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行路线框架》
一、《修学法门的基础》
1、佛菩萨有一点帮不了我们,就是我们起什么心的事。所以通过训练‘智慧观照法’来达到‘我能伏心,心不伏我’的境界。“智慧观照法”的训练是有次第的。
2、无‘见谛’,即‘远尘离垢,获法眼净’。法眼净已,才有资格修法门。只有能伏住心,才能修定。这是个基础。若不远尘离垢,学法无益。修行的起步,就是不能有邪见。我们的知见,都是无明意想的尘垢,都是邪见。
3、深知诸佛功德,要深知;深知众生过失,要深知。要透达因果规律,佛教最低的智慧标准,就是一个‘因果’概念。
4、别用情识意想,来猜测佛菩萨圣人境界。别用情识意想,来看待智者的行为。
二、《与法门的因,法门的缘》
1、将布施、持戒等功德善根回向到某法门上,来发愿种因。
2、以恭敬、供养来结缘。根本的来说,是恭敬、供养你的‘传法上师’。因为,你受学的法,来自‘传法上师(善知识)’。供师,即供法。
3、受学某一法,要善于接受、记住此法的相貌。这也是将来我们要成就的目标,关键是要记住。
4、特别强调‘重法人’的相貌。
三、《与菩萨(善知识)的因,菩萨的缘》
1、佛菩萨(善知识)每做一件事情,都至关重要。佛菩萨(善知识)不会多说一句话,不会妄说一句话,不白做一件事,火候把握得极恰当。我们能否与佛菩萨的讲解相融相通,要看我们有无本事来接受了。
2、佛菩萨展现神通的目的,是希望每个众生都能于智慧、神通起向往心,待我们结果的时候,就能明白一切,做到一切。
3、听法者或被召集人,都与此法有因有缘、有一定根基的人。这是关键点。
4、凡是与某个佛、菩萨、圣者、善知识人有因缘的,凡是与他身上的法有因缘的,他的出现,都会让你提升好大一块。所以,要建立好与佛菩萨(善知识)人、法、境界的因和缘。
四、《修行的因,修行的缘》
1、《三十七助道品》,至少要发愿建立。
2、反复的发好《十回向》大愿,这些大愿,互为因缘。
3、别造那些令自己断一切善根的业。比如说‘十恶轮业’。至少要‘保本’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