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的实际需求
“常识和细致的科学观察表明,人们购买一种商品的数量取决于它的价格。在相同的条件下,一种物品的价格越高,人们愿意购买的数量就越少;而市场价格越低,人们购买的数量就越多。”[1] 《供需理论》阐述的是一种市场自身力量决定的商品的供求关系与价格变动之间相互制约的必然性,经济学里的一个最基本的理论。价格运动的背后几乎都摆脱不了这一机理,《供需理论》可以为我们解释各种经济现象的成因。 供给与需求分别是决定价格和交换是否能够达成的两个因素,供给与价格之间是一种反向的关系,需求和价格之间是一种正向的关系。(如图8-01) 如果以供给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供给侧驱动),依靠价格效应带动消费,原本供给与价格的反向关系会转变成一种正向的关系,而需求和价格之间自然会呈一种反向的关系。当这种交换达到新的均衡点时,市场自身的供需力量开始起作用,之后会出现两种变化的可能:一是消费沿着需求曲线继续增长达到实际需求的均衡点E1,价格依旧上涨;另一种是,市场的实际需求回到S1的曲线上,快速下滑到E2的位置。(如图8-02)
(图8-01)
(图8-02) 以供给和价格效应促进消费的增长,割裂需求的影响,一方面,会使人们忽视市场的实际需求盲目进行生产;另一方面,只关心价格而不是如何生产,容易滋生投机行为,使企业的行为转向完全的“自利”。不但如此,过度的价格泡沫不仅会造成货币及实物资源的浪费,也容易引发经济危机。 供给侧驱动的经济模型最大的难点在货币总量的调节,既要控制泡沫的总量,避免货币购买力下降的速度过快而引发严重的通胀,还要规避资本坐享通货膨胀带来的货币收入,因而货币调控的方式往往也会具有一定的隐秘性。(如图8-03)
如图8-03 以实际需求作为经济的驱动力(需求侧驱动),虽然经济增长的速度来得缓慢,但对经济的负面效应相对较少,有利于促进企业偏向如何适应市场的需求,通过技术、创新来提升自身的盈利能力,给社会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福利。 当前,各经济发达国家主张信用消费,这是一种基于实际需求端来扩张供应端的经济增长方式。其优点在: 1.可以促使人们的消费行为趋于理智; 2.有实际需求依据的货币扩张,相对是可控的; 3.可以减轻中央银行的货币利息负担,促进存贷资金的流转速度; 4.对经济和个人行为的影响偏向积极的一面。 与其认为信用消费获得的是将来的可预支货币,不如说是借贷人消费的是他人的时间。时间,对于一些人来说,比金钱更为珍贵。
[1] 《经济学》,[美]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华夏出版社,1999年,第十六版,p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