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查看: 1003|回复: 5

空道法师讲《善恭敬经》20080207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1-3-2012 20:22:24|来自:河北唐山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空道法师讲《善恭敬经》3-1
好。阿弥陀佛,大家好,大家新年(2008年)一切都好,再多的其它话我们就不在再说了,现在我们把整个身心安住在法的意理境界当中,真正的成办我们的一切都好。今天我们即将要开学的是《善恭敬经》。《善恭敬经》,顾名思义,就是善于恭敬,再说白点,就是你这个人会恭敬,不要乱添恭敬,乱添恭敬是错误的,你比如说不该有的恭敬神态,不该有的恭敬表情,不该有的恭敬言辞,不该有的恭敬动作,那这个些呢都叫乱添恭敬,那甚麽算是应该有的呢,甚麽算是应该有的,甚麽算是不应该有的?好那我们就仔细地来学习。看看在如来的教法当中,甚麽叫善恭敬,善于恭敬。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在如来本所行处宝庄严殿。尔时世尊与大比丘及诸菩萨摩诃萨等。并余无量百千万亿四部大众。左右围绕共会说法。尔时长老阿难从坐而起。整理衣服右膝着地。以十指爪合掌向佛。身心恭敬而白佛言。世尊。如来常说有多闻者有大功德。若复教他立多闻处。世尊。彼善男子。得几所功德。作是语已默然而住。
    当时阿难尊者说,这个法会是我亲自听闻的,亲自在场听闻的。当时佛陀世尊他住在如来的本所行处。这个本所行处,我们应该放后面说,那现在把它放后面去就是,如来住在宝宫殿,宝庄严的宫殿,那麽住在宝庄严宫殿呢,他在用智慧去观察:一切众生还都没有开始学呀,还都没开始修啊。大家说经典里没这个事,你怎麽这样说呢?因为如来没有智慧观察,就不会有现在本所行处这个教法,本所行处就是我们这个经典的根本。那大家说:这个经的根本应该是善恭敬啊?那怎麽是本所行处呢?对了,你把它连起来就叫,本所行处就是善恭敬,善恭敬就是如来最初根本的所修行之处。大家说这个恭敬还要修行吗?对了,你不修你哪有呢?你不修因你哪有果呢?你不修缘你怎么有感觉呢?大家说我们现在念佛呢,还要修那个恭敬干甚麽呢?那你要是不恭敬,恭敬都不会那你念甚麽佛呢?你连恭敬都不会,你能成办甚麽事呢?佛法从哪里能得呢?从虔诚恭敬处得,虔诚恭敬这个恭敬,就是如来本所行处。但是一切众生还都不会恭敬啊!好,我们再往下看。这个时候世尊和比丘以及菩萨大众,那一共有多少呢?有无量百千万亿的四部大众,共同围绕着佛陀。那和这些大众共同聚会,如来即将宣说法要。
这个时候长老阿难尊者他从座位上站了起来,那记得啊,现在阿难尊者已经不象大佛顶首楞严经那样,初入佛道,时间不久,此时此刻的阿难尊者也算老修行了,已经是长老的这个级别的了,大家不要忘了,这个法是在甚麽时期所宣说的。长老阿难尊者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整理衣服,右膝着地,合掌对佛说,那在说之前呐,是身心恭敬,身体,心里,甚至每个表情,每个神态,每个语言,每个动作,每一念心,都能恭敬。各位,你们在佛前,是不是这样的呢?你们在法前是不是这样的呢?你们在师父面前是不是这样的呢?要不是的话,你们呐,见见空道还可以,但是想见佛,想见菩萨,就没门啦。那麽我们看看当时阿难尊者,他就能做到,整个身心都非常恭敬地对佛说,说:世尊啊!如来常常说,有多闻的人哪,就是多学佛经的人,多学习佛经的人呢,他就有大功德,那既然是多学习佛经的人呢有大功德,那我现在呀想让被人来多学习一点佛经,想让他们都有这个大功德,那世尊哪,那这些的善男子,所得的功德,能得多少呢?他所得的功德能得多少呢?这是阿难尊者的问题,问完了问题以后,他就一心地等待佛来告诉。
好,阿弥陀佛,我们来继续地向下来学习。
尔时世尊告长老阿难言。阿难。汝既问我以是义故。我当为汝譬喻解释。所以者何。智者于义譬喻得解。阿难。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树木百卉药草若小若大。乃至似于如横一指。从地生者彼等树木。并着枝叶花果子实皆悉备具。阿难。而彼所有树木之中。如横一指最小之者。所生花果多少之数如一恒沙。如向一指所生花叶果实枝等。如横二指所生草木。还有若干花果子实。多少之数。如二恒沙。如是次第乃至从地更有出生。如横三指还有若干枝叶花果。多少之数如三恒沙。阿难。于意云何。颇复有人能数彼树多少以不。阿难言。不也世尊。
好,阿弥陀佛,那现在呢,如来在用数学的这个量,量化来表达这一段的义理,因为这个义理只有量化才能知,但是这个量呢,又很难确定,因为这个量太大,因为太大的时候要是说啊,我们没办法容下,因为我们的心啊,心量狭窄,有时候连自己都容不下,有的时候连师父都容不下,有的时候甚至连家里人都容不下,因为心量狭窄呢,佛一下说多大的数字,你一下容不下,虽然说你容不下,如来有这种善巧方便,有这种智慧,有这种能力,他可以借助比喻,让你能理解到,不让你去装下,让你能理解到就好了,所以说呢,这是如来他特别的一种智慧,特别的一种方法,就是能让你明白,那只有借助比喻你才能明白的事,那好如来就借助比喻,
如来这个时候啊,就告诉长老阿难尊者说,阿难啊,你既然问我这个问题,那这个义理呀我应当用比喻这个方法来给你作解释,为什么要一定用比喻方法来作解释呢?那真正有智慧的人哪,他就会借助这种方法,那有智慧的人呢,那对于比喻的事,他能得解,也就是说借助比喻他能明白,能明白就好。佛说阿难啊,我们现在就来比喻一下,比如说这个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甚麽叫三千大千世界呢?那三千大千世界就是由三千个大千世界,三千个大千世界,一个大千世界算多大呢?一个大千世界,银河系算一个大千世界,那么三千个银河系那算是三千个大千世界,也算一佛土。那大家说,那太大啦,我们科学都没办法对吧,科学都没办法理解一佛土的事,那我们佛,一佛所住持的世界就是三千大千世界,那么佛就用这个三千大千世界,用一佛土来做比喻,在这个一个佛所住持的世界里面,那这里面会有多少树木啊,百汇草药,会有多少?所有的植物,会有多少呢?不管大植物,小植物,我们现在都加起来,所有的植物,乃至似于如一横一指,那就是一只指截那么长,这么多,横一指,那从地生者,就是从大地上所生的这些植物,那这些植物包括树木啦,枝叶,花,果,那这些个全都具备,那再说多了,大家就也会乱套,我们再总结的说,大地上所有的植物,所有的植物,那包括这个枝叶花果一切一切全都算,我们是说大地里面所有的植物,我们用一横一指,一指之量,我们说一指算一个尺寸的话,用这个一指这个尺寸去来作规则,这个规则,我们这个量,首先就告诉大家,三千大千世界所有植物用一指来测量它,这个时候佛说而彼所有树木之中在这些所有植物当中,如横一指最小之者,也就是说把所有的这些植物,把它都排成一条线,那么呢就用一指,这么粗细,这么大小,给它排成一条线,好,那一指这么大的它所生的这些花啊,果啊,多少只树,比如说一指之内,它有多少只树,就把这些树呢,如一洹河沙,就把这一指作一洹河沙来算,那如向一指所生的这些花,叶,果实,枝等等,就是说一指所包含的这些算一洹河,那第二指所包含的呢,那就如同二洹河沙,这一个洹河沙那么多数,那么横三指,就包含个三洹河沙了,那么大家就看看这个世界有多少植物,就看看这个世界有多少植物,那你知道了这个世界有多少植物,那你以此呢用一根手指头去量,能量多少算多少,一指算一洹河那么多沙数,那现在最后你量完了,就知道有多少洹河,那么呢这个所有洹河沙数加起来的总和你就应该知道有多少了,那最后佛问,佛对阿难说,那如果有人现在想知道这些植物多少,那能不能知道它究竟有多少呢?
阿难尊者回答说,不可能知道的,因为这个数字太庞大了,因为这个数字太庞大了,就是一指之量就能按洹河沙那么多数算,那么你想想,这个世界有多少一指之量的植物呢?太多啦,我们不用说所有的这些,就是一棵大树,你要用一指来衡量的话,会有多少?那也好多好多,数不清楚的。好,再接下来我们再看佛怎么说。阿弥陀佛。
尔时佛复告阿难言。彼之一指以上所有花果子实。有人尚能数知多少。而彼善男子善女人。教他乃至一四句偈。为他显示不求果报。发慈哀心怜愍之心。乃至教他令得阿罗汉果。复作是念。以何方便令多众生。以此法施因缘力故令得须陀洹果。乃至令得阿罗汉果。乃至令发菩提之心。以慈愍故教他乃至一四句偈。为他解释分别显示。以此功德。欲比于前譬喻功德多少之数。于此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亿千分不及一。歌罗数分不及一。譬喻分不及一。优婆尼沙陀分不及一彼等福德不可称量。阿难。彼之男女多得善根。乃至令他住多闻中。复能向他乃至宣说一四句偈。
好了,那一点一点,就过度到实际的义理当中了,我们大家还是不要忘了问题呀,首先要知道这部经就叫善恭敬经,善于恭敬,这是诸佛如来的本行处,但是呢,从问法来看呢,我们要知道,阿难尊者在问,如来曾说多闻有多大功德,那有很大很大功德,那现在我要教别人去多闻,别人究竟能得多少功德呢?希望佛说一下。那佛呢就用了一个比喻,来说明这个量,这个量词,那再接下来,
佛继续对阿难尊者说,说阿难啊,彼之一指以上所有的这些花,果实,花果子实,就这些东西,如果有人尚能知,尚能数知,能数的清楚,能知道它是多少,就算是有人能数的清楚,然而这个善男子,善女人哪,如果说教他,你现在教他,教他,就算是只教他一四句偈诵,一个四句偈诵,为他来显示法的义理和境界,那你呢,又不求果报,没有想去求什么果报,你是发起来的慈悲,给他快乐,哀悯的心,是怜悯的心,如果说你是生的是这样的心,乃至你一点点的教化,教化他修成了阿罗汉,记住,是不求果报的,如果说你要是说为了他的钱来教他,或者我为他的物或者是为了得到他的人,只要有一点点为了其它东西的心,那你不可能得到这个利益的,记着我们现在说你这个人教别人的时候,不是为了自己想得到什么,是真正的为了发起慈心,哀悯怜悯的心,那这样去教别人,一点点的教,最后给他教成阿罗汉,这个时候,他还想用什么其它更好的方法,让更多的众生,“以此法施因缘力故”让他们得到须陀洹果,甚至令让他得到阿罗汉果,甚至让他们发菩提之心,那么成天想着这个事,去做这个事,那他就会以慈悲怜悯心的关系去教别人,乃至教他一个四句偈诵,为他来解释,为他他别,为他来分门别类,为他来显示法的义理和竟界,那这个依此功德,也说用这个功德,我想现在想拿出来和前面的这个比喻功德,比喻一下前面这个功德数量和他这个人的功德数量作以比喻,那么于此功德百分不及一。前面说所有的那些植物,一个植物一指节植物那个长度算一个洹河沙,所有植物累计加起来那么多洹河沙的总和,那么多和功德那么多的福报,不如这个人的百分不值一分,千个那么多也不及其一分。百千个那么多也不及其一分。乃至亿千分不及现在这个一分。甚至歌罗数分不及一。譬喻分不及一。总而言之,你怎么算都不及他的一分,佛继续所阿难呀,这个“彼之男女多得善根”为什么说他这个人的福报会那么大呢?他仅仅是教别人呀,为什么他的福报那么大呢?佛这个时候告诉我们,因为,这个人他由此而产生的善根是非常非常多的,由此产生的善根是非常非常多的,那为什么说他那产生善根呢?那这个本身就是一种法的施舍,这个法的施舍就算是你这个人当量的,你没有证得,但是别人做到了,你照样得他那样一分,照样他这个在你这块完全能够成就,所以说,真正无私的去利益别人的人,自己就直接就能成就,直接就能所就。所以说呢,我们就可以理解,在大佛顶首愣严经里,为什么说法第一的富楼那弥多罗尼子,他也没去破五蕴呀,没有持戒呀,也没有去搞这个那个,那没有念咒,也没有念佛,他凭什么直接成圣果呀?凭什么直接成圣果呢?各位还记得吗?在大佛顶首楞严经里,他凭什么成圣果呀?他就是在那讲法,讲着讲着讲着,就成了圣人了,那大家说圣人是要修来的,那记着修行的法门是万万千千,讲法就是个行法门之一呀,并不是念佛算修行呀,念佛算不算修行?算!但真正的修行法门是无量无边的,念佛只是无量无边分之一,所以说我们现在说佛说这个人呀,他多得善根,那有的善根加上善缘,他就要结善果的。那我要说了富多楼弥多罗尼子的事,大家就能理解了,在这块如来强调的还不是很重,他只是多得善根,按照果来讲,他必然成就一切圣果的,因为他一切法都会提及的,好,那乃至令他人安住在多闻当中,还能向他人去宣讲宣说乃至一个四句偈诵,那他必然成就多得善根的事,也就是说善根就是这么来的,这样的无私的去利益别人,要就有私心的话,可不可以有?也可以有,那应该有一个怎样的私心才是算是完美的菩萨行呢?拿自己当作一个工具,自己就是一个利益人的工具,就是成就人的工具,那你这个善根就是自然成就,自然生长,自然结果。好,阿弥陀佛,我们继续来向下学习。
尔时世尊作是语已。长老阿难复白佛言。希有。世尊。世尊乃能作如是说。希有。婆伽婆。如来乃能作如是说。世尊。彼之受法善男子善女人。于是法中及法师所。应作何等恭敬之心。作是语已。
好,阿弥陀佛!我们再往下来看,你就会发现一个非常非常严重的问题,所以我都不忍心带着大家往下学,因为再往下学,大家会发现一个非常非常严重的问题。那么我们看看一这段究竟怎么说的,为什么师父把它说得那么严重呀,师父说这个有依据的,依据什么?依据佛法呀,依据佛法什么,您搞那么玄呼呢?因为佛都说了,那佛说什么了?佛说你们都不是料,我不能讲的,大家想想看,那个时代,古印度在佛陀住世的时代比中华民族的道德礼仪还高,所以佛选择了在那住世。虽然说外道邪说猖横,但他们都是很有智慧,很有功德的,礼仪道德是绝对过关了的,就连他们恭敬,如来都不敢说,那你想想,时至今日的我们就更可怕了,好了,我们仔细的来感受一下.
当时,我们的佛陀,我们的本师世尊他了这些话以后呢,阿难尊者彻底的明白了,明白什么了呢?明白了他问的问题呀,他前面问:如来你说多学习佛法,有大功德,那现在我要让别人多学习佛法,那别人究竟能得到什么样的功德呢?他是多学了,如来就借助一个比喻,告诉他这个数量多少,最后再告诉你,你真正讲法,别人学到了那别人学到以后,真正他所成就的功德,你那个多少也没有办法跟他一分比的。现在阿难尊者就知道了,真正去学习知道,真正去学习经典的人所得到的功德会有多少。那成就的善根会的多少,现在呢?如来说了这些话以后,阿难尊者彻底的明白了,好第一个问题解决了,再接下来阿难尊者又重新提出了问题。那他提出的新问题是什么呢?
阿难尊者就对佛说,说太希有了,世尊啊,太希有了,“乃能作如是说”,说太伟了,太希有了世尊,只有你才能把这个事说得那么清楚,那么透亮。那希有伟大的世尊如来,你才能这样说得清,说得透,赞叹之后阿难尊者继续说,世尊呀,“彼之受法善男子善女人”这些个来学习佛法的,我教他,一部一部经典学,学佛法的这些个善男子善女人,那他们学,学了之后呢“于是法中”就是在他们所学习的法中,对于法来学习的这些人,对于法以及法师他应该“作何等恭敬之心”也就说他应该怎样的去恭敬法,怎样的去恭敬法师呢?那阿难尊者就问了这个问题.
佛告阿难言。阿难。汝莫问我如是之事。何以故? 今者众生无敬法心。阿难复更重白佛言。善哉世尊。我渴仰法。于是法中深生敬心。如法学法。我作世尊侍者已来。未曾闻此如是之法。世尊。我从今已当作如是恭敬之心。如世尊敕,不违圣教。
这个时候,佛就对阿难尊者说:阿难呀,你不要问这个事了。阿难呀你不要问这个事了。那大家听了噢,这个事是太严重了,因为如来轻易的不会说这句话的,那很少有几部法说到这个话,妙法莲花经就是法华经,如来说了这个话,那当时别人问法,佛说不讲法,现在我们又看到了,阿难问来学习法的人应该如何恭敬法及法师,佛就说了,阿难,你不要问我这个事,不要问我这个事,我们仔细往下看,事态严重了,佛说为什么说不能说这事呢?今者众生无恭敬法心,无敬法的心,这现在的众生无敬法心,大家想想看那个时代的人,道德礼仪水准之高,那是达到极限了,就那个时候佛都说没有敬法的心,现在好多人都自以为是,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呀,以为自己很恭敬法了,实际你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恭敬,甚至乱添恭敬。
这个时候,阿难尊者又重复的求佛,又重复的求佛,阿难尊者说,“善哉世尊”说佛呀,“我渴仰法”我就像在沙漠里几天没喝水的人,想喝水那个感觉一样,我在向往着法,那我对在法当中,对于法来讲,在佛法当中,我是深深的起了恭敬心,就像在沙漠里呆了多少天渴得要死的人,那个向往水一样,我在向往法,所以我愿如法的来学法,我愿如法的来学法,好多人说如不如法,做这事如不如法,做那事如不如法那什么叫如法,就现在在告诉你,叫如法的来学法,那这个如法的是什么,是恭敬呀。什么是恭敬谁知道呢?没人知道。阿难尊者说我愿如恭敬法的来学法。所以我现在作世尊做佛的侍者以来,是“未曾闻此如是之法”还从来没听过佛你讲过这个法呀,我根你那么多年了,从来没的听过你讲过这个法,阿难尊者说,世尊呀,我从现在以后当作如是恭敬之心,如世尊你怎么教,我怎么做,我绝对不违背您教我的话。这是发了誓愿了,那大家说发个誓愿就好,那我也发个誓愿吧,反正那了完誓愿我住着,转眼我就忘了,甚至很多人发愿我不忘,结果我还是忘了,那我们现在仔细想一想,阿难尊者他现在知道如来不讲问题的严重性,而且阿难尊者说我从来没有听过,他还发了愿,发了什么愿大家要记住,这都是法的殊胜缘起。法的殊胜缘起,也就说这个时候佛不讲了,我们如果不是用阿难这个殊胜缘起法,记住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现在如来说我不讲了,阿难尊者要不用这种殊胜的缘起法,用一种违逆的缘起法,来逼佛,来呵佛,或者说不讲就不讲了,有什么希罕的,那这样就永远不得法了,但是我们看阿难尊者别的不高,他这块真高呀,他马上给这个来个顺缘,因为这个缘不是缺吗?我马上增加这个缘,而且是恰到好处,因为多一分就过了,少一分就不到量,恰到好处的增加了这份缘。好,我们看看这个缘被增加一分后的结果是怎样的。阿弥陀佛!
尔时阿难复白佛言:世尊,于后末世,有善男子善女人等,于诸法中,或有渴仰敬重心相;惟有口言;为衣食故;为利养故;从贫贱中剃发出家;而作是言: 我能为法。虽复彼等求诸佛法,世尊,然彼众生,无行法心,示下贱相,是人还起下贱之心。世尊,我为自身,故发是问,我等云何应住? 云何应行? 作是语已。
好,那阿难尊者真正的增加了一分善缘,本来佛没有打算说的事,现在如来毕竟还是慈悲的讲了,这个时候阿难尊者又对佛说:世尊呀,“于后末世”在将来末法时代的时候,有善男子善女人,在“诸法中”,在各种法中,在各各法门当中,或者有人生起了“渴仰敬重心相”,他生起了渴仰敬重心相,那记住了渴仰敬重,也就敬重心达到了什么程度了?你在沙漠里太阳晒几天喝不到水,都把人快晒成人干,这个时候想水喝的那个心情,那叫渴仰敬重,这个敬重心就是这么一个心。那有这样心想,“惟有口言”这是两种,还有的呢?
记住,有的人是渴仰敬重的,有的是只是嘴上说,心里没有渴仰敬重的感觉,这是第二类.
还有一类呢?为衣食,在世间搞点吃的,搞点穿的都难搞,到寺庙里去还有人供养,为了吃的为了穿的到庙上住的.
还有的人呢?是为了利养,为了捞钱,菩萨的钱好捞呀,众生的钱好骗呀,这是第四类。
这块讲几种修行人,几种求法人。那这些个从贫贱中剃发出家,也就说,他本身是很差的,他现在剃了头出了家说,“而作是言我能为法”剃头的时候,我们通常来讲发四宏誓愿,在家出家,尤其出家剃头的时候要发四宏誓愿,像我们做三皈依的时候,观苦集灭道,而发四宏誓愿,还记着吧。那么他也说我能为法,我能为法,我也发四宏誓愿了,法门无量誓愿学,我也发过了,好,再接下来,佛说了,大家仔细看,不管出家的也好,你是三皈依弟子也好,你往下看,你看看你是不是那种被佛认可的高人,再接下来佛说,这些个人“虽复彼等”虽然这些个人他们来求诸佛法,求念佛法门、求持咒法门、求禅宗法门,不管求什么法,虽然说他们都来求法,阿难尊者继续说:世尊呀,然尔这些个众生,虽然他们来求法,然尔这些个人他无行法心,虽然他们也来求法,但是他们没有修行法的心,甚至他还示现下贱相,这些个人不起下贱之心,什么意思?好像说他示现下贱相他竟然没有起下贱心,还好的,那这块说这些人不起下贱之心是什么意思?这句话的真实意思就是他还不知道自己这些个是下贱相,这些人也来求法,但是他无行法心,甚至他示现下贱相,什么叫示现下贱相呢?你比如说:那个下贱的神态,下贱的表情,下贱的言词,下贱的动作,甚至他还不知道这些是下贱的,他还认为这些个挺好。有的人的神态,但是他认为这不是下贱的,他认为这挺好的。这个呢,认为这个是挺好的“是人还起下贱之心”,他不但有这个下贱相,甚至还起这个下贱之心,就认为这是好的,对的,还助长这种相的发展,那这块是个关键,阿难尊者这回也问到点子上了,好,再接下来.
阿难尊者说,世尊呀,“我为自身故发是问”,现在我为了自己,我也要这样问的,因为在这个末法时代会遇到这一类人,那遇到这一类人我应怎么办呢?为什么阿难尊者这样问呢?因为阿难尊者已发了愿了,在楞严会上就发了愿了“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桓”他发了愿了“五浊恶世誓先入”,五浊恶世发誓愿首先就钻进来,不去成就了,而且呢,他的誓愿比较艰固,佛也告诉阿难尊者在末法时代一定要去帮助那些个修行人,但是阿难尊者知道,末法时代我去了,都遇上这些个人,什么人呢?他无行法心,示下贱相,就是说他每个神态,每个表情,每个言词,每个动作都是下贱的,甚至他不知道这些个都是下贱的,阿难尊者问了:世尊呀,我现在自己将来该怎么做这样问的,“我等云何应住。云何应行”,也就说我们应该怎么样做呢?怎么样的行怎么样的住?怎么样去面对这一切,太可怕了,因为太可怕了。那大家记着,不过呢,你记着也没多大用,因为各位真不知道什么叫下贱相,你比如说我以前常常提到高贵典雅的神态、高贵典雅的表情、高贵典雅的言词、高贵典雅的动作,大家还记着吗?常常提起的这个问题。但是大家从来没重视过,甚至还经常搞那个下贱相,甚至自己不认为那是下贱相,还不起下贱之心,他不认为这是下贱的,还认为这是对的,这是好的,这是挺高的。所以说阿难尊者问。
尔时佛告长老阿难作如是言:阿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乐于法者,欲得读诵。彼等众生,欲向和上阿阇梨所,至已,应问诸佛法言,随心所乐,所堪说处,应说依止。彼或十腊,或十二腊,为重法故,应乞依止。何以故? 如来往昔虽复说言五夏比丘不须依止。而彼学者,于前敬心乃能为法,以是义故,应当依止。何以故? 彼人欲学于佛法故。
这个时候,佛就告诉长老阿难说:阿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乐于法者”,就是他们喜欢佛法,他们想读呀想诵呀,如果说他们想的话,这些个众生他想向这些个和尚想向阿阇梨,和尚就是亲教师,阿阇梨叫规范师,这些众生就应该到亲教师这里到规范师这里,到了以后呢应该问诸佛这个教法,“随心所乐所堪说处”,也就说你应该怎样对别人说法呢?佛在教阿难尊者你应该怎么样对别人说法呀,第一你要随着他的心之所乐,他的兴趣,他喜欢的。那第二个“所堪说处”,你应该知道你该怎么说,也就你该深说,该浅说,该横说,该竖说,是高贵典雅的说,还是该粗诳的说,你要知道为个说法处,也就说你跟他对上号,和他对上号了才可以,第一要他喜欢的,第二你说的时候要跟他上号,“应说依止”你应该跟他讲,你应该依靠谁,你应该依靠谁来学习。那应该依靠谁来学习呢?“彼或十腊或十二腊”也就说你要依靠的法师,他应该是十腊或者是十二腊的,不是十腊十二腊的,那个不可以的。那大家说什么是十腊十二腊?也就说出家以后,求戒,求了三坛大戒每年都有一次安居,安居的时候依佛的教法而安居,绝对不是现在人搞的那些安居,现在人搞那些安居就像演戏似的,就像现在好多人搞焰口,就像唱戏的一样,甚至那个腔调都是那个唱戏腔调,我们也不敢去说别的,不是诽谤,我们也不敢去说别的,我们要知道佛陀当时讲的安居的修行实际就是刻期取证,每年安居期,到七月半安居结束,就算一腊,经过十年就有十腊,十次安居,经过十二年就十二腊,也就说你这个想依靠谁,必需要经过十腊十二腊,也就说要修行过十次到十二次的。那你找到了这样的人以后,为了敬重法佛法的关系,你应该乞求他,你就像应该乞丐一样乞求他做你的依靠,那什么叫依止?依就是依靠,止就是在他那里不再走了,叫依止。那如果说没有十腊十二腊的可不可以给别人做依止?那你想怎么依止就怎么依止嘛,现在人都不讲究这个,甚至还有出家人依止在家的,甚至还有男的依止女人的,女的依止男人的。那个讲不清楚的事,那各位想要来真的,真为了解脱,真为了无上菩提,那你就要规规纪纪的按照佛的教法来行事,当然了,你是为了到佛法里来扯蛋的,那你要怎么做就怎么做,因为现在到佛法里来扯蛋的太多了,我们不把这类人作为我们修学的对象,如果说我们不是到佛法里来扯蛋的,那你就要规规纪纪的按照佛所说的应该找这样的师父来做你依止的对像。
再接下来,佛说为什么要这样说呢?为什么说一定要找十腊十二腊的呢?修行过十次十二次的?何以故,为什么?好再接下,佛说如来“往昔”过去,“虽复”虽然说也说过那五夏比丘“不须依止”,虽然说也说过五夏比丘不须依止,也就说五腊的,五腊的比丘不需要依止,然尔这些个学者“于前”来到你现前,这些个来学习的佛弟子还到你面前,由于恭敬心“乃能为法”真正的为了法,“以是义故应当依止”因为他确确实实为了法,那虽然说佛说五夏的人不应该去接受别人的依止,但是在特定的条件下,也就说实在找不着人了,我实在找不着一个正修行人了,现在只遇到了一个五夏修过五次的,那佛说了虽然佛不让你去接受学者,但是如果别人绝对的恭敬,那没有别的办法的时候,那你应该做他们的依止,“是故应当依止”。“何以故。彼人欲学于佛法故”因为这个人真想学呀,真想学呀,现在又找不到人了,你这现在就像不是人,也得充一回人啦,没办法了,若是有办法你必须按照这样去找,找十腊十二腊的,如果实在没有办法,五夏也就将就了。这是没办法的办法,那这块都是绝对的规则,不过现在的人现下贱相的太多了,我都不敢讲呀,害怕大家去造业呀,那佛经里是这样说的,我仅仅是读读佛经,我没有去讲任何一个人呀.
好阿弥陀佛,我们再继续。
阿难,而彼和上阿阇梨等,为彼应作如是依止。当如是耶。我许汝耶。汝得利耶。我教汝耶。汝当谨顺莫放逸耶。应练行耶。如是与耶。若有比丘,得具足法,彼则堪能与他依止。若能如是分别法句,与他依止,名依止师。
好,那再接下来,如来说的就更严厉了,几乎都是对出家人说的,各位大多数都是在家人,那怎么办呢?按理来讲就是不能学了,大家说为什么不能学了?因为你若不说少造点业,学完了以后你就拿这个东西去炫耀去,就拿这把尺去衡量出家人,那你这个业就造大了,如果说你能保证,绝对保障自己于任何时任何处不去造业,那你就听,如果说你保障不了,那现在时间也不早了,你就去休息了,好吧。千万自己害自己呀,佛法是利器,它既然能斩断烦恼,它也能斩断你慧命的。好,我们再往下来看.
佛继续说:阿难,“而彼和尚阿阇梨等”就是亲教师、规范师等等,“为彼应作如是依止”,为那些求法的人,你应该做他的依止师,当如是耶,就应该这样的去做,应该怎么样的?前面讲了,必须是十腊十二腊的才可以做别人的依止,实在没有,五腊也将就了,但必须在实在没有的情况下,那你这个人必须做别人有依止,就应该这样去做,“我许汝耶”我充许你的,这是佛充许各位的,这是佛保障你能得利的,这是佛教你的,你们都应该谨慎的顺从,“莫放逸耶”不要放逸呀,你们应该去这样的练,你们应该这样的去行,你们就应该这样的把法给予那些求法的人,那大家听一听呀,这是如来慎重交待,是出家的就好好的记牢。
再接下来,佛说:“若有比丘得具足法”那现在又在讲一个新的问题,什么新的问题呢?若有比丘他得具足法,也就说他真正懂了佛法,真正懂得佛法,“彼则堪能与他依止”这个人真得法了,有能力,有资格去做别人的依止师,“若能如是分别法句”如果说他确实能这样的分别,分门别类的把法句分得清楚,请得透彻,那“与他依止名依止师”,你去跟着他依止他,那个呢叫做你的依止师父。
若有比丘,虽复百夏,不能闲解如是法句,彼亦应当从他依止。所以者何? 自尚不解,况欲与他作依止师。假令耆旧百夏比丘,而不能解沙门释种秘密之事,彼人为法应说依止。虽有百夏上座比丘,不解律法,彼等亦应说于依止。
现在什么是依止师告诉各位了,再接下来,佛说:如果哪个出家人他出家了,修了一百夏,这严重了,也就说出家以后不一定每一年都修一次呀,就算你修了一百次,但是你不能悠闲的来解如果法句,对佛法的辞句、意理、境界你解不出来,也就说你对佛法还不懂的,修了一百夏,还不懂佛法的,那你也应该跟着那些来求法的一样来依止懂法的这个师父,也应该来依止这个懂法的师父,大家说这怎么可能呢?要是一百夏,一百多岁的老人头发胡子都百透了,都修行一百年了的人,怎么还跟一个十夏八夏的来学法呢?记住在佛门当中,是达者为尊,不是按年龄算的,也不是按你出家年头算的。谁达到了,谁就是尊贵的,就像我们的佛陀,他成佛道的时候,年纪不是最大的,但是比他年纪大的,都做了他的弟子,记住,在佛门当中,达者为尊。不仅仅佛是这样,大家也应该知道,在禅宗六祖大师,六祖慧能大师,当时也是这样的,当时六祖大师的剃度恩师为六祖剃度以后,转过身来就开始拜师依止,六祖就形成了他剃度恩师的依止师。大家说那师父面子不是丢尽了,去拜徒弟,去跟徒弟学呀,那记住了,除非你是那种下贱的不想修行的出家人,如果说你不是下贱的,你是真想修行的,谁会就向谁学嘛,还有什么脸不脸的?还有什么名不名利不利的,你是不是学东西呢?就比如说世间的人,我们读小学的时候,每个人都读过书,你说你管得了那老师是男的是女的是老的是少的是漂亮是丑的?你管那个干什么呢?只是他懂知识,只要他能教你就可以啦。你还能跟老师摆资格呀,那你顶多就是不去学,不去学你不得嘛,那你能害到谁呢?你无非害自己呀,所以说,佛以及祖师都做到了最规范的事,我们再看看我们的佛陀,当时他不如提婆达多,他说拜提婆达多做师父,因为提婆达多有妙法莲华经呀,他就那样恭恭敬敬的侍候了师父一辈子来学妙法莲华经,你看六祖大师的剃度恩师为了求法就恭恭敬敬的让他的弟子做他的依止师呀,那记住了,大家记住了,你是不是真正的想好,想的话,那就学嘛,要说你不是想好,是为了保护你的贪嗔痴慢疑,你的财色名食睡,保护你的烦恼,那你就不要说你是修行人,那你就跟着烦恼跑吧,所以说呢,现在佛说了,虽然你这人出家几百年了,修行了一百夏了,修行一百次了,你对法不懂,但是你也应该跟懂的人来学,这块没有什么老资格不老资格。
再接下来,佛说:“所以者何”为什么这样说?“自尚不解况欲与他作依止师”自己都不懂法,自己成天在那胡说八道,还给人做依止师,你这不是烦恼大了,你这个不就简值就是害人,跟着你的人就不好说了,因为我们大家不能轻易造口业,只能说不好说了,大家各有各的命运了,实际现在人真有点问题,现在人大多数求法的人,他不是求法,他是去求感觉去了,好多人说我对那师父没感觉,我一听就把我吓到了,好多人说我对哪个师父没感觉,我对哪个师父很我感觉,我一听就吓到了,因为这是什么呢?你去找感觉去了,找什么感觉?师父师父,什么是师父?拜个木匠师父就去学木匠,那我们拜个石匠师父就去学石匠,拜个铁匠师父就去学打铁嘛,我们拜一个开汽车的就去学开汽车,那你现在去跟着找什么感觉呢?那你是学生吗?那你也不是佛弟子了,你就成了那种找感觉的人了,但是现在的人,真都不知道什么是拜师,还以为拜就像认干爹干妈一样,甚至有的人认为拜师就像找朋友一样,那个都错了,大家要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拜师,拜师就是真正的跟着人家学习,你不管他是男的女的老的少长得漂亮的长得丑恶的,这与你不想干的,那个与你不相干的,佛陀现在制度的规则必须是十夏十二夏的,如果说实在不行你少点也可以,但是这个规则必须要执行的,现在说你现在虽然有一百夏的修行人,但是你如果不懂法,你也必须来依靠人家懂法的,因为自己都不懂,你怎么去给人做依止师呢?也就比如你自己都不懂开汽车,来一个人跟你学开汽车,你这个人怎么去教别人?好像弄到汽车,上去就开,还教人家,你不出车祸出人命就不错了,还教人别人,教别人出车祸去呀,所以说你必须自己要会,自己不会不能做别人师父,自己不会还做别人师父,那个叫误人子弟,那个叫害人慧命。
好,再接下来,假定这些个老资格的百夏的比丘,修行了一百次有老比丘,虽然都资格老,修行的多,然尔他不能的解,也就说他不明白沙门“释种”就说佛陀,释迦牟尼佛所有的“秘密之事”,佛陀的教法,虽然说他老资格的一百年的修行人,但是他不懂佛的法,“彼人为法”为法的关系“应说依止”,什么意思呢?假如你资格很老的一百夏的老比丘,你不懂佛法,你这个人要是为了法,你也应该去求人家懂法的人来依止他,懂法的人也应该做你的依止师父。好再接下来,虽然百夏上座比丘,虽然你出家了百年,修行了一百年,而且是夏安居的那种修行一百年,这种百年老修行,但是你不解律法,就是戒律,对戒律不精不通,那你这些人也应该去找一个懂法的,懂律法的人来做你的依止,你也应该找一个懂律法的人来做你的依止师父,因为什么呢?因为你自己毕竟不懂呀,你只有找一个懂的人才能学到,你要找一个跟你一样不懂的人,一个不懂教一个不懂,那就等于两个不懂,那是彻底不懂呀,但是现在确确实实有那种自己不懂,还愿意给别人做师父,那个不懂的人也愿意去找不懂的做师父,现在是不懂加不懂事满天下都是,真热闹,那么我们自己是不是应该想一想,我们自己是不是这种人呢?我们自己是不是懂?先说空道,空道自己是不是不懂,那你们自己是不是不懂,那我们是不是经常求一些不懂人学习呢?要是的话就热闹了,一个不懂加一个不懂等于彻底不懂,甚至等于永远不懂了,那为什么佛家把这些事分得清清楚楚呀,因为这是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同,就连乡下的农民都知道,现在很多信佛的不知道,你说可怜不可怜呀。
好了今天时间也不早了,我们今天就学习到这了吧。
发表于 11-3-2012 20:24:04|来自:河北唐山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空道法师讲《善恭敬经》3-2

我们接下来继续的来学习《善恭敬经》,承接昨天我们所学的,接下来就是我们该怎么样做的事了。“若有比丘从他受法。什么意思呢?这个比丘是讲来学习的人,来学法的人,那来学法的人,您根从别人,根从师父,来接受法要,来学习的这些人应该怎么做呢?彼等比丘,就是来学习的人,对于师父,在师父身边应起尊重、恭敬的心,您想受学佛法的时候,应该在师父面前不得轻笑,不可以放逸,也不得露齿,那大家说,我就张开嘴不行吗?一定要把嘴闭得那么紧吗?实际大家想一想,你这人张着嘴的时候是不是一个放逸相呢?如果说闭上嘴是不是不放逸的相呢?你要细微观察,你就会发现那佛讲的要求都是于尊重恭敬相应的。于不放逸相应,你比如轻笑和露齿都属于放逸,也不得交足,也就两脚交叉在一起呀;也不得视足,也不能看脚呀;也不得动足,脚总在那动来动去;也不得踔足,就是掉举呀;这些个我们看着,如果说我们专心听法的时候,我们就跷足,交足、露齿,不可以吗?假如我们听到一心不乱了,可不可以呢?我们说,你要是真起尊重恭敬心,那是不可以的。如果说你仅仅沉进法的义理当中,我们说是可以的,但是我们从最初的时候,没有这种尊重恭敬,那你就算是得到法的义理和境界的时候,在你这决不会巩固下来,也就说你用了多大心力,你的记忆就有多强,成就就会有多大。那么我们要是控制到每一个表情、每一个神态,那每一个动作都控制好了,那这一个就是全方位的虔诚恭敬,它产生的力度是非常大的,它也不会随我们的业和习气来破坏的,所以说我们通常认为没有必要那么柯刻,那么你认为没有必要,那个错了,因为你还不知道它的严重性。因为我们大家从来没想过这个有多严重,实际它是非常严重的。也就说随着你的境界越高,你就会越发现,那是一个什么象,那应该怎样做呢?我们说学法的人站在那,两个脚后跟要整齐的、要齐整勿令高下,不要有前一个,后一个,那么跷起一条腿,也样都属于高下前后不适宜的,再一个呢?在师父面前勿升高座,也就我们坐的地方不要超过师父的坐位,师父没有问你,不可以说话的。师父没有问,自己不能总去想话说、总去抢话说。问到了你再说,有的时候,师父没问,一定要说,好多人说,要不就忘了,你要知道,那是妄想引发的语言,忘不忘有什么关系呢?大家说我现在想到的是法,一会会忘了,那师父说了你也会忘的。那真正学法的时候一定不能去问话,也不能去说闲话,只有问你的时候你就可以回答,没有问的时候,不可以说的。“凡有所使”就是师父让你去做什么,“勿得违命”,不可以违背的。再一个呢,平时我们在师父面前学习,应该“勿视师面”,不要看师父的脸,那大家说这什么意思呀,通常来讲,我们看着别人是一种恭敬,如果不看,那么我们就失去了这种恭敬了,我们说从世间的礼仪看,确实那个算一种恭敬,但那是世间礼仪呀,在佛法当中,这一种就不是礼仪了。那真正的礼仪就应该“勿视师面”,那为什么呢?因为第一我们没有一个卑下心,我们总看师父脸第一没有卑下心,第二究竟是来学法来了,还是相面来了?第三那是因为师父长得好,你容易生污染心,要因为师父长得不好,你又会生轻蔑心,这样对学的法无益,都会障碍你的法。所以呢还不如不去看,你才能得到真正的、殊胜和利益。再接下来“离师三肘命坐即坐”要离开师父有一定距离,三肘约一米左右,师让坐就做,师父没让坐就不能坐。“勿得违教”不可以让坐你还在那客气客气客气,那个不叫客气呀,那叫违教。安坐已讫,坐好了以后,应该怎么呢?坐好了发后应该干什么呢?“于彼师所”对要讲法的师父,应该起慈心。大家都会难以理解,我们应该是对众生起慈悲心呀,怎么还能对法师起慈悲心呢?你应该知道什么是慈呀,慈是予乐,我们为什么要予乐呀?那叫意乐加行,因为你起慈心,意乐加行产生的效果呢师父就能非常通畅欢喜的流露法的义理与境界。如果说我们没有意乐加行就显得非常尴尬,甚至就算是讲也是干干巴巴的,一点润泽都没有,所以说这个起慈心就是意乐加行。好再接下来:“若有弟子欲受法时”想学习佛法,如果有哪个弟子想学习佛法,按佛家的规则是“长跪师前先诵所得”这个规则是佛陀当时都是这样做的,当时阿难尊者问:将来的怎么办?将来也应这样。怎么样呢?就是“长跪师前先诵所得”什么意思呀?我们就拿世间的,我们过去都读过书呀,就拿我们读书的时候做一个比喻,也就说你想学新的东西的时候,你必须在教师面前来证明你前面学过的彻底过关了,没有过关是不可以学新的东西,过关了才可以学的,就像我们读书的时候,最后要考试,那考不上的就要留级的,和这个道理是一样的。大家说我们现在的教学没有这样的柯刻,没有这样的严厉,所以说好多人都学不成器的,最后就学废了。那如果说按如来这个规则做呢,就算你这个人学太多学不到,但是你已经学到的坚决的巩固在自己心里,这就变成了真正是你的东西了。你要是没有把前面学过的背下来,没有彻底的精通,甚至没有修证,是不可以学别的,所以首先要证明你以前所学的是彻底过关了。都能背诵了,背诵以后如果说还有义理境界不太懂的地方,那就应该“先应咨白”首先应该问,首先要问清楚,“若见听许”如果说看到师父允许了,允许那你就可以请决,就是请师父讲来建立自己正确的没有疑惑的知见。是这个时候,学法的人,学者,学法的人,师父已讲过法了,你已接受法,接受法了以后应该“右膝着地双手捧足”也就礼拜的意思。“一心顶礼师所住处”若脚下的地,“地若平正即应设敬”就应该更恭敬的去礼拜,假如说这个地呀就在弦崖峭壁上,或是台阶上,那么大家可以不去礼拜,你在那站着,规规纪纪的那站着。有个恭敬心也是样的。“乃至师过至” 乃至师父过至这平整地带,“所即便请法”如果说师父没有重要的事,来到你身边,这个时候你就马上可以请法了。那假若是平地平处,平地之处,那就应该“礼师足”礼拜师足以后要“退缩而行至十肘地”要倒退,缩,退缩而行,大家说不会,不会呢你总看过电影,看过电视吧,那大清朝见皇上,见完皇上出来的时候都要退,退的时候身体还要有鞠躬的含意,低下来头来,躬下腰来,就如同缩倦的意思,就却缩而行。行多远呢?要十肘地,我们说三肘算一米的话,三米以外,站在三米以外,要“遥礼师已”就是注目礼,就是遥遥的用注目礼看着师父,那最后你才可以“随意归还”,最后才可以随意归还,就说你想到哪去就到哪去了,这是大家具体的做法。好再接下来“又复弟子应作是念”还有弟子呢你心里,前面讲的是身体应该如何做,那接来心里应该如何想呢?那心里要想“师在我后”就是师父如果在我身后的时候,那这个时候应该怎么想呀,师父在看着我们呐,“观我是非”观我是不是正确的,是不是不正确的,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想不应该放逸。那“我若即来”假如说我来了,“寻至师前”来到师父面前,“请决所疑是即为善”就是请问佛法来解决自己的疑惑,那这个就是最好的了。“傥不得来”假若师父不来,那“应当知时”你应该知道什么时候、什么时节?也就说假若师父不来,我们就应该去找师父呀,我们去找师父的时候你也要知道时节呀,不能说不管什么时间我都要去找师父,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那就错了,关于这一点呢官场的人都做得都最好,你看看在省部级以上的官场的人,他们都知时呀,知时务者,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时候不该做,就大家在一起,什么时候应该在一起,什么时候不应该在一起,你比如说大家在一起说得正开心,这时候来一个人,找其中的一位,其他的人都会马上的离开,离开房间,实际那个呢就叫知时,那个也叫通理。那么现在我们大家都没有高贵的内在德行来知场的时候,那就很难知时,因为大家放逸习惯了,我要怎么样就怎么样的,现在就谈到了这个问题,傥若师父没有来,我们首先就应该知道时节因缘的事,那“一日三时应参进止”一天只有三个时间段,你应该向师父去问,向师父问法,那假若这三个时间段,师父没有给你这机会,那就“不参进止”,就没有这时间来接待你,你就不能去学。“是师应当如法治之”真正的师父都该按现在这个佛所制定的规则来处理这个事情。如果说不按照佛所制定的规则来处理这些事情,那大家不更喜欢吗?这个不可否认,不按如来的规则,大家看着更融洽一些,确确实实看着大家更和谐更融洽一些,其实这理面暗中孕育着无穷无尽的祸患,大家说大家坦白一点,随便一点这样不是更自在吗?要不大家太拘谨了,这个怎么能学得下去呢?站在我们愚痴下贱的角度上是这样的,是你说的这样,但是我们不要忘了,你这是一种愚痴的思想,是错的、颠倒的,那为什么呢?因为你想想看,如果说一个人他根本就没有在乎,根本就没有在乎你这个法师,也没有在乎你这个法,那他能得到什么呢?他什么也得不到的,你是不是在意,显得尤为重要了,就如同前面讲就像我们在沙漠里几天没喝水了,这个时候你对水就有绝对尊重恭敬的心,你非常在意,那你非常在意的人,这些事你必然能做到。就比如说各位虽然非常放逸的人,但是你有事去求那些当官的,或是求那些发财的,你在求别人的时候,你看看,你自己也会知道放逸会让人瞧不起,你自己的语言行为会非常谨慎,那就证明你这人还有点智慧了,如果说大家都不能搞得太拘谨了,随便说随便做,好你这一个随便还有谁能帮你,谁敢帮你?因为他们带来无穷无尽的过患,本身就不是一个恭敬不是一个尊重。既然不是一个尊重不是一个恭敬那是什么呢?那个就是轻视,他已经把你轻视了,既然已经是轻了,随后造作的那就更严重了,真正尊重珍惜的人,他绝对会做好。再做个比喻说:因为在座的大多数都是在家人,那在家的男的女的,刚一开始接触他都知道,尽可能的去做好。那个尽可能的做好那个就叫尊重恭敬,后来大家在一起时间久了,既然大家都时间久了,都很熟了,人就开始放逸了,这一放逸所有的烦恼都来了,放逸越严重烦恼越严重,依此类推,大家就会知道,如来制定的这个规则直接就承办你法的无上道业,如果你不按这个走,你越来越放逸,不但轻慢了师父,也轻慢了法,也轻慢了义理,也轻慢了境界,从而你是永远不得成就的。那如来制定的法则我们看着好像有点柯刻,但是由此你必然成就。大家可以去在世间找一个男的一个女的,让他们用放逸的方法去接受对方,看谁愿意去接受呢?如果你那他们绝对彼此恭敬的去接受,或许他们都能接受。就连一个世俗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尚且如果,何况我们的威严妙法呢?所以大家要透达这个道理以后,你就不会认为这个东西是没用的,关键的是你有没有这个智慧来理解它,因为我们以前没这个智慧,现在师父说,不知道师父水平太差了,不知道能不能唤醒大家的这种智慧,这种觉醒,如果能唤醒那就是诸佛的加持,因为空道实在没有个能力了,如果说各位还是觉醒不了,那就证明我祈求诸佛加持还是欠点火候,所以说呢各位你们也帮帮忙,多求佛加加持,学这类经典着容易,实际真不容易的。甚至都比《大佛顶首楞严经》还难,为什么呢?因为这不是我们的思想、不是我们的行为、不是我们的习惯,甚至我们都有点讨厌它,但是它又是一切成就的根本,因为依我们正好相反,所以我们说这很难。难不要紧,师父也会祈求诸佛加持,各位也常常祈求,因为这块谁也没有办法的,只有借助佛力加持,让我们能与法的境界融合在一定,好阿弥陀佛!我们继续。
又学法的弟子他想去参拜师父的时候,就应该来到师父这里,来到师父的住所,来了以后如果没有见到师父,那就应该,或是师父不见,或是师父不在,这时候应“应持土块或木或草以为记验”什么意思呢?告诉师父自己来过了,那个时候大家都是在荒山野地,所以见师父呢就用土块或木或草作标记,那现在大家可以留个纸条,来说明一下,好再接下来,“若当见师在房室内”如果见到师父在房间里面,但师父没有见你,你求见师父,师父不见,这个时候你应该怎么办呢?“是时学者应起至心绕房三匝”大家说师父不见,你绕这房绕几圈有什么用呢?这里面有一个最殊胜的窍呀,因为师父不见总有师父的道理,或许他在参禅,或许呢他在打坐,或许他在学经,或许他在依法利益别人,不管怎么样师父没见就没有见,那没有见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走呀,为什么还要一定起个至诚心来绕这几圈呢?为什么呢?这个做法是非常殊胜的,在师父没有见我们的时候,我们就应该知道我们的因缘还不聚汇,也就少了,少了我们要给它填满,填满了就兑现了,因为我们因缘还差这一块,我们把这因缘补起来就好了嘛,那么我们就以最高的恭敬心态来绕房三匝,来填补这些个因缘。那今天不行,我们明天,明天不行,我们后天,我们总去这样做,最后总会实现的。向师父顶礼,顶礼以后,绕了三圈,顶礼以后就可以回去了,大家说还不去见师父,因为师父这个时候不见,那就不能强求,强求只能断因缘,记住了:强求只能断因缘!就比如说那个瓜果梨桃还没有熟的时候,你一定把它摘下来,那它不会好吃的,聪明的农民,他都不会过早的把它摘下来,一定要等它熟,你就是粮食没有成熟悉的时候,把它搞下来又有什么用呢?种点粮食全都报废了,那正真有智慧的学者,他不会说我现在有问题没解决我回去干什么?我来解决问题的,那是你来学习,但是你这个要是不懂时节因缘,由自己的情识意想去搞,往往把这有限的因缘破坏了,如果说现在佛陀制定的规则我们一心的执行,没有那么多道理讲了,你懂这个道理也好,不懂也好,你就按这个规则做,保证最终可以圆满成就的。那现在师父把这些道理都告诉各位了,师父也都把这些道理告诉各位了,希望各位都能珍惜,都能记住,在末来你见到诸佛菩萨见到善知识,应该怎么做,你们就的依可据了,有法可寻了。好再接下来,佛说:“若不见师”如果说没有见到师父,“众务皆止不得为也”如果说没有见到师父,什么事都不做了,不在做什么了,除非大小便。那各位说这人不是饿死,哪还有大小便了,不吃不喝也不做事,那不饿死了?实际呢,你真正的这样做,那就证明你是求法若渴,如果没有这样的心态,没有这样的境界,那叫戏弄佛法,那叫戏弄佛法啊!大家学习佛法的时候,有的时候没有处理,那叫戏弄佛法!你不知道它有多珍贵,它有多殊胜,好阿弥陀佛!我们再继续的来学习。

好再接下来,佛继续说,还有你这学法的弟子,在师父这里,在师父住所“不得粗言”,什么是粗呀,我们说粗话,大嗓门,这都属于粗言;那师父如果说呵责,师父骂徒弟了,那不应该回报,不应该顶嘴,绝对服从;那师父坐床,“师坐卧床”师父坐在床上,你首先要敷拭,要把床铺好,在铺床的时候,一定要保证上床上没有灰尘虫蚁这些东西;师父坐打坐也好,卧师父睡觉也好,乃至师起来也好,这个时候你应该自己搞自己的,你“应修诵业”,自己诵自己的经典,自己学自己的经典嘛。再接下来,“时彼学者”这个时候这个学法的人“至日东方”就是每天早晨的时候可以来到师父这里,早上来的到师父这里,记住要“善知时已”,一定要善知时节,要看火候呀,该说话就说,不该说话的时候不可以说的,要连火候都看不出来,连个脸色都看不出来,那还没有资格做徒弟的,所以说叫善知时,善于知道时节,这个事知道以后,要速往师边,要经常的到师父那边去,因为你去十次,搞不好八次都要落空的,不一定师父都要讲法的,那大家说这不要紧,他不讲法我可以问,可以逼呀,那就麻烦大了,你不但是轻慢佛法了,简直就要凌驾于法之上了,大家说我不是那个心,我是求法呀,那求法要有求的况态,那凌驾于法之上,你才敢去逼的。记住真正的弟子想得到师父说法,往往都要无数的,都是无数次的,各位可能难以理解,为什么佛陀住世的时候,那个时候求法那么容易呀,怎么佛陀不住世的时候,求法还越来越难了?那记着,时节因缘非常重要,时节因缘非常重要的!这块要是广范的讲那太多了,但不讲各位还是不知道,那什么是时节因缘呢?首先就是你这个人你成熟的量是多少,一般善知识都要考虑你这善根成熟的量,他知道时节,他知道此时该说法还是不该说法;第二你缘起够不够,如果说因也不够,缘起也不够,那只能说在因缘具足的时候再去说,如果说在因缘不具足你强行的搞,那除非那个师父是无限有耐心、无限的慈悲,要不然你直接就断掉任何一种缘份!所以说这块要求,在佛法这块要求弟子必须做好!那各位可能难以理解,应该师父做好呀,徒弟本身就差嘛,应该师父做好呀,记住师父做得再好也没用的,因为徒弟没做好,徒弟不得法,就算师父什么都讲明白了,在你那块用不了多久,你那又忘了,就算你没有忘,你也不可能作用在自己行为上,有的人高一点,又没忘又能作用在行为上,但你养不成习气,所以说,你自己虔诚恭敬到多少你自己得多少,并不是说这个法的道理师父讲不讲,讲了没有用,你自己没做好,师父讲了也没有用,所以说真正高明的师父,轻意的不讲法,那大家说你空道为什么还讲呢?因为我讲叫不是希望大家即身成就,所以让大家于法结个因缘,透达法的义理,大家彻底明白了就应该知道了怎么做了,就比如说我们现在学这部经就明白怎么做了,我们的目的是真正的明白,现在佛经里讲的是要你成就,也就说即身成就,什么叫即身成就,这就叫即身成就,也说的绝对任何一点一滴不会差的,在你时节末到,师父绝对不会“拨苗助长”,所以说一定要善于知道时节,自己不知道不要紧,你可以到师父那去,师父会知道,他该讲就讲,不该讲就不讲的。好再接下来,到师父这里以后呢就要问,请问佛法,请问这些自己所需要知道的法要,请问完了以后呢,还说“我作何事”就是说我应该怎么做呢?法我知道了,但具体我应该怎么做呢?这些个事“当白师言”就是对师父应该说清楚。法都学过以后,还要问师父“入聚落不”,也就说到我们那村庄去不?或说到我们那城市去不?好,假如说师父说好,我到你家看看去,那这个时候,师父所穿的袈裟,你这个徒弟学子就应该必须的来的面前,奉捧这个架裟,在捧之前在先洗手呀,那洗手以后应该持奉这个衣服,那带着这个衣服还到师父住所,要“身心安住”,记住这个心态身体,每个心态、每个身体都要绝对的如法,那整个身心安住,双手要捧着这袈裟捧着衣服,要“长跪而授”,要跪那把这袈裟和衣服给师父,要“如法敬奉”要按照法所规定的方式方法来恭敬的去承奉,“处所安住”就在师父这个地方而安住,就是说等待着,师父需要了,这时候马上就要奉水,让师父洗手洗面,洗完以后呢,要先把内衣拿出来,给师父穿,完了再给其它的衣服,甚至包括其它日常所用的这些东西。在师父这里“向于师所”就是说在师父这里就应该做如是的恭敬之心,就是说在师父这里就是要有如是的恭敬之心。那大家说这都是行为呀,这哪是恭敬之心呢?那记住了,我们的恭敬之心就是要借助这些行为来表达的,我们的恭敬之心就是借助这些言词来表达的,我们的言词和行为就是我们恭敬之心的外在的表达,也就说你有恭敬之心,必然会表达出来。大家说我表达不出家,那就证明你没有恭敬之心,大家说我挺恭敬的,那就证明你不懂什么叫做恭敬!好阿弥陀佛!我们继续来学习。
好,阿弥陀佛,我们再仔细来看,什么叫善恭敬。就是善于的恭敬,就是会恭敬,接下来,佛说还有呀这个学法的弟子在师父面前不得吐痰的,大家说那我要有痰怎么办?那你可以避开,在别的地方去吐痰的,假若要在寺院里面,来到寺院里面,由于恭敬师父的关系,您就千万不要用袈裟来覆于肩,也不得用袈裟来笼头,可能大家不能理解什么叫用袈裟来覆于肩笼头呢?因为在当时印度出家人只有袈裟,除了袈裟以外没有其它的衣服,那有的时候,大家知道印度天气很热,太阳很毒的,有些人会把肩用袈裟罩起来,甚至把头罩起来,那么天冷的时候也会把肩罩起来,头笼起来,那现在如果说由于恭敬师父的关系,那就不可以这样去做,就应该正规的披袈裟,正规的披袈裟是怎么样披法的呢?就是整个一个肩手臂都要在外面,就披袒右肩,那也就是说右边的整个手臂肩都要露在外面,大家说光着膀子露在外面那是恭敬吗?大家总用凡夫的概念来理解,那么记住,在佛教披袈裟就是这样的规纪,那个才叫恭敬,你在那笼得严严的,那个不叫恭敬。所以说现在告诉你,这个呢在中国不存在这样的事,所以这两句学也行,不学也行,尤其现在大家学习这个也不是出家人,那这个学不学都可以,就是出家也不会出现那种覆于肩笼于头的那种现象,因为我们中国出家师父什么衣服都有,所以说不需要覆于肩笼于头的这种现象,好再接下来,“师经行处” 师父经常走过的地方,或都说师父修行的地方,这个地方应该常常的打扫干净,如果说天气热的时候,一天要分三个时间段,要三时以扇扇师,就是最热的时间段里面要为师父扇扇子,同时还要最热的时间段里受水,让师父洗浴,还要在最热的时间段里献上冷饮,还应该知道,还应该知时节,为师父乞食,大家说不是大家自己去吗?那徒弟也可以替师父乞食的以及师父所要做事,师父所要做的各种事,那都应该自己“尽身力而营助之”,要尽处的有力把因缘等做好,同时我们在侍奉师父的时候,“取师应器”应器,我们说什么是应器,就是出家人吃饭用的钵,那个叫应器,那这个应器我们首先要给洗它干净,假如说师父允洗,就师父给你,让你去洗,或者先前师父已经洗了,或者“先洗师器乃及己钵”先要把师父的搞好完了呢再搞自己的,假如师父给你让你洗,你就得欢喜接受,为什么呢?因为这是成就你,给你机会来成就你,那不与者,假如说师父就不给你洗,怎么了,就不给你洗,那你不应该再要,你只能说一次,师父说不行就是不行,你要再要,那就犯了,何以故?为什么佛陀把这事制定得这么严格?佛现在告诉我们原因了,这里面有因缘的,这里面有因缘的呀!让你搞保证也有它的因它的缘,现在不让你洗这个碗你也应该知道,这里面有因有缘,那师父他让你这样做总会有这样做的道理,总会有这样做的好处,大家说侍师父应该欢喜呀,怎么还会不要我们做,不成就我们呀,实际师父他不让你洗也是一种成就的,关键是你自己有没有那种无量的智慧来理解的。好再接下来,佛继续对阿难尊者说,阿难呐,若诸比丘当作是念,如果说这些师父应该这样来想,应该怎么样呢?“如来往昔钵无人洗”佛就是没有让人洗,“彼等应学佛应当自役”应该自己去做好这些事,虽然说佛允许你这样做,允许你帮师父洗成就自己的功德利益,但是佛陀的钵他都无人洗,都要自己做好,师父有的时候也要效仿佛陀,也要尽可能自己去做好,有的时候他让搞是彻底的成就,是他违背了他的规则,他甘愿自己很差,来成就你,我们更应该感恩戴德,如果说他不给你洗,那是他的本事,因为他本身就应该自己搞,不存在留机会给你,留机会给你那就完全在成就你。当然并不是现在的,我也不敢说别人,就说我吧,说别人是造业的,比如说我现在自己不愿做的事我让这个做让那个做,实际那个根本就不是佛陀的弟子,应该是什么事都是我去做好,就像是你要求什么事充许让你做了,那是为了成就你的关系,实际我就已经吃亏了。所以说正修行人大多数都是自己做好,就像中国禅宗祖师就有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因为如来都是自己把事做好的,但是我们在学这《善恭敬经》里呢就是为了成就徒弟,要徒弟来做,但是现在好多人根本不懂佛法,简直就拿着徒弟当奴隶了,那就不是真正的求法状态,所以说我们大家都要自己的把这事做好。我们再往下来看,天若热的时候应该具备冷水,假若天气非常寒冷的时候应该准备热水,凡是师父所需要的都应该备齐了,都应该准备好,师父需要的任何都应该准备好。那另外,在师父面前“勿嚼杨枝”什么意思呢?在佛陀时代嚼杨枝就等于我们现在的刷牙,也就说不可以在师父面前刷牙。再接下来,你在别人那里不可以说师父的过,不管师父有这个过还是没这个过,有也好,没也好,不可以说的。好,再接下来,“若遥见师”就远远的看到师父了,就得马上起来去迎接,马上就要起来去迎接。好阿弥陀佛,我们再继续的向下学习。
好,阿弥陀佛,我们再继续来看,佛继续的说,说阿难,“凡有师者”就是凡是已有师父的人,“随在谁边”不管你在哪里如果说你学了四句偈诵,或者听人家讲四句偈诵,可者是读,或者说是问,或者说是去解决疑惑,就算是一句四偈诵,这些个人“是即为师”,也就说不管你在别人那学了多少,别人教你一句佛法也好,教你如何听法也好,教你如何读经也好,凡是教过你的人都是师父,凡是教过你的人都是师父!大家说这回麻烦大了,这回我的师父多了,是的!那大家说这不是麻烦大了,我做不到呀,那你就惨了,凡是你在别人那学过了,他就是师父,就即使你只学了一点点,他就是师父,那你首先应该知道他就是师父,因为你在他那学过了嘛,已经成了事实上的师父徒弟关系,你承认它出是师父徒弟关系,不承认它是大妄语,那你就成严重了,这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这时候我们就应该根师父学习的学者对于师父这里常常的起恭敬尊重的心,就应该常常的起恭敬尊重的心!那假若“不如是”,你不这样做,就前面这所有做好,你如果不这样做,那个叫做不敬。又叫做“不名住正行者”,不是正修行人,说白了你在佛法扯蛋在佛法里造业的人,你根本不是正修行人。好再接下来,“若于他边说师过者”也就说在别人面前说师父的问题,“彼人不得取我为师”,也就说,你说师父过的人,你根本就不是释迦佛的弟子,你根本就不是释迦佛的弟子!你不是佛法中的弟子,现在大家会有所疑惑,那假设我以前所学的是外道邪见,或者说是我以前所认识的师父他们讲的都把佛法讲歪了,那这些算不算师父,那记住了,这些不算师父,我们现在说的是正统如来教法的师父,正统如来教法的师父!那属佛法外道也好,天然外道也好,这些根本就不能算我们佛家以内的事,现在我们说的是佛家以内的师父,也就说正统的这种依佛的规则来传受法要的师父,那个才能算,即使你在他那学了一句话二句话也算的,所以说呢,大家这个也不用担心,也不用害怕,因为现在能达到如来所认可的这样的师父极少极少,所以呢,大家不用担心也不用害怕。实际就说我,我也远远不够格的,因为我必竟没有展现出大圆满的像,所以我要差好多好多,那各位就更不用担心了,那如果说是如来绝对认可的善知识,你要是说看到他犯错误了,你在别人那说他错误的事,那你这人就即使没妄语,也不是释迦佛陀的弟子,根本不是佛教人,这是佛陀讲的,各位牢牢记得,不管怎么样,我们还是轻意不要的乱说话,以免我们自己取缔了自己的身份。好再接来呢,佛说何以故?为什么这样说?为什么这样说呢?把这话说得那么严重,佛对阿难尊者说,阿难“彼无敬心”,他根本就没有这个恭敬心,没有恭敬尊重的心,足以证明他是不爱佛的,不是真正恭敬尊重佛的人,因为真正恭敬尊重佛恭敬尊重法,他必然恭敬尊重师父,如果说不恭敬尊重师父,那就不爱佛,就是不恭敬尊重佛,不恭敬尊重法嘛。“彼无行人”,这些人是无修行人,什么是修行,先把这些做好就是修行,你这些都做不好,那叫无行人,没有修行,这些都做不好,你怎么说你爱法呢,你怎么能说你是爱法呢?法师就是法,你还说他不好,你怎么是爱法呢?好再接下来“彼无敬人当不爱法”也就这些个没有恭敬没有尊重的人,他必当是不爱法的,他爱法的根本就不会去看别人过不过的事,那这些个不恭敬师,也就不爱法不爱佛的人,是什么人呢?是大恶人,是大恶人呐,那各位可能很难理解吧,怎么能算是大恶人呢?人家是来学习佛法的!人家是想学法的,肯定是恭敬法的,法是佛说的,肯定恭敬佛了,现在师父自己有过,人家还不能说吗?对不能说,你说了过就是不爱佛不爱法,你就是大恶人!那大家说我想不通,好,那我们现在就让你通一点,为什么说你是大恶人呢?实际你真是大恶人呀,大家还记不记得我们以前学过《大宝积经》里面的一个会,叫做《发起菩萨至乐会》,在这里面就讲到了,当时那修行戒律禅定头陀行样样精通,功夫很高的那么多个500个修行人,就是看到两个法师在那说法,这些人就说法师的过错,说了那些法师过错以后,在那些法师听法的人就不再听法了,其导致的结果他们生生世世在三恶道里,就好不容易出来做了人,也是贫穷下贱,什么事都做不成的。转过身人又得下去,又在三恶道里不知混了多少劫,好不容易做一回人,又贫穷下贱,又得搞下去了,因为将来必有大恶报的,所以你现在造这个业就是大恶人呀,你在造大恶业,所以说因为你在造大恶业,将来必定要受大恶报,所以说叫你作大恶人,像这种大恶人他不爱僧,不尊重恭敬僧,他也不入僧数,他也不能算是出家人,他也不能算是佛的弟子,何以故?为什么这样说呢?这些个愚痴人不行正行,不去走正路。什么是正路呀?按佛陀的戒律和规则走就是正路,不按佛陀的戒律和规则走那就不走正路,那就不走正路呀!那大家说我是念佛的,我还要什么戒律什么规则呀,那你念这个佛也属于不行正行,你信不信?不信,好我现在告诉你,为什么说你念佛的如果不按戒律不按规则去做,也属于不行正行呢?我们现在学的经典叫做《善恭敬经》你这个善恭敬你都不会,那你念佛有什么用呢?你根本不会恭敬佛,你不会恭敬法,你不知道怎么恭敬,你这些学都没学过,做又做不来,那你怎么叫行正行呢?真正的正行,你首先要先学这个,这个彻底熟了透了,你再去念佛,你已经养成这习惯了,那你在佛前也不会出现过错了,这条路就叫正行。也就戒律规则这是一切修行法门的基础,如果说你这块没有,那就是不行正行嘛。好多人说我这跳过,不搞这个我去念佛去,我去参禅去,我去念咒去,你试试看,再过十万大劫,你要是能达到你自己的目的,那空道就算输给你了。我可以根你们去打睹的,你要是信佛经,我就不需要打睹的,你要不信佛的,那么我们就打睹,如果说打睹你也不愿信,那就彻底的完蛋了,那你就等吧。记住了佛现在说你是大恶人就是大恶人,说你是愚痴人就是愚痴人,说你是不行正行就是不行正行,信就信,证明你是信佛的。你说不信,好那你就不信嘛,那证明你不信佛的嘛!好我们再往下来看,佛说阿难,“佛所言说皆为行者”什么意思?佛说阿难,凡是佛所说的话,你们都应该做好,按照佛所说的话,都应该做好。你说我要有什么道理讲的,我想修行法门去,那你就白白吧,你就不要说是佛的弟子,不要在那块还冒允信佛的修行人,你要信就老老实实的,佛怎么说你就怎么做,你要不信那就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3-2012 20:24:57|来自:河北唐山 | 显示全部楼层
   
空道法师讲《善恭敬经》3-3
大家好大家晚上好。各位晚上吉祥!好,我们继续的学习《善恭敬经》。我们昨天都学过了具体的应该怎么样才叫做恭敬,大家可能难以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不直接修行,这样干什么呢?我们要知道法不孤起,仗缘方生,您给他一个殊胜的缘,他就能升起来一个殊胜的修行效应,不仅仅是修行效应,一切事都是一样,如果您给他一个殊胜的缘他就能更好地成就。如果您给他一个违缘,他就很艰难成就,甚至不得成就。所以说这个是尤为重要,佛教得非常细致。在接下来,阿难尊者听到佛说的这些话以后能就哭了,"以手扪拭"就是借助外在的形式,来表达他的自我的检查、自我的检讨。同时阿难尊者说世尊:"于将来世"就是末法时代的时候末来的时候世界当中,"少有众生住是行者",也就说阿难尊者已经知道,在末来的世界上很少人能做到这些事,做不到。阿难尊者继续说:世尊,"我等当行如是之行"将来很少有众生能做到这些事了,那么我们我等就是我们,什么叫我们呢?就是当时发愿在佛陀离开以后,末法时代的时候,他们都来五浊恶世,因为他们发愿五浊恶世誓先入的,来带领众生,所以阿难尊者说"我等当行如是之行"。在未来的时候我们这个时间,做好这些事。不仅是未来的时候我们要做好,就是我现在也应该安住如是之行,也应该把这些做好。实际在当时的佛陀的弟子之内,凡是作好的都成就了。好多人都认为法门是最重要的,我们并不否认法门是重要的,但是连作个人都做不好,你难以承办法门的事,我们说修行基础非常熟识的除了阿难尊者的文词陀罗尼,提婆达多也有文词陀罗尼,精进能力仅次于释迦佛的,那么他有好多殊胜点,但是他这块并没有做好,以至于他最后完蛋了。阿难尊者比提婆达多各各方面都要差一点,文词陀罗尼和他一样,但是他这一点做得非常好,虽说呢他能成就,那这个时候阿难尊者说将来要做好现在也会做好。他继续说世尊,如果说有比丘出家的,这个出家的人在他自己师父那,或者说在和尚边,他不生敬心,不生气恭敬之心而且说长道短,道说长短,那这样的人说师父长说师父短的人,难他将来会得到怎样的果报呢?这个时候佛告诉阿难尊者说:假如将来世有这样的比丘,在自己师父那在和尚边他不起恭敬心,说于师僧长短的人,像这样的人亦非须陀洹。亦非凡夫。也就圣果里面最小的不是,连个凡夫都不是呀,就连凡夫也不是呀!凡夫不会这么做的,"彼愚痴人应如是治",应该这样的去对治,要知道如果说去说,自己不会得圣果的,就连凡夫都不没有资格做,要这样来对治,佛接着说,为什么要这样对治呢?为什么要把这个事看得那么重要呢?"阿难。师实有过尚不得说。"师父确确实实有这个问题,那你都不可以说何况没有呢?没有再说那就是妄语了,有说了那你就彻底完蛋了,那就是诽谤,大家可能难以理解,实际这不仅仅在《善恭敬经》有谈到这个事,就是在所有出家的戒律当中也提到这个,若不是诵戒的时候,不是自恣的时候,不可以举他人罪的,你就算是多大的师父,都不可以举别人罪的,如果想举罪的时候说明人过错的时候,必须在诵戒以后,自恣的时候,忏悔的时候,别人自己忏悔就忏悔了,别人自己不忏悔,您可以做提醒式的说明,做提醒式的说明。现在我们在这部经里大家感觉到了那也是因缘殊胜,因为原本这在样的经典里不展示出来,我们没办法进入律藏,因为律藏好多都是对出家人讲的,好,阿弥陀佛,我们再继续的向下学习。
佛陀这个时候继续的对阿难尊者说,如果说有比丘在师父那、在师父身边不恭敬负有什么样的果报呢?佛说那他会"别有一小地狱"单独的小地狱,这个小地狱"名为椎扑",在师父身边不恭敬会掉在椎扑地狱当中,落在那里以后能就变现成"一身四头",身体四个头,在地狱里"身体俱然",通通都着火一样,冒火,"状如火聚"就像火堆,会出"大猛火炎",而且这种火焰是"炽然不息",不会停息,不像我们烧木头,木头烧了了就会停息,他这个火是不会停息的,是"然已复然",不停地在燃烧不会停息的,同时在这个地狱还有中中的虫,虫叫做钩,这些个毒虫常常的在啃噬着这个人的舌根,这个时候造不恭敬业的这个人,把地狱的业都受完了以后,把地狱的罪业都受完了以后呢就会出生在畜生当中,承受这种野兽的形体,或都说变成野干身、或都说要承受狼的身体,所有的人见到都会大喊大叫,有些人说狼来了,有些人说那是野干,我对阿难尊者说,阿难这些个愚痴的人,"彼痴人辈"佛为什么说他们是愚痴的人呢?实际确实是愚痴的,记住,我们每个人都在修自己的因,每个人都在做自己的业,那么我们现在都在造自己的因修自己的业,能让自己倒霉的人当然就是愚痴的人,所以佛说像这一类愚痴的人,都是由于他"往昔骂辱于师以及与和尚",和尚叫做亲教师,在前面大家也知道,就算是我们在别人那学了一句是绝对正统的佛法,绝对的依佛教法保持一致的法,他就属于师父他就是于和尚就是亲教师,如果说他先辱骂亲教师,不恭敬,"是故见者皆悉不喜",由于他造了不恭敬师父的业,他这个人不管在地狱也好,在野兽堆里也好,将来变成人也好,所有见到他的都不欢喜,所有见到的都不会欢喜,由于他往昔有过舌根造业的过患,所以他会"恒食屎尿",大家难以理解怎么会这样呢?实际在饿鬼界里面这专门靠这个为食物的,因为没有办法这个靠这个做食物,要不然他吃什么都吃不到,业力招感,向这些人"舍彼身"舍掉地狱、饿鬼、畜生身,来到人间生到人间,他也会常生在边地,没有佛法的地带,身在边地后,他会舍离一切功德之事,也就是说所有的功德他不会去做,他是"具足恶法离众善法",十恶定他都自然会做天生会做,所有的善法都做不来不会做,甚至严重的时候也不想做,像这样的人虽得人身,虽然他有了人的身体,但是他这个身体的皮和正常人的皮都不一样,他身体皮肤颜色和正常人的皮肤的颜色都不一样,不能具足人的形体的色彩,不能具足人体的人形的这种色彩。"不似父母。父母憎恶。",父母都会厌烦,得人身以后常常会被轻贱诽谤陵辱,而且"离佛世尊恒无智慧"离开佛离开世尊就没有智慧,只有于佛于法相应的时候才能有智慧,"从彼死已"一旦这一生好容易作一回人,地狱饿鬼畜生爬出来作为人,一旦离开了人身还会最快速"还速"最快速的"坠堕地狱之中",为什么能?刚从地狱出来为什么一下子又都重新掉下去了?佛说阿难,"若有人等",若有人他在教授师所"施自在师所"还有"教法行师所"还是一个一个解释吧,就是教授师就是教你法传授你法的师父,或都呢"施自在师所"也就是说施舍给你自在安乐的空间和时间的师父那里,或者是教法行,教你法的修行的师父那里,或者是教真行所那里,都说像真言行那里,对于这些个所有师父呢,如果说起个不恭敬,如果对他们生起的不恭敬,那必然会受这样的“重殃”,严重的殃报。阿难这些个愚痴的人,"自余更得"从此以后还会更多的得到无量无边祸患之苦,无量无边的祸患,无量无边的困苦。阿难假若从他人那你"闻一四句偈"一个四句偈诵,或者说抄或者说写或者说书写,把它书写在你需要用的地方,比如说像过去师父最初的时候没有笔墨纸砚的时候,都是贝叶,像贝壳树叶抄些经典,再以后就有竹子、书写在竹简上,那么再以后有布匹的时候就书写在布匹上,再以后有纸的时候就书写在纸张上,这个不一定我们现在非要去搞竹子搞贝叶要依我们现在这个时候,现在有更好的东西,那甚至大家都不需要书写,你只要出点钱印经,那么我们现在懂这个道理也好,如果说你在别人那学到了一个四句偈,或者是别人抄写下来的经书给你看,或是别人出钱请的经书给你看,这也都算是师父的。它在说明着这个义理。那所有名字“于若干劫”不管你怎么书他的名字,你比如说各位在我这里学了一点点法,就算是把“空道”的名字写下来,放在肩上,以此来表法,自己肩“荷檐肩上”来承担师父的一切,以此来表法,过去古人有这样来表法的,就是让自己不忘记,时时来做这个事,或者说“背负”背起来,指的是抄名字,或者“顶戴”戴在头上,“常负行者”常常戴着这个,师父的名字去走,及“将一切音乐之具”来供养这个师父,时时刻刻心中都有这个事来承担师父的一切,还用音乐之具来供养师父,这个时候,佛说:阿难,“作如是事”你这样做,“尚自不能具报师恩”这样做你是不能具足的报达师恩,也“亦复不名深敬于师”这个也不能叫做深深的恭敬师父,那个只能说摆摆样子,那个不能说算深深的恭敬师父,我们说恭敬的道理,何况“敬法耶”何况恭敬法呢?更应该付出点真实的,“作是敬者是名敬师”如果说这样去做的,那个才是真正的恭敬师父。
当时佛对阿难尊者说,假若有无量无边的供养之具,“尔乃堪能供养师耶”那才能算是真正的佩得上供养师父。再接下来,佛继续说:阿难,“当来之世”将来的时候会有很多这些出家人“得是经已”他就会师父在师父那,“起不敬心无有正行”生起不恭心不恭敬的心,没有恭敬心就没有正行。什么叫正修行啊?就是恭敬心为开始,如果说没有恭敬心就没有正修行。如果说在师父那和尚那“恒说于过”,那阿难“我说彼等愚痴人辈极受多苦”也就说极限要受种种很多的苦,那记着活着的时候就得受多苦,死了以后必堕恶道,“于当来世必堕恶道”,佛继续说阿难:我向你说,“我向语汝”我现在对你说,我把这些话交给你了,如来在世,在你们身边的这些话都已经说过了,这些话都说过了,现在再告诉你“此是正道此非正道”也就说佛已讲清清楚楚了,什么是正道,什么不是正道,如来已告诉清清楚楚了什么是正道什么不是正道。“于当来世”在将来的时候,“彼诸比丘随行何行”也就说,说如来都说到了什么时正道什么不是正道,所以说将来的众生出家人,你想走正道就走正道,你想走不正道就走不正道嘛,“随行何行”不管你走哪条道,“还生是处得是果报”你行正道就能得正道的果报,你若行非正道,你就得非正道的果报。再接下来“是故阿难”所以说阿难,“我教汝等常行恭敬”应该常常的去做到恭敬的事。那现在大家应该清楚:你恭敬是能得到一切好的根本,不恭敬就一切好得不到,只能得到不好的事,三恶道呀、痛苦呀,恭敬能得到一切好,不恭敬能得到一切不好,大家记牢就好办,所以说佛呢让我们去恭敬这叫正道。什么叫不正道,不得好的就叫不正道。好再接下来,佛说阿难:说有善男子善女人“能生恭敬尊重之心”能生起来恭敬尊重的心,那“当得如是胜上之法”也就说他有恭敬尊重之心,不管他修什么法,他都能得,都能得,这个得并不是得一本书,就是你真正的得他的境界,也就说能修成功,能修成功!你要没有这个恭敬尊重的心,你是永远修不成功的。“当得如是胜上之法”你应该得这个最殊胜的法的义理和境界。也就说修成功。大家很容易理解得一本书,若我这恭敬尊重只得一本书,不是书,记住了是法的义理和境界。好再接下来:“所谓”具体的讲应该是怎样的呢?也就说我们要“爱敬诸佛世尊”要“敬重经法”,要“深爱敬僧当入是次” 敬僧这块一定要排在佛和法的后面,要有次第的。那佛说了这个法以后,当时长老阿难以及大家听了佛所说的《善恭敬经》皆大欢喜,都能奉行,顶戴奉行,去做到。
好了,我们《善恭敬经》也都学过了,那各位应该怎么样呢?自己去看着办,如同佛讲的一样“此是正道此非正道”如来都讲清楚了,你们走哪条道自己选择。说佛都说了,现在我也说了,走,该怎么走就怎么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4-2012 08:32:22|来自:河北唐山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年讲法,真是法喜充满啊!深深感恩法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4-2012 15:33:27|来自:河北唐山 | 显示全部楼层
善恭敬乃是成就一切佛法的根本,愿我及一切眾生早日成就圓滿的善恭敬身口意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8-2012 00:23:55|来自:河北唐山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皈依宝胜佛、大通山王佛、毗婆尸佛、波头摩胜佛、袈裟幢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