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12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楼主: 本地姜

[转帖]易学与人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4-10-2006 12:13: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本地姜</i>在2006-6-30 19:35:00的发言:</b><br/><p>易者、变也,所以《易经》说“穷则变,变则通”。</p><p>但万变不离其宗,《易经》是我们老祖宗让我们看清世间万事万物变化的本质与规律,了解这当中“变”与“不变”之道,才能应对瞬息万变的世变。在这个全球化急剧变化的时代,更是启迪智慧的人生宝典。</p><p>《系辞》就是开启这本千年智慧宝典最重要的锁钥。</p></div><p></p><p>南怀瑾先生认为“易”的内涵,包括有以下三个意义:</p><p>(a)易 - 就是简易、平易的意思。因为天地自然的法则,本来就是那样简朴而平易的。</p><p>(b)变易 – 认为天地自然的万事万物以及人亊,随时在交互变化之中,永无休止。但是这种变化的法则,却有其必然的准则可循,并非乱变。</p><p>(c)不易 - 天地自然的万事万物以及人亊,虽然随时随地都在错综复杂,互为因果的变化中,但所变化者是其现象,而能变化的,却本自不易,至为简易。</p><p>这就能补充老猫上面的观点了!</p><p></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14 12:20:04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10-2006 12:14: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雁归来兮</i>在2006-10-14 12:11:00的发言:</b><br/><p>因此, 《易经》式的管理系统,指的是一种宏观的管理,是最适合用来做为经济发展战略的指导原则。<br/></p></div><p><span lang="ZH-C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宋体;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 mso-bid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font-kerning: 1.0pt;">中国唐代“贞观之治”时的名臣虞世南(公元</span><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font-family: 宋体;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 mso-font-kerning: 1.0pt;">558 - 638</span><span lang="ZH-C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宋体;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 mso-bid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font-kerning: 1.0pt;">年)个人体会最为深刻。他是唐太宗李世民时代的朝中重臣,弘文館学士,以博学多才,善于谋略著称。史载“太宗重其博识,每机务之隙,引之谈论,共观经史”。唐太宗将他引为心腹,对他评价甚高:“虞世南于我犹一体也。拾遗补缺,无日暂忘,实当代名臣,人伦准的。”(《旧唐书》卷</span><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font-family: 宋体;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 mso-font-kerning: 1.0pt;">72</span><span lang="ZH-C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宋体;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 mso-bid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font-kerning: 1.0pt;">,《虞世南传》)虞世南就是一位深通易理的政治家,他根据自已的体会,和历代将相成功的经验,总结出一句名言:“不知《易》,不可为將相。”对《周易》的思想文化价值给予极高的评价。此话出自一位盛唐名臣之口,确有千钧之力。</span></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10-2006 13:02: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雁归来兮</i>在2006-10-14 12:14:00的发言:</b><br/><p><span lang="ZH-C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宋体;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 mso-bid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font-kerning: 1.0pt;">虞世南就是一位深通易理的政治家,他根据自已的体会,和历代将相成功的经验,总结出一句名言:“不知《易》,不可为將相。”对《周易》的思想文化价值给予极高的评价。此话出自一位盛唐名臣之口,确有千钧之力。</span></p></div><p>虞世南博古通今、能诗善文。唐太宗于治政之余,经常与虞世南“共观经史”。每回谈到古代帝王治政得失时,虞世南必要以之讽劝太宗,使太宗大受启发。所以太宗对侍臣们夸奖他:“我闲暇时与虞世南谈古论今,我如说错一句话,他未曾不感到惆怅痛心。他如此恳诚,令我赞叹。你们要是都能象他这样,天下何愁不治。”<br/><br/>有一年,彗星出现。太宗担心的询问群臣怎么回事。虞世南引经据典的答道:“从前齐景公时有彗星出现,他问晏婴原因,晏婴回答说:‘掘池沼唯恐不深,修台榭唯恐不高,行刑罚唯恐不重,因此上苍才以彗星警告您。’齐景公感到后怕,立刻修德行义,过了十六天,彗星便隐没不见了。臣听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如果不修德行义,即使获麟得凤,也无济于事。只要政治没有过错,即使出现了灾星,又有什么损害呢!愿陛下不要认为自己功高古人而得意,不要因太平日久而骄惰,只要慎终如始,就是彗星出现,也没有什么可担忧的。”<br/><br/>太宗听后,严肃的说道:“我治理国家,并无齐景公那样的过失。然而,我只有二十,就举兵起义;年二十四,平定天下;未到三十,即位称帝。自以为三代以下,没有哪个拨乱反正的君主能赶上我。当时骁勇的薛举、凶猛的宋金刚、雄霸河北的窦建德、占据洛阳的王世充等劲敌都败在我的手下。后来萧墙祸起,我又决意为安定社稷而登上了帝位,又降服了北夷。因此,我颇为踌躇满志,滋生了自满之心,轻慢了天下之士,这正是我的罪过啊。上天出现了灾异,恐怕就是为此。秦始皇平定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可由于骄惰安逸,一朝而亡,我又怎么能自傲呢?每当想到这一点,不免令人担忧!”<br/><br/>后来,太上皇李渊驾崩,太宗命依汉高祖的坟墓规模,隆重安葬。期限紧迫,劳民伤财。虞世南先后两次上书,力陈厚葬之弊,劝太宗“安于菲薄,以为长久万代之计。”终于使太宗缩小了陵墓的规模。太宗因此越发亲近礼敬虞世南。称赞他有“五善”,即“博闻、德行、书翰、词藻、忠直,一人而已,兼是五善”(《隋唐嘉话》),肯定他是一个德才兼备的大臣,理当重用。<br/><br/>虞世南病逝时,太宗在写给魏王李泰的一篇文章中说道:“虞世南与我犹如一体。他没有一天忘记为我拾遗补缺,真是当代的名臣,人伦的楷模。只要我有微小的失误,他就犯颜直谏。现在他离我而去,书库文苑也就没有人了,实在令人痛惜不堪哪!”<br/><br/>太宗还写诗一首,追述往古兴亡之道,搁笔之后叹道:“钟子期死,俞伯牙不再弹琴。我写此诗,又给谁看呢?”惆怅之情无以言表,他让起居郎拿着这篇诗稿,到虞世南的灵前吟诵一番,然后烧掉,希望虞世南的在天之灵有所感悟。<br/><br/>据说后来虞世南果然出现在唐太宗的梦中,音容笑貌与生前无二。梦后第二天,太宗便下诏令五百僧人在虞世南家斋祭,后又命人丹青绘像,高悬凌烟阁中。<br/></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14 13:03:58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10-2006 04:01: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em01][em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1-2006 02:26: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em01][em01][em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4-2007 10:04: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em01][em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10-2007 17:30: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雁归来兮</i>在2006-10-14 12:13:00的发言:</b><br/><p></p><p>南怀瑾先生认为“易”的内涵,包括有以下三个意义:</p><p>(a)易 - 就是简易、平易的意思。因为天地自然的法则,本来就是那样简朴而平易的。</p><p>(b)变易 – 认为天地自然的万事万物以及人亊,随时在交互变化之中,永无休止。但是这种变化的法则,却有其必然的准则可循,并非乱变。</p><p>(c)不易 - 天地自然的万事万物以及人亊,虽然随时随地都在错综复杂,互为因果的变化中,但所变化者是其现象,而能变化的,却本自不易,至为简易。</p><p>这就能补充老猫上面的观点了!</p><p></p><br/></div><p></p><p>谢了!老猫把自己在茶馆的回贴重发这里,让那些刚学《易经》的朋友可以得到一点启发。其他研究易理多年者,不要笑老猫的粗浅学问,那是作为抛砖引玉的用途:</p><p>先从《系辞》入手吧,那是初学《周易》的入门书。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曾对其幕僚辜鸿铭(槟城海峡华人),也是给他这个建议。张之洞在《劝学篇》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那是深受《周易》的影响,后来连毛主席都深以为然。</p><p>今天我们面临种种不确定的变化,这些变化有其局部性也有整体性,需要在整体定位下做适当的转变。从“应变”到“创新”,从“整体”到“定位”,如果《易经》最深层次的智慧能落实到战略管理上,必然可以解决许多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问题,因为所有战略不外乎“整体定位、应变创新”的实践,在这方面,《易经》可以给现代人很多新的启发。</p><p>老猫举《周易》第63卦“既济卦”为例,它的卦象是坎(水)上离(火)下,水在火上,如海底火山爆发蕴育万物生成,各当其用,故为既济。“济”,即涉渡江河,有“成”的含义,“既济”也就是已经成功的意思。由卦形看,阳爻都在奇数位置,阴爻都在偶数位置,全部得正,相互对称,已经呈现所有64卦最完整的形象。</p><p>然而物极则必反,君子当居安思危,自我警惕守成的艰难,不可自满得意忘形,否则必招凶险。因此,华夏人文始祖们(如伏羲氏、黄帝、文王、周公、孔子等人)共同创立的“易经”系统,到此卦已不断在警惕中华民族后代,“既济”卦之后应求“未济”卦。那是《周易》64卦的最后一卦,卦象离上坎下,如火在水上烧,不相为用,刚好与“既济”的卦象颠倒,故命名为未济卦。</p><p>《周易》虽演到“未济”而终止,但宇宙森罗万象,永远都在不停变化而永无止境。“未济”的前卦虽是“既济”,表示能超越一切将会成功,然而造物的奥秘全在于阴阳间错综复杂,通过乱中有序、序中有乱的矛盾,不断产生新的变化。</p><p>事物若过于完美,就易于僵化,反而难有更大的作为,有缺陷未必是憾事。正如月亏而盈,满必招损。我们在迈向成功的关隘时,易失警惕之心,反而当效仿天道运行的精神,准备另一轮新的行动,这也是既往与未来间产生的时空作用。</p><p>所以易经系统又重新启动,从旧太极的第64卦再回到第一卦乾卦(新太极)又重新开始,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不断周而复始,精益求精,直到无穷无尽。</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12-2007 13:46: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p>周易好像不是这样研究的</p><p></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