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查看: 3425|回复: 13

[狮城随笔] 加坡培训随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9-2010 10:17:32|来自:江苏泰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wang_tianyujj 于 3-9-2010 17:01 编辑

——写在五年之际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从新加坡回来已快五年了。五年间,我所生活的这座城市,曾经工作过的单位,朝夕相处的同事,以及自己的思想都发生了太多深刻的变化。回首这五年时光,虽不能说经历了世事沧桑,但也绝不是平淡无奇。这五年,对我个人来说,是一个坎,工作压力以及健康状况,让我一度焦虑、沮丧,但遇到了很多好人,关心我、鼓励我、帮助我,让我虽几经挫折但仍坦然面对,也收获了不少,有得有失,回首往事,不禁感慨万千。

虽然,在新加坡学习的那段时间并不长,但此行带给我的冲击、感悟却让我常常忆起那些日日夜夜,回国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在新加坡生活和学习的情形时常像放电影一样的在脑海里萦绕。即使时隔五年,回想起那段时光,依然是如此的清晰、真实,恍如就在昨日。我知道不是每个人都会像我这样喜欢回味过去,也许是因为我比较怀旧,也许是觉得到了这个年龄,应该回过头来看一看、想一想了。

所以,一直以来总想写点什么来铭记那段特殊的经历,脑子里也时常有写东西的冲动,但因为种种原因,数次提笔又数次中断,就这样一直拖着,没有机会好好地梳理一下,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篇幅。就在这个念头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渐渐淡忘的时候,因前段时间在家休养,无意中浏览到电脑里保存的那些照片,思绪一下子又打开了,看着一幅幅照片,又好像回到了五年前,**被再次点燃,决心利用难得的闲暇,将在新加坡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权当作是对五年来一直纠缠我的那份情结一个交代、对五年来自己所经历的酸甜苦辣的一种慰藉。

发表于 3-9-2010 10:18:54|来自:江苏泰州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一、飞向狮城

    2005年7月31日下午2点,办完繁琐的行李托运、安检和出关手续后,我们从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搭乘新航SQ837班机飞往新加坡。因为在国内培训的时候就听说新加坡的物价很贵,所以,很多人甚至出国前还理了发,就是因为听说在新加坡普通理发至少60元人民币,其实主要是因为1比5的汇率,无形中相对提高了物价。大家在准备行李的时候,只恨箱子太小,每人都是大包小包,每个人的行李重量中,食品基本上要占到70%以上,如方便面、龙须面、饼干等速食品,还有各种调料,油盐酱醋样样不少,甚至还有几位老兄居然带了大米,俨然要将厨房搬到新加坡。办托运的时候,几乎每个人的行李都超过限额,庆幸的是航空公司对此似乎并不介意,没有额外收费。
    早就听说新航的服务世界闻名,创造了连续四十年安全飞行的世界纪录,所以,很庆幸搭乘这个世界知名航空公司的班机。新航的服务名不虚传,在整个飞行过程中,服务员始终来往穿梭于机舱前后,为每位乘客提供餐饮服务。新航空姐身着紫红色套装,绣着绚丽的马来西亚风格的条纹,加上空姐各个国色天香,俨然成为机舱里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国际航班的设施的确一流,每个座位前面都有一个液晶显示屏,可通过在座位上的遥控器选择电影、电子杂志以及飞行情况,机舱前面有一面大型显示屏,用三维图形显示着飞机目前到达的位置、经过的国家以及距离、速度、高度、温度和到达目的地的时间。飞机大多时间在南中海上空飞行,几次经过气流不稳定区域,造成飞机短时间剧烈颠簸,虽然刚开始有些担心,但凭着对新航的高度信任,加上机长提前会提醒乘客,所以没有引起心里恐慌。
   下午7点,经过近5个小时的飞行,班机在夕阳的余晖中徐徐降落在新加坡樟宜机场。透过舷窗好奇地望着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国度,心中不免有些激动,这个拥有70%华人又远离中国的城市国家到底是怎样的?置身于这样一个国家,会有出国的感觉吗?办完通关手续后,走出机场大厅,一眼就看到迎接我们的南洋理工学院老师和学生,他们高举着写着“江苏省骨干教师培训”和“南洋理工学院”的牌子在出口处等着,听着他们夹杂着口音的中文倍感亲切。经过简短的寒暄和合影后,登上三辆专程接我们的大巴开往学校。到校后,我们入住学校的公寓,每套房子有三房、两卫,一个厨房、一个大客厅,房子比较宽敞,设施齐全,共住六人。晚上,大家旅途劳累,不想做饭,简单地吃着学校准备的方便面,然后,用学校发的电话卡,给家里打电话保平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9-2010 10:21:38|来自:江苏泰州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初识南洋理工学院

  为便于我们在新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学院为每个班选派了一正两副三位班主任,他们负责我们在新期间的一切事务,身兼数职:课程教师、导游、联络员、生活辅导员,事无巨细,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对中国都有好感,所以,我们无论什么事情都可以找他们帮忙。
  我所在班的正班主任叫董明金,是位女士,40岁左右,个子不高,皮肤略微黝黑,这是热带地区人特色,她是从福建移民到新加坡的后代,待人热情,中文讲得很好,具有中国女性贤惠、善良的优点,是位有三个孩子的母亲,两个女儿一个儿子,最小的儿子才8岁。另外两位副班主任,分别是李铭光和刘卓生,均是男士,李老师38岁,是马来西亚的华人后裔,在马来西亚读完高中后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就读,毕业后就在新加坡工作,虽已取得新加坡永久居留权,但至今仍保留马国国籍。据他说,很多在新加坡的马来西亚人都这样,因为新加坡地方太小,一旦与马国发生战争没有回旋的余地,因此,保留马国国籍就是为自己找个退路。李老师的父母住在马来西亚,靠近新加坡柔佛州的一个小渔村,也是福建移民的后代,至今还保留着在家里讲的闽南话的习惯。
  李老师很孝顺,每个双休日都要回在马来西亚的家中看望父母,至今还是独身,也许多少与他信奉佛教有关。他对中国文化非常感兴趣,熟读唐诗宋词,并且书法也很有研究。在他面前,我们这些来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中国的知识分子只有汗颜的份。他很健谈,而且十分幽默,他常一开口就是:“小的姓李….”,只要他和我们在一起,总是笑声不断。刘老师是位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40出头,看上去就显得稳重、憨厚、老实,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每个星期天都与夫人偕两个孩子到教堂做礼拜,他和夫人到华文教堂,两个孩子到英文教堂。我曾问他,上帝真的存在吗?他神情严肃,一本正经地说,上帝的确存在。
   刚开始两天的任务是熟悉学校环境,我们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参观学校各相关专业的实验室、科研基地、图书馆以及生活设施,了解学校的校园布局和基本情况。新加坡一共有三所大学、五所理工学院和一所工艺教育学院,大学分别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和新加坡管理大学,负责培养本科生、研究生,除了新加坡管理大学是新建的以外,另两所大学历史悠久,特别是国大,已有100多年历史。
   新加坡的理工学院相当于我国的大专层次高等院校,但招收的是四年制初中毕业生,南洋理工学院在五所理工学院中实力最强、知名度最高,与很多国家的教育部合作开展教育交流,尤其是亚洲国家,我国的教育部以及北京、上海、江苏、山东等地的教育厅度和南洋理工学院有合作。对外教育交流合作已成为南洋理工学院乃至整个新加坡职业教育的重要展示平台,当然也为学院带来的滚滚财源,仅我们在学院培训期间,我们就碰到了来自上海、常州、苏州、山东等地的教育代表团走马灯似的参观访问,似乎成了中国职业教育的海外培训基地。
   南洋理工学院是由新加坡德新学院、法新学院、日新学院和经贸学院于1992年合并易地重建。学院是由若干个建筑群组成的,各楼群之间有走廊相连成为一个整体,每个楼群用一个英文字母标示,从A一直排到P。校园建在一个丘陵上,地势高低不平,各建筑物随地势而建,为方便人员出入,所有楼群之间在第二层是相通的。学校整体显得狭长但错落有致,环境十分幽雅,处处绿树掩映、景色宜人,有高大的椰子树,也有低矮的灌木丛;有翠绿欲滴的草坪,也有争奇斗艳的鲜花。学校楼群之间还有小型花园,里面建有水榭亭台,树木丛生,曲径通幽,清澈见底的池塘里成群的金鱼戏水,随音乐而动喷泉奏着欢快的乐章,是课余休闲的好去处。
    学院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整洁,无论是在教室里,还是在走廊里,甚至在餐厅里,除了垃圾桶里,不管是在哪个角落,你再也看不到一点垃圾,哪怕是一片纸屑、一块果壳,墙壁上、桌椅上看不到污渍、涂鸦,每个实验室里更是窗明几净,用一尘不染来形容绝不过分,几百辆轿车排放的整整齐齐,要知道,这是在学院1.4万名学生、1千名教职工以及为数不少的培训学员、来访客人整天在校园里川流不息情况下取得的,这除了归因于新加坡清新的空气和清洁工的辛勤工作外,更得益于全体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9-2010 10:26:24|来自:江苏泰州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ng_tianyujj 于 3-9-2010 17:04 编辑

三、了解新加坡


新加坡号称花园式国家,这里空气清新、四季常青,环境确实很好,每年吸引了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来观光、购物,给新加坡带来了大量的外汇收入。新加坡地处热带,濒临马六甲海峡,日晒充足、雨量充沛,而且气候变化不大,没有四季之分,夏季与冬季的区别就是冬季室内不用开空调。我们在新加坡的这一个月里,每天的天气都是“气温25-32℃,风力3-4级,午后有阵雨”,天气是如此的稳定不变,以至于看天气预报成为多余的事情。新加坡的海洋性气候,雨量充沛,阳光充足,且没有台风,十分适合植物生长,处处绿树掩映、草木葱茏,几乎看不到裸露在外的泥土,每一寸泥土都长着花草。不过,由于新加坡潮气太重,所以,很多花草根部都铺着木炭屑,用来吸收水分。新加坡人多地少,寸土寸金,但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尽管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对于土地的需求是那么的迫切,但在新加坡的中心地带至今还保留着大片的原始森林,大片的湖泊没有被围垦造地,被很好的保护着。

新加坡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和服务业,打造世界级的科研和设计中心,实行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所以空气十分清新。正如事物总是有两面性一样,狮城的热带海洋性气候带来的不总是益处,也会带来副作用,比如天气炎热、潮湿,没有四季之分,气温较高,且没有变化,人体容易产生疲劳感,尤其是对皮肤不好。在我的印象中,新加坡人的皮肤大多粗糙、黝黑的,在新加坡的一个月里,我几乎没看到那种白里透红的肤色,这对爱美的女性来说几乎是致命的,所以,在我看来,尽管新加坡环境很好,但我们似乎很难适应那里的气候,不一定是理想中的居住地。

新加坡是一个位于马来西亚南部的荒芜的小岛,与马来西亚本土之隔了一条还没有长江宽的柔佛海峡,原来是马来西亚的一个州,面积70多平方公里,比靖江大一些,人口400多万,常住人口300多万。1960年,时任州长的李光耀因华人身份受排挤,没当上马来西亚总理,一怒之下宣布新加坡脱离马国,独立建国。当时新加坡是落后偏远地区,资源贫乏,连淡水都要从马来西亚本土运来,“除了空气什么也没有”,所以,马来西亚几乎没有犹豫就同意了,看看新加坡能支撑多久。但是,马来西亚人没有等来新加坡的灭亡,倒是新加坡在李光耀总理的领导下,日益繁荣昌盛,由弹丸之地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成为全球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典范,已成为东南亚地区有重要影响的国家。某种程度上说,是马来西亚的逼迫,使老一代新加坡人没有退路,激发了他们的志气和斗志,也由于华人特有的吃苦耐劳、聪明能干、特别能忍耐的传统,造就了如今的新加坡。

新加坡的官方语言是英语,其实是一种很本地化的英语,发音与美国、英国英语相差很大,新加坡人笑称新加坡英语是“Singalish,我们听惯了美式英语,很难听懂新加坡人的英语,但是,电视上播音员的英语还是很地道的。新加坡的国语是马来语,国歌是马来语唱的,据说,这并不是代表新加坡与马来西亚非同寻常的关系,而是新加坡为了寻求平衡国家关系采取的一种策略。华文是新加坡的第一语言,因为华人占大多数,加上这些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近年来,新加坡ZF也鼓励学习华文。但是,英语在新加坡处于强势主导地位,华文则被高度边缘化,而且新加坡的华文也本土化了,尤其是有些说法和中文不一样。比如,新加坡人称缅甸Myanmar为寮国,将“百分之”(Percent)说成“巴仙,“奔驰”Mercedes-Benz说成“马赛地”,社区(neighbourhood)说成“邻里”,东盟(ASEAN)叫“亚细安”,其实,新加坡华文中的专有名词,还是从英文译音过来的。另外,很多新加坡人虽然有中文名字,但平时并不用,工作中由于讲英语,所以只用英文名,甚至许多人相互之间不知道对方的中文名。

新加坡的淡水由马来西亚通过管道穿过柔佛海峡输送到自来水厂,由于新加坡的水处理技术先进,淡水经处理后又有一部分自来水送回马来西亚的柔佛州首府。为了减少对马来西亚的淡水依赖,新加坡建了很多水库,用于积蓄充沛的雨水,并且,建立的世界一流的水循环利用工厂。我们曾到新生水厂(Newater)公司参观过,这家公司就是将废水处理后达到饮用水标准,再输送到水厂或水库,达到水的重复利用。这家公司技术先进,废水经处理后可以直接饮用,每位参观者都获赠一瓶这样的“再生水”。Newater 公司免费向公众开放,建立了专门的展示厅、放映室,由专人负责讲解,宣传环保和珍惜水资源。

新加坡没有农业,农产品和肉、鱼、蛋和蔬菜等都要进口,其中不少来自中国,价格较贵,特别是蔬菜,都是以克为单位卖,水果如苹果、桃子论个卖,加上1比5的对人民币的汇率,价格高的令人咂舌。一个菜椒可以买到10元人民币,一小捆青菜价值50多元,所以,我们平时主要买些白菜和卷心菜、花菜,这些菜不容易变质,价格相对便宜。在这一个月里,我吃掉的卷心菜和花菜比在国内三五年的量还要多,都吃腻了,以至于回来之后,再也不想见到它们了。不过,在这里可以品尝到在国内很少有机会吃到或者很贵的东西,如泰国大米、澳洲猪肉、马来豆油、热带水果。与国内不同的是,在这里没有农贸市场,买米买菜,只能到超市。我们附近有一个叫Fair Market大型超市,我们一个星期去两三次超市,购买食品和蔬菜。合伙做饭是最经济实惠的,我们宿舍六人每人交100元作为伙食费,统一支出,多退少补,结果一个月下来,平均每人只花了60多元。钱少用了,当然体重也降了。

在新加坡出行最便捷的方式就是乘地铁,快捷便宜,而且准时,站台上液晶电视显示的列车到达时间与实际时间误差只有几秒。新加坡地铁有三条,分南北线、东西线和东北线,在地图上分别用三种颜色和NS、WS、NE表示,其中南北线最长,几乎绕整个新加坡一圈,三条线都有交汇处,所以外出之前,要弄清换乘线路。不过,即使坐错车也没关系,只要不出站台可以继续坐。

新加坡的地铁列车全部用英语报站名,这给英语不好的老师带来了一定困难,因为英文站名与中文站名的读音并不都相同,如南洋理工学院所在的镇叫做宏茂桥,英文名叫Ang Mo kio,相邻的镇叫杨厝港,英文名是Yo Cho Kang,所以,对他们来说要保证不乘过站,不得不看好站台外的中文站名了。

新加坡由许多镇组成,每个镇都是人口集中居住的地方,相当于我们这里的大社区。在社区里的生活配套设施齐全,商店、大型超市、餐饮、学校、娱乐一律都有,生活水平和条件与城市完全一样,这种模式将人口分散居住,不会造成大量的人口往城市里涌,减轻了中心城市的压力。地铁线正好将这些镇连接在一起,人们上班也很方便,白天人们在中心城市工作,晚上回到镇上居住。所以,每到下班的时候,从中心城市开往各镇方向的地铁都会满员,而早上正好相反。

几乎在每个镇的地铁的出口都有一个规模较大的商场,小到玩具、碟片,大到汽车,商品琳琅满目,而且由于在镇上,商品价格较中心城市的商场更便宜,同时,这里又是集中住宅区,所以人气很旺,生意红火。镇上还有一些小商铺,出售一些廉价的商品,主要是服装、化妆品和食品,和我们这里的新世界大市场差不多。因为新加坡的法律很严格,卖假货会面临严厉的惩罚,所以,在镇上的大小商店,都不会有假货。在这些商店还可以买到一些名牌商品,价格相对便宜,而且是正宗商品。这些商品都来自于中心城市的大商场,一些不再流行的或者换季的商品从货架上撤下来,然后运到这些镇的商店里出售。一件梦特娇衬衫在大商场至少要80新元,但在镇上的商店可能只要30多新元。所以,我后来就不到中心城市的大商场里去了,吃过晚饭后就到这些镇的商店去转转,宏茂桥和大巴窑(TOA PAYOH)是我常去的镇,既可以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还可以顺便买到便宜的名牌商品,我带给亲朋好友的礼物主要是在镇上的商店购买的。

新加坡最繁华的商业街是乌节路(Orchard Road),长长的街道两边古树参天,绿树掩映,商厦林立,人潮涌动,来自世界各地的观光客必定会到这里购物,其繁华程度堪比上海南京路,但各种肤色的人要比南京路多。这里的商厦比较豪华、气派,服务热情,商店里到处挂着商品打折的牌子,从意大利皮具、法国服装到瑞士手表、日本电子产品、美国化妆品,实在让人眼花缭乱,来这里消费的除了新加坡本地人,更多的是国外的游客,所以,这里的商品价格是最高的,据说,普通新加坡人一般不会到这里买东西。

新加坡有两个最具特色的地方,一个是牛车水(China Town),其实就是唐城,我们也不明白为什么叫这个奇怪的名字。另一个是小印度(Little India),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来这两个地方的特点。唐城以前是华人主要**区和最生意的地方,建筑风格就像我国南方小镇,各种广告、店牌、霓虹灯大都用中文,商铺的经营者也是华人,当然面向的顾客群主要也是华人、中国人。在我们看来,这里的许多商店有点像靖江的新世界,这里的商品也相当丰富,有手工艺品,钟表、食品、小吃、药材。也有规模大的、档次高的大商场,还有国内老字号商店如同仁堂。要不是这里附近的印度神庙提醒你,你可能还以为走在国内某个城市的街头呢。

小印度则是新加坡另一个必须要去的地方。这里与其他地方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街上走的大多是皮肤黝黑、头发卷曲、喷着令人窒息香水的印度族人,建筑风格也是印度式的。我们在新加坡的时候,好像碰到印度族的一个什么节日,所有印度族人不管男女老少,个个眉宇间都点着一个红点,似乎意味着神灵的保佑,很是有意思。小印度既有小摊小贩,也有大型商场,小型的商店主要面向印度族人,店里的工作人员以印度族人居多,偶尔也会有华人的店铺。这里大型商店主要有三家,分别是OUGE、MUSTAFA和SIMLIM。MUSTAFA(穆斯塔法)是大型超市,印度人开的,来这里买东西得也主要是印度人,商品丰富,价格便宜。OUGE(欧吉)是华人开的,是大型连锁店,在最繁华的乌节路上也有分店。SIMLIM(森林大厦)主要经营电子数码产品,有点类似于南京珠江路上的电子城,但不会有假货,价格比国内的普遍要贵些。小印度总的来看商品价格要便宜,即使是人民币兑换成新币也要比其他地方合算些。

新加坡的商品价格如何?如果你用新币购买商品的时候不考虑新币对人民币的汇率的话,并且以新加坡人的收入来看,那么可以说价格不高。比如一件梦特娇的冰丝T恤衫只要145新币,一辆高档奔驰轿车20万新币,一套三居室的住房20万左右,而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师平均年薪8万元,也就是说一位教师两年半的收入就可以买一套住房或奔驰轿车,而在国内,奔驰轿车60万到100万,一位教师年薪以5万元计算的话,至少需要12年,如果要买房子,更是遥不可及,所以,相对新加坡人的收入来看,我觉得物价不算贵。当然,如果要考虑汇率的话,并且买国内生产的商品,则还是国内的商品便宜。我发现,只要是中国能生产的商品,价格都要比新加坡的便宜。同样一款柯尼卡的数码相机,国内要比在新加坡的便宜200人民币,而且不少产品就是在中国生产的。所以,最好不要在新加坡买电子产品、数码产品、玩具、大部分服装,因为国内的更便宜。另外,新加坡对知识产权保护很严格,要被严厉处罚的,所以,这里的书籍和光盘价格实在太高,一片普通的音乐CD,要买20新币左右,相当于100人民币。所以,如果你到新加坡,送一张影碟或音乐光盘给朋友或客人是很好的礼品。这样看来,我们在国内还算是幸福的,只要不考虑买住房、汽车等奢侈品,物价还算过得去,毕竟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

新加坡人居住的房子叫组屋,相当于我们这里的公寓,组屋是ZF修建的,只要获得新加坡永久居留权就可以购买,价格比较便宜,但没有产权,不可以自由买卖,不过只要购买到产权后,就可以自由出售。组屋都建在小区里,小区通常比较大,房子很多,层次通常在10层左右,但也有更高层的,据当时电视台报道,最新的组屋已有40层。由于新加坡气候潮湿,所以,房子底层通常架空,四周没墙,只有水泥立柱,属于公共场所,这样既可以保证空气流通,还可以在里面纳凉、休息。组屋区的环境很好,尽管新加坡土地珍贵,但绿地面积和楼宇间距都很大,配套设施也很齐全,每栋楼都有电梯,楼宇楼之间还有走廊相连,雨天不用打伞,另外,每个小区都建有立体停车场,不像我们这里的小区,到处停满了汽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9-2010 22:31:47|来自:江苏泰州 | 显示全部楼层
您好,首先代表我国欢迎您再次到这里来游玩,回味。也很期待您的下文。
在这个论坛,我很少看到如此正经客观的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9-2010 11:04:31|来自:江苏泰州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多彩的校园文化

    南洋理工学院浓厚的校园文化,是你直接体会到的特色。新加坡是个由华族、印度族、马来族和泰米尔族等名族组成的多种族国家。因此,学院学生也来自各个民族,印度族学生不管男女都皮肤黝黑,眼睛深陷,女生常穿绣着花纹的长袍,耳朵上手上还戴着饰品。印度族人身上有一种特殊的体味,所以,不管是学生还是**,大都有喷香水的习惯,但这种香水我们很不习惯,有点像是庙里香火的气味,熏得令人窒息。马来族人长相与华人区别不大,但眉骨要高些,还有就是穿戴习惯不同,尤其是女生,一般都戴着头巾。校园里,不同肤色和装束的学生并肩而行,有说有笑,他们共同学习,一起生活,和谐共处,构成一种特别的社会现象。

漫步在校园里,映入你眼帘的是形形**社团、俱乐部的张贴海报,内容也是五花八门,有招收新生的广告,有各种活动安排告示,有演出海报,还有卫生常识、科技资讯等等。这些都张贴在橱窗里,虽式样各异但整整齐齐,有印刷精美的,也有手工制作的,有的虽不很精致,但看得出来是精心制作的,很别致。学院在餐厅、走廊、电梯口等地方安装了许多液晶显示器,里面也在滚动播放学校通知、活动安排和各种信息。学校的各种社团名目繁多,各具特色,有健身方面的俱乐部如武术、跆拳道、剑道、游泳、举重、舞狮等,也有益智类的如围棋、象棋、桥牌等,还有探险、慈善、唱歌、跳舞、朗诵等方面的。学院规定每位学生必须参加一至两个社团,参加活动的情况将折算成学分记入成绩。学校为每个社团度安排了活动场所,学生下午下课后,就到各自地场所去,操场上、走廊里、俱乐部内到处都有学生在活动,这时也是一天中校园里最热闹的时候。

学院没有宿舍,学生全部住在家里或租房居住,学院生源主要来自新加坡本地,由于学院没有寄宿生,一到双休日,学院里除了一些办公室、实验室外,几乎看不到人,偌大的校园里显得分外宁静。学院学生中,也有一些来自中国、印度和马来西亚等国,他们都是经过考试选拔出的优秀学生,他们中的大部分享受新加坡ZF提供部奖学金,条件是毕业后须在新工作3年以上。当然也有一些是完全自费的,我遇到两位分别来自四川、河北的学生,其中一位刚毕业留校任教,一位是初中就来新加坡的。三年下来,所有费用加起来需20多万,需要有雄厚的家庭经济基础。学院实行后勤社会化,餐饮、卫生等工作都面向社会,择优挑选后勤公司承担,学校只负责宏观监督,不参与具体经营管理。

学院还在校内出租一些房间,让学生自己在开店铺、做生意,出售学习、生活用品,也有自己制作的饰品,赚钱不是目的,培养经济头脑和管理能力是主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9-2010 17:05:33|来自:江苏泰州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中国人来讲这里只适合两种人: 一是有钱人,可以来这里居住,享受一下雨林地带的树木花草和岛国凉爽的风以及相对安全的社会环境;二是没钱人,可以来这里挣点血汗钱,享受一比五汇率带来的梦幻感觉。其实这里既不是个学习的地方,也不是个创业的地方,更不是个成材的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9-2010 17:08:27|来自:江苏泰州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中国人来讲这里只适合两种人: 一是有钱人,可以来这里居住,享受一下雨林地带的树木花草和岛国凉爽的风以及相对安全的社会环境;二是没钱人,可以来这里挣点血汗钱,享受一比五汇率带来的梦幻感觉。其实这里既不是个学习或成材的地方,也不是个创业或发展的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9-2010 15:53:16|来自:江苏泰州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教学工厂

“教学工厂”理念是南洋理工学院院长林静南先生创立的,是新加坡在吸收了德国、日本和法国先进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根据新加坡的实际情况逐步树立的一种独特的教学理念,代表了新加坡职业教育特色。简单的说,“教学工厂”就是将工厂搬进学校,当然不是全盘照搬,其核心就是教学要紧贴企业需求。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是面向特定职业岗位的,每个岗位需要一定的职业技能,学生必须接受技能培训和锻炼,才能成为合格的技术人才。新加坡虽然是工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国民接受的是西方的教育模式,但是,与西方国家在文化背景、法律和政治等方面并不完全相同,企业文化体现的还是东方文化底蕴,因此,西方的职业教育模式并不适合新加坡。例如,新加坡的企业并不大愿意接受学生实习,更不用说派师傅手把手教学生了。企业认为它的首要任务是组织生产,学生实习会影响企业生产管理。这与德国的校企紧密合作的“双元制”截然不同,德国企业认为参与培养学生技能,不仅是法律赋予的责任,更是一种社会责任,义不容辞。所以,新加坡的“教学工厂”理念是适合新加坡国情的。

“教学工厂”是通过两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方面,围绕企业需求,面向职业岗位要求,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一个个任务模块,每个模块又包含若干技能,学生通过在实验室里进行大量的实际操作,既学习到了知识点,又掌握了要求的技能。另一方,教师大量参与到企业的科研活动中去,至少有两大好处,一是为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展示了学校的实力,是企业对学校产生信任感,企业也就更愿意接受这所学校的毕业生。二是教师通过参与研发,加深了对企业情况的了解,是企业与学校实现零距离沟通,教师的项目成果运用到教学中,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效果更好。

“教学工厂”需要学校装备大量的试验设施,保持与企业的同步性和先进性,在学校里建立工厂模型,这需要大量的投资。我们曾参观过一个实验室,里面建立了一个按比例缩小的小型化工厂,与实际企业相比,除了规模小了,其他完全相同。我们所在的机械工程学院的实验室,配备了许多先进的机器人、数控机床、生产线。由于教学工作大多在实验室完成,所以,南洋理工学院的各种实验室遍布全校,反而像我们这种普通教室很少。可以这样说,整个学院就是由实验室组成的。每个实验室里塞满了设备,而且所有实验室看不到黑板,取而代之的是计算机、投影仪和白板。南洋理工学院教学设备之先进、数量之庞大,完全超过我国绝大多数重点大学。

“教学工厂”的教学理念得以顺利贯彻实施,除了先进完备的实验室设外,还得益于教师的高素质。学院聘任教师的基本条件是:大学本科,从事本专业工作5年以上,团队合作意识强。应聘教师经资格审查、面试通过后,有一年的试用期,使用期过后与学校签订协议。以后根据工作实绩,每年或每两年签一次协议,教龄越长签协议的间隔时间越长。学院每年度要对教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直接关系到薪金的增减,有领导考核、同事评价、学生评价等很多指标。

新加坡ZF对教育的投入很大,据说,教育的支出占到财政支出的第二位,仅次于国防开支,这点从新加坡ZF对南洋理工学院拨出的经费就可以看出,ZF按照每生1万元标准,全校每年下拨1.4亿新元,相当于7亿人民币,这还不包括学校创收,充足的办学经费,是南洋理工学院优越的办学条件的根本保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9-2010 15:53:51|来自:江苏泰州 | 显示全部楼层
六、敬业与奉献

应当说,要想在南洋理工学院长期坚持工作下去,尤其是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是很不容易的,有两种精神是必需的:敬业和奉献。每上一节课,教师要准备电子教案、幻灯,如果在实验室,还要编写实验任务书,一步一步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步骤。在这里,没有理论课教师和实验指导教师之分,每位教师必须既教理论又指导实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成为“双师型”教师。学院所有课程没有采用出版社现成的教材,而是由担任本课程教学教师自己编写。编写过程允许借鉴已经出版的教材,但不能抄袭,由于版权的限制,规定每本教材只能借鉴不超过300字的内容,所以编写教材绝不轻松。为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及时掌握新技术,学院要求教师每学期必须完成一定的继续教育,鼓励教师提升学历。目前,学院的教师中硕士和博士的比例并不太高,倒不是说招不到高学历的教师,而是用人观的具体体现,那就是十分注重实际能力,不在意学历的高低。

在我的观念中,“奉献”一词很难与资本主义对上号,资本主义就是金钱至上,社会主义才讲求奉献,但是,至少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师在行动上的确在实践着“奉献”精神。就拿我们的三位班主任来讲,担任我们这批学员的班主任,学院没有给他们任何补贴,而且,还要服从课务安排,到课上课,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在没有课务的时候又必须和我们在一起,这就是学院为每个班派三位老师的原因,他们之间可以协调,轮流上课。每次外出参观或游览,总有两位老师陪同,其中一位专门负责拍照,最后制作成光盘送给我们留作纪念。

根据学院最初安排的课表,中午12点至1点为吃饭和休息时间,但是,由于我们大部分学院要回宿舍做饭,中午还要休息一会儿,1个小时根本不够,所以向校方提出下午上课推迟一个小时。其实,我们并不知道,由于学院的老师中午不回家,都在学院就餐,如果推迟1小时上课,他们就要推迟1小时回家,无疑多占用了老师的时间,并且不会有额外补贴。但是,学院的老师没有任何怨言,依然不折不扣地完成教学任务。

我想,新加坡人被马来西亚赶到这个贫瘠的荒岛上,将荒岛建成一个繁荣发达的国家,一个文明宜居的城市,不正是靠着一代一代新加坡人敬业、奉献的精神吗,这种优良的传统没有因为今天的成就和优越的生活而被丢弃,在如今的新加坡人身上更加发扬光大。新加坡,虽然是一个弹丸之地,但这里的人们赢得了大国的敬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