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所行处善恭敬,得四辩才速成就
感恩师佛的加护,感恩诸佛菩萨的加护,让弟子有因缘,所见闻所思惟的佛法经典暗成一线。特串连起来,祈师佛三宝慈悲加护,让弟子身语意业自然流露佛知佛见佛智慧佛境界佛能力佛功德佛辩才,让弟子及一切众生皆能自然契入如来知如来见如来智慧如来境界如来功德!
甲:《善恭敬经》
一、为什么依止,哪些人应该依止
阿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乐于法者。欲得读诵。彼等众生欲向和上阿阇梨所。至已应问诸佛法言。随心所乐所堪说处。应说依止。
而彼学者于前敬心乃能为法。以是义故应当依止。何以故。彼人欲学于佛法故。
若有比丘得具足法。彼则堪能与他依止。若能如是分别法句。与他依止名依止师。
虽有百夏上座比丘。不解律法。彼等亦应说于依止。
二、学法者如何规范恭敬行
若有比丘从他受法。彼等比丘于彼师边。应起尊贵敬重之心。
1、欲受法时。当在师前不得轻笑。不得露齿(若细微观察,张嘴是种放逸相)。
2、不得交足。不得视足。不得动足。不得踔(chuō)脚。足踝(huái)齐整勿令高下。于彼师前勿升高座。
3、师不发问不得辄言。
4、凡有所使勿得违命。
5、勿视师面。
6、离师三肘(一米左右)命坐即坐。勿得违教。
7、安坐已讫。于彼师所应起慈心。
8、若有弟子欲受法时。长跪师前先诵所得。诵已有疑先应咨白。若见听许然后请决。
9、是时学者既受法已。右膝着地两手捧足。一心顶礼师所住处。地若平正即应设敬。若地偏隘(ài)即还却立。乃至师过至彼平所即便请法。若至平处礼师足已。却缩而行至十肘地。遥礼师已随意归还。
10、又复弟子应作是念。师在我后观我是非不应放逸。我若即来寻至师前。请决所疑是即为善。傥(tǎng)不得来应当知时。一日三时应参进止。若三时间不参进止。是师应当如法治之。
11、又复弟子若参师时。至彼师所若不见师。应持土块或木或草以为记验。
12、若当见师在房室内。是时学者应起至心绕房三匝。向师顶礼尔乃方还。若不见师众务皆止不得为也。除大小便。
13、又复弟子于其师所不得粗言。师所呵责不应反报。
14、师坐卧床应先敷拭。令无尘污虫蚁之属。若师坐卧乃至师起。应修诵业。
15、时彼学者至日东方便到师所。善知时已数往师边。咨问所须我作何事。当白师言。入聚落不。
16、若师欲得入聚落时。师所袈裟当须前奉先应洗手。若洗手讫应持己衣。还拭己手至彼师所身心安住。两手捧衣长跪而授。如法敬奉处所安住。
17、然后奉水令洗手面。先奉内衣着身体者。尔乃更当奉余衣服常所用者。向于师所应作如是恭敬之心。
18、又复弟子在于师前不得涕唾。
19、若行寺内恭敬师故。勿以袈裟覆于肩。不得笼头。
20、师经行处应常扫拭。
21、天时若热,日别三时以扇扇师。三度授水授令洗浴。又复三时应献冷饮。
22、应当知时为师乞食师所营事。应尽身力而营助之。
23、取师应器洗治令净。若师与洗先洗师器乃及己钵。若与应洗。如不与者不应再索。
24、天若热时应具冷水。天若寒者应备暖水。凡所须者皆应尽备。
25、亲在师前勿嚼杨枝。
26、于他人处勿说师过。
27、若遥见师寻起迎接。
三、什么样的人是师应恭敬,什么是正行者
阿难。凡有师者。随在谁边,学四句偈,或听或读,或问或咨,一四句等,是即为师。
时彼学者于其师所。常起恭敬尊重之心。若不如是名不敬者。亦不名住正行(正修行)之者。若于他边说师过者。彼人不得取我为师。
四、于师边不恭敬者及恭敬者的果报对比
于教授师所。施自在师所。教法行师所。教真行师所。起不恭敬。受是重殃。阿难。彼痴人辈。自余更得无量无边苦患之法。
阿难。当来之世多诸比丘得是经已。于师和上起不敬心无有正行。于师和上恒说于过。阿难。我说彼等愚痴人辈极受多苦。于当来世必堕恶道。阿难。我向汝说我向语汝。如来在世于汝等边已为说讫。此是正道此非正道。于当来世彼诸比丘随行何行。还生是处得是果报。是故阿难。我教汝等常行恭敬。
阿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生恭敬尊重之心。当得如是胜上之法。所谓爱敬诸佛世尊敬重经法。深爱敬僧当入是次。
乙:《月灯三昧经》卷五
尔时佛告月光童子言。菩萨摩诃萨于诸善根功德法利。应善决定。应不多事。应离恶知识。应依善知识。善知识所应常咨问。乐闻于法无有厌足。应当欣喜。常应求法常摄于法。应说正法。应善巧咨问菩萨。于菩萨所起于师想。于法师所应当尊重如己师想。童子。若有菩萨能受行此法。是人得不思议具足辩才。得信深入不可思议佛法之海。于不思议甚深佛法心得决定。于人天中能作照明。
丙:《发起菩萨志乐经》卷上
一、说法应安住四辩才,听法者当如佛想师想恭敬听受其法
弥勒。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欲说法者。应当安住如是辩才。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有信顺心。当于是人而生佛想。作教师想。亦于是人听受其法。何以故。是人所说。当知皆是一切如来之所宣说。一切诸佛诚实之语。
二、什么是佛说的四辩才呢
云何名为有四辩才一切诸佛之所宣说。所谓利益相应。非不利益相应。与法相应。非不与法相应。烦恼灭尽相应。非与烦恼增长相应。涅槃功德相应。非与生死过漏相应。弥勒。是为一切诸佛之所宣说四种辩才
三、诽谤四辩才的果报及佛对我们的开示
弥勒。若有诽谤此四辩才。言非佛说。不生尊重恭敬之心。是人以怨憎故。于彼一切诸佛如来所说辩才。皆生诽谤。诽谤法已作坏法业。作坏法已当堕恶道。是故弥勒。若有净信诸善男子。为欲解脱诽谤正法业因缘者。不以憎嫉人故而憎嫉于法。不以人过失故而于法生过。不以于人怨故而于法亦怨。
四、云何名为四种辩才一切诸佛之所遮止
云何名为四种辩才一切诸佛之所遮止。所谓非利益相应,不与利益相应。非法相应,不与法相应。烦恼相应,不与烦相恼灭尽相应。生死相应,不与涅槃功德相应。弥勒。是为一切诸佛之所遮止四种辩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