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查看: 1857|回复: 1

静坐讲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0-12-2011 19:31:55|来自:山东淄博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仁俊讲 明忍记

 
学佛首须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实是一件最难的事;一个人若能了解自己,他就能了解环境中的一切,能控制或消融烦恼——内不为自我所困,外不受环境干扰。要学会这种能耐,最好学学静坐。

不少人为了求开悟而学静坐,甚至以为开悟了,就立即成佛。其实,佛法的静坐,乃在敛摄浮动不住的心,不是为求开悟。常人把持不住自己的心,静坐时不是昏沉瞌睡,就是妄想纷飞。佛法为了让人心能静下来,所以教人静坐。静坐上了路,心就渐渐平静下来,久了,真静了才能真动;静得与智思相应,才能不随境而转。

学静坐,一般叫做学定,认为许多人都能得定。严格地说,在家人是无法得定的,因为得定需要具足许多条件,需有特殊的训练,需过特殊的生活,在家人多不具足这些条件。但是,不得定无妨,因为学佛最重视「认识、观念和行为」,如果认识得正确,观念才会正确,有了正确的观念,才能发为正确的行为。因此,待人处世就得从寂静、平正中,认真学习调心、用心的步骤:

一 、 一切放下持一心

学静坐,不管盘腿或不盘腿(有些人不能盘腿),坐下来,身体要端正,脊梁要挺直,不左偏右斜,心力渐渐集中,这时不论家事、国事、天下事,一切放下。我们的心太散乱了​​,就像猕猴攀树一般,这手抓这枝,那手抓那枝,放一取一,跳来转去,安不下来。现在学静坐,务要摄持一心,不要东想西想。

二 、 摄心入细治荡率

静坐时,收摄起粗动、浮躁的心,渐渐地把心集中得仔仔细细,心进入了仔细状态,就能对治浮荡、粗率。一般人无论动静,气息都非常粗率,往往在人事的种种应酬上,不经意地就表现出粗率气息。如能摄心细细观照,心就敛摄得仔细沉静,能对治浮​​躁粗率了。

三 、 健心练决治昧怠

静坐对健心也要注意,许多人即使依照正常的方法静坐,心念稍稍集中了,身心上比较舒畅、平衡些,就生起一种味着心。注意呀!此时千万不可贪着,要把心健起来,健得决之又决。有些人静坐有了点功夫,就想关起门来学定,贪着静中滋味,家事不做,庙事不管,这就成为懈怠、懒惰的人了。我们学静坐,要牢记着:心要健得稳定,不味着、不懈怠;心健了,不管是内心妄想,外境惑乱,都能看得破、摆得开,心念才会集中。

四 、 一心贯续倾观三

由于静心、摄心、健心,心大致不乱了,渐入一心;真正的一心是已经得定了,现在是相似的、初步的一心。心能贯注、相续,集中身、口、意三方面的力量,不让它散失、飘荡,整个心力意念,向三方面去观察。 「观」,讲深了,要用种种的方法;现在简单说明:我们的观念在三方面要有决定性的认识,行为才能上轨道:

(一)无常无贪治常倒

我们的身心,与身心面对的一切,从佛的慧眼看,无不念念无常。心念是前念生、后念灭,灭了又生,生了又灭,无一念暂停。以此类推,外在的一切人事、物理现象,都是如此,都在不断地变化——瞬息万变。一个人如果不能深观无常,就会起常执了。一般的常希望自己的身体能永远活下去,而且要活得好,物质与精神要活得安乐舒畅。由于常的念头,接着起种种的颠倒妄想:聚积财物,现在要掌握,老来要靠它,就在这些事上动种种主意,甚至以不当的手段巧取强夺,造成种种苦恼。如果知道人命和外境都是无常的,就不会起这些颠倒妄想了。

「人命无常,过于山水」,从佛法上说,就是没有一个真实的我。这一生的生命,不管如何爱护、珍惜、讲究,也许可以活得好一些,但想长久的活下去是不可能的。真正懂得无常的人,从不打包票一个人能活多久,为什么?有的年轻人,在睡梦中死去了,这种例子相当多(尤其战乱地区)。以此类推,不论婴儿、少年、青年、壮年或老年,都是念念无常。不过佛法讲无常,有最积极的一面;真正懂得无常的人,才能真正磨练、开发、掌握自己的新生命。所以佛法的重视生命,和一般人所重视的生命观不同,是非常积极的。

(二) 无我无畏离我胁

一般人把我看作生命主体。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学术、技术、思想都高人一等,但「我见」、「我爱」依然很重,还是为苦恼所困。佛法说:「爱莫过己」,人最爱的莫过于自己。由于爱着自我,引起的畏惧心也就很重。因此,一旦生命受到非常威胁,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例如发生自然灾害如地动、海啸、风灾等等;最悲惨的极端政治体制的变更——的时候,真有说不出的热恼、苦痛,这都是从我产生的。

佛法所说的「我」有两种:(1)一般人所执着的「实我」:这样的我,雄心勃勃地风云际会,掌握着政经、军权的时候,自我膨胀得就想一切归我操纵。这样的「我」,佛法称之为「萨迦耶见我」(身见)。世间的英雄人物,在这样的自我烜赫中,多半是时来气如云,时去泪如雨,下场够惨的了! (2)是「缘起之我」——「假名我」,善巧地修学这样的我,则能利用人身完成法身慧命。因此,佛法特别重视人身。约假名我的作用说——化除萨迦耶见我;没有了萨迦耶见我,就不会烜肆自我气魄,也必然了无所畏;为什么?因为没有一个真实的我被毁灭掉,就这样,远离了自我威胁。

许多人都说,别人威胁我(约相对说,确有这样的事实),但从我是一切苦恼之根、烦恼之源来说,真正威胁自己的还是自己。如果了解了无我的道理,不管他人多么威胁,也会坦然不惧。人类最怕什么?最爱什么?最爱的是我,最怕的也是我,怕自我的生命失去。依佛法说,无实在之我,有缘起之我;这缘起之我重要极了!我们做人要做得好,必须懂得缘起之我;即便成佛,也只是把缘起之我用得大公无私——为人、为家、为社会、为国家、为世界而已。真实之我是生死根,叫你吃苦头;缘起之我是解脱本,叫你成佛。

(三)涅槃无依超有无

涅槃,简单地说,就是热恼的消散,身心得到真正的清凉、安息。懂得了无我,就懂得「涅槃无依」,再也不会像一般众生执着「常」与「我」,就能超越「有」与「无」的二边。时常体念涅槃境界,就和一般人的观念不相同。一般人贪着种种的有,(实)有这(实)有那,这样的有是「生死根」,使你在这生死海中,被苦恼之浪冲来击去,头出头没。生命也不是一世就结束的,一死百了的「无」,这是最大的邪见。

五 、 佛法一味空统三

佛所证悟的法,大小乘经论都说「一相一味」;古佛这样悟,现在佛、未来佛也这样悟,绝没有什么差别的。佛说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即是「一实相印」。 「空」是什么? ,我们细下心来观察,从自己的生命,乃至所接触、所了解的一切,其通性都是离不开空的,佛法以种种方法阐明空。主要有两种:(一)「自性空」:我们当下的生命,没有一般人想像的那个真实的、不变的我;(二)「毕竟空」:任何一个人,任何一样法,乃至任何一切东西,其普遍性都同样的是空。当然,佛法讲空,也讲缘起,因为空才能缘起,不空就不能缘起,为什么?不空的反面——自性;自性的定义:自有自成。自己原来就是那样,不会起变化,这还谈得上有什么吗?空,可从三方面来说:无常是空,没有定性、决定性;无我是空,没有一个真实的我,只有缘起假名我;涅槃是空,一切烦恼及习气的消散,毕竟清净,整个身心清凉、寂乐了。利根之人一了解空,就了解是无常、无我、涅槃无依;钝根的人渐渐修学,由无常而了解无我,由无我而了解或证入涅槃。

六 、 悟空解有二常安

一般人,甚至世间圣人,对于有,到了深处也不能了解;说有天、有性命、有生,总跳不出有的这一关。真正悟空的人,也能了解有;真正懂得自我空、毕竟空,也知道一切法是有的。为什么?因为了知一切都是由因缘而幻现的。例如父母生儿女,是因缘;出家人看破世间五欲而出家,也是因缘。理解了因缘幻现的道理,面对一切现象,就不会被它所困缚了。更进一步说︰我所有的东西,都是他人的;他人的东西,却不是我的。因此,我现有的东西,要尽量地做慈善事业,去帮助众多需要的人。懂得了空、有的道理,平常和非常就都能心安理得。为什么?许多迷堕在黄金梦中的人,到临终,依旧在轮回中流来转去。懂得了有而幻的道理,就会放下一般人所贪着的,发心学佛,多做世间善而正的事情,心就安了。许多人在非常时心都不能安,为什么?逞大权势操纵一切,勾心斗角,苦恼得很。懂得了缘而空道理,就不会与他人斗争了。像这样的人,遇大逆境甚至大难临头也不恐惧。因为平时应做的都做了,即使随时受种种苦,为众生的苦难而死,也很欢喜。为什么?舍旧换新,好比房子倒了,正好提出银行存款重盖新的。能这样,所以平常非常就都能安了。

七 、 一心提起察一切

前面说「一切放下持一心」,人毕竟是活在事业中的,静坐以后就应该将心提起来,不​​要糊涂浑沌,要一心一意的观察一切,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佛法借静坐摄心,世间也讲静坐止歇乱心,但是佛法的静坐,不管是动是静,都要把定个原则,并不是坐的时候这样,活动的时候又是那样,这,显不出佛法静坐的功德。

「善心一处常不动」

佛法的静坐,有其不共的特色;这特色,就是要将身、口、意三方面都要调治得如法。人类种种的活动,佛法称之为行;这种行,不单是现生的,还包括过去久远以来的种种印象,我们平时不自觉地在某种情况下,就自然而然地涌现出来。譬如说某人心地好,可是,一遇稍不如意的事,马上心就躁起来,脸绷得紧,话说得重,恶相就很难看了。从人类内在的潜性说:善恶相杂,如能以佛法的智慧之水调柔心中粗暴之气,以佛法的智慧之光照治种种杂染情绪,心就能虚柔了,心虚柔了,就能接受佛法。如同一亩田地,垦得成熟了,好的种子一播下去,到了时候就可产出优良的果实一样。

佛法的静坐与学定,都非常重视「善(正)心」。人类身心的活动,或善或恶的或无记,修学佛法,首须对治恶业,远离无记,熏增善业,善业与慧思相应了,以慧思导引善业,把心用得相当柔和;从柔和中把佛法的慈悲与智慧用活了,不论睡觉、吃饭,处世待人,作事讨活,心都随着善法转;能这么转「惯习」了,善根就能深固,善力也能不断地增强;善心与善根、善力配应得紧凑、贯联,就能「制心一处」常不(受惑)动了。懂得这么学静坐,一切时处就都能不为恶心所困,不让无记昧瞒。

一般人平时觉得时间不易打发,闲得不耐烦,看电视,看小说,找人聊天,把时间虚度了。学佛要有「智视」的观念:现代的电视泛滥,虽有其好处,坏处也无穷。我乘飞机也偶而看电视——看世间变化,但我每天都以智慧看世出世间。做为一个现代人,如光看电视,不懂得以智视看自己和面对环境的一切,其结果是电视看得越多,妄想也越多。还有些家庭不注意,让小孩看成人电影,成人电影有好有坏,坏的,小孩看了,马上中毒,请诸位当心啊!

明天教静坐之前,请诸位先默念几声「一切放下持一心」,将心渐渐静下来,不论家事、庙事,甚至天大的事,都要一起放下,把心持得稳稳的。心能稳正得不闷不躁,则能从静坐中摄念了。

静坐了以后,不管在家出家,还是要面对世间种种的活动,就得「一心提起察一切」,清清楚楚地观察现前是正是邪,是善是恶;能以正纠邪,以善治恶,这种观念清楚了,行为才会光明,做人才会健正,务请诸位牢记着!

 

一九九七年十月讲于庄严寺佛法度假
发表于 30-12-2011 21:24:40|来自:山东淄博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云:

    佛言。大梵。有十种无依行法。若修定者随有一行。尚不能成欲界善根。设使先成寻还退失。况当能成色无色定乃至三乘随成一乘。何等为十?一者世有一类。虽欲修定而乏资缘经求扰乱。二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犯尸罗行诸恶行。三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颠倒见妄执吉凶身心刚强。四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心掉动不顺贤圣诸根轻躁。五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离间语破乱彼此。六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粗恶语毁骂贤圣。七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杂秽语及虚诳语。八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怀贪嫉于他所得利养恭敬心不欢悦。九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怀瞋忿于诸有情心常愤恚。十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怀邪见拨无因果。大梵当知。是名十种无依行法。若修定者随有一行。尚不能成欲界善根。设使先成寻还退失。况当能成色无色定乃至三乘随成一乘。
  复次大梵。又有十种无依行法。若修定者随有一行。终不能成诸三摩地。设使先成寻还退失。何等为十?一者乐着事业。二者乐着谈论。三者乐着睡眠。四者乐着营求。五者乐着艳色。六者乐着妙声。七者乐着芬香。八者乐着美味。九者乐着细触。十者乐着寻伺。大梵当知。是名十种无依行法。若修定者随有一行。终不能成诸三摩地。设使先成寻还退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