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深水冒泡 于 6-3-2010 15:16 编辑
建屋局即日起推行组屋区永久居民配额
(2010-03-06)
建屋发展局将在组屋区推行永久居民配额(Singapore Permanent Resident Quota),避免许多永久居民同居一处,难以融入本地社会。
从即日起,购买组屋的永久居民须符合这个配额,确保住在同个邻里及同座组屋的永久居民不超过5%及8%。来自马来西亚的永久居民不受此限制,因为他们与我国公民在历史及文化上相似。
我国有162个组屋邻里,其中13个已超过5%永久居民配额,最高比例更达6.5%。这些邻里遍布我国的西北区,包括裕廊、蔡厝港、武吉巴督、三巴旺、盛港、金文泰、淡滨尼和兀兰等。
也就是说,如果永久居民要在这些邻里购买组屋,就必须向同为永久居民的屋主购屋,而不能向新加坡公民购买,以避免住在同区的永久居民不断增加。
国家发展部长马宝山昨天在国会拨款委员会辩论该部门预算时宣布这个重要措施。他说,永久居民长期居住在新加坡,因此让他们融入本地社会至关重要。
他指出,永久居民同居一处的情况目前还不成问题,不过还是须尽早采取预防措施,否则当问题形成时便为时已晚。
我国目前有50多万名永久居民,占居民人口的14%。组屋屋主当中,约5%是永久居民,其中2.8%来自马来西亚以外的国家和地区。
这不是我国第一次为组屋区定下配额比例。我国自1989年颁布居民种族比例政策(Ethnic Integration Policy),确保组屋区里有不同族群的国人共住,而这个政策已成为我国促进种族融合的基石。
设立永久居民配额则是我国公共住屋政策的另一里程碑,显示组屋居民已变得更多元化,因此须确保组屋区继续作为新移民和土生土长国民的融合平台。
永久居民推高组屋溢价?
另一方面,组屋转售价格高居不下,不少人把矛头指向永久居民,指他们愿意支付更高溢价,以致组屋价格被推高。
国家发展部长马宝山以具体数据推翻这样的言论。去年,本地共有3万7205个组屋单位转手,其中有58个单位的溢价超过7万元。在这些支付高额溢价(cash-over-valuation,简称COV)的买主当中,只有8人或14%是永久居民,其余的50人或86%是新加坡公民。
过去两个季度,永久居民支付的转售组屋溢价中位数(Median COV),也和整体溢价中位数不相上下。马宝山说:“这显示永久居民不比新加坡人有更充裕的现金。”
除了永久居民外,购买组屋的私人住宅屋主也被指推高组屋转售价格。
哈里古玛(碧山—大巴窑集选区)昨天参与国家发展部开支预算辩论时建议,私宅屋主应被禁止购买组屋,这包括从组屋转售市场购买。他认为,有能力购买私宅的人不应该占用组屋。
“为何一个人可以住在组屋里头,再用名下的私宅赚取租金收入?反之亦然。”
马宝山并不支持这样的建议。他认为,凡事应从长计议,不应该有过度反应,否则往后得扭转所作出的决定。在他看来,要是私宅屋主不能购买组屋,那么组屋屋主是否就不能买私宅?答案是否定的。
马宝山说,私宅屋主大致上为组屋支付更高的溢价,不过人数并不算多,因此不至于推高组屋价格。
“没有证据显示,特定买主如永久居民及私宅的屋主等,推高了组屋价格。”
对于不少议员指组屋溢价过高,马宝山说,溢价有起有落,往后必然有下调空间。要是买主觉得卖主提出的溢价过高,便无须买下房子,因为组屋转售交易是买卖双方在你情我愿的情况下完成。
马宝山也重申,政府不会控制溢价走势,而是让市场来决定,否则就等于是干预市场。
他说,如果政府控制组屋转售市场,就等于是规定屋主应该以什么价格售屋,而这也是我国许多年以前采取的制度。这样的制度对全岛的80多万名屋主没有好处,因为他们等于是租下组屋,组屋也不会有增值空间。
马宝山认为,居者有其屋政策对新加坡最有利,让屋主可以卖掉组屋并从中赚取利润。
他也不赞同让买主申请贷款来支付溢价,因为卖家可能借此机会抬高屋价,以致屋价进一步上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