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jjrchome 于 12-9-2011 12:09 编辑
DSA,SM1的另一条路径
作者:流水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2f16b60100ugat.html
7月22日下午4:30,接了夫人电话,还是没有华中DSA录取的消息,心情有些沮丧,这个周六周日估计不会好过了,女儿肯定会打电话倾诉,要做好一切心理准备迎接倾诉的“洪峰”了。恰逢周末,心情也阴,在办公室又待了10分钟的样子,决定早点下班回家。
走到电梯间,再次接到夫人电话。“卡啦卡啦”的也听不清楚,只有“接到通知了”这句还算清楚——有这一句就够了!我的心情顿时阴转晴,阳光灿烂,“回家再说,回家再说”地答复着,临上电梯,看看表:公元2011年7月22日16时42分。
知道这个DSA项目,得益于狮城贝贝。今年初女儿和贝贝姐姐电话,贝贝告诉了她这个项目,于是女儿就开始留意。
所谓DSA,是direct school admission, 可翻译成“提前招生”或“自主招生”,也可翻译成“特招”。其做法就是在0-level考试之前,新加坡几家顶级的学校对一些具有特殊成就的学生提前招生,报名学生是必须具有一项或多项才能及相关成就,譬如体育、书画、音乐、学术等等。就女儿所知,莱佛士、华中、英华、维多利亚等学校都有这个项目,每年的5月底6月初在网上(学校网页)发布招生信息,学生根据要求进行报名;到7月初进行面试;半个月后开始录取。“你可以把我的经历写一写,希望能给后来的学弟学妹探探路。”女儿电话里对我说。
还得感谢小思飞在报名前提醒女儿。今年5月20日左右,女儿在网上看到了华中的DSA启示。招生主要分为4类:艺术类、体育类、CCA、学术类,报名截止时间在6月底。艺术类,当然是指吹拉弹唱啦,像二胡、钢琴、笛子、扬琴、小提琴等等,体育类不用解释了,CCA一类就是有领导才能的,就好像我们这里的学生会头头或者是搞团工青妇之类的领导干部,学术类就是在数学、物理、化学、文学等方面有什么建树啦,比如比赛得了什么金银铜铁锡奖啦、文学上有什么作品啦啥的。要求至少有一封学校老师或者社会名流的推荐信,平时的获奖作品、各种证书,CCA成绩,中四第一学期的各科成绩(其实就是学生0-level一摸成绩),中学以来的学习情况(留学生只有中三和中四的),以及自己写的一封自荐信,这些资料一要整理后(有的复印)交到华中负责招生的办公室,二要把这些资料自己整理成英文文本,校对无误后,按要求传至网上。
有DSA项目的学校不少,像莱佛士、华中、英华、维多利亚等等,但各个初院招生的重点不一样,多数是艺术、体育和学术类的理科。是报名一家还是多报几家?学姐的建议是这些报名资料在网上各学校都能看到,为了表示对一所学校的“情有独钟”,还是报一家更好(而女儿的朋友思飞就报了莱佛士、华中和英华三家学校)。至于CCA成绩,女儿认为一般DSA成功的学生都在40分左右(貌似难以完成的任务),她最后七拼八凑,加到了36分,自己感觉“说得过去”了(可思飞只有24分,最终也被录取)。这些貌似“纠结”的事情,后来看不过是浮云,报名几家学校都无所谓,只要你有精力和时间去准备哪些材料,当然CCA分数高了还是好,至少能引起学校的重视和兴趣,但分数少了也不说明不能录取。关键还是要有过硬的成绩或奖项。
7月6日下午4时左右,女儿接到了华中的面试通知。7月8日下午3:00,华中的教导主任陈女士进行了面试。当天晚上8点多钟女儿在电话里给我们简单学了一遍面试的情况:当然,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你要选择华中,你为什么没有报莱佛士,还有英华自主?得到了女儿的回答后,陈女士指着桌上厚厚的档案说“报名的很多,能够进入面试就很优秀了。我们招收的名额很少。”本来15分钟的面试时间,聊着聊着就过了半个小时。时至今日,我只能把问到的问题做个简单记录了,再没有能力还原本色——
“最近两年对圣公会不熟悉了,已经很少有学生报考我们这里了。如果我录取你的话,你在城东,学校在城西,你可很不方便啊……” ——“老师,我是scholar。” ——“啊,对、对,那么你就住隔壁宿舍吧。” “你的中三成绩是年级第一,中四成绩也是年级第一,中二的成绩怎么没有呢?” ——“我是scholar……”
“留学生报考理科的很多,看你的理科成绩也都是A1,生物、化学成绩都很不错,为什么不学理科要报考文科呢?” “文科特招要比理科容易一些,因为报考的人少。你想怎样选择专业呢,能用英文学习中国学习这门课吗?” “你平时的生活怎么过呀,都有哪些方面的朋友?” “你来了以后专业怎么选择呢?” “你怎么选择CCA?” “你想去哪里上大学呢?”
这每一句问话,都有一长串交流。陈女士甚至把女儿要报考的专业走向都做了一个简要介绍,到哪里上大学,到哪里去读研,等等等等。不过最后还是留下了让女儿十分纠结的话:“我对你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适应能力、人品都不担心,但我不知道教育部是不是能批准。”然后就重复几次叮嘱女儿:“你回去以后一定要好好考O-level,如果这次不能录取你,年底一定要给我们写信,或者经常来信,如果学校有指标,一定录取你。”
“这是我们最后一次面试,不可能有第二次面试。” “你的小说能留给学校的图书馆吗?” ……
什么叫“最后一次”?为什么叮嘱我一定要好好考O-level,难道这次“没戏”了吗?在纠结中哭泣,在哭泣中等待……终于,通知:7月25日下午4:30,到华中签约。
感谢上帝,能让我们有一个快乐的星期天! 补记:7月25日晚9时,女儿电话里给我们简单介绍了下午去签约的情况:这次DSA进入华中的一共有4大类24人,其中scholar有6人,其他全是local,学术类的中国孩子一共有4人,分别来自四川、辽宁、河北(石家庄2人),其他类的是否有中国孩子,女儿在40分钟的见面会上不可能弄清楚,权当都是local了。尤其令女儿感到“诡异”的是,DSA学生中,竟然有两个莱佛士“投奔”华中的。
女儿是所有DSA中唯一一个以文科学生报名进入的scholar。辽宁的女孩告诉女儿,原来她也想报双文化(中文、英文),但面试时老师告诉她scholar不可以报这个专业,于是修正为理科。这么说来,女儿能够进入华中这个专业,真是特殊情况了。不过今天老师又一次提醒她“等入学分班考试时再看你的英文成绩”,“你有兴趣和热情,但原来的直升班都已经有4年的英国文学底子了。”华中对学生的负责任,可见一斑。
下午的见面会,华中的老师告诉了她们几个注意事项:1、你们签约后,就没有O-level考试后选择学校的权利了,必须进入华中学习。2、你们签约后,学校要监控你们的学习成绩,体育类的不要吃太胖了再也跑不动,学术类的不要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成绩下降太厉害的话,学校会发出警告。3、O-level成绩将作为你们进入华中分班的依据。4、O-level考试成绩不能在20分以上。5、scholar不必回新加坡等O-level成绩和填报初院,可以晚半个月回新加坡。(后来又告诉说可能要补课,建议早点回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