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原贴在此</p><p><a href="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7532.shtml">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7532.shtml</a></p><p></p><p></p><p></p><p>其实我摘的这些东西都是大路货,网上随便搜搜就有,只不过从新包装一下。包得好不好只是我的问题,跟悉达多教得好不好没关系。希望作风比较严肃的人不要因为偶的油腔滑调对佛法产生什么误解,那我罪过可就大了。<br/> <br/> 大正藏之一 ——僧团的分裂<br/> <br/> 佛威如山,佛法如海。佛教典籍浩若烟海,历时久远,版本众多,这些佛经是怎样保存下来的呢?这就要从悉达多入灭前后开始说起。<br/> 在悉达多的时代,印刷术还没有发明,各类教义经典都靠口口相传;即便是有一些书写纪录的工具,也非常昂贵。悉达多跟任何人都能打交道,什么徒弟都收。但是想把正法传下去的话,必须依靠一些聪明人。这个聪明人起码的标准,一个是记性好,一个是口才佳。悉达多有个徒弟是清洁工,基本上是个记忆白痴。不要说让他记一套一套的理论,就是早晨只教给他一句话,中午吃饭的时候就能忘得干干净净。悉达多没办法,对他说“你不是会扫地吗?你就念‘扫帚’好了。现在就开始念,免得一会又把这句话忘了。”结果这个徒弟最后还真解脱了,但他只能自己解脱,没办法把自己学会的教给别人。这就不能作合格的继承人。阿难记性最好,是第三代佛教领袖。第二代是大迦叶,记性虽不如阿难,架不住他舍得下功夫,戒律守得又严,只要他活着一天,阿难就得靠边站。这种一腔正气到近乎狂热的人,就算你自觉着水平比他高,也不要去招惹他,除非他打过你。大迦叶不打人,更加刀枪不入。悉达多很清楚这一点,经常给这个大弟子戴高帽子。<br/> “大迦叶同志是我们大家永远的榜样。”<br/> “如果大家都能象大迦叶那样以身作则的话,佛法就会永远流传下去。”<br/> 这话其实应该反过来说,大家要都能象大迦叶那样自愿受罪到死,佛法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所以悉达多说是这么说,平常也躲大迦叶远远的,见了面寒暄几句赶快把他打发走。<br/> “大迦叶,今天还修苦行哪?”<br/> “还修哪,世尊。”<br/> “你也要注意一下身体,年纪也不小了,弦绷得不要那么紧。”<br/> “习惯了,习惯了,我就是喜欢修苦行,修苦行好啊,我是真心觉得很好。”<br/> “大迦叶真是不简单哪,谁在你跟前也骄傲不起来。你是整个僧团的脊梁,所有修行者的明灯。”<br/> “过奖了,过奖了,世尊才是三界的珍宝。”<br/> “自己人就不要互相吹捧了。你今天干嘛来了?”<br/> “就是来看看您,表达一下景仰之情。”<br/> “还是修行要紧,你忙你的去吧。”<br/> 悉达多入灭后,大迦叶无论从资历、威望、个人修养、还是僧团势力上都无人可敌,阿难又不是很在乎名分的人,所以大迦叶理所当然地接过了领导权。理发师虽然是持戒第一,也只是持那些悉达多说过的戒律,大迦叶持的还要严格。在第一次结集时,由理发师诵律藏,不晓得大迦叶有没有利用自己的影响对这些戒律提出质疑。总之佛教第一次分裂的导火索,就是僧众对戒律的看法发生了分歧,这已经是100年以后的事情了。<br/> 悉达多入灭后这100年,是小乘佛教的黄金时代。前有大迦叶,后有阿难,都是四众(比丘、比丘尼、男女居士)心服口服的领导者,各国国王又觉得自己能赶上悉达多第一批弟子还活着的好时候,实在很不容易,一心一意供养和护法。<br/> 佛教正式分裂产生在第二次结集的时候,也就是悉达多入灭后100年左右。这次结集共有七百位比丘参加,所以称“七百结集”;结集的地点在毘舍离城,又称“毘舍离结集”。分裂的症结,南北传佛教的说法不一。<br/> 根据南传佛教的说法,是因为僧众对于戒律产生严重的争执,而致引发分歧。印度东部的比丘根据实际榭觯?釉?吹慕渎衫镎??耸?酰?莆?笆?隆薄K?侨衔?惹鹂梢越邮芮?乒┭??梢员A舾鲅喂拮拥鹊龋?J嘏傻某だ锨苛曳炊哉庵执尤ǖ淖龇ǎ?衔?恢掷砺壑腥绻?辛舜尤ㄒ凰担?簿筒恢档眯湃瘟恕A椒皆剿翟浇??谑嵌?亢蜕行?嫉ジ桑?辉俨斡氤だ匣嵋椋?肫涠暇?磺泄叵怠?lt;br/> 据北传佛教的说法,第一次分裂是由于对修行果位的看法不同而引起。原始佛教主张阿罗汉是修行的最高果位,经过身心重重考验的阿罗汉,已经断尽一切生死烦恼,解脱轮回。然而当时却有一位大天比丘对此提出异议,认为阿罗汉并非圆满果位。大天的主张立即遭到上座比丘们的反对,为此,双方展开激烈的辩论。最后,赞成大天的多数比丘组成“大众部”,反对大天的少数上座比丘组成“上座部”,而且被迫离开华氏城,迁移到印度西北的喀什米尔,就是印度和巴基斯坦还在争夺的地方(印度独立的时候,巴基斯坦的穆斯林要分出去,怎么画这个边界就成了大问题。两边谁也不服谁,找了个英国人当中间人。这英国鬼子非常之不负责任,也不跟两头商量,自己拿个尺子在地图上比划了一晚上就搞定了。第二天两边老大看地图的时候都目瞪口呆,这TM什么玩意儿!回头在找英国人算帐,丫已经坐飞机跑回英国了。回国后还说风凉话:“山人早知怎么弄你们也不满意,留在那里等死啊?”这些南蛮子还真实在,就按这个地图分了边界,事后越想越窝火,一直打到现在。)上座部遵循的戒律是依据《十诵律》、《四分律》。其特点是细节繁多,保守不变。但是在当时却赞成这十事戒条是合法的。大天比丘创立了五条新的教义,称为“五事”。他认为阿罗汉仍抵制不了色欲诱惑,会有梦遗;阿罗汉仍然会有不知道的事情;阿罗汉对于佛法仍有疑惑的地方;有些阿罗汉证果时,必须由他人印证、提醒,才能真正开悟;凡修习圣道者,必须诚心诚意地反复唠叨“人生真TM苦啊”,才能看到解脱大道。许多长老和比丘当然受不了这种蔑视加人身攻击,大骂其无耻。这时凡是支持和同意大天创立五事的就是大众部。反对这五事的长老比丘们就是上座部。<br/> 为什么大陆不让台湾独立?除了台湾战略位置的重要性之外,还一个原因就是先例的作用实在太大了,有一就有二,只要台湾先分出去,西北西南都要炸锅——佛教不是分成两拨就完了,自从大众部分出去以后,整个佛教就像起了链式反应一样哗啦哗啦分成了几十个部派,不但上座部在分,大众部也在分。上座部分了18个,大众部分了8个。所以这次的分裂,叫做“根本分裂”,一直持续了300年才渐渐消停下来。在分裂的过程中,小乘部派一来底子厚,二有国王护持,始终压地大众部抬不起头来。直到佛灭600年后,大乘菩萨马鸣出世,一生力弘大乘佛教,自著《大乘起信论》,吹响了大乘总反攻的号角。又过了100年,龙树菩萨出世,指东打西,指南打北,辩证法玩得滴留乱转。龙树发扬剩勇追穷寇的精神,一路狂砍,把小乘18部破了个干干净净。树敌如此之多,龙树知道很多人都想干掉自己,早年大隐于沙达婆诃那王朝,晚年干脆躲在黑蜂山里不出来。比起后来被人砍死的无著菩萨,龙树实在是狡猾狡猾地有。<br/></p><p>斯蒂文周对唐牛说:“要让你猜到我要做什么,我还叫什么食神哪。”<br/> 所以偶提前封冻了。<br/> 调侃一下僧侣可以,一棍子全打死我就无法忍受。和尚里是有不争气的,资历越老不争气的越多:什么都没修成,青春年华也浪费了,自然很不甘心;信仰崩溃以后,自以为享乐和权力就是人生真谛,玩命似的往回捞,往往比没出过家的还变态。十个秃子九个色,什么意思?十个和尚十个秃——太恶毒了。对于这样的恶例,我们要考虑清楚。佛法重的是实证,从这个意义上说,它跟科学走的是一个路子。就算一百万个人失败了,有一个人解脱就是成功。<br/> 既然重装兄弟画下了道道,咱们就单摆一回龙树菩萨。<br/> <br/> 偶先照顾一下不了解龙树的GGMM,把鸠摩罗什的《龙树传》翻出来晒晒。<br/> 后文中有血腥描写,反感者可直接关帖。这篇不太好笑。偶只是不想形成套路而已。<br/> <br/> 龙树,出身婆罗门,姓不可考,阿周陀那树下所生,大名就叫阿周陀那。龙是后来人加的。简便起见我们就叫他阿树。阿树自小就显示出超群的智商,还没断奶就背会并完全理解了了一百三十万字的《四吠陀》(吠陀大致可翻译为知识、智慧,是婆罗门教的圣典,相当于印度人的《启示录》。《梨俱吠陀》司颂神;《娑摩吠陀》和《夜柔吠陀》司祭祀,《阿闼婆吠陀》司咒语。吠陀里的众神和希腊神话有强烈的同源性,多少暴露了它的出身)。阿树跟悉达多一样,也是个添不满的筐,什么书都看,什么杂七杂八的东西都学。成年以前,小树已名扬全印。阿树跟悉达多不一样的地方是出身。悉达多是太子,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不想要的也有人往怀里塞。一个东西给人带来的满足感,跟你花了多大功夫才得到它是成正比的。所以悉达多觉得什么都没意思,一门心思往树林子里钻。阿树只是个破落贵族,还有好些东西没享受过,又浑身是本事,他要不玩点邪的老天爷都看不过去。<br/> 阿树纠结一帮狐朋狗友,组织了一个快乐沙龙。俱乐部的宗旨就是“今天找什么乐子”。<br/> 这天,阿树懒洋洋坐在沙发上,问几个哥们:“有什么好关照啊?”<br/> 一大鼻子情圣说:“赌马赛狗,遛鸟熬鹰,能玩的都玩腻了,要说没玩过的——”<br/>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齐大声宣布:“女人!”<br/> 几个小牛犊子都到了青春期,只是谁也不好意思先表现出来。<br/> 目标确定了,下一步就是如何实现的问题。<br/> “哪里女人最好看?”<br/> “妓院!”<br/> “不对,是王宫。”<br/> “是妓院!”<br/> “是王宫!”<br/> “都TM别吵了,安静,听树哥怎么说。”<br/> 阿树啜口葡萄酒,玩弄着手里的锡酒壶:“NAIVE,这世界上有四样东西不能惹。毒蛇,金钱,权力,女人。好么,你们上来就先拿下一大半。去妓院你有钱吗?去王宫你有通行证吗?女人是有钱有势的人才玩的起的,我们有什么?一肚子坏水。沾点小便宜可以,跟那些老油条斗,脑袋没了都不知道是谁砍的。就算是这些你们都能解决,一样是自寻死路。毒蛇,金钱和权力最多能摧毁你的肉体,女人的野心是吃掉你的灵魂。你们自己玩吧,我回家了,今天轮到我做饭。”<br/> <br/> 阿树出了门,扭头就往迷道士家跑。迷道士是个邪术师,专门做金鸡五更香之类的麻醉品赚钱。<br/> 迷道士热泪盈眶的迎接他:“阿树,你终于想开了!”<br/> “少做梦,我阿周陀那再怎么没出息,也不会当你的徒弟。”<br/> “那你今天干嘛来了?”<br/> “上次你说的那种隐身丸呢,还有没有?”<br/> “有!”三个人的声音一齐从空气里传来,“我们就知道你小子肯定想吃独食。”<br/> 迷道士呵呵的笑:“他们比你跑得快。”<br/> 迷道士继续说:“他们我可以免费赠送,你嘛,你自己明白啦?”<br/> 阿树皱着鼻子嗅了一会儿:“一共七十二味药。车前草、淫羊藿、当归、茯苓、童子尿、人中黄、硝酸钠、四氨基吡啶……”<br/> “得得得,别再念了,”迷道士顿时垂头丧气,“我不当你师父了,你是我大爷。都你这个念法,我生意还做不做?我TM配了三年,让你两分钟闻出来,你上辈子是狗吧?您大人有大量,小的知道您公务繁忙,这一葫芦药丸都送您。找个背风的地方,用水磨开,涂在眼睑上。不够再来拿。”<br/> 六个月后,王宫里最漂亮的妃子和宫女肚子都大了起来。<br/> 国王开始纳闷:“不记得我战斗力这么强哦。”<br/> <br/> 在一个没有月亮的夜晚,南印四大淫侠又一次潜入宫中耍流氓。刚走进大门,身后就传来砰一声巨响。<br/> 国王大喝一声:“掌灯!”<br/> 门口细沙上的脚印立刻乱了。<br/> 数百力士围成一个大圈,不停挥刀空斩。寒光阵阵,整个大殿无一人开口。只听见数百只刀子的破空声,偶有火把中的火豆爆开,毕卜作响。<br/> 圈子越缩越小,沙子上六只脚印紧紧挨到了一起。<br/> 一束血光,伴随着第一声惨叫,如红箭般自虚空中射出,在空中划了一个弧形,化作粒粒血珠落在沙地上,滚成一个个灰色的小球。与此同时,虚空中出现一道流血的伤口,好象一张正在咳血的嘴。<br/> 每听到一声惨叫,虚空中就多一张嘴。不多时,三个好象全身都长满了嘴的人形慢慢显露出来,这些嘴很快又淹没在血里,变成三个红人。<br/> 惨叫声一直持续了十五分钟才停止。国王咬着香蕉,悠哉游哉地说:“轻轻砍,不着急。”<br/> 阿树摒住呼吸,站在国王身后,看着他们的肌肉被剁成肉糜,骨头被砸成碎块,只留下三团花花绿绿的内脏。肠子不时在肉堆里蠕动,好象不知道自己的主人已经死了,仍然顽强的分段收缩和舒张。<br/> 整个大厅都被血腥和恶臭味笼罩。<br/> 国王扔掉香蕉皮,厌恶地挥挥手:“搓出去喂狗。”<br/> 尸体一团一团装在桶里拎走,滴滴答答的血水淌了一路。<br/> 清洁工推来了更多的沙子,铺在已经结块变成黑色的沙子上,一同铲干净。<br/> 力士将一桶一桶的清水倒在石板地上,反复冲刷,宫女趴着用粗棉布擦干,有的依然还挺着肚子。<br/> 檀香炉里换了新香,青烟袅袅升起,血腥味渐渐被盖住。<br/> 除了门口还有些许淡淡血迹之外,一切好象都没发生过。<br/> <br/> 阿树坐在国王的位子上,看着空荡荡的大殿。<br/> “到底哪里错了呢?是我们应该及早收手吗?不可能的,只要不被抓住,我们就会一直做下去。是我们不该买隐身药吗?不是的,我们都想要女人的,一定会去买。是我们不应该相遇吗?是我不该学这么多东西吗?是我不该生下来吗?是我的错吗?是国王的错吗?是女人的错吗?……”<br/> 阿树自言自语走出王宫,穿过大街,穿过河流,穿过树林,走进大山。<br/> 阿树一直这么走着,走到了一尊佛塔前停住了脚。佛塔的庄严吸引了他,佛塔挡住了他的去路。<br/> 佛塔下一个比丘正在入定,他的身形象山一样沉稳,他的眼睛象湖水一样清澈。<br/> 阿树在他身边坐下,象他那样把双腿盘起来。<br/> 比丘扭头看了看他,说:“想问什么尽管问吧。”<br/> 阿树问道:“人为什么要活着?”<br/> 比丘说:“为了解脱。”<br/> 阿树问:“人为什么不能解脱?”<br/> 比丘说:“因为你这么问了。”<br/> 阿树问:“不解脱又怎么样呢?”<br/> 比丘说:“那你就会永远这样问下去。”<br/> 阿树说:“我不想问了。”<br/> 比丘说:“随你吧,除了你自己,没人能把你怎么样。”<br/> <br/> 阿树出家后,三个月里读完了三藏十二部。回头又去找那个比丘。<br/> 阿树说:“我为什么还有问题呢?”<br/> 比丘从怀里掂出一本《摩诃衍经》,“读这本应该会好些。”<br/> “为什么早不给我?”<br/> “看了你也不信。”<br/> 阿树读完了《摩诃衍经》,又回去找那个比丘,“好看是好看,还有没有别的?”<br/> 比丘说:“没了,我自己都只有这一本。”<br/> 阿树说:“你知道别人谁还有吗?”<br/> 比丘说:“据我所知是没有。”<br/> 阿树说:“你怎么这么肯定?”<br/> 比丘说:“我写的我怎么不肯定?”<br/> 阿树说:“哦,那我也自己写一本。”<br/> 阿树写了第一本,又写了第二本,他不停的写,一直写了数百万字。所有人都不相信他一个人能写出这么多东西来,认为《中论》、《十二门论》、《七十空性论》、《迥净论》、《六十颂如理论》、《大智度论》、《十住毗婆沙论》、《大乘二十颂论》、《因缘心论颂》、《菩提资粮论颂》、《宝行王正论》、《龙树菩萨劝诫王颂》等等这些书已经够他编一辈子了,其他的经书肯定是从龙宫里带出来的,从此人们叫他龙树。<br/> 悉达多十大弟子之一须菩提曾说:“假如有人想让我站着,我就站着;假如有人想让我坐着,我就坐着;假如有人想让我站着,另外又有一个人想让我坐着,那我就既站着又坐着。没办法,证得了空性的人就是这么牛。”<br/> 把空性发挥到极至的龙树,用整个生命实践了须菩提的理论。<br/> 龙树问一个小乘法师:“你是不是想我马上死?”<br/> 法师说“是的。”<br/> 龙树又问:“你是不是很讨厌我?”<br/> 法师说:“是的。”<br/> 龙树说:“我跟你的看法一样。”<br/> 说完,龙树走进卧室,一连几天没出来。他的徒弟撞破房门,看到龙树已经死了。<br/> 小乘和尚都认为龙树已经死了,或者干脆就没存在过;大乘和尚认为龙树已经成了菩萨,就在我们中间、心里或者周围。龙树的确是满足了所有和尚的愿望。<br/> <br/> 关于龙树的理论,有机会再说吧。<br/></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8 23:15:40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