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4-10-2016 19:03:18|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ook5 于 24-10-2016 05:58 编辑
没想到这个帖又热起来了。
这几年的全球竞争力排名,新加坡一直位居第二,稳定且高效率的政府,高素质的教育和培训,是别人看好这个资源贫乏小国的重要因素。李光耀走了,不了解新加坡的人会说:“新加坡玩完了。”了解的人却不会惊慌,因为李先生留下了一个可以延续的制度,知道带领新加坡前进的人,不会是一群庸人。“我们的警察,必须比小偷聪明”我认同这一理念。
PSC的选拔机制,政府公开说的话,就是实话,没有暗箱操作的问题。
就我所了解的情况,说几句。
学生在临近毕业前,政府会先来次摸底测验(智力测验),儿子说他的测验分数是班上第一,而在平时,他不是班上考试成绩最厉害的。
报名之后过一阵子,会来信通知,去心理卫生学院做第一次面试,两位心理医师,面谈四个小时,对家长来说,这就是对自己育儿效果的大考,学术成绩好不好,还在其次,心理健康不过关,可是家长的重大失败。心中其实没有底。
还好,过关了,通知去第二次面试。
第二次面试,面试官十人(应该是PSC选拔委员会成员吧),张志贤:“优秀的申请者必须准备回答困难的问题。如果你离开面试时自我感觉良好,那你可能已经失败了。”说的是大实话,历时一个小时左右,面对考官的“穷追猛打”,出来后心情还能很好,那可就真奇怪了。
有没有第三次面试,我记不清楚了。
接着是通知体检什么的。然后就是获选通知。。。。。。
总体感觉是:成绩要好,智商要高,心理承受力要足够强大,知识面要丰富,情商在两次面试中也会暴露无遗。
选出来的人,不会是只知读书的书呆子。
理科生掌大权,这观念在新加坡不成立,PSC获选者,学什么的都有。
进入体制之后的晋级机制,我也多少了解一点,不是迎合上司,就可以升迁的。有一套完善的评分体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档案,每个阶段的考核评估都记录在册,评估会是两个人以上的评估,就职单位不断变动,评估者也会不断变换,总体来说,档案的记录分数,是客观地反应了档案主人的实际能力。当一个职位空缺时,让谁上位,不可以有钦点。过程是:如果职位的要求是5分(比方),就向档案室要求调出够5分条件者的档案,可能有6个人满足条件,但是只调3个人的档案就够了,调谁的档案就是随机的了。审核者也一定是两人以上的审核。审核者没有调档的权力,调档者没有审核的权力。所以,拍马屁,选边站,不是新人要做的功课,新人只要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能量就好了。
关于接近基层选民:进入公职,不等于从政,真正掌握决策权的人,一定得先加入执政党,执政党每星期都有接见选民的日子,直接接触选民的,就是这些新人。向政府求助的人,大多数是生活在最底层的人,所以,这些执政党的后备军,会比我们普通人更了解底层人的生活状况。70-80岁的老人清洗碗碟,源于李光耀的“不养懒人”政策,“不养懒人”应不应该延用到“不养老人”,这是另外的话题了,我个人希望政府能有所改进。
执政党对个人的道德品格要求也很严格,小到进娱乐场所,大到贪WU,对伴侣不忠,任何污点都有可能断送自己的前程。
新加坡建国51年,靠精明的政府,一直做得不错,现在的竞争更激烈,你精明,别人学会了,可以比你更精明。如果要推翻精英制,重新洗牌,前景会是怎样?应该没有新加坡人敢去尝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