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查看: 3615|回复: 1

[推荐]浅论前三福音中的弥赛亚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6-2006 18:11: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三福音,即《马太福音》、《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都记载了一些耶稣称呼他自己和别人对耶稣的称谓,如,基督、人子、神的儿子、神的仆人、主和大卫的子孙等等。本文主要就前三福音中所记载的耶稣称谓之一——弥赛亚这个称谓做些神学探讨和神学思考。<p align="left">  “弥赛亚”,是指犹太百姓所期待的能给他们带来拯救的这样一种人物,是神要藉着他为他的子民开始一个新时代的人物。“弥赛亚”一词的希伯来文是“Mashiah”,意思是“受膏者”。在《新约》中,“基督”一词的意思就相当于“弥赛亚”,“基督”一词源于希腊文“Christos”,这个词的词意是“用油膏抹”,用作称号便是“受膏者”的意思。</p><p align="left">  基督,是基督教会对耶稣的称谓中使用的最广泛的一个词,也是基督徒对耶稣的主要称呼。在初期教会,基督就已演变成专有名词。称耶稣为基督,是表明耶稣的职份和工作都是上帝所指派的。早期教会不只称耶稣为基督(徒3∶20),也称之为耶稣基督或基督耶稣这两个复合名称。保罗常常使用复合名称来称呼耶稣(罗1∶1;林前1∶1-3等)。</p><p>  <strong>1、《旧约》中的弥赛亚背景</strong></p><p>  在旧约时代,“弥赛亚”这个词的意思是为那些因要承受某一特殊使命而被膏立就职之意。<br/>犹太人盼望弥赛亚降临的信念始于大卫作王时,当时的先知预言大卫的国要坚立到永远(撒下7∶16),他的后裔必继承他的王位,并且要永远管治万邦(撒下22∶48-51;耶33章)。传统上,犹太人心目中的弥赛亚救恩就是集中在这方面(参徒1∶6)。</p><p>  《旧约》中的《先知书》,对弥赛亚的来临与神子民的光明远景记载的比较多(参赛26∶29;结40∶48;但12章;珥2∶28-3∶21),但对弥赛亚本身却很少提及。“弥赛亚”一词虽未出现于《旧约》,但用了相同意义的词——受膏者。</p><p>  这是《旧约》中受膏者最突出的末世弥赛亚式用法,将要来的君王是神的儿子,也是受膏者,他要代表神来治理全地。但以理书9章26节可能也是末世弥赛亚式的用法,这句经文论到“一位受膏者”将要降临。</p><p>  <strong>2、《旧约》中的弥赛亚预言</strong></p><p>  从《旧约》中,我们看到,弥赛亚的预言是渐进式的,每一个预言都为这主题增添一点亮光。</p><p>  最早在弥赛亚经文里使用“受膏者”这名词的是哈拿的颂词(撒上2∶10)。哈拿祷告说:“耶和华必审判地极的人,将力量赐与所立的王、高举受膏者的角。”这个预言并不期望立刻在大卫和所罗门的家中应验,乃是期望在末世更伟大的弥赛亚君王、大卫的子孙身上应验。撒母耳记下7章12节以下,该预言应许大卫的国度要永远坚立。但是,我们知道这个预言要寄望在更伟大的大卫子孙身上,到末世成就的日子才应验。</p><p>  以赛亚先知以戏剧性的手法来描绘这事实,给我们一幅更清晰的图画(赛53∶5)。一般认为,《以赛亚书》是记载弥赛亚预言最多的书卷,其中论及弥赛亚的出生、身份、权能和国度(赛7∶14,9∶6-7,11∶6-8),他是以“耶和华的仆人”的形象出现的。《以赛亚书》还以四首“仆人之歌”(赛42∶1-7,49∶1-9,50∶4-11,52∶13-53∶12)来描绘这位弥赛亚的形象特征:谦卑克己,为担当世人的忧患和罪孽而无言地承受各种痛苦,以致于死。以赛亚书第9章和11章是典型的“弥赛亚预言”经文,虽然“他”在这两章经文里并没有称为“受膏者”,但他是大卫家的王,他要超自然地受差派,在“以口中的杖击打世界,以嘴里的气杀戮恶人”(赛11∶4)。他要在大卫宝座上治理他的国,直到永远(赛9∶7)。</p><p>  《但以理书》中有一段关乎弥赛亚的重要资料。《但以理书》记载这位弥赛亚是“受膏君”(但9∶25),他是“人子”(但7∶13),并说他要受苦(但9∶26),还提到被剪除(即死亡)正是他完成救赎工作的途径(但9∶24)。</p><p>  耶利米先知又进一步描绘弥赛亚的画像,在他的笔下那位领人进入救恩之约的,也是传递上帝的公义者,他使自己的义归于罪人,他是弥赛亚,是上帝公义的枝子,成为我们的义(耶23∶7-8)。</p><p>  <strong>前三福音中的弥赛亚问题</strong></p><p>  <strong>1、犹太人对弥赛亚的理解</strong><br/>  福音书记载犹太百姓持有的弥赛亚盼望,这盼望类似《所罗门诗篇》所提及的盼望。</p><p>  “弥赛亚”这个词,在犹太百姓的心目中,代表大卫子孙的王,是神所膏立的,要带给以色列民政治上的释放,使他们能够脱离异教徒的轭,建立地上的国度。犹太百姓希望他们的弥赛亚是一位能推翻罗马帝国的大能领袖。上述这种期盼,就是弥赛亚要来作大卫家的王。从东方来的几个博士,他们要寻找的是“那生下来作犹太人之王的”。文士明白博士们的问题,指示他们去伯利恒,因为应许要来的主要在伯利恒城诞生。希律王从政权的角度来了解这项预言,他恐怕失去自己的王位,所以设法除灭耶稣(太2∶1-18)。</p><p>  由于传统上认为弥赛亚的出身是不可知的(约7∶27),但耶稣的出身却是众所周知的,因而就引起了耶路撒冷中有些人的疑虑(约7∶26)。再者,一般人相信弥赛亚能行神迹奇事,由于耶稣他能行神迹奇事,因此就有人相信耶稣是弥赛亚(约7∶31),这就使祭司长、法利赛人起了恐慌,于是他们就设计要害耶稣(约11∶45-53)。</p><p>  值得注意的是,在福音书中,惟有《约翰福音》记载了耶稣使众人吃饱,即五饼二鱼的神迹,人们要强逼他作王,耶稣却不得不逃开的事(约6∶15)。群众在发现耶稣不做政治上的王时,许多原先跟随耶稣的门徒中,有的就离开了(约6∶66),这就证明在当时犹太百姓的一般概念里,弥赛亚是一位政治上的王的概念。倘若耶稣的目标是要赐给犹太人这样的一个地上的、政治的国度,百姓就会立刻接受,并且愿意跟随他。可是,当耶稣拒绝做这样的王,并且表示他的使命完全不是这种性质,他的国度是属灵的国度,这时,群众离开他、反对他。犹太百姓他们需要一个王来拯救他们脱离罗马政权,他们不要一位救主救赎他们脱离罪恶。当耶稣越来越受百姓拥戴时,法利赛人和祭司们就担心这会触发政治性的弥赛亚行动,罗马人会视之为叛乱而干涉(约11∶47-48)。</p><p>  当耶稣被带到彼拉多面前受审时,他被控告为自称是王、是基督(路23∶2)。耶稣显然不是弥赛亚式的君王。耶稣在十字架上,祭司们和文士们讥诮他,称他为以色列的王基督(可15∶32)。</p><p>  耶稣最后一次骑着驴进入耶路撒冷,他很可能用这象征性的行动来成就撒迦利亚书9章9节的“和平君王”的预言。那时,群众热诚地欢迎他,他们并喊着说:“那将要来的我祖大卫之国,是应当称颂的”(可11∶10)。很明显地,犹太百姓对弥赛亚的盼望达到了顶峰。可是,几天之后,当彼拉多将耶稣出示在群众面前时,耶稣受鞭打、捆绑、流血,完全不像是战胜以色列众仇敌的勇士。犹太百姓他们对耶稣的态度就发生了完全的转变,他们要定耶稣的罪,要钉他十字架(可15∶13)。其实,耶稣所执行的弥赛亚职份,其性质是完全不同于犹太百姓他们所理解的弥赛亚这个词的意义。</p><p>  耶稣复活之后,他的弥赛亚使命终于被了解,弥赛亚的意义重新被诠释。</p><p>  <strong>2、耶稣与弥赛亚的关系</strong><br/>  福音书(尤其是《马可福音》)几次记载耶稣甚至命令门徒他们保守他是弥赛亚这个称谓的秘密。新约学者威列得(Wrede)认为,马可在耶稣的事迹中注入了他自己“弥赛亚秘密”(Messianic Secret)的观念,他认为耶稣实际上从未认为自己是弥赛亚。根据这种学说,以上的情形只是由于后来教会想起耶稣是弥赛亚,马可的“弥赛亚秘密”被视为用来解释为什么耶稣不多谈这问题,以及为什么犹太人不赞同他的原因。许多德国神学家布特曼(Rudolf Bultmann)的跟随者都支持威列得的主张。我们认为,其实这并非是了解耶稣为什么不让别人知道他是弥赛亚的唯一途径,也非属最可能发生的当时情况。在一般人都认为弥赛亚的使命是属政治时,耶稣极可能只能吩咐门徒保持沉默,直等到人们知道他不是政治性领袖的时候。</p><p>  说耶稣他从未认自己是弥赛亚,这种假设就无法解释初期教会接受耶稣是旧约应许中的弥赛亚这一事实。耶稣自知他是弥赛亚,也自知他来要执行弥赛亚的使命。前三福音中有两段经文很能表达耶稣与弥赛亚的关系:一是彼得在该撒利亚腓立比的认信,另一是耶稣在公会前的受审。<br/>第一,彼得在该撒利亚腓立比的认信:“你是基督?”(太16∶13-2O;可8∶27-30;路9∶18-21)。</p><p>  前三福音都记载,耶稣在该撒利亚腓立比境内考问他的门徒关于他身份的问题。前三福音都以耶稣先问一般人对他的看法,“人说我是谁?”(马太加上“人子”一词,他用复称“我人子”),然后再问门徒他们对自己的看法,“你们说我是谁?”(太16∶15;可8∶29;路9∶20)彼得回答说:“你是基督”(可8∶29)。</p><p>  彼得的认信,为我们认识耶稣是弥赛亚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线索,同时彼得的认信有两个问题值得探讨。</p><p>  第一个问题是:福音书中记载认信的内容不尽相同。马可福音只简单说:“你是基督”(可8∶29),路加福音是:“(你)是神所立的基督”(路9∶20),马太福音作者记载彼得的答案是:“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太16∶16)。</p><p>  在彼得对耶稣弥赛亚职份的认信中,他的意思究竟是什么?学者们对此意见纷云。有些学者认为,彼得的“弥赛亚”是指当代犹太人所盼望的弥赛亚,是一位神所膏立的、超自然地赐下大卫家的王;也有些学者认为《马太福音》对彼得认信和耶稣称彼得为有福这段记载的形式,是另一件在不同历史背景下发生的事情(见约6∶69),却被福音书作者将其与该撒利亚腓立比事件混为一谈。耶稣认为彼得完全误解了耶稣的传道事工,他认为这个认信是撒但的试探,所以耶稣拒绝,并因此责备彼得。可是,究竟彼得认信中的“基督”是否就是指《所罗门诗篇》中的君王、得胜者这是一个问题。雅各和约翰要求在神国里有尊贵的地位,这段话反映出人子的启示文学式国度,而不是大卫家得胜者的凯旋国度(可10∶37)。</p><p>  彼得曾听见耶稣有关神国的信息,他也曾亲眼看见耶稣赶鬼和治病的神迹。因此,顺理成章的结论是:彼得所理解的“弥赛亚”是指要成就《旧约》弥赛亚盼望的那位。马太的记载显示这个观点,因为马太叙述彼得的弥赛亚职份认信时,提到弥赛亚是“神的儿子”。这显然是马可对耶稣弥赛亚职份的理解,因为马可有“神的儿子”的基督论(可1∶1)。耶稣说彼得是有福的,因为这真理已经启示给他(太16:17),这句话一定是指“神儿子的身份”,而不是指“弥赛亚职份”。要明白耶稣是“神的儿子”确实需要属天的启示,但要明白耶稣是弥赛亚却不一定需要上头来的启示。</p><p>  第二个问题是:耶稣对自己是弥赛亚有什么认知?耶稣拒绝作政治的弥赛亚是勿庸置疑的,于是禁戒他们,叫他们不要把这个认信告诉任何人(太16∶20;可8∶30;路9∶21)。从此,耶稣就开始教训门徒说,他必须受苦并且被杀。当彼得因耶稣这个思想而拦阻他时,耶稣反过来责备彼得,称他是撒但(可8∶33)。那么,耶稣怎样认为自己是弥赛亚呢?答案是:他自知要应验《旧约》--神要藉他救赎子民,但这是在属灵方面,而不是在民族方面。在当时的犹太百姓他们对弥赛亚这观念的认识中,弥赛亚这称谓富有很浓厚的政治色彩,因此,耶稣就嘱咐门徒不可告诉人,直到这政治因素消失,他才承认(参路24∶26)。前三福音中,只有《马太福音》还记载耶稣对彼得的认信称赞的话(太16∶17)。耶稣对彼得认他为基督的事,认为并非出自直觉或推想,而是从属灵内涵看出是出自神的指示。因此,耶稣叫他们不要作声,是极为合理的。</p><p>  第二,耶稣在公会前的受审,该亚法的问话:“你是基督不是?”(太26∶57-68;可14∶53-65)。</p><p>  犹太公会要寻找一些法律根据来治死耶稣。一连串的见证人给的都是自相矛盾的证词,所以被称为假见证(太26∶60;可14∶56)。最后,大祭司向耶稣提出了一个直截了当的问题:“你是那当称颂者的儿子基督不是?”(可14∶61)。对此,《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这两本福音的记载稍有不同,马可用“那称颂者”,马太用“神的儿子”。一般认为,“那当称颂者”这是犹太人对神的避讳说法,其实,马太和马可所记载的这两者意思是一样的。问题的重点在于该亚法将“基督”与“神的儿子”连在一起。</p><p>  大祭司的“神的儿子”是什么意思并不十分清楚,很可能大祭司曾经听说耶稣曾如此自称。按照马可的记载,耶稣的回答是绝对的肯定:“我是”(可14∶62),《马太福音》对耶稣的回答有不同形式的记载:“你说的是”(太26∶64)。同时,他给这弥赛亚的职份有了新的界说:“你们必看见人子坐在那权能者的右边,驾着天上的云降临”(可14∶62),这是天上的人子那种弥赛亚职份,不是弥赛亚君王那种,它并不带有政治色彩。</p>
发表于 1-6-2006 18:12: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strong>有关“弥赛亚的秘密”问题</strong><p>  有关耶稣弥赛亚身份的问题,福音书中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就是耶稣很谨慎使用弥赛亚这称谓。耶稣有好几次行了神迹之后,因知这些神迹会使他广受群众注意,所以他就严严地吩咐蒙医治的患者不要把事情张扬出去。如,耶稣严严地嘱咐一位蒙医治的大麻风病人,什么话都不可告诉人(可1∶43);耶稣责备那些认出他来的污鬼,不准它们作声,不准将他显露出来(可1∶34,3∶11);在耶稣使睚鲁的女儿复活之后,他切切地嘱咐她的父母,不要叫人知道这事(可5∶43);耶稣医治了一个耳聋舌结的人,然后嘱咐他们,不要告诉人(可7∶36);彼得认耶稣为基督之后,耶稣就禁戒他的门徒,不要把这件事实告诉人,直等到耶稣复活(可8∶30,9∶9)。</p><p>  这些嘱咐保密的吩咐,是“弥赛亚的隐密”这学说的基础。威列得(Wrede)认为所有这些要求保密的吩咐,都不是耶稣说过的,乃是福音书作者他们在编纂福音书时添加的。威列得认为早期教会它所拥有耶稣生平的传统是完全“无弥赛亚”(non-messianic)的传统,耶稣从来没有自称是弥赛亚,并且他在世上传道的时候也从来没有人认为他是弥赛亚。可是,早期教会演变成相信他是弥赛亚(超自然的那种弥赛亚),是基于耶稣他从死里复活。</p><p>  为了解释弥赛亚怎么可能留下一个无弥赛亚的传统,便兴起了“弥赛亚的隐密”(Messianic Secret)这个学说。这个学说认为,耶稣确实是弥赛亚,但一直要等到复活之后才为人所知(可9∶9)。耶稣在传道期间,他始终都隐藏弥赛亚身份。因此耶稣生平的传统是一个无弥赛亚的传统。耶稣只在他复活之后才被称为弥赛亚。《马可福音》把两个传统接合在一起是初期教会对耶稣是弥赛亚的信仰,耶稣没有自称弥赛亚。但是,我们认为,前三福音中并没有任何经文显示有什么所谓的“无弥赛亚的传统”存在,因此,无弥赛亚的传统只是一种假说,没有什么历史根据,我们没有理由不接受弥赛亚的隐密为历史事实,弥赛亚身份的隐密非常类似神国的隐密。</p><p>  我们知道,耶稣知道自己是弥赛亚,但不是大众所想望的那种弥赛亚。他的使命是要把神国带来,但不是百姓所希望的那种国度。他的确被称为以色列的王(太2∶2;路1∶32;约1∶50),但他的国度是属灵的国度,他的弥赛亚使命也是属灵的使命。他将来要作荣耀的王(太25∶34),那时候,他的国度要在大能中显现(太13∶41-43;路22∶29-30)。所以,耶稣不能随时使用弥赛亚这称谓,因为这称谓会使百姓误解,以为他就是他们所盼望的那种弥赛亚。而事实上,耶稣现今的目标不是要成就那种弥赛亚。福音书显示两方面的证据。一方面,福音书清楚记载耶稣有弥赛亚意识,只是耶稣他没有公开自称是弥赛亚,但当别人称他是弥赛亚的时候,他也不否认,如门徒彼得认他是弥赛亚时,他称他为有福。同时,他也接受别人给他的弥赛亚称谓,例如,在公会查问他,控告耶稣自称弥赛亚时,耶稣他承认自己是弥赛亚,并给“弥赛亚”这个词赋予新的涵义,他是天上的弥赛亚。但另一方面,耶稣并不广泛公开宣称自己是弥赛亚,他甚至常常吩咐那些知道他是弥赛亚的人不要张扬。因为虽然他是弥赛亚,但他必先受苦,然后进入他的荣耀(路24∶26)。</p><p>  耶稣在世的教导和作为坚定了早期基督徒对他是弥赛亚的信念,这可从耶稣对施洗约翰问他是否是那将要来的那位的回答中可以找到答案(太11∶2-3)。耶稣提醒施洗约翰,他医病、使死人复活、向穷人传福音,足以证明他就是那一位。耶稣他的事工已为约翰所熟知,那是一种怜恤的事工,远非当时所猜想的政治性质。福音书记载耶稣的教导和作为,可概称是为他人的服务,他必须使人对弥赛亚的使命有正确的认识。就是这样的弥赛亚,建立了早期基督徒信他为基督的根基。<br/></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