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楼主: jjrchome

2011年中学DSA报名已开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8-8-2011 22:20:04|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4justice 发表于 8-8-2011 18:09
NUSH不是主攻SAT吗, 为什么主流不是去美国?

                                                            
                                                                  NUSHS University Application Statistics 2009 (ZT)  
  
                                                                                            
                                                                          It's up on the school website:
http://www.highsch.nus.edu.sg/userfiles/file/Achievements/Uni%20Offers.pdf

If you are lazy or if they take it down, here it is:






  

They left out UPenn - someone got in too haha.

点评

看来在NUSH学生的心目中没有NTU, 呵呵。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8-8-2011 23: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8-2011 23:46:07|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jjrchome 发表于 8-8-2011 22:15
NUSHS University Application Stati ...

多谢你提供的信息, 看来进NUS主流, 从USA录取的情况来看验证了网上传言Stanford比较看重SAT成绩这一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8-2011 12:29:26|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jjrchome 发表于 8-8-2011 22:20
...

仔细看这个信息, 虽然给出了BUSH的大致去向, 但是还是一叶障目, 为什么不给出学生所去的系科或专业呢, 从这个学校的名字就可看出基重理轻文是肯定的, 就理来说,还是有分的, 他们的学生是去学,数,理,化,生物还是电子,计算机,化工?从信息上看69人去了NUS,而只有6人去了NTU, 排除NTU排名比NUS后的因素, 是不是这些学生都学理科去了, NTU是偏向工程方面的, 不知是不是重理科轻工程的原因在里面。同样一所名牌大学,不同的系科,要进的难度真的是千差万别, 光给出一个学校名,还是难说明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8-2011 17:17:2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4justice 发表于 9-8-2011 12:29
仔细看这个信息, 虽然给出了BUSH的大致去向, 但是还是一叶障目, 为什么不给出学生所去的系科或专业呢 ...

不好说是否偏理还是偏工,我觉得,有可能奖学金也是一个考虑因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8-2011 10:23:58|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jrchome 于 10-8-2011 10:26 编辑
4justice 发表于 9-8-2011 12:29
仔细看这个信息, 虽然给出了BUSH的大致去向, 但是还是一叶障目, 为什么不给出学生所去的系科或专业呢 ...

谈到NUSH,不能不提一下纽约三大高中之一,培养出5名诺贝尔奖得主的美国的布朗士科学高中,因为 NUSH正是布朗士科学高中的“翻版”。希望NUSH在不久的将来也能够缔造出同样的辉煌。

科学家的摇篮——布朗克斯科学高中
转载自揽月湖畔的教育碎思博客

                        

美国的教育一直有着传统教育与进步主义教育的争议。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Sputnik,每90分钟绕地球一周,这件事引起美国举国上下一片惊慌,学校教育绩效不彰被认为是罪魁祸首,被认为是亟须大规模改革的首要目标。于是,“国防教育法案”立即在国会获得通过,由联邦政府提供大量经费,加强数学、自然科学以及外语的教学,纽约布朗克斯科学高中(BronxHigh School of Science)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布朗克斯科学高中成立于1938年,纽约市教育部通过议会决议由梅斯特博士作为学校的首任校长。学校位于克雷斯顿大道和第184街的一座哥特式建筑。这个建筑建始建于1918年的拳王蔡尔兹高中,后来由沃尔顿高中(1930年)和德威特·克林顿高中(1935)共同使用。1938年布朗克斯科学高中成立后,其150名九年级学生和250名10年级学生共同使用德威特克·林顿高中。由于布朗克斯科学高中不断壮大,克林顿高中逐渐归还其主体建筑,期间还在一起共同使用。2年以后,两校有单独的教学人员和班级,但有相同的监督和管理。


1946年,在梅斯特博士的带领下,在教师和家长协会的努力下,学校成为男女同校,学校通过了《学校章程》,绿色和金色被梅斯特博士选为学校的颜色,绿色代表叶绿素,黄色代表太阳,两者都是不可或缺的生命链。1958年2月,梅斯特博士辞去了长达20的校长职务,亚历山大博士接任梅斯特担任校长。在校长亚历山大博士的领导下,完成了一项新的建设计划,建成了新的教学大楼,1959年3月3日,布朗克斯科学高中的学生和教师搬进了新的校舍。他们进入了最现代化的实验室和新的图书馆,在这里,有绘制着一个伟大的科学家的引人注目的壁画,迎接进入大堂,提醒学生和教职员,我们都是自己心灵生命中最重要的主人。先后在布朗克斯科学高中工作过的著名教师有:梅斯特博士、物理科学(1938年至1958年),米尔顿博士、生物(1977至1990年),文森特先生、生物学(1990-1994年),斯坦利先生、物理科学(1994-2000),斯塔克威廉先生、社会教育,(2000-2001年),瓦莱丽里迪女士、生物学(2001年至今)等。


自学校开办以来,学校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它的毕业生们几乎在所有领域取得了成功,特别是在科学和数学方面。许多人已经成为在政治、原子物理、医学、工程、音乐和卫生事业等领域的杰出人才。如哈里·森戈尔丁,纽约市审计长;奥利弗科佩尔,纽约州众议员;第一个黑人美国神经外科医生托马斯马修·库珀;梅尔文施瓦茨和史蒂芬温伯格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布朗,美国国防部长;克特罗和沙费尔是著名的专栏作家;鲍比达林是音乐家。


   学校的教育使命和教育理念是“为社会提供教育和机会,有自己独特的天赋和才华的学生,以准备在科学和社会意义和有益的作用他们。”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全面发展的人”。“它宣称学校是激发动机、丰富大脑和净化心灵之地,是帮助学生实现提高自我、服务社会目标的大家庭。学校要为学生发展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方面的兴趣和天才提供无与伦比的机会。”未来将继续会看到处在中学教育的前列布朗克斯科学,技术准备和科学的未来时代。


布朗克斯科学高中的学生和教员都能感受到学校优越的办学条件和先进的办学理念,布朗克斯科学不是一个单纯的教育机构,它是一个家——这是一个不断成长、推动自我与社会的家。每年,来自纽约市的五个区成千上万的学生进行综合考试(同时包括数学和语言)成绩,进入布朗克斯科学高中,每年大约录取800来名学生。目前,学校已经拥有几十个民族的在校学生超过2600人。


获得美国“国宝银行2005奖学金征文比赛”第三名的胡雪儿在文章中这样写到:“小学毕业以后,我得到了考纽约市三大重点高中之一的机会。在经过了一系列资格考试之后,我被布朗克斯科学高中录取了。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我特别的激动,对未来的高中生活充满了渴望——期待新的生活体验。”“在布朗克斯科学高中上学的日子里,我觉得自己每一天都在进步。我选择的课程一年比一年难,我甚至选修了一些大学才学的科目,这些课程对我来说虽然并不容易,可是我觉得这是一种挑战,对我自己的挑战,我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应付。趁著年轻,我要学得更多。我觉得自己的中学生活非常的充实,除了每天读书,我还参加了很多的社会实践活动。于是我对妈妈总是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成功必备的两个前提——教育和实际经验’有了深刻的体会和认识。”


布朗克斯科学高中的学生出勤率率达到92%,学校的校长几乎认得每一个学生,见面就叫得出名字,这给学生们一种备受尊重的感觉。不仅如此,学生还有老师的手机号码及电子邮箱地址,平时通过各种途径沟通交流,不仅创造了温暖的环境,也拉近了师生的关系,学生们能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更愿意接受教导。


另外教师也会衡量学生的程度,除了专注于基本课程,布朗克斯科学高中提供了基础课程如英语,生物,物理科学,数学,社会科学,外语,艺术,科技,卫生和体育等,另外还开设了大量的选修课程,如学校一级荣誉课程和英语选修课程、社会科学,数学,生物,物理科学,外语,科技,美术和音乐,学校会设计适当的教材及进度。布朗克斯科学高中的每个学生都有责任导师,课业的、生活上的任何问题都可与之资讯。学校与家长更是紧密合作,5天里学生如果有3次逾越举止,学校就会通知家长注意。学校采取严格的小班制,一班12人为限,以确保学生真正学到基本的读写和数学技能。


除了基础的通识教育,学校还会为这些有非凡天赋的学生提供资优教育和特长教育,开展天才教育的方法是让学生在一周中从正常上课时间中抽出几次,参加艺术、数学或自然科学等课程,向学生传授这些相应科目更深入的知识。即向学生讲授比普通高中课程更为深入和超前的各学科知识。


布朗克斯科学高中还组织各种活动让有才华的学生进一步挑战自我,如参加“解决未来疑难”、“思维探索”和“名著阅读”等全国性项目。还有全国的“资优班”项目课程和考试,如果在“资优班”联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如3分以上,学生就可在几乎所有4年制大学中免修一定学分或升级。


组织活动能力也是布朗克斯科学高中非常注重的能力。这方面的机会也有很多,除了班干部和学生会这些需要竞争的位置外,学校还鼓励学生办报纸和俱乐部。一个学校可以办好几份报纸,俱乐部更可以有十几个。拉几个兴趣爱好相近的同学,成立一个俱乐部,自己就能成为领导人。学生也愿意竞争各种领导职务,这对他们将来适应美国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很有好处。


美国的社会是竞争激烈的社会。因此学校培养学生,注重的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创造力。布朗克斯科学高中里能评上优秀的学生大约占1/10。这种评选不是老师说了算,也可以竞争,学生如果自己认为够格,可以自己提名竞选,由老师和同学共同评议,其透明度很高,也比较公正,这样就更能起到榜样的作用了。


布朗克斯科学高中始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拥有近百个学生俱乐部和几十个体育运动队,除传统的棒球、篮球、足球运动队以外,它还有保龄球、击剑、手球、体操队等学生的运动组织。大量举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音乐系为学生提供了机会,无论是在春季和秋季,假日都有学生演出的音乐会,晚上的音乐会给是给父母、亲属和公众。有5个演唱特点的演艺团体,除了举办专业性质的演艺之外,作为学校作为公共服务每年都要到医院和养老院进行演出。布朗克斯高中课外校外俱乐部也有60多个,学校的礼堂常被忙于彩排的学生所占用。倡导学生接触社会。例如,对有兴趣于建筑的学生,鼓励去建筑设计公司参观,做义工。有的学生给科学家当助手,有的甚至跑到国外研究机构去见习。还有学生定点到教堂帮助收容无家可归者,有的帮助社区图书馆整理书籍,有的到医院为孤独的老年病人读报,等等。学校要求学生参加社会活动的时间每年不得少于50小时。这些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组织能力,促进了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精神的养成。


布朗克斯科学高中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开放的机会:办公室有有关高校开放日的资料,提供奖学金的高校材料可在学校办公室和Naviance领取,参加夏季高校的机会从指导部的网站上发布,组织学生参观每一个大学举办的招生介绍会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组织解决小群体的学生在学校进行个别教学。课余时间,老师还会带领学生到各个著名大学去参观,激励他们升大学的意愿。学生的表现是杰出的,但教师们发挥的作用更是功不可没。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未来时代,我们将会继续看到处在美国高中教育前列的——布朗克斯科学高中奋勇前进的身影和坚实有力的步伐。

                                                                        

点评

哇塞!好鼓舞人心,爱死你。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10-8-2011 10:32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8-2011 12:15:48|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jjrchome 发表于 10-8-2011 10:23
谈到NUSH,不能不提一下纽约三大高中之一,培养出5名诺贝尔奖得主的美国的布朗士科学高中,因为 NUSH正是 ...

如果NUSH是为了新加坡培养数理人才而设, 觉得就是为别人做嫁衣裳了,  以这些年的观察来看, 新加坡不可能在基础科学投入太多, 也不可能跟大国相比, 新加坡对科研机构公司化管理也注定了不可能出人才, 相反科研人员的前景勘忧, ASTAR及NTU整个研究team, 一裁到底的事也是时有耳闻, 最典型的事例要数蔡明杰博士了, 一个Stanford 的博士, 在新加坡从事研16年的科学家, 最后只有开出租车的份了, 详细可看: http://en.wikipedia.org/wiki/Cai_Mingji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8-2011 14:44:48|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4justice 发表于 10-8-2011 12:15
如果NUSH是为了新加坡培养数理人才而设, 觉得就是为别人做嫁衣裳了,  以这些年的观察来看, 新加坡不可 ...

新加坡政府“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份雄心和胆略还是很令人钦佩的, 而且也不是没有成功的可能。开个玩笑,这叫"但行好事,不问前程“。。。

我对”蔡明杰博士事件“有两个感想,一是他半辈子埋头于科研工作却于中年惨遭辞退,令人同情!二是他失业后后能够放下身段兢兢业业每天开15个小时出租车赚钱养家,令人敬佩!

蔡博士的博客已经关闭了,很想知道他近况如何,是否已经找到了合适的工作?

转载一篇博文,驕傲地為華人寫歌,其中写出了作者对”蔡博士事件“的感想:

“寧可信苦地辛苦著,也不願沒有目的地前往目的地“
辭去實驗室工作,今天滿一週年。
365天,過得異常地辛苦。
除了堆積如山,關我與不關我事的工作,
還有從幕後走到幕前的隱私權問題,
和別人的目光與突如其來的飛刀。
母親常會念說:“哎,唸了二十年的科學,
現在為做“這些事“而荒廢了,多可惜。“
但我今天特別覺得自己做的決定是對的。
因為看了一篇Alvinology的報道。
他的博客中提到一位世界著名學府
Stanford University的教授在被本地的科技學院辭退後,
不得不轉開德士維持生計。
http://taxidiary.blogspot.com
我驚覺,這位教授,是我的大二科研導師,蔡博士!
也是我在前公司的樓上科研小組的總組長!
他發表過不少大文章,
並在酵母的抗癌蛋白p53研究上有很大的國際貢獻。
我在離開時知道他快退休,
卻不知道原來他是被裁退的。
而且被裁退的原因,和他是華人,有很大的關係。
閱讀他的部落格,
看到他樂天地訴說當德士司機的苦樂,
我哭得好慘。好不心痛。
我曾任職的集團,在我走之前來了個高層大改革。
為了邁向國際化,
捨棄原本不錯的大家庭風氣,
改由洋人來做領導。
洋人老板不是不好。
他們比較relax也比較有幽默感。
最大的兩個問題是,
1)洋人比較信任洋人。
不是他們覺得華人不夠好(我天真相信),
而是溝通有差。
2)他們的薪金和津貼很多。
請一個等於請兩個華人。
(有時候我會想,
是不是應該也給有貢獻的本地人才公平的競爭機會呢?)
科研是我生命中最愛的東西之一。
現在還會不時想念。
然而當我的記性一轉到在實驗室裡被兩位洋人同事欺壓的片段時,
我便很慶幸自己離職了。
他們不是壞人,
只是本領不怎麼樣,
所以選擇用踩別人來抬高自己的手段。
我自認口才不好,選擇以退為進。
如今,我雖然辛苦,卻更開心。
這是我的國家,我是在為本地的樂壇奮鬥,
努力用流行音樂的方式提升我們的華文水平。
雖然音樂不比科學來得崇高,
但歌詞的安慰劑(Placebo)的作用至少立竿見影。
就說我在這方面膚淺吧。
能看到自己的作品在人們的眼中招來一陣淚水,
或在他們臉上拉開一個笑容,
有時比用一年的時間等一個實驗結果,
來得有滿足感。
現在的我,不能再為新加坡的科技做出貢獻,
可是我正在驕傲地為華人,我自己的民族寫歌。


下面抄录蔡博士博客中的一段文章,从中可以看出他的一些”心路历程“:

Since the takeover of leadership by some western “big shots” a few years ago, the Institute of Molecular and Cell Biology (IMCB) of ASTAR, Singapore, a place I have worked for 16 years as a PI (principal investigator), a place that was once flourishing, promising, and pleasant to work in, has been in a mess. Bestowed with the kind of power they had never seen before, these once reputable scientists turned everything in the institute upside down. The previous democratic and consensus-oriented management system that had worked well for more than a decade in the past was thrown out of window and replaced by one that was marked by domineering, manipulation, and incompetence. What they lacked in experience of management, adequate understanding of the institute, and proper respect for fellow scientists as their colleagues, they made up for in arrogance, prejudice, and naked muscle of political power. Some PIs were sent packing, and some were promoted, all up to the new leadership’s manipulative and twisted standards. Despite my considerable contribution to building up this place into what it is today, I was among the first few PIs to be told to go. My employment contract with IMCB was terminated by May, 2008, without any forms of compensation given.

I was hence forced into a deeply difficult position. Becoming jobless at my age is perhaps the worst nightmare that can happen to any ordinary man, not to mention the loss of life-long career. Ever since I was informed of their decision sometime in 2007, when the economy was still booming, I had been trying hard to find a job. I had submitted countless CV and application letters to various places in Singapore including universities, government agencies, and private companies. Most of them, however, never responded. A couple of replies I did receive never materialized into anything positive. Later, the outburst of financial crisis world wide helped extinguish my last hope of finding a job anytime soon. By November 2008, I finally made a decision to become a taxi driver.

At the time like this, the taxi business is probably the only business in Singapore that still actively recruits people. I signed up for a training course run by a government-linked transport company in November, with a course fee of nearly $280. On paper, the Express Taxi Driver’s Vocational License Course, or TDVL, is supposed to run six days a week, five hours a day. But in reality, the daily course never lasted longer than 3 hours. The whole purpose of the course was to help you pass the test and get the license. It was divided into five sectio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Routes and landmarks, Names and locations of buildings, Defensive driving, and General paper, which included subjects such as highway codes, vehicle maintenance, healthy living, etc. The instructors were either veteran taxi drivers or representatives from government agencies such as Land Transport Authority (LTA).

My class started on 1st of December, 2008, which consisted of more than 30 people. There were three classes running at the same time and all were about this size. The course was very easy. Every day, the instructors told us what to highlight on the manual and asked us to memorize them because these were the materials that were going to be tested. As long as you did that, it was impossible to fail the test. Even if you fail, you still have one year to take an unrestricted number of retest. With such ease, no wonder there are nearly 100,000 people possessing taxi driver’s license today in Singapore, almost 3 for every 100 Singapore citizens, children and infants included.

By the end of February this year, I finally received my taxi driver’s license, and thus began my new taxi driver’s career. This blog records some of the events that I have experienced as a taxi driver. They are all actual events and are presented as truthfully as possible. Special precautions have been taken to avoid revealing any specific information which may help in any way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persons described in these events. The purpose of this blog is to provide readers with the first hand accounts of my experience of converting from a veteran scientist to a rookie taxi driver in today’s Singapore. The views and encounters described in this blog may be insignificant, isolated, or biased. Nevertheless, I am sure some readers will find this blog interesting and helpful in widening their general perspectives on Singapore.

Finally, I want to thank my family for their trust and support, and for always being at my side to endure with me the trauma, the distress and the anxiety caused by my job loss. I also want to thank all of my customers, especially the ones who have shown their grace, kindness, and understanding to me when I made mistakes during my work. They are the important factor to encourage me to carry on.

Posted by Mingjie Cai







点评

Sign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10-8-2011 14: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8-2011 18:23:29|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给的资料真详细,虽然女儿还小,不过现在心里有底,进小学后除了学校功课外,可以计划其他专长的项目已经安排考级拿证书!!:lo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8-2011 02:27:34|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弱弱问一句,DSA和PSLE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考的?有什么区别?国际学生能考么?谢谢!

我和儿子在英国,因不久要去SG,所以关注这个坛子一段时间了,感觉这里的爸爸妈妈对孩子的学习抓得真紧啊,看来SG的学习压力很大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8-2011 23:51:51|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jrchome 于 22-8-2011 00:07 编辑

Primary School Leaving Examination (PSLE) 就是 小六会考,类似于中国以前的“小升初”考试。考试时间为8月底至10月初,由Singapore Examinations & Accessment Board出题, 放榜后学生统一参加S1 Posting,教育部根据学生的志愿和PSLE成绩分配中学。PSLE基本上是“一考定终身”,考试成绩决定上什么水平的中学。名校的分数线通常在257~263之间。

Direct School Admission(DSA) -直接招生计划,类似于中国中学和大学的“提前招生”,考试时间为6月至8月。DSA由教育部统一管理,各学校各自出题,分别考试,最终以各自的标准选择心仪的学生。被选中的学生仍需参加PSLE,  如果达到DSA中学的最低分数要求(通常为200~220分),就直接被录取,无需参加S1 Posting。

国际学生肯定是可以参加DSA。以下摘自教育部网站:

“International Student without Dependant's Pass (DP), Immigration Exemption Order (IEO) and whose parents are not Singapore Citizens (SC) or Singapore Permanent Residents (SPR) are to take part and pass the Admissions Exercis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EIS) if they wish to seek school admission to mainstream public schools. Such IS who wish to participate in the DSA Exercise can apply to the respective DSA schools first before taking the AEIS. Please refer to the AEIS website (http://www.moe.edu.sg/education/admissions/international-students/admissions-exercise) for details on the 2011 AEIS and registration dates.”


您所心仪的莱佛士是这样要求的: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non-Singaporean and PR) who wish to enrol into Year 1

Criteria

If you fall into one of the following categories, you must apply to take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s centralised test. You would need to inform RI about your test date at the point of registration:

International Student without DP, IEO and whose parents are not Singapore Citizens or Singapore Permanent Residents.

International Student whose parent(s) is/are holding an S Pass or Work Permit (R Pass), without DP, IEO and whose parents are not Singapore Citizens or Singapore Permanent Residents.

Schedule (2011)
The application period is from 13 July 2011, 12 noon to 26 August 2011, 12 noon.

The Entrance Examinations and General Ability Test (GAT) will be conducted on 20 and 21 October 2011.

For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applying to RI as an International Student, please click here.


莱佛士为国际学生提供了参加DSA的机会,但只有成绩特别出色或有其它非常突出特长的学生才有机会被录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