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国庆节假日消费各个商家是卯足了劲想赚一桶黄金,但是面对日益成熟的中国消费群体, “中国制造”却是一个“难言之痛”——“若质量不合格,双倍赔偿”!是许多商家抛出的秀球。
中国当前的消费市场当前存在一种普遍“怪相”——很多人都害怕购买“国货”,特别是在一些价位较高的产品上(如手机、电脑、轿车等)都赞国外品牌好。有人说这是“崇洋媚外”,可大部分骨子里“很中国”的老百姓还是实事求是的: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实上中国制造确实很国外制造存在一些差距,这些差距特别是体系中产品的人性关怀上,中国制造远远做到不够。
现在,买空调、冰箱、彩电、洗衣机,都会得到“三包”承诺。但是当你发现质量问题、需要“售后服务”的时候,你的“权利”可能会招致更多的麻烦:修理,当时修“好”了,隔三差五又“复发”;再修理,三番五次,越修越坏,终至报废。本来是花钱买享受、买便捷,最后变成了买麻烦,买气受……屡屡受伤的消费者,不得不对“国货”另眼相看了!
在中国,一说到要把企业做大做强,第一反应就是“扩大生产、增加销路、提升科技含量”等,少有把“提升品质”作为产品的生命力来对待 “万一出现质量问题咋办?”,大部分厂家会说:“包退包换。”——楞是没一家企业敢于“双倍赔偿”,这是中国制造普遍的“痛”。
我们说,消费者在购买每一件产品(商品)时,都要思前想后、反复比较的,或因急需,或因喜爱,或是因其物美价廉。消费者购买产品付出的“心力”,也是产品附加值的一个“元素”。产品质量出了问题,不仅心情大受打击,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和生活(比如夏天空调坏了)。可见,“产品质量”对消费者的影响,是如此地直接、强大。老百姓也是在对“产品质量”的感知中,对国家、民族、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作出推理与判断的。
大家可以注意到的是,虽然也有很多企业敢说“假一罚十”、“质量不合格双倍赔偿”,但那都是说说而已的“广告词”罢了,未尝真敢将其写进《产品说明书》里,如果消费者“当真”了,此类“大话”企业会有足够的托词“对付”的!于是,消费者不仅屡屡“肉疼”,更是每每“心寒”了。
“哀莫大于心死”——消费者对“国货”的冷漠,自然引来企业的抱怨,“不支持国货==不爱国”等,就是有的企业对消费者的无端指责。岂不知,这种浑然不觉的意识,才是中国制造的最大悲哀、最大伤痛。
窃以为,要想医好中国制造的“痛”,其实不难:只要依法生产、确保品质,切实兑现“质量不合格,双倍赔偿”承诺,就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