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查看: 2018|回复: 9

原创:浅谈净土法门之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9-11-2011 15:08:13|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浅谈净土法门之信


    信是百法之宗。对净土法门来说,信是打开极乐世界大门的一把钥匙。修行净土法门,如果不先建立信心,就不可能发愿求往生;不发愿求往生,就不可能修行念佛。所以信、愿、行三资粮中,信是最重要的部份,是愿与行的基础。   
身为净土行人,如何才能真正把握住“信”这把极乐之匙呢?以下我们将从起信、真信、坚信、深信、唯信五个方面来阐述,使大家把这个“信”在自性本心里真正建立起来。

起信

    《四十二章经》云:“人身难得,中国难生,佛法难闻,信心难起。”这句话清楚地告诉我们“一失人身,万劫难复。”
“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即使得了人身,生在一个没有三宝和正法的地方,得人身无异于到了恶道。因为不明佛法,没有三世因果的观念,自然不免作恶作业,临终还是要堕入恶趣;即使佛法住世,但是没有皈依佛门,没有听到正法依然无济于事;即使进入佛门,如果没有遇到真正的善知识,反被邪师迷惑,不辩邪正,随波逐流,就更是一件可悲可痛之事;即使圣教存住于世,但是没有得受教法,没有趋入正道,就像高高的太阳挂在天空,对盲人来说没有任何用处。更何况有些人只是为了追求今生的丰衣足食或来生的人天果报,没有真正认识到生死轮回,没有追求真正意义的解脱,没有生起出离之心,那样学佛,无异于贫穷之人进入一间暗室,纵然里面遍布稀世珍宝,却目不能视,终归两手空空,无有所得。
    看到这四难,此生能够亲近善知识,听闻到正法,我们真得要从心里感到深深庆幸和感恩。
佛法八万四千法门,佛教三藏十二部典籍,佛陀针对种种根机不同的众生做了全方位的开示。面对这浩如烟海的宝藏,身为末法众生,资质低劣,根基浅陋的我们该如何选择?
如何才能找到那扇正确的大门?
如何走上真正适合我们,真正能够解脱生死的正道呢?

    这个问题佛陀在经书上已经给了我们清楚的开示。昔年佛陀看到末法众生在生死业海中循环无尽,悲心之下,不请自说,不问自说,直接宣讲净土法门,并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净土之路直接、简单、时间短、修持容易,只要我们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带着信心,愿心、行心三种资粮,当生必得解脱,临终定生极乐。
    即使是佛陀亲口宣说,十方诸佛伸广长舌音宣告证明,初闻此法门,我们的反应是什么?
    不相信???
    为什么???
    宋代国学进士王日休居士在龙舒净土文起信篇里对此有过清楚的描述:众生骤然闻听到净土的种种妙相,多不相信,这并不奇怪,只因为我们被眼前这个所见所闻的秽土浊世所障碍,认为眼前见不到的东西就不存在,这就同不信净土的人是同样的知见。
    好比住在简陋贫困如同粪土的地方,怎么知道广阔大厦里的清净美好呢?平时用小粗碗吃些篙叶野菜这种粗劣无比的食物,怎么能想象的到摆满了方圆一丈的山珍海味,美食佳肴呢?省吃俭用,拿破旧的小箱子积蓄了一点点小钱,怎么能知道国库里充溢的种种金银财宝呢?
    所以生在这娑婆国土、五浊恶世的我们,难以相信阿弥陀佛这样美妙庄严佛土的存在。因为我们都是生长于母体胞胎,便不知道极乐世界能够莲花化生;因为人身在这世上不过百年之寿,便不知道极乐世界有恒河沙数的寿命;由于在这个世界所有的衣食必须要由辛苦劳作方可得到,便不知道极乐世界有随念而至的衣食;由于这个世界的快乐常常夹杂着忧愁烦恼,便不知道极乐世界有纯一清净的快乐。
     然而释迦牟尼佛所宣示的西方净土依正庄严,真实存在,不能由于我们现前肉眼见不到而不相信呀!
    何况佛切戒行人说妄语,必然不会以妄语诳骗世人,世上的人说妄语,不是为了得到利益就是为了避免灾害,佛无求于世,何谈到利益,佛视生死犹如用刀砍向虚空,何来避害,是以佛根本不用说妄语。世间中等以上之人,尚且不肯说妄语坏其行为,何况佛呢?佛语可信,这一点是毫无疑问。因此古圣贤才发出一声呐喊呼喝:佛言不信,何言可信?
    听到这声断喝,我们被愚见蒙蔽的心是否如当头棒喝,看到一线光明,生起一丝信心来了呢?


发表于 29-11-2011 15:09:16|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真信



    虽然起了一念的信心,但是距离真实的信心还有一段距离,我们只是来到净土大门前犹豫徘徊。

    净土法门是易行难信之法,不仅一般的凡夫难信,就是二乘的圣者也难信;不仅二乘的圣者难信,就是有的菩萨也难信。因为这个法门的建立全体都是在佛的果地上所施设的,是不可思议难想难量的,靠我们凡夫的心意识去分别去思量,只能越推越远,所以要真正契入这个法门,还要从信心下手。

    如何在信心上下功夫呢?

    先要相信实实在在有极乐世界在十万亿佛土之外,清静庄严,这是佛陀亲口宣讲的,不是神话和寓言。依据佛经,我们因而知道阿弥陀佛有四十八大愿来摄受众生,能够让我们带业往生,到达西方极乐世界。一入莲池,便立即脱离六道轮回,了断生死大事,并快速地伏断烦恼,快速地成佛。而在这五浊恶世,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唯有依靠阿弥陀佛愿力才能超脱生死,而进入极乐世界的法门就是具足信愿一心念佛,今生必将成办往生大事。

    再从理念上我们相信西方极乐世界实不出一念心外,它是由阿弥陀佛因地发愿,由清净心所感召的净土。我们相信众生原本的清净心与佛心并无差别,只因为烦恼业力所迷而堕入六道。当我们到了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就会在果地上帮助我们证悟原本的清净心,显发我们本具的佛性。

    在理念上我们相信这些道理,再进一步从事相上去寻找证明。净土法门最初传到中土,慧远大师结白莲社,集123人通过念佛三昧亲证极乐世界真实存在,亲证往生法门真实不虚,并显示种种瑞相,给了我们一个有力的实例和证明,使我们在心底生起了真正的信心。

    从古到今,不管是祖师大德,还是净土圣贤录的大德,亦或普普通通的凡夫俗子,甚至是身犯五逆十恶的众生,种种实例让我们看到所有众生皆能通过修行净土法门,乘上阿弥陀佛的大愿船,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通过事与理的了解和认知,我们真正明白了净土法门的殊胜,认识了极乐世界的清净,了解了阿弥陀佛大慈大悲的愿力,我们的信心就能够真正的生起来。





坚信





   当真正的信心生起来后,我们就正式踏入净土之门了,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进一步坚定和增长我们的信心。如何坚定和增长我们的信心,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对娑婆世界和极乐世界的对比来入手。

   《八大人觉经》云:“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这句经文清楚地道出了我们生存的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达,人类的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追求物欲,放纵享乐,道德沦丧,迷失贪欲,这一切造成了整个地球生态失衡,刀兵频起,地震、海啸、火灾、风灾、水灾、瘟疫、战争……种种灾难层出不穷接踵而来,这就是我们娑婆秽土五浊恶世众生所处的环境。身为这个大环境里的个人,我们身陷五欲之中,贪恋执著于种种欲望,每天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面对生老病死、爱别离、怨僧会,求不得等种种苦,欲解脱而不能,就在这痛苦挣扎中,度过一天天的生命。

    当我们用智慧心,仔细观照和思维这种种苦难和无常时,一种厌离之心便会油然升起。

    反观极乐世界:“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 金银。 瑠璃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瑠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 ……”

    如此庄严、清净、美妙的净土令我们顿生欣羡仰慕之情。

通过娑婆国土的苦和极乐世界的乐相对比,我们不由自主地生起欣厌之心,此时方能真正提起弥陀名号,然后在念佛的过程当中,依靠这句名号的功德和大悲愿力的加持,信愿随之不断增长,最终让我们一步步远离红尘的种种诱惑,欣然奔向极乐莲国。



深信



    当具足真实坚定的信心后,我们还要在修行的过程中从里到外将这种信心深入切实进去,通过信自已是罪恶凡夫和信弥陀大愿两方面来加深这种信心。

    一是信自身是具足烦恼的生死凡夫,善根薄少,业力随身,生生世世流转轮回,不能出离三界六道,今生为人,以一己之力,实难截断烦恼,出离生死。唯有仰赖弥陀佛大悲愿力,否则再无他路可循。

    二是信西方净土真实存在,信阿弥陀佛愿力弘大深厚,四十八大愿,愿愿接引我等浪子出离三界,只要我们至诚恳切,称念名号,十声乃至一声,定能往生,绝无疑惑。

    《阿弥陀经》中十方恒沙诸佛,证劝一切凡夫,只有信愿具足,老实念佛,决定得生。 因此我们对此绝对深信不疑,永不退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11-2011 15:10:39|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ingxiaoyan 于 29-11-2011 15:12 编辑

唯信



    从起信、真信、坚信到深信,至此我们真正踏上了阿弥陀佛的大愿船,只要踏踏实实一心念佛,绝对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但是这条路并不是一帆风顺,当你修行刚见功夫的时候,也许某个大善知识会对你说:“念佛必须要念到定境方能往生,你业力重资质浅,此路不通,还是修其它法门先到善道吧。”或某个大菩萨对你说:“不要念佛,跟我修禅,我能让你明心见性。”又或密宗的某大法师显大神通,对你说:“你跟我持咒,我能让你即身成佛。”诸如此类,防不胜防,数不胜数。

    当这种种境界和魔难来考验我们的信心,看看它到底坚固到什么程度,到底是不是真信和深信,这就是我们要发出唯信的时候了。

唯信佛语:

我们要依佛经典里的教导而行,经乃佛说的真理,而论是菩萨对经典的解释和发挥,当经与论之间出现矛盾时,应以经为准。即依法不依人, 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真正的佛弟子一切随顺佛愿,一心唯信佛语,佛教我们做的就做,佛教我们舍的就舍,佛让我们去的地方就去。佛是实语者,不妄语者,深信佛语,专注奉行。反之若信菩萨凡小之论不相应教,必抱惑自迷,有碍往生大业.

    唯信净土: 唯信西方净土实有,阿弥陀佛大愿不虚,能让我等众生带业往生,证不退位。

唯信此法门是专为末法浊世众生所设,舍此念佛法门,永无出期。

这个唯信是什么?

    就是不夹杂一丝一毫的怀疑,不要说众生云云了,即使今天有诸佛和诸大菩萨来到我们面前,口吐莲花,光芒绝伦,变现出另外一个清静佛国,说你念佛不会得往生,现在我带你去妙境圣土,永超生死。我毫不动摇,只坚持一句话,我只跟阿弥陀佛走,我只去极乐世界!!!









总结



    经云:大医王能治一切病,不能治命尽之人。佛能度一切众生,不能度一切不信之人。

    由此可见信心是净土法门修行的大前提,如果不能深信佛力救度的能力,我们的因心跟弥陀的愿力就不能形成一种对应关系。因此净宗的祖师大德常常提醒我们说:“修行净宗法门最重要的就是信心,最大的障碍就是疑惑。

    我们本身的信愿一定要至诚至深, 对外界的任何诱惑都不为所动,若自身摇摆不定, 半信半疑, 或信心不坚定中途生退心, 或对阿弥陀佛的大愿信心不足, 这对往生是很大的障碍,即使念再多的佛号, 也难以往生。所以憨山大师才说:“念佛容易,信心难”。

   《无量寿经》讲:“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即得往生,住不退转,无上菩提。”

   

    所以只要我们具足信心,由信启愿,由愿导行,如鼎之三足,三者相辅相成, 就一定能平安渡过生死业海。只要我们以深信之心切入弥陀愿海, 就会被阿弥陀佛慈悲愿力的光明所摄受,就会产生欣求厌离的愿心,这个信愿就能跟阿弥陀佛的大愿相互交融,心心相印。有了这个信愿,我们才会进一步付诸于行,把握住这句佛号直至往生。这就是藕益大师所说的,你得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你只要信愿持名,就一定能够往生。



南无阿弥陀佛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普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谨愿以书写此文的功德回向先母,以此信愿念佛的因缘,承蒙阿弥陀佛大慈大悲摄引之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永不堕入六道轮回,花开见佛。广度众生,满菩提愿,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11-2011 19:16: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一失人身,万劫难复:'(

依法不依人, 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11-2011 19:27:29|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ingxiaoyan 于 29-11-2011 19:28 编辑
monkey.k 发表于 29-11-2011 19:16
南无阿弥陀佛

一失人身,万劫难复
依法不依人, 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monkey.k师兄一眼就抓住重点了。。。。

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11-2011 19:28:46|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sunnytime 发表于 29-11-2011 18:11
顶一下。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1-2011 08:06:36|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信愿信愿,别忘了还有“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1-2011 11:18:32|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laofriend 发表于 30-11-2011 08:06
信愿信愿,别忘了还有“愿”

阿弥陀佛

请师兄看后面的总结一段:只要我们具足信心,由信启愿,由愿导行,如鼎之三足,三者相辅相成, 就一定能平安渡过生死业海。只要我们以深信之心切入弥陀愿海, 就会被阿弥陀佛慈悲愿力的光明所摄受,就会产生欣求厌离的愿心,这个信愿就能跟阿弥陀佛的大愿相互交融,心心相印。有了这个信愿,我们才会进一步付诸于行,把握住这句佛号直至往生。这就是藕益大师所说的,你得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你只要信愿持名,就一定能够往生。

如标题所言,这篇文章是前几天在净土研修班做的报告,只是浅显地谈了一点个人理解上的信,若真是讲起信愿行里面的内涵,恐怕穷尽一生也难以窥其中一二,真要明了其中义,还是参考祖师大德的文章。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1-2011 23:25:08|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2-2011 10:35:08|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smilingcat883 发表于 30-11-2011 23:25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欢迎  欢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