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查看: 990|回复: 0

隆波甘恬开示摘要(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9-11-2010 10:31:51|来自:广东东莞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隆波甘恬开示摘要(一)

转自

隆波田动中禅博客http://blog.sina.com.cn/mahasati

修行动中禅的重点不在于理解,而是自依止,以己为师,真正脚踏实地去修行。如此才能把自己从苦恼中解放出来。



这次禅七的主要目标是开发及增强觉性(觉知、觉性),以便发现自己、认识自己。觉性是超越宗教派别、出家在家之分、各种仪式以及不同语言隔阂的,它是万法之母。因为我们人的身体功能是相同的,心的功能也是相同的,觉性人人具足,只是不显而已。以我多年修行的体验,我保证不会带大家走错路。



佛陀的最根本教育是四念处,即观照身、受、心、法。动中禅乃是以身念处为基础,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身体的一举一动开始训练觉性。等功夫日深,觉性增强后,其余的受、心、法三念处将自然地被观照到。我们要培养觉性,才能跟随佛陀的脚步到达涅槃。



练习此法,智慧自然开展。要很放松,不要紧张地从头到尾都去觉知,动一次知道一次。一套动作完成,共觉知了十四次。觉知不是用肉眼去看,而是用心眼去观,意即停的时候知道停,不必去计数。



坐时开眼,不要眼观鼻、鼻观心,不要凝视某处,轻松地看着前下方即可。呼吸也是放任自然。



经行时可以两手抱胸,或是互握下垂于身前身后,不要前后摆动。步伐自然,不可太快也不必很慢。经行距离约十步即可,直线来回,不必去数步数。转身回走时要由不同方向,可防走久头昏。转身时也要有觉知。



由坐禅换经行或由经行换坐禅时身姿的起身、坐下改变时,最易忘了觉知,故需特别注意。



当察觉妄念时,就表示觉性在起作用。此时立刻回到动作练习,不要被妄念所牵引才好。在培养觉性的阶段,一概不受任何事物影响。



动中禅法乃是以己为师。若能勤加练习,自己今天的疑惑,明天就可能找到答案。



觉性增强后,可以观照出思想的细微动作,何处生,何处灭,慢慢地心与我就会分开,不再执着。



人有两种念头。一种是作主的念头。另一种是与当下所做的事情无关的妄念。觉性所要观照的,就是这种无法作主的妄念。一观到妄念,立刻回到动作练习上。如此,则觉性会越来越强。



久坐身体酸麻,不必强忍。但也不要略有酸麻立即处理,因为觉性很容易被打断。动中禅主要在观身,不是观受,因为受不去观也感觉得到。如果“受”太强而会干扰觉性时,再带着觉性去改变身姿或经行。



觉性增强后,心的状态经过调整,我们的外在行为也会改变,举止更稳重,身体更健康,容光焕发,个人能量增加,更长寿。吃东西不会过量,会懂得拣择适合自己的食物。我本人三十年来未曾生病。



觉性并不是现在才有的。在佛陀的时代,佛陀曾教示弟子开发觉性。只要觉性增强的速度大过死亡的速度,则自然不会恐惧死亡。



练习动中禅越轻松,觉性越容易增强;反之,若越紧张,则觉性越不明显。不要有任何负担。



觉性的形成与增强是用身心去体会的,不是用自己现有的知识去告诉自己什么是觉性。那是不牢靠的,证不到名色分开的境界。觉性必须由自己建立,让身体的动作引导你,不必加上任何思考,让觉性自然显现。此时若有妄念,妄念自然消落,不会干扰我们。但是,这并不表示要去堵住妄念,不让妄念生起。运用觉性起观时,要切记自己是个绝对的旁观者:不管现前有任何感受、情绪、妄想,只要永远保持冷眼旁观,这些境界也会自然消失,不再干扰。要知道这个肉体的我,并非真我,而觉性也只是一条道路而已,一条会通向“道”的路。



觉性就像大象的足迹,容得下其他动物的脚印。佛灭前曾说:你们要时常觉照,要有觉性地修行,不能怠惰。



知识是可以传达的,而觉性却必须自己修来。觉性并非外来的,每个人本来就有,修行只是把它开发出来。觉性是万善之母,修任何法门均须具备觉性。



所谓的僧侣并非指肉眼所见的出家相,而是一种心的状态。所谓戒,也不是指戒律而已,而是守戒的人内心是否清净,而唯有觉性可以使心清澈。所谓定,是指在觉性的观照下,一切身心活动清楚分明而不受干扰。所谓慧,是指境界来了,知道来了,境界走了,知道走了。只要内心清净平静,戒定慧自在其中。吾人开发觉性使它强过念头的牵动,那么行为、语言就得到约束,自然不会犯戒。所谓的内心清净,乃是指心的所有活动都知道得很清楚,念头来了,念头是念头,觉性只是旁观者。一个修行者的真正意义,就是知道当下的一切身心活动,旁观当下的一切身心活动,如此而已。功夫日深,自然会朝解脱之道前进。修行是阶段性的。现在只要方向对了,不必急着求成果,成果会渐次呈现,自己会知道。



四圣谛(苦集灭道)。苦是因为念头之生成而来。在觉性观照下,念头渐减,苦就不能集。而灭苦之道,就是觉性。



念头起时,虽然也在觉性观照之下,但吾人若是尾随念头而去,则表示喜欢这个念头而不自觉,已不是保持在绝对的旁观立场,对觉性增强无益。但是对于一些可以整理出结果的自主性思考,则无碍觉性。但是,此时觉性全照在思考上面,手部的动作练习可以暂停,做了也没意义。



练习时若有外界的声音干扰,不论是喜欢或不喜欢的声音,都是受的一种,不必去理会,也不必刻意去不听,只管练习就是。



修行程度越深,情绪起伏的程度就越小,心的品质就越佳。这与出家在家没有关系。只有随时随地保持觉性的人才能不受任何环境干扰。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