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15-10-2010 21:25:51|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剛经
大乘佛教重要經典之一,為出家、在家佛教徒常所頌持。20世纪初出土于敦煌的《金刚经》,为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品之一,现存于大英图书馆。
金刚经属于《大正新修大藏經》中般若部的经典之一,主要讲述大乘佛教的空性与慈悲精神。由于该经旨在论述成道境界,即無上正等正覺,在佛教中亦为“不可说境界”,故盡管经文篇幅短小,其文字结构仍然晦涩复杂。经文中强调“真理”本身的不合逻辑,必须躬亲体验才能感悟,而无法透过文字和简单逻辑推理而得。由于其精神与禅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理念相契合,《金刚经》在禅宗五祖弘忍、六祖惠能以後的禪宗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其影响也随之源远流长。
佛教運用“金刚”來形容教法的堅固和能夠破斥外道,而不被外道所破壞。
由於人們認虛為實、認假為真,所以頑固地執著自我和外部客觀世界是真實的,由此造作無量無邊的身業、口業、意業,並且受這三種業力的牽引、拖累,以致長劫地生死輪回,經受不可言狀的種種痛苦,始終無法獲得自由和解脫。在佛教释义中,金剛般若波羅蜜多,靠著無上智慧的指引,就能夠超越欲界、色界、無色界,最終到達涅槃寂靜的彼岸,這就是本經題的深刻涵義。
本經缘起
一切的煩惱和痛苦都跟物質和精神有關係,尤其是跟心靈和感情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解空第一”的佛之大弟子須菩提尊者向佛祖請教問題,如何调整与掌控这颗心呢?
修行漸次
眾生與修行者最大的差別,在於眾生執著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而輪迴不斷,而修行者能於佛法中逐步領悟並離四相,直至證悟原始佛性。
执着四相
• 執我相:因我執、貪愛執著而有自我意識、肉身的表相,进而眾生做凡事都以我為出發點。
• 執人相:因有我相,透過五官受外在境界影響於“識田”中映射出人的表相,进而產生七情六慾等變化。
• 執眾生相:因執有人相,因意識、觀念、共業相投,產生團體如家庭、國家、ZF、星球等,聚合而居,眾生個體之間有複雜的因緣交錯(執著人相、眾生相者,為法執,意即對一切相對變化映射有所執著:我與人、好與壞、善良與邪惡、大與小、黑與白、無明與解脫、煩惱與佛法等)。
• 執壽者相:舉凡意識、肉體、四大元素等,皆由因緣所生而不斷生滅,可推至前無始無明與後無始無明,永無止盡(執著壽者相,為空執,意即陷於任何種類的相對變化裡於前無始無明與後無始無明之間,無法遁脫因緣假合之有壽之相)。
摒離四相
佛祖對弟子須菩提的開示就是:菩薩、大菩薩們要想獲得身心安寧,首先要修福、度無量無邊眾生,雖然救度了無量無邊的眾生,而心中不能存留我度了眾生的概念。也就是說,菩薩要去除“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如果没有去除,就不是真正的菩萨。
• 離我相:首先必須行三大佈施:財佈施(施予錢財)、法佈施(施予能轉化執著的出世間佛法,或能解決問題的入世間理論或準則)、無畏佈施(施予能使人安心安定的各種作為),去除貪愛執著,進而遠離贪嗔痴等“三毒”,認清自我肉身與意念為空虛幻有,没有值得执着的地方。
• 離人相、眾生相:修行離我相時,必須利用佛法,循序渐进破迷開悟。因此即便已經離我相,但卻會執著於用來離我相的佛法,通稱為法執,也就是執有人相與眾生相境界。佛法本質也是空虛幻有,佛法對於已見性(或可稱為已證破無始無明)的佛而言是無用處的。佛法只對尚未證悟的眾生有所用處。
• 離壽者相:修行離人相、眾生相時,必須以“空虛幻有”,如同上面所提到的,來對峙相對性的執著與觀念。因此即便已經離人相、眾生相,但會執著於用來離人相、眾生相的“空虛幻有”的念頭,落於前無始無明與後無始無明的一切因緣變化之中,永無止盡,也就是執有壽者相境界。要離壽者相,必須證悟與破除所有一切相對性的因緣假合,也就是無始無明,甚至包括不執“我已破除空執”的念頭,進而找回真正絕對性的原始佛性,也可稱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具體分析,菩薩救度眾生,就要修行“六度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或止观)、智慧。首先是布施,不管是財布施、法布施還是無畏布施,都不要著布施的相,既沒有行布施的我,也沒有受布施的人,更沒有所布施的物,三體皆空,那樣布施的福德才會像虛空一樣遼闊無垠。
无相修行
佛陀提到了自己往昔修行忍辱波羅蜜時,被歌利王割截身體的故事。忍辱仙人被節節支解,亦即千刀萬剮而能忍辱成功,關鍵是做到了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要破除四相及一切相,就要明瞭相狀或名相的本質是空無所有。佛說:“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是名忍辱波羅蜜”。再如代表智慧的般若波羅蜜(第一波羅蜜),“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即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以此類推,諸如持戒、精進、禪定,皆是名相,只有做到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才能真正地持戒、精進、禪定。
诸相非相
人們生活在現實世界中,须衣食住行交往,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分清他人、自己、外界、內心。現在要去除“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并非容易。若无“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那將進入何等狀態?須菩提按此邏輯推下去,那眼前說法的佛祖也不是如來了?佛祖明白須菩提的疑惑,因此明確地告訴他及聽法的大眾:“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即人們見到的一切都是虛假的幻相,當然肉眼看到的如來也不是真正的如來。而只有真正做到“诸相非相”,就可以看到真的如来:“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不可以身见如来。”
信者廣在
須菩提擔心未來的眾生不會相信這種深法,佛祖回应道:“須菩提,你不要這麼說,就是如來滅後五百年,還會有人相信這種說法。這些人自然不是寻常人,也不是親近過幾位佛的人,而是在無量佛前種了善根的人,他們已經破除了“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就是沒有破除四相但相信此經的人,對此經半信半疑而仍在試圖理解的人,或者雖然不明白經意卻仍然喜歡讀誦的人,甚至只是聽人說過此經的名字而生起一念恭敬心的人,他們所種的善根已經非常深厚了。
非法無得
不但要破除四相,否定俗人眼中的“佛”,還要否定佛所說的“法”,以及佛所證到的“法”。佛問須菩提,“我所说的‘無上正等正覺’是佛所证的‘法’么?”須菩提明白佛的用意,所以按照佛的說法進行了否定:“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佛進一步詢問:“須菩提啊,你告诉我,如來当年在燃燈佛的时候,是否證到了‘法’?”須菩提斬釘截鐵地回答:“不,世尊,您当年在燃燈佛位所,就‘法’而言,实际并无所得。”
著名偈頌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