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跳出摄影谈摄影
据统计,全国居民已经拥有3400万台相机。在这3400万的庞大摄影队伍中,能真正称之为“摄影家”的却是凤毛麟角。不少摄影人虽然有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或省市摄影家协会会员的头衔,其实多为图有虚名,也不过是比别人多会按几下快门而已。
去年,著名摄影家梅生在石家庄举办的一次影友交流会上说过这样一句话:“少按快门多读书”,一语点中目前大部分摄影人的“软肋”,即唯“影”独尊,不及其余。许多摄影人热衷于器材的不断更新换代,单纯停留在技术层面,忽视综合知识的学习积累,不重视个人情操修养,甚至连摄影方面的书也很少涉猎,更不理会其他艺术成果的吸收,从而使不少摄影人走进了“死胡同”,难成气候。经常遇到一些影友,拍片非常勤奋,摄影技术也比较娴熟,但其作品总是缺少内涵,难以看到思想、情感和社会的元素。也有许多摄影人既不读书也不看报,连一般性的文章都不会写,基本属于“没文化”,但却傲气十足。
任何艺术门类的创作都有其自身的规律,摄影亦然。其实陆游的“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不只限于诗词等文学作品,它概括了一种普遍的艺术规律,那就是广闻博采、兼收并蓄。摄影的“诗外功夫”,与文学有异曲同工之妙。艺无止境,摄影更是一门极讲究创新的艺术。学习摄影,提升水平应注意几下几点:
炫耀不可取。以器材比高低、论水平在摄影圈子很盛行。前些日子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有个穿摄影背心、持佳能5D兔的摄影人在景区为家人拍纪念照,占据景点长达半个小时,旁边几个拿小DC的游客劝其节省时间,此公扭头说:“拿着个破相机,拍什么片?”拍摄中经常还能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摄影人不论在什么场合,都喜欢使用长焦镜头,内行一看就知道,此人不是为了拍片,而是为了“炫耀”。摄影器材固然重要,但不是能拍出好片的决定因素,过于热衷于器材,显然是舍本求末。
自恋不可有。拍摄中经常能看到一些摄影人,只要按下快门,马上就会拉过被拍摄者或身边的影友欣赏自己的“杰作”,夸耀之中,沾沾自喜。在各大摄影论坛,不少摄影人发在网上的摄影作品,只愿意让影友跟帖嘁好,甚至主动要求版主加精或固顶,看不得不同意见,听不得不同声音。如果有影友对其作品提出一些批评意见,要么表示强烈不满,要么立马扭头走人,不再发片。此种固步自封的自恋者并非少数,导致不少摄影论坛难以开展正常的探讨交流,互相吹捧之风甚行。其实这种不良现象折射出的是个人修养问题,更反映出当前对摄影艺术浅尝辄止的浮躁心态。虚怀若谷是一种做人的境界,摄影人更应该重视修身养性,克服狂妄和浅薄,善于从批评之中找差距,学人之长补己之短。
为文不可缺。在大部分摄影论坛,都缺少摄影体会文章的交流栏目,即使有专门的栏目,也很少有摄影人发帖跟帖,大家热衷的都是图片的欣赏。其实任何一个优秀的摄影家,都能写一手锦绣文章,而且通古论今,知识渊博。摄影只有根植在文学、历史、地理等基础知识的土壤上,与绘画、书法、雕塑、音乐等各种艺术相互融通,立足生活,才能在创新中不断实现新的超越。做为摄影人,不求成为作家,但必须成为一个文学爱好者,最起码能写几篇摄影方面的体会文章;不求无所不通,但必须成为一个“杂家”。如果只是痴迷于摄影,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投入到看似勤奋的拍片与发片中,除了制造一堆又一堆很漂亮“绣花枕头”,虽然偶尔也能获个什么奖、入个什么展,但永远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摄影家。
情感不可无。“唯美”在时下摄影界渐成主流,尤其大量的风光、人像摄影,无不利用光影和构图的技巧,甚至后期电脑制作追求视觉的冲击。然而这类作品由于缺少情感的元素,更多表现为苍白的美丽。凡是优秀的摄影家,必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而且有其独特、深邃的思想理念。正是因为在拍摄中融入了个人思想和情感的元素,借物抒情、借景抒情、借人抒情,才使其作品能传达出一种信息,更多地引起共鸣。如解海龙拍摄的著名摄影作品《“大眼睛”女孩》,其作品之所以有强烈的震憾力,关键就在于解海龙对农村教育的现状饱含着悲哀与同情,进而转化为一种社会责任感,从而使一幅摄影作品改变了很多农村贫困学生的命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