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何以惩罚为目的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
小巫,美国Rutgers大学教育学硕士,两个孩子的妈妈,心理月刊网站亲子问题解答专家,著有《和孩子划清界限——成功训育儿童自律的法宝》等书。
心理月刊:这组调查中,有哪些数据令你感觉意外吗?
小巫:我都不吃惊。我接触的家长大部分都会采取一些惩罚措施。可能大部分家长没有更好的办法去解决问题。他们自己往往是被父母打大的,不懂得更加民主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也知道打孩子不对,对孩子有负面影响,也会极力克制,但是克制不了。当他们暴怒,往往是即时的反应。知道这样不对但是做了,所以他们会有罪恶感。而感觉放松,有可能是看到惩罚在当时见效了。
为何负罪感没能阻止父母们惩罚孩子?
因为父母的不自信。他们内心有恐惧、焦虑,不相信自己作为父母可以用正面的力量去影响孩子。父母常常不理解孩子不同年龄段会出现的正常行为,比如孩子编了个故事会被父母误解为学会撒谎了,被错误地扣上了道德的标签。有些父母特别急于让孩子知道世界的真相,尽早成为让社会接纳的人,出人头地。有些父母对自己生存状态不满意,就会特别焦虑:孩子可不要像我这样。父母对自己的生活感到不满意,就对孩子不满意;看孩子不顺眼的地方,往往就是自己身上的缺点。
惩罚一定不可取吗?
体罚肯定是不对的,尤其是扇耳光,这是侮辱性的!关禁闭,越小越不能做,上学以后懂些道理了,可以把他送进屋子平静一会儿——但这不是惩罚。任何以惩罚为目的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那只是滥用家长的权利,并不是孩子在内心服了道理:这是我要做的。要孩子自律、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需要付出更多辛劳,要想更多更巧的办法。可以取消一些孩子的娱乐享受,但应该与孩子的行为有逻辑联系,比如不吃饭就不能吃零食。只有在特别极端的情况下,才能因为孩子做错了采取惩罚。很多时候,你讲清楚道理,孩子意识到自己错了就行,没必要惩罚。
怎样才能把惩罚的伤害减到最小?
一定要在孩子小时候把亲子关系的基础打好,要不辞辛劳地照料孩子的生活,让他/她感受到你的爱。孩子信任你,本能地就知道“妈妈让我做的事情都是为我好”,就会比较容易听你的。虽然他/她有可能会反抗,你们中间会有矛盾,但他/她事后会知道这是对/她好。还有,要让孩子明白你为何这样做,心甘情愿地接受惩罚。
受到惩罚的孩子往往会很不高兴,会闹,这时你要留在他/她身边,倾听他/她,但是原则要坚持住。这要求家长有坚强的神经,不能对孩子发脾气。像斥骂、指责、吼叫或者发脾气时控制不住说伤害孩子的侮辱性语言,这些都不能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孩子当时的注意力只有你的情绪,小孩子只会是吓坏了,却不知道你的情绪与自己的某个行为有关,继而会认为自己是个坏孩子,而大一些的孩子则会反感你。发脾气对于当时震慑住孩子可能有效,但是对于帮助孩子自律是无效的。脾气发得多,孩子越大就会越叛逆;也有可能孩子被你的情绪控制,压抑自我,导致与他人的交流中,不能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
不过,像孩子在大马路上乱跑这样紧急的情况下,偶尔控制不住发了脾气,也不用太内疚,不用因此否定自己做家长的价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