是一个本科生。如果我想查邮件,我必须要到地下室的一个小房间去用电脑;如果我想了解什么东西,我会去图书馆。就在过去的这十年间,互联网和电话通信服务已经实实在在地改变了世界上每一个人的生活,无论富裕与否。我们正经历的生物技术领域的跨越式发展让我联想到二十世纪初的电力革命。虽然我不知道,也没人知道,但我猜想,生物技术之于二十一世纪的变革性,正如满负荷的电力运转之于二十世纪全盛时期一样。最近有关国家安全的论战已经显示了信息技术之于当今社会可能有怎样的作用(至少可能成为一把双刃剑),还有类似于气候变化这样有争议和复杂的问题,它们带给社会的影响还未可知。这只是我们可预见的一些挑战,而我们都知道历史喜欢捉弄世人,没人知道还会有什么新的情况在等待着我们。在这些庸庸扰扰中,我们对于人类和平与幸福得求索尽管仍然重要,却变得更加困难。当一切看上去暗无天日时,我们的上一代人躲避掉了毁灭人类的核战争向我们射出的子弹,但对于你们这一代人而言,子弹来的更密集,更猛烈。之于这一代人,你们所拥有的潜力可能带来的善与恶都将是空前的。

我揣测你们或多或少都听到过类似的观点。但是我猜想,你们可能有人听到这些是这样想的:“这些事情交给别人处理就好了。”

毫无疑问,这是错误的。

在诸如伯克利这样的最顶级的学府读书,你们很可能忘记的一个事实就是你们有多么优秀、多么了不起。我每次与你们交流都会被深深打动。你们问的问题是如此深入,你们在两次期中考试期间的进步是如此之大,你们对我成为一个更好的老师的不断挑战,都让我惊诧不已。你们真的很了不起。我教过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而我从没有见过像你们一样有天赋的。我不是指你们之中的一些人,而是指你们全部。成为你们的教授是我的荣幸。不幸的是,我知道你们之中很多人并不这么想。人比人,气死人,尤其是你们看到周围同学做的比你好的时候。或者,我应该说,他们看上去做的比你好的时候。事实上,人们所学多少是很难衡量的,失败乃成功之母。

我跟你们说这些干嘛?

我是想告诉你们,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地方有这样一群优秀的人,这样一群将要在未来的岁月里改变人类命运的人。最简单的事实莫过于,科技无论如何都将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而你们将要解决很多困难的问题、探索如何最大化科技的作用,同时面对古往今来一直萦绕在人道主义周围的来自人的危险。

你们这一代人将面临的一部分事业将是科技层面的,用科学的思想服务于社会利益,而另一部分则在根本上是人性层面的,无可避免地与主导整个历史的人的情感相关联。这些事业并不是割裂开来的,而是紧密相连的,而你们将比我更能领会这两个事业的联系。

我无法告诉你们在二十一世纪你们具体会承担什么样的职责。究竟是关注科技层面、以革新推动社会前进,还是关注最根本的人性层面、肩负自古有之的使命,或是两者兼备。

但是我能告诉你们的是:

无论你决定从事什么,它都将是非常非常复杂的。

科学和技术是复杂的。历史和政治是复杂的。人是复杂的。哪怕是弄明白怎么才能开心,做最简单的诸如照顾孩子、保持友谊与爱情这样的事情,都是复杂的。

为了能够在愈发复杂的二十一世纪中前行,你需要世界级的教育。谢天谢地,你拥有这样的机会。我并不只是说你们在课堂上接受的教育,我所说的,是你们做每一件事、读每一本书、进行每一次交流、每一次思考所获得的教育。

为了教育,你们应该乐观对待生活。

为了教育,你需要活着、呼吸。

你应该着迷于你所接受的教育。

不要因为身处这样一群耀眼的、优秀的同学中而陷入自责,觉得自己不够好。这绝不是事实。

不要觉得只关注书本是一件自私的事情。这并不自私。这是你能做的最高尚的事情。

社会对你们投入了巨资,期待你们能够在未来的岁月里解决我们面临的挑战,无论是科技上的挑战,还是对于人类幸福的求索。

这是我为什么不取消明天的大课。你们接受的教育真的非常非常重要,不只是对你们,而是在更宏大、更甚于的层面上,在我认为你们尚不能体会的层面上。



明天见,

亚历山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11-2013 00:33:46|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感于文中的 "And do not fall into the trap of thinking that you focusing on your education is a selfish thing. It's not a selfish thing. It's the most noble thing you could do". 看来老师都是喜欢认真读书的同学.

原文可以看下面的链接:

http://imgur.com/8twecZ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5-11-2013 20:28:52|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深入浅出,受益不浅,请私信我你的联系电话和地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11-2013 21:30:4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请私信我你的联系电话和地址和网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12-2013 23:32:37|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转一篇有意思的文章,聪明人为什么不统治世界——从围棋到德州扑克。让我想起了一个很流行的辩论题目:做全才好还是做专才好。这篇文章的视角有片面性,不过感觉也不错

来纽约念博士以后,渐渐认识了校内外各式各样的聪明人。他们每每天资过人、智商极高,而且大多爱好学习、勤于工作。很值得庆幸的是,我总能向他们学习到很多东西。在学校博士的圈子里,大多是高智商+埋头念书的一类人。而我渐渐的认识了社会上各种不一样的人以后,慢慢发现,如果以后不在学术这个圈子混了,即使你如何能在数学上完爆别人,甚至如何比别人更能吃苦耐劳勤奋工作,却不一定找到比别人好多少的工作。而且随着工作时间越来越长,智商因素在绝大部分工作中占的比重却越来越低。说白了,这个世界本来就不是聪明人统治的。



    先换个话题,聊聊我的两个业余爱好——围棋和德州扑克。这两样东西占据了很大部分的业余生活。

    我是1995年马晓春两夺世界冠军的时候接触围棋的,一眨眼到现在已经快二十年了。围棋曾经带给我很多快乐,当然也有一些荣誉,各种奖杯奖状曾经塞满了我的书架。直到现在,我的围棋水平,可能仍然是在北美比较高的。

    但这两年来,我除了每年偶尔参加美国围棋协会在纽约附近组织的几个公开赛,几乎从来不下围棋。原因很简单,改打德州扑克了。事实上,我的一位“忘年”棋友,北美老围棋冠军、曾经在纽约文化沙龙给过“围棋之美”讲座的黄克,他跟我说,他过去的一帮老棋友,大多都开始打扑克了,而且有些还成了职业牌手。

    这其实最正常不过了。在美国最大的围棋比赛——美国围棋大会,最高级别的冠军奖金也不过区区五千美元,而竞争无比激烈,前几名无不是在棋上天赋极高,天天泡在棋上的半职业选手,或者干脆就是原来中国、韩国过来的职业棋手。而对于一个职业的线上扑克玩家来说,一天赚五千美元也不算什么难事吧。

    围棋虽然现在在北美的影响力慢慢在扩大,但与国际象棋与桥牌相比,还是要逊色得多。但客观地说,即使是国际象棋或者是桥牌,它们的影响力跟德州扑克相比,是无论如何都无法相提并论的。随便插一句,在金融工程stochastic volatility模型里,有一个很著名的Heston模型,它的发明者、马里兰大学金融教授Steven Heston,也热衷此道,并且写过两本关于扑克公开赛的书。而曾经被我们系录取的MIT博士Will Ma,更是居然正儿八经在MIT开了一门三个学分的讲扑克的课。



    围棋是永远不可能像德扑那么流行的。因为围棋太难了。在这里我讲一个小故事作为例子吧。话说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两个德国的数学家偶尔在报纸上看到了介绍围棋规则的文章。他们看完之后,有一件事怎么也搞不懂。报纸上介绍完规则以后,还附有一张当时职业棋士的棋谱。这张棋谱没有下完,因为一方认输了。但两个数学家研究来研究去,都觉得是认输的那一方领先。当时欧洲并没有多少人下围棋,他们也没有地方问。于是他们觉得这棋谱印错了。后来有一个日本的棋手到欧洲访问,他们就专门找那个日本人请教。日本人告诉他,棋谱没有错,再走几十步以后,认输的那一方将无法继续。

    其实数学家,尤其是德国的数学家,都是绝顶聪明的人。这个故事说明了围棋有多难。事实上,正由于围棋如此之难,导致下围棋的里实力产生巨大的差距。低水平的人与高水平的人下,将几乎没有任何机会,而高水平的人之上又有更高水平。实力悬殊的等级森严,导致刚入门的人,往往遇到高手以后有畏难的情绪,于是真正留下来的人就不多了。

    金字塔形的人才分布,和明显的实力鸿沟,这种现象在数学竞赛和竞技体育里面也很明显。比如乒乓球比赛,市队的打不过省队的,省队的打不过国家队的,国家二队的打不过国家一队的,一级一级相互之间的实力差别壁垒森严。数学竞赛也有类似的现象。

    这种现象的好处是,实力的差距一旦形成,就几乎没有办法被打破。因此真正有天赋的好苗子,他们不需要考虑太多东西,只要潜心训练,把自己的实力优势练出来,别人就很难在这个领域跟你竞争。事实上,从高中、大学一路走来,我见过太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去上自习”的学霸了。因为对他们来说,做一个学霸不仅能给他们成绩上的优越感,而且这种优越感一旦形成,还不容易被人抢去。

   

    但问题是,这种游戏的性质,决定了它毕竟是少数人的游戏。而德州扑克恰恰不是这种游戏。首先,我原来也说过,德州扑克是一项运气成分占相当大比重的游戏,因此美国法律规定它是赌博而非竞技。虽然也有人研究过,在世界扑克大赛WSOP中,职业选手的表现明显好于业余选手。但单看世界扑克大赛最终桌的那十个人,每年都几乎没有重样的,更不用说卫冕冠军的难度了(真不知道Johnny Chan当年是有多幸运才做到的),这项比赛的随机性可见一斑。

    但更重要的一点是,德州扑克这种非常流行的游戏,由于其本身变化并非那么复杂,虽然打法上有层次,但并不具备上述的实力鸿沟。打个比方,跨栏比赛,刘翔用他在奥运会的跑法,去参加一些低级别的比赛,比如城运会,那谁都跑不过他。但在德州扑克里,虽然也有层次,但一个顶级玩家,如果把对手想象得思维非常复杂,用非常“高大上”的打法,却很有可能被一个最简单的只看牌力打牌的低级玩家轻松击溃。

    举一个很多人都知道的博弈的例子。比如现在有这样一个游戏,班上有若干(但很多)学生,每人在零到一百里写一个实数,那个写到最接近所有数平均数的二分之一的那个学生,赢得这个游戏。比如如果所有人写的数的平均数是60,那么写到最接近30的那个学生,将赢得游戏。

    如果你看一下这个题目,会写什么数呢?这里的确会出现层次。比如第一层的人假设其他人都是随机填一个数的,于是平均数会接近50,于是他会写25。但如果大部分的人都是第一层人,那么写12.5的第二层人就会赢得游戏。如此类推,第三层的人会写6.25,而如果所有人都是非常非常聪明,思维非常非常复杂,是“第无穷层”的人,那么他应该填0!但这个数明显是荒谬的,因为其他人不会有那么聪明,因此如果在实际中出现这个游戏,写0那个人反而没有机会赢得游戏。

    这个游戏就跟德州扑克很像。玩得最好的人,并不一定是智商最高、思维最复杂的人,而会是那种比在游戏桌上绝大部分人刚好高一个层次的人。当然,一个非常高级别的人,也可以用相对低级别的打法来获取最大盈利,但不会出现刘翔用在奥运会的跑法,在城运会就能轻松夺冠的现象。



    这种现象其实非常普遍。比如很多人都会惊叹于周杰伦的钢琴作曲才华。但事实上,如果从一个专业作曲家的眼光来看,周杰伦也许只是一个合格的艺校毕业生。但因为他符合了大多数人的审美眼光,因此他是大红大紫的创作歌手。又比如唱歌,我们知道美声唱法需要艰苦专业的训练,但即使造诣很深的男高音,其知名度也不一定有凤凰传奇高。

    像围棋或者数学竞赛这种金字塔形人才分布的智力游戏,游戏的本质决定了,只有少数最聪明最有天赋最刻苦训练碰到最好机会的人,才能练出来,站在金字塔顶,接受万人膜拜。但事实上这种游戏注定成为少数人参与的游戏。并不是这些游戏本身不有趣,只是绝大多数人自知自己是平庸之辈,不适合这种游戏,不跟你玩儿了。

    这个社会也是如此。绝顶聪明的人在埋头苦干刻苦努力一层一层往上爬打败了一个又一个的对手以后,回过头来却发现还跟你玩这个游戏的人已经寥寥无几了。而对于这些聪明人来说,有点残酷的事实是,一个游戏受欢迎与否,并不一定在于这个游戏有多复杂、多难玩、多高端。受人喜欢的东西,往往都没那么复杂。比如围棋之于德州扑克,数学之于别的东西,李云迪之于王力宏。

    所以为什么我们把头探出学校这个智力称王的圈子,到社会上一看,埋头苦干的人,往往没有左右逢迎的人混得好。才子往往没有佳人受欢迎。而智商很高的人,他的领导往往是情商很高的人。

    因为这个世界,本来就不是聪明人统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2014 16:29:22|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请私信我你的联系电话和地址和网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2014 07:39:06|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相当动心,能PM我具体的网站以及学校地点吗?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