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12345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查看: 17430|回复: 41

[狮城生活] 《狮城卖房记》 首部完结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0-5-2012 17:20:0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K 于 27-6-2012 10:31 编辑

——长篇连载 首部完结——

狮 城 卖 房 记



狮城打拼两年,两眼一抹黑,囊中羞涩,开销不小,一时踯躅茫然。
去年底,和几个国内来的朋友去卡拉码头吃饭小聚。
偶然向一买保险的美女求教:可否也兼职做个保险经纪,填补家用?
美女赧然:“我自己保险也是卖的入不敷出,全靠国内朋友捧场才不至于零蛋,要是想挣钱,倒不如你去卖房子吧?反正你也刚拿了永久居民。”
卖房子?!
在国内的时候,深受房产中介之害,切肤之痛如鲠在喉……我自己也要同流合污、明珠投暗么?
看我还在犹豫,美女又补充:“卖一份保险,风里来雨里去,挣不了几个钱,同样的功夫,你卖一套房子,是个什么概念?”
接着,美女习惯使然,开始发挥兼职保险经济口才,展开一副波澜壮阔的成功人士案例之图卷:某某朋友做了三个月,卖了一套别墅,赚了几十万啦……让人感觉不入此行,兼职就是和锦绣“钱程”过不去!
酒足饭饱回家,洗脚时冥思苦想,一狠心“咚”踢翻了水盆,“着!这帮孙子行,爷也一定行!”
眼看自己就奔四了,经历坎坷,一事无成。
人言男人三十而立,立了数载还立不住,真是鸭梨山大啊。
回想两年前刚到新加坡,做过外贸,开过网站,写过小说,搞过项目……计划一个接一个的在雷雨频繁的新加坡成了落汤鸡,心里那个滋味,就别提了。
当初也是憋了一口气,为挣个面子的心理逞强来了新加坡,生活质量是一年不如一年。想当初,老子在国内也是南下北上……算了,老汉不提当年勇,这把年纪,真不好意思自揭其短。
新加坡消费高,尤其体现在房租上,动辄几千新币的房租,实在吃不消啊。
有得有失,看在新加坡的干净有序上,忍忍吧。
书归正传,话说蹬了洗脚盆,决心做个房产中介后,立刻心动不如行动,给那位美女D发了短信。果然有新加坡的做派,很有机德的收到回音,答应帮我约几个做中介的朋友出来,先帮我扫个盲。
哦野!还没入行,第一笔成本就拨出去了,约了布莱德地铁站附近一家东北人开的小餐馆见面(味道过得去,价格很实惠,想知道的朋友可以询问地址)。
那天时间一到,收拾停当我就去了。
一出地铁口,就遇到一对男女,美女D给我介绍:“这两位就是我朋友,跟你介绍过的房产前辈了!”
于是,那个暗无天日的傍晚,满头大汗的我不尴不尬的遇到了对我这段生命很重要的一个人,我的房产师傅,一个神一般的人物,N总。
我的生活轨道,从那一刻,在我毫无觉察之间,彻底的改变了。

狮城卖房记00001
昨天是我灰常郁闷的一天,或者说抑郁。
说到抑郁,就是毫无理由的不开心。这个时代,太多不开心的理由了,如果抑郁,那就更有一坨一坨的鸭梨堆在脑门上。
没办法,让鸭梨和抑郁来的更猛烈些吧!——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对自己的抑郁豁达一点。
9年前,在北京一家500强通讯企业供职,上班地点就在王府井。那个冬天,是我抑郁症集中发作的一个时期。晚上在富丽堂皇的公司办公大厅默默加班到深夜,忽然就会冲进厕所,以泪洗面而毫无缘故。心里一股一股阴冷的悲哀冲上顶门,毫无理由的哀伤。
也许,茫然、失望、孤独、压力……不能说没有理由,但以为那些都能控制的很好,可是……低估了负面能量的强大,我抑郁了,那个冬天,我走在如织车灯的路旁,我站在寒风萧瑟的楼顶,我伫立波光粼粼的后海……
当然,什么都没有发生,我抑郁到连自杀的力气都失去了。
书归正传,那一天,和命中贵人N总见面,第一印象是愕然。
打拼职场许多年,销售见过不少,N总给我的第一印象,说实话……很一般。
当时当日,我的心理是:做房产中介,都要这么话痨么?
N总和保险美女D是大学同学,毕业后进了远东做了几年,现在出来自己单挑,刚做了一年,业绩是风生水起。
几人介绍已罢,寒暄几句,分宾主落座,点菜之后,N总的机关枪拨进自动档,立即开火了。
惭愧的是,没有录音记录,时日有度,当时N总讲过什么,当然,主旨还是三条:
1、新加坡房产现状;
2、房产中介行业;
3、做中介的流程。
有关新加坡的房产现状,众说纷纭,版本众多,篇幅有限就不一一摘录了,大意自然是前景一片大好。
房产中介行业,N总吹嘘的篇幅很多,其实倒是我最不关心的部分,毕竟也做过多年不大成功的销售,知道销售的嘴和植入广告一样,不可尽信。不过,就N总当时的介绍,新加坡五百万人口,几万注册中介,竞争还是很残忍的。
关于房产中介的申请流程,下一篇再给大家详细列出吧。

狮城卖房记00002
上文书说到房产中介的申请流程,大致如下:
根据新成立的房产管理机构CEA的规定,所有申请新房产中介的销售:
1、必须通过CEA的课程培训;
2、然后通过CEA考试;
3、再然后成绩合格者拿考试通过的资格证,去任一家合法经营的房产中介机构注册;
4、然后拿到自己的经营执照后,才能在房产中介机构的管理下,进行房产交易相关的活动。
换言之,不遵照这个流程的,都算非法经验,惩戒程度是非常严格的,最高5年监禁加7万5的罚款。
房产经纪的执照是一年一次更新,其中如遇到投诉或非法经营的情况,随时会被CEA惩处。
为了做中介,面临的第一步,就是参加CEA的课程培训。在网上搜了几家培训机构,发现还有一个障碍挡在面前:参加培训者,先要提交相关资料,最重要的是PR IC和学历证明。PR刚拿到,倒是很庆幸,大学是在国内混的,按要求要去权威机构翻译,然后提交给CEA验证才能作数。
因为之前申请PR的时候,去CITU HALL那里的高等法院翻译过自己的学历,这次还好派上用场,省的多跑一次。将学历和其他资料扫描以后用邮件提交给CEA,就等回音了、
说到这里,不得不表扬一下新加坡政府部门的工作态度和效率,除了没有大爷一样的趾高气扬立刻以外,服务意识和管理都很专业。竟然马上收到CEA某位马来美眉的邮件(从名字上猜到是马来的),很认真的回答了我的问题,并且答应我几个工作日后,就会回复我。
赞一个!瞧瞧人家敌占区,怕我担心立马就给了回音,要是在解放区的国内……不可想象啊!
不几日,果然收到邮件,学历得到认可,可以报名参加培训。另外还特别提醒我:一定要妥善保管这封邮件,因为各培训机构报名时需要这个东东存档的。
既然是学习,就要认真,几个朋友说大巴窑的那家培训机构一般般,所以选了NICOLE HIGHWAY的SAEA,从我住的碧山过去,转了大半个黄线,求学就不怕辛苦!
SAEA报名发了邮件,果不其然,很快回了邮件,要我的学历和相关资料,把CEA的那封邮件转发过去,堵住他们的嘴,敢歧视老子!
说到其实,报名参加房产经济考试CEA的最低学历要求是O LEVEL,相当于国内高中水平,我的本科学历到了CEA那里,给我的批准信里,竟然说我满足培训考试资格,我的学历相当于O level,我靠!寒窗苦读十六年,到了新加坡政府这,竟然只等于一个中学水平!这不是歧视是什么?!
算了,在敌占区屋檐下,不能不低头。
我封了嘴,低眉顺眼的去SEAE填表、汇款转账。
报名成功!
SAEA这家培训机构,和其他的CEA考试培训中心差不多,都是循环开课,有平时班,周末班和夜校班几种。我报名的时候大概十一月份,看看课表和自己旅游计划冲突,立刻给SAEA发邮件。
毕竟是盈利机构,客户是上帝,对我的调课要求,很快给了肯定回复,不能参加的那几节课,可以参加别的班补上。这里补充一句,按照CEA的要求,参加培训的学员每节课都要签到,不能即使到课的可以提前一日申请调课,如无故缺课两个课时的,失去参加考试的资格。
很严格啊,缺课两节,就等于一次不到,就没考试资格了。
第一节课就快到了。心里不知是兴奋还是忐忑——一直有个不详的难言之隐埋在心里,不知什么时候跳出来,就要坏我的大事!


狮城卖房记00003
报完名,到上课之前,还有半个月的时间。
这半个月,也是机缘凑巧,我是一点没闲着。干什么去了?我,买房去了!
话说想当初,在求问保险美女D之前,就有在狮城买房的冲动,倒不是钱多的没处花,只是觉得:
第一、相对国内的租售比,新加坡房产收益更高;
第二、国内房市泡沫严重,与其坐等崩盘,不如及早抽身出市;
第三、身在狮城,房租昂贵,自己买个小户型,也比供养房东强不是?
也算机缘巧合,自己也打算做房产经纪,正好趁机了解下新加坡的房市,岂不一石二鸟?
说到这里,啰嗦几句。做了很多年销售,见识过各种类型的好销售,深知一个业绩好的销售,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关系型、豪爽型、大方型、美色型、勤奋型、交际型、技术型、专家型……就我的浅薄能力,最多做个诚实型。
在这商贾乱世,不要小看这个诚实,这也算个人的一个标签和名片:生意不成仁义在,买卖不成有口碑,有了诚信这张金色名片,只要肯坚持,迟早会在坑蒙拐骗的煤堆里发光的,是不是?
基于这个出发点,因此,当初找房的时候,绝对没有拿别的中介开涮的意思,而是很认真的在找。当然,有这个机会也从其他中介身上学习些经验,也是不错收获。
之所以在这里加上我看房的经历,也是因为这是我入手新加坡房市的关键阶段。
说来惭愧,弹丸之地的狮城对我是非常陌生——由于性格抑郁,外加人懒天热,在新加坡呆了两年,最多去的地方除乌节路金沙圣淘沙中国城东海岸,就是我住的碧山了,其他地方住了几年,几乎都没去过。看房的过程,正好强制性的让我开始了解新加坡的地理。
买房初期,略微在网上做了些功课,决定优先考虑南北线的各个地铁附近的公寓,去IPROPERTY.com上搜索一番,给中介们留言。很快中介们勤快的回电,订好时间,开始看房。


狮城卖房记00004
看房初期,对新加坡房市毫无概念,于是先给前辈房产经纪N总打电话,一方面表达自己看房的意愿,一方面咨询些房产信息。
依稀记得N总那天第一次见面时,吹过以前乌节路卖过一百万的房子,于是贸贸然问:“乌节路现在还有一千块一尺左右的房子么?”
电话那段传来强忍不住的哈哈大笑。
一时有些不快,当然,现在知道新加坡的房市状况,明白这个问题的答案,不过当初一张白纸,不知者不为怪啊?
一番讲解后,又做了一番功课,了解到按我的计划,一百万的预算,红线上只能考虑宏茂桥向北的公寓,或者近一点的组屋了。
从投资角度看,公寓比组屋有很多优势,筛选之后,觉得还是买公寓更好。
新加坡八成以上的房子是组屋,南北线上的公寓更是凤毛麟角。我租住的碧山自然房价都在1400一尺以上,最后一直找到杨厝港,哪里有三个公寓还不错:CASTLE GREEN ,SEASON PARK,NUOVO.
NUOVO房价最高,离杨厝港MRT最近,房龄最新,不好的地方是小区不大、临路,且房价最高,11月份我看的时候房价三房要1.2M。两房的也要一百万。
CASTLE GREEN小区挺大。巨大的游泳池是个亮点,均价也便宜,不过房龄有十几年,房子较旧。
最后是离MRT最远的SEASON PARK,虽然小区面积较小、里MRT最远,但房龄价格都算适中,决定作重点考虑。
带我VIEW SEASON PARK的中介K,说来有点渊源,是看了许久户盘而不得之后,另一名校美女Z介绍的,说她新买的房子也是通过这个K帅哥做的。
按号码发了短信过去,很快K回了电话,华语讲的有点磕绊,但低沉的男中音,很入耳,第一印象不错。聊了一下买房要求:近地铁安静方便等等,K很爽快答应尽快回复。
几日后,K打来电话:找到几个盘,问我何时看房方便。
第一次见面选了PAYA LABAR地铁附近的几个盘,见了传说中的K的真人,方才恍然大悟。
这个K究竟何许人也,有何神通?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狮城卖房记00005
中国人的传统,人一成年,必要成家立业。成家自不必说,立业的标志之一,就是置买房产。“家”的形意造字,是宝盖头下面一群家畜的,宝盖头就是指代住宅。从传统观念上说,家的物质前提,自然就是有遮风挡雨之所。
想当初第一家公司,部门的小W,按辈分算师哥,长得非常帅气,有个女朋友谈了许多年一直拖着没办,就是等着攒钱买房子。后来2000年,总算20万巨款按揭买了东郊的一处商品期房,交房要2003年。
艳羡W兄出手大气的同时——那一年,20万对我还是个天文数字——也暗自揣测这婚期又不知拖到何年何月了。不料,几日后,W师哥递来喜帖,婚期定了。
诧异间忍不住追问:“那房子不是要三年后才……”
W兄满面春光:“不急,我们先租个房子当新房。”
那年头,还很单纯的我口不择言漏出一句:“那……当初为啥不早点租个新房先把事办了?”
“不一样,”师哥大受搭在我肩膀上,很认真的说:“有了不住,和没有,那是两个概念。”
那一年,那一刻,物质世界的残酷现实,终于撕去我心灵上最后一层单纯牌保鲜膜。
言归正题,年前看房的那一段,兄弟我经历了至少二十个中介,看了五十多个盘,发了几百个信息邮件,浏览了几千网页信息……
好,上文书说到,第一面见K中介,约好在PAYA LABAR地铁口接头。
从那个出口按约定地点,半天不见他的车到,犹豫间电话响了,原来那个路口不让停车,他就在不远处等待。
正在这时,咔嚓一声响雷,没反应过来雨就下来了。猝不及防、狼狈不堪间,见到短信上的那个车号,一辆白色三菱小车缓缓停住,车窗摇下:“你是Charlie么,我是K。”
坐进车里,果不其然,怨不得挑剔成性的美女Z最后栽到他手里,乖乖交钱订房呢——这真是一个标准帅哥!
说到这里,不得不补充几句,兄弟我绝无耽美倾向,给帅男出场铺垫这么多,也并无他意,正是前文提到的:做销售,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类型,如前辈N总属于口才型,那么这位K中介,就是典型的美色型了。
究竟何等容貌,与主题无关,就不详细描述,可以想象的是,挑剔是非的Z美女,在这位K经纪面前,一定是面赤心跳,充耳不闻,只顾点头称是的份了。
有关美色型,之后的工作经历,也见过不少,包括男色女色以及交叉色各色前辈,当然,也有不是纯靠外表,复合其他实力的,那就是锦上添花,无往不胜了。
比如这位K大帅哥,虽然对我并无杀伤力,而且他华语不佳,也算一个缺点,不过恰恰是华语不好,反过来倒帮了他。因为个人喜好,作为消费者,我最讨厌言过其实、口若悬河的销售,讲的那一套可信不可信倒在其次,根本听不进我的需求,却往往企图搞晕我的思路,强制让我接受明明不喜欢的目标,其结果只能是让我对其诚信度大打折扣。
反过来,K中介由于华语不佳,因此言语不多,只言片语都直入关键,毫无废话。少言寡语也给人一种敦厚的感觉,无意间我也放下戒心,反过来请教他的意见。
同时十余个中介都在帮我看房,最后K一骑而出,力战群雄,我下定决心,打算第二日就预定下单了。
那一晚,正是2011年12月7日。
有高人云:人的命天注定,胡思乱想不管用。
正当打算下单的那一夜,一件大事,改变了之前所有的努力。
正可谓:美色诚信全武行,竹篮打水一场空!
欲知发生什么大事,且听下回分解。


狮城卖房记00006
国内国企打过工的,多半听领导喷过“人在干,天在看”的废话,还别说,这句话还真有应验的时候。
回想2011年12月7日那夜,填好支票,正打算第二天一大早就递给K帅哥,一园异邦置业的美梦。
其实,在新加坡买个房对于我这等打工仔何其容易呢。不单要卖掉国内的房子,还要到处举债才能凑齐20%的首付,每个月三千多的月供也实在压力不少,房子过户还要请人好好检查一番,另外简单翻修,打磨地板刷墙换厨卫买家具……
正当倒卧床上、浮想连篇之际,电话忽然大作,接起来,K帅哥口气紧张:“Charlie,看今天的报纸了么?”
我最大的毛病之一,就是不关心政治实事,隔三差五的看看网页版各大媒体的应用,也不过扫扫题目就匆匆关上了。
“没顾上看,怎么了?”我注意到手机里同时收到K发来的几个短信。这也是中介工作的要点之一,多发邮件短信,书面胜于口头,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哦,是那个……”K显然卡在华语上,踯躅片刻,决定中英混用(在国内外企厮混过几番的我,很诧异新加坡人华英双语的泾渭分明,绝不像国内“假洋鬼子”的说话方式,这一点怕也是中国特色了。)
“是新加坡政府刚才发了一个新政策,ABSD),今天晚上十二点生效,如果您确定要买,我现在带合同过来,就能免掉那个费用。”
ABSD,买方补充印花税,诸位看官可GOOGLE知晓。大意是生效后外国人买房额外交10%印花税,PR买二套房额外缴3%,新人三套房额外3%。
听K帅哥解释完,我连忙说:“我已经是PR了,这也是第一次在新购房。”K长吁一口气:“哦,这样就没有影响了,那我明天照常过来拿支票?”
“行,没问题,”挂上电话,重新躺下,又坐起身来,拨通了之前领路人N总的电话:“兄台,房产新政策你听说了没有……会不会影响房价啊?”
一个小时的电话,打到电话没电才挂掉,这N总果然是房产经纪里的翘楚,滔滔口才如黄河泛滥。车轱辘话讲了一圈,我的印象是:如果受政策影响打击了外国人购买力和部分PR的购买力,市场看空,整体房价也有下降的危险,这也是新加坡政府两年内连续大刀阔斧,残忍降温政策的目的。
思索再三,不知何去何从,无奈中给家拨了电话,长兄接的。
话不几句,长兄一席话,让我如惊天霹雳,大吃一惊!
欲知后事,且听下回分解。


狮城卖房记00007
说到房产投资,其实绝不是笔者专长。想当初,虽然师哥的经验让我醍醐灌顶,很早意识到购房的重要性,但苦于囊中羞涩,只得隔栏相望。
后来颠沛到了广州,周边朋友一个个成双结对,购房成家,在嫉妒怂恿下,跟着也开始了第一次看房生涯,那一次足足花了三四月时间,每个周末都奔波在天河城后宏成广场的停车场里,各大楼盘的免费看楼车齐聚那里。
那也是第一次系统的接触踩盘行动。
最后连借带求,凑了十六万,付了番禺一家楼盘的首付,总算成了有产阶级。为何此处添上广州看房一笔?只因前后颠沛辗转南北,许多城市都接触过房产,少有广州楼盘如此正规实在的,正如广东人的生活方式一样务实踏实。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接近增城的凤凰城和番禺的祈福新村两盘,规模都犹如微型城镇,四五个主题分区,每个都有几十栋楼盘,规模令人叹为观止。
后来去过北京、上海,少有如此类型的楼盘,大多是不远不近路边一隅,价格咋舌的孤立独栋公寓为主。有朋友一定会反驳:北京南三环的方庄、上海浦东的万邦,不也是规模不小的一片么?话虽错,但小区本身的配套设施相对广州的楼盘还是有效,这些大约和开发商的实力、理念和地块有关,谈深点,又和中国各地官情风俗有关。此话怎讲?余以为,南粤重商轻权,相对政府效率较高,像凤凰城、万科、祈福这样大规模地块审批的难度,只在一个钱上。说白了,几个有实力的老板凑凑,去银行贷一大笔,拿一个“卫星城”图纸理念审批通过,就能开工卖盘,想当年祈福这几个超大楼盘开盘价格,都在千元左右。屈指算来,地价基本等于免费,想来就是政府希望引导人口转移的政策所使。
而京沪两地,基本上从地块上已属稀缺成熟,不过按说离城中心20公里这个半径上,应该也有大片可用之地,不知是“长期规划”所使,还是权力审批的繁琐,总之现象就是,即使在荒凉之处,也只能见到豆腐块一般的楼盘所在。由此可见,珠三角发展的前列地位,颇有一些软实力的意味了。
书归正文,上次讲到正当笔者打算签单订房之时,接连发生几件蹊跷之事。先是新加坡政府ABSD政策出台,其次是和家兄的一番对话。
那日电话中,家兄寒暄家常间,忽然提起一事:“哎,才想起来,咱妈前几天去八仙庵给你算了一卦,说你今年犯财忌,一定不要投资。”闻听此言,又联想方才接到中介K的紧急通知,想想如要真定下房,还要欠下高额利息的贷款(首付不足,只得去华侨银行额外贷款几万新刀),风险不说压力不小,思前想后仰天长叹:“天要阻我,非羽战之罪也。”(十面埋伏)
晴天一瓢冷水,彻底打消买房的念头,如前文说的诚信原则,只得告别诸位可爱辛勤的中介朋友——不能不想买干涮人家不是?
话如此,房约眼看到期,当初为买房趾高气扬的跟房东大人叫板,现在只能低眉顺眼,看人家肯不肯降旨续约了。诸位看客有的怕要奇怪,房客房主、甲方乙方,何必奴颜婢膝,有损国体?站着说话不腰疼,没在新加坡吃过哑巴亏的朋友不会知道:这丫万恶的帝国主义敌占区里,政府和选民、雇主往往一个鼻孔出气,专门拿我这等外来盲流开刀,人在屋檐下,鱼在案板上,不谄媚不足以平民愤。
最可怕的是,在我承租这套公寓的日月里,房主易手,信任房东大人竟是……不错!来自上海的一位同胞。
上海!深知新加坡很多上海朋友,冒天下大不韪斗胆披露真情:余尝客居上海三年,久尝上海人之某种功力。不只旧年伤疤,去年底房东一家人还真亲赴视察。房东亲母,一典型上海老太太,趾高气扬派头,指手画脚、阴阳怪气,家人正巧来新旅游,彪悍的西北风差一星点就擦枪走火。
……
不是我危言耸听,有一朋友,租约到期,房主不满意交房条件,说这个那个弄的不干净有损坏,要求赔偿总额……您猜也猜不到,十几万新币!最后告上法庭,还没个结果呢?
唉……万一不给续约,到时交接,还不知道要被扒掉几层皮呢?
注:有关狮城租房的一些细节,如租房、居住、交房的注意事项,对刚来新加坡不了解政策的朋友非常重要,疏忽大意轻则折财重则惹官司,之后文章会逐渐介绍,特别此注)


狮城卖房记00008
写到此处,不得不一偿心愿,总结一下新加坡的房产中介众生相。
粗划起来,按笔者个人喜欢、主观判断,大致从好到歹分出三等:
头等:
辛勤型:
扳指算来,我接触的中介没哪个不辛勤的。资本主义社会人吃人、快鱼吃慢鱼,偷懒一分只有死路一条。
印象较深的头一位,R女士。
我住的这套头疼的公寓当初是朋友推荐的R女士,帮我找到的,不说打过交道、更为信任外,到时交房也要R女士参与出马。无利不起早,我想,如果给R一个奔头,也许“交接大刑”之时,能帮我多出一份力,死也给我一个痛快的。
话虽如此,但就中介而论,R是个挺有责任心的女人,勤快自不必说,单厮混中介行业五年、生意越做越大这一点,足可看出R女士背后下的功夫。
R女士大约三十出头,身材不高,精神的齐耳短发、圆脸大眼睛,说话带笑,华语虽不算标准,但少有的流利。遇到表达不清的地方,还会很谦虚的问:“你们是不是用这个词?”。
带着三个孩子的她,有这种学习态度,令人钦佩。
几年前租房时第一次结识R女士,开一辆半新丰田商务车,他老公坐在旁边,也很精神的样子。后来多次见到她,再也没见过她老公的面,她大方的没话找话,说老公去了东莞和人做生意,一年也回不来一次,也没见挣一分钱回来。东莞那地方漂泊珠三角时代,路过几次,真是久闻其名,未有缘亲临,有些暗暗惋惜。当时内下暗笑,不敢多言,只是劝慰:“挣钱总是好的,在外都不容易。”
这次未遂买房,头一个就通知了R,开车带我看了七八处房产,也基本围绕心意,说明背后下了功夫。
现代社会,中介的房源大半要通过互联网获得,R女士的教育背景和年纪,能熟练掌握,也实属不易。
当初刚到新城,人生地不熟,遇到三短两长处,常常拨通R的电话,无形中成了我的语音Google。
说到这,新加坡遇到很多各行业基层从业人员,相对国内态度更为敬业、勤奋、细致、踏实,怕也和职场环境和社会氛围有一定关系。何解?国内遇到的中介,多半交钱之后即刻变脸,除非有新业务介绍,不然多半阳奉阴违,真有什么事电话都懒得接你的,联系媒体爆料不断的饮食安全案件,这种杀鸡取卵式的生意经,岂不是部分反映了某些急躁功利的谋财心理?
略微展开些证据,R女士在租房合同签订,拿到佣金后,给我提供的“额外”服务(在国内算额外,在新对负责中介怕算标准了)有:
1、开车带我了解周边环境,并推荐购物超市、小贩中心、医院、学校、运动、图书馆等地点;
2、帮我办理SP手续,即水电煤气账户开通的服务;
3、帮联系空调清洁(很重要,所以新加坡租房合同,都有一年四次专业空调清洁维护的条款,一定不要疏忽,否则自陷交房地狱)并推荐几个种点清洁工。
4、居住期间,几次物品损坏以及房东易主事项,因新房东神秘失踪,帮助联系并协助处理和物业的事宜(新加坡物业很牛B的,后文会专门展开);
5、交房前提醒并出席准备事项:合同及空调维护水电单存底、房屋清洁(重点是厨房!)、电器灯泡维护恢复(光换灯泡就花了我两百新刀)、清洗窗帘(重要)、遥控器及各门钥匙清点;
6、其他事项:主要是回答生活中有关此房屋的琐事(如淋浴器怎么用,哪里有漏水等),另外就是负责一切需要联系房东的事宜(这个后面还有展开)
以上这些贯穿我租住的两年时间,就个人经验,在国内租房过程,比较少中介能坚持做到。但在新加坡却是比较普遍。
夸多了也非长蛮夷志气灭我国威,后文讲述不良中介的轶闻时,也有不少血泪控诉,以警示众人。

发表于 10-5-2012 17:35:1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本帖最后由 K 于 18-5-2012 18:29 编辑

狮城卖房记
接上


狮城卖房记00009
上文书说到房产经纪众生相。
好中介,除了交道最多的R女士,还有几位,比如前文提到的,差点拿到笔者购房支票的K生。个人比较喜欢和这种感觉诚实的打交道。另外值得一笔的是Y先生。
Y生华语非常流利,词汇丰富,不输给任何一个广州的前同事。年龄三十多,长相算精神,办事走路风风火火,很积极的感觉。
他自称从业两年多,但站在消费者以及现在的知识角度看,超勤奋之外,业务能力也有不足。
首要一点是和客户交流效果不好,没有完全理解并贯彻客户的要求。一开始比较细致的客户比如我,在扫房阶段并说不清自己的具体需要,最多是总价、地铁、位置等等,但购房既是一个中介培训课上宣扬的冲动消费,也有很多理性计算在里面。
Y先生是我在网站上找到的,第一次见面是看后港的一个盘,之前其实已经和几个中介看过那个盘,我的感觉是价格能接受但其他条件都不好,因为楼龄老设计差,感觉就是一全设施HDB(组屋)水平。
Y生一见面就犯了新中介的一个错误,带我接连看了那小区六套房子。这样的结果,除了能让我怀疑他是个新手,或感觉他的“实诚”外,没有其他好处。
而弊病在于:
1、看盘太多,客户(我)会彻底搞乱,晕掉的结果,当然是哪个都不选!中介培训课上,一前辈说:Only if cant convience buyer,then you can confuse him(如果实在不能说服客户,再去忽悠晕客户),另有一前辈讲,每次最多带客户看三套房,最好的你打算让客户下手的放在最后,人的心理生理在失望、疲倦的状态下,眼前一亮:“好哇,就是它了!”——你看,这里面还有个心理学问题。
2、空盘太多,不了解内情的客户会被吓住:这小区怎么了,出凶案还是闹鬼,这么多人急着搬走?谁还敢买啊!
3、选择多,客户会有一种买方市场心理:既然看上的不肯降价,便宜的又看不上,那我就等等,或者去别的楼盘看看……人都有逃避纠结的心理习惯,在这个选择泥潭里挣扎,最后往往去别的楼盘买了一个唯一的了事。
最后,还是一样,有的客户会觉得,即使你有车接车送,看这么多说明根本不了解我的要求,也是在浪费我的时间。
还别说,勤奋的Y,没有车,每次都是腿着去的。
说完“好中介”,下面就说说中等级别的中介了。
房产经纪是个很灵活的职业,除了考试麻烦点,门槛不高。所以可谓泥沙俱下、鱼龙混杂。有时候,看房更像相亲,和一个中介来不来电,可能是决定胜利天平的最后一根稻草。当然,不是鼓吹“美色无敌”,不过很多资深中介都半开玩笑:这一行还是女人好做。
汉语“花瓶”这个词背后,多少有些贬义,所以下面讲述的几个案例,多半集中在诸位“花样男女”的不足之处着笔。
J,也是在网上扫房认识的,因为那阵痴迷CASTLE GREEN,所以找了三个中介集中在那里帮我搜房。约到J是在一个草长莺飞的下午,阳光斜照、城堡一般的楼宇映照在童话一样……不渲染了,在约定好的游廊,和一窈窕女子擦肩而过,顿觉心扉舒展……那女子,好特别。
蘖呆呆愣了半响,暮然回首,那女人仍在阑干处,难道公子有情,女子这厢……她竟然过来了,满面含春,主动伸手:“请问你是Charlie么?……”
后面的故事,大家怕早都猜到了,这就是我约得中介J。
笔者我卖弄糟笔,绝非铺垫后文什么艳情。事实上,在商言商,花瓶效应的背面,兄弟我懂的。J选的几个房型,还算不错,当时也没计算是否有美色的“光环效应”作祟,其中有一户三楼POOL VIEW的,结构大小价格都不错,房子旧了一点,翻新一下也不到一万,尚可接受。可问题是,当时我还是处在扫房阶段,因此迟迟不敢下决心。
所谓扫房,就是通过亲身实际看房以及和中介的交流,积累足够的知识储备,为后来的决定打好基础。
其实J小姐的服务还算不错,知识也算可以,不过菜坏就坏在她的短信上。在几日无法决定后,J发了几条短信,大意是说服我速下决心之类,可言语略有些强硬,当时我就不快起来。毕竟对我这种穷人,买房是个天大的事情,不考虑清楚,怎敢轻率决定呢?
其实倒也无妨,之后我通过其他中介又去同一楼盘看了几次,都没有J小姐推荐的那个好。不过从那通短信之后,J小姐怕业务繁忙,再也没有继续跟踪,自然也就没有下文了。
所以,个人感觉,J小姐的不足在于不够勤快,没有坚持跟踪客户上。
下文开始,几个案例着重体现一些忽视房产经纪从业基础细节问题。不但对从事房产销售,对其他行业的工作,怕也有一些借鉴价值。

狮城卖房记00010
作为一个合格的房屋中介,首要问题就是职业操守和专业精神。除了个人道德、行为自律自检,加强法律法规及行业知识学习外,一些基本的行为准则也值得注意。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服装(dress code),很多房产中介由于都是游击战,加上新加坡炎热的天气,所以往往会忽略这一点。殊不知“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结果”,一副邋遢或不合时宜的装束,可以在第一秒钟就让客户彻底对你关上大门。
这一方面,作为从事过IT行业技术岗位的本人,特别有感触。很多所谓IT人,往往得意的宣布“我们高科技行业的工装,就是T恤加牛仔,”此话不错,但那只是当你面对你的工作对象电脑时的装束,对于和人打交道的场合,服装蕴含了丰富的潜语言,在你和对方握手之前,已经向对方介绍了你的身份:专业人士、精英或者……一个怪胎。
有关服装,以及相关自身的准备,包括如何在短时间里赢得客户的信任和欣赏,是个比较长的话题,这个在笔者同行内一些企业高管和人力资源专家正在筹划的“面谱网”网(www.mianpop.com)里,有分期介绍,就不具体展开了。
第二点:器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房产经纪,和客户的产品介绍,尤其是第一次,都是分秒必争,所以准备好自己的各种软、硬器材,是非常必要的。
曾经目睹某美女中介,问起某事,翻箱倒柜找不到自己的名片,最后找了个桌子,将百宝箱一样的手包翻云覆雨倒扣下来,大海捞针一般搜索半响,终于在古董堆里艺海拾贝。当时我的愕然心理,如同遇到“叮当猫”下凡一般复杂。
简单说:中介出门必备的几样东西:
1、工牌(就是执照,不佩戴执照的房屋经纪最多可处以5万罚金)
2、名片。
3、纸、笔、计算器及电脑。实际经验证明,移动办公已普遍的现代生活,传统的纸笔仍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尤其纸笔要有“卖相”,不奢侈但也不要太掉价。
4、激光笔,尤其对需要对新楼盘模型讲解的情况。
5、水瓶、毛巾。亲,再辛苦也不要中暑哦。
6、纸质楼书或者Ipad,虽然个人不喜欢苹果,但其方便性还是不得不沦落其拥趸。
7、书包。见过有中介将所有东西夹于腋下的,虽有当年小霸王孙策之风,但狮城大热天,万一再有点腋臭,掏出一张很有“男人味”的名片递给对方,岂不虽有燕赵之风,却陷客户于“不易”?
8、有上一条,自然少不了个人卫生用品:口香糖、薄荷糖等。新加坡不卖口香糖,我每次回国都会带几大罐回来,以免近距离作战时,惊扰对手。
硬件之后,就是软件准备。
和中介打交道,最恨的就是迟到,其次就是毫无准备。
和面试一样,迟到的恶果自不必说,缺乏准备也往往让人“忍无可忍”,曾经有次,某位国内来的中介H(绝非又在歧视同胞,就事论事),因为言语交流舒服,本来很愿意和他打交道的,结果见面后,竟然找不到房子所在的单元,大热天带着我楼上楼下迷宫一样转了几十圈,最后还是另一边的中介发现了这一对“可疑分子”,过来主动拦住我们,才终止了这痛苦的长征历程。
那以后再接到他的电话,我先要问一声:“那个盘你以前去过没,那个房子你自己看过没有?”换位思考,能理解中介有时没时间没条件提前踩盘,但你提前一点到,先找到目的地,岂不是两下方便?
除了地点的准备,有关房子内部外部的相关信息,有些不专业的中介,特别是二手房时,都是糊里糊涂。一些客户关心的基本信息:房价、面积、布局、朝向、设施、交通、周边、租价等等,都应该是随口道来的,至于厨具品牌、地板材质等细枝末节,可以整理好放在随身的笔记本里,以便随时查阅。
万无一失,是不可能的,即使再渊博的专家,也有被问住的时候。
我看房时,经常对中介甩出一些自己其实并不看重的刁钻问题,目的其实就是考察中介的专业知识,另外就是检验对方的诚实。新加坡房屋中介管理机构CEA(coucile of Estate agancy)去年的一项有关“最愿意成交的中介”调查显示,在20多项中介特质选项里,“知识”和“诚信感”名列前茅。
记得在重点扫PAYA LABAR地铁附近的几个盘时,遇到一“双子星”中介,就比较典型。双子星是指有些中介采取团队、小组作战方式进行市场活动,带客户看盘的是一个,而另一个人做后台工作。陪我看盘的U生是个胖乎乎的年轻人,开始聊聊说从业三四年。当然中介的嘴和新闻联播一样,我是从来当耳旁风的,不久后,就发现U生的一个毛病:满嘴跑火车。
介绍的那个楼盘是顶楼,由于是一梯一户,另一边的整个平台就好像咱家后花园一样,感觉挺不错的。房间装修精致,虽然风格不是很喜欢,但勉强能忍受。
参观卧室时,我发现窗户下面做的座位有些开裂,顺嘴问他:“这房子多久了?什么时候装修的?”U生回答:“这房子是三年前房主从另一家买过来的,房龄一共不到十年,去年他又翻修了一下,您看这装修多漂亮?”
审美这东西我无法评价,但装修两年就有家具开裂,要么房屋漏水,要么不止两年。我没追问下去,先在他的“诚信簿”上画了一个问号。接着,转到楼下二层的游泳池,看到对面紧邻的房子已破败不堪,他主动上前:“这个房子马上要拆,之后就没这么乱了”。“是要重新盖么,会不会很吵?”他回答:“不会的,顶多一两个月,新加坡政府管的严,晚上不让施工。”这倒是实话,不过一两个月拆完,那盖起来还不得两三年?我又沉默了,其实游泳池在房子的反面,影响不大,如果他指出这一点,我应该会满意接受的。
第二次看另外一套房子时,他问我:“Charlie上一套房子真的很不错,还有一个买家出价比你高,已经打算下定了,你要不要?”我反驳他:“既然人家出价高,我又不愿意抬高,那房主肯定就卖了?”他说:“也不一定,房主不喜欢那个买家,你出个价,我帮你争取。”我心里暗想:我要是卖家,管你买房的是人是鬼,价格合理手续合法,拿钱走人,又不是租房子,还会挑人?再说房主也没见过我,怎么知道会不会更不喜欢我?
于是我直截了当的提出质疑,他开始吞吞吐吐:“嗯,房主也是华人,再说你又是PR,更可靠一点……”我转过头半天没理他,对这个U生已经开始心存防备了。
最可笑的是不一会,他又开始列举那个房子的优点,我打断他:“我就是担心那房子是顶楼,新加坡雨水多,我怕漏雨,你知道,在我们中国,顶楼的房子价格一般都非常低的……”这里补充一点,按新加坡法规,房屋中介相当于你这一方的交易代理,是要站在委托人利益角度说话的,很多法规核心就围绕这点,理解这个,RES考试复习就容易很多。
当时我提出这点,无非是给一个压价的理由,你想如果真的漏雨,谁还敢买啊。因此作为中介,他应该做的是记下我的意见,作为帮我跟对方讨价还价的理由。很多较专业的中介,一般都是从这一点出发的。
那天,当我提出这个问题,他竟然说:“Charlie,你不知道,新加坡人就是喜欢顶楼啊,很多顶楼价格反而更贵的。”当时我也不懂新加坡的房市,疑惑的问:“顶楼又晒,又费空调,还容易漏雨,为什么更贵啊?”他又开始东拉西扯。
到此为止,我彻底打消和他打交道的兴趣了。
应该·
关于顶楼问题,就我从业以来的经验,我觉得比较容易接受的回答是:首先除了白种人,没人喜欢晒,更不说多掏空调费了。不过新加坡的开发商很多把楼盘顶楼设计成悬空阁楼或跃层、错层复式结构,这样算来,总价当然是顶楼最贵了。具体说,如果担心漏水可以询问物业,顶楼比较清静没有遮挡,能够享受复式一样的开阔,这不就结了?
刚才说到了中介的“立场”问题,再举一个正面例子。
这次我租房,看中一套户型,房主比较挑剔,又是新装修不久的房间,很心疼,于是死活价格上不松口。帮我找房的中介A女士是个中年妇女,一说话就脸红,但认真的态度很让我欣赏。为迅速成交,谈价格时,她找了一个凉快地方让我坐下,捂着电话去远处和对方中介商议,不一会过来面露难色:“不行啊,他们死活不降价,要实在不行,我帮你再找更好的?”我反倒有些不甘心:“你再努努力,就说你这房子装修的再好,毕竟只是组屋,没有配套设施,怎么能租那么贵呢?”要是换做上一个中介U生,一定会反过来说这地段就这么贵,房子有多好啊之类的,而这位A大姐非常老实,面露难色:“要说这边的HDB组屋,也有便宜一些的,但是装修没有这么好,不行我可以再帮你找,这家主人很倔,怎么说都不肯降价。”要知道,中介的佣金一般是按交易价格取比例,帮我找便宜的,就等于减少她的收入,光这一点,就说明A大姐没有单纯站在自己利益上想问题,这才是一个合格中介的职业操守!
后来,还是我发挥主观能动性,跟A大姐说:“你这么跟房东讲:我在国内也有房子出租给别人,知道房租事小,找个不是非、爱房子的租客更重要,大家将心比心,我是非常爱惜房间的,不信我把上一家房子的房东电话给他,可以调查下他们房子保护的有多细致?”
这一奇招没想到起到关键作用,最后房主竟然又多给我降了一点价格,大家皆大欢喜,我住上喜爱的房子,他们也找到满意的租客。
说到这里,不免想到,在这个社会里,大家都在抱怨诚信吃亏、坑人有福。而房东多让出来的那点价格,不正体现了口碑、信誉的价值么?无论是租买卖,把个人的信誉品牌做好,和谐社会的同时,也会收到回报的!
不信?下一回,就要表一表刁钻古怪、见财忘义的中介,迟早会搬石头砸自己脚。
当然,反过来,也有几个案例,提醒消费者也要擦亮眼睛,循规蹈矩、老实做人,避免无妄之灾。


狮城卖房记00011
这一回说的是,哭笑不得的过招中介。
新加坡是法治社会,法治人,人服法,稍有不慎,吃亏上当。
遵纪守法的前提,是要知法懂法,第二就是别见财眼开,没见那香饵之下,还有一具锋利的鱼钩呢?
第一次租房子时,听R中介讲过她接触的一个案例:
某位也是来自国内的朋友找她租房子,想找一个单间出租的,因为预算不高,来来回回都没遇到中意的,忽然有一天,接到那客户兴高采烈的电话:“我自己找到房子啦,房主直接租给我的,还不用中介费,那就不麻烦你了!”R女士出于职业习惯,祝贺之后继续刨根问底。可客户却有些不愿多谈。大概是怀疑她不甘心倒手的生意泡汤的缘故。这种防备心理对于不知根知底的人倒也可以理解,可毕竟R女士已经帮他看了很多房源,怎么这么突然呢?她不放心的另一层缘故是,客户说的那个地址,很有问题。
果然,追问之下发现问题,客户私自找的那个房子,竟然是一个单间组屋!对新加坡HDB有关政策不了解的朋友大概不清楚,新政府的HDB单间组屋,是针对老年人士的一种特殊福利房,严禁出租盈利的。
R女士焦急万分:“那是非法的啊,你可千万不能贪便宜……”客户不耐烦起来:“我一个人,住在别人家里又不方便又乱,自己独门独户的多舒服,你说的那个政策房东给我说了,要是有检查就说我是他侄子,临时住几天就走,没关系的。”说着,不顾R女士的解释,故自挂了电话。
大概是嫌R女士“纠缠不清”,之后的几天,电话不接,短信不回,渐渐几周过去,相安无事,R女士就当这事过去了。
不料一个多月后,忽然接到那个客户的电话,刚接起来,对方破口大骂。R女士中文本来就不好,听得云里雾里,最后才弄明白。原来,HDB前几天忽然来了一帮人,还有警察,敲开房子检查一番,给他一张通知,说他非法租房。第二天就要搬走,如不遵守就通知移民局。果然如R女士所预料,铁面无情的新政府从来不像国内那么“好说话”的。不过意外的是,客户认为是R女士心怀不满,背后下黑手,给HDB告了他的黑状。
“我怎么解释他也不信,还去CEA投诉我,真是冤死我了,”她苦笑不堪:“其实多半是他的邻居发现举报的,这种非法的事情,谁见了都会管的呀!”原来,爱投诉的新加坡人还这么有法律意识!看来我要更小心一点了。
R女士初次见面,给我将这个故事,除了寓教于乐,大概也是为了证明她是“遵纪守法”的楷模。不过,两年后的一桩插曲,倒也印证那句“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那几日,R女士正帮我一起找房子,忽然人就销声匿迹,我正纳罕她是不看我预算少,去忙大生意了,忽然接到她的电话。您猜怎么着,让我猜对了一半!
电话里,R女士连连道歉,说她最近很忙,为了一个客户跑到香港去了。我半开玩笑的说:“哇,生意都全球化了,恭喜啊。”
R女士苦涩的笑笑:“唉,正想找个人诉苦呢,我哪是做生意啊,是来追帐的。”
原来,R女士之前的一个租房客户,某名企高管,突然间辞了工作,拖欠了几个月房租,人跑回香港去了。房东开始看在他也算有头有脸的人物,没在意几个月房租的拖欠,直到人去楼空才发觉。于是赶紧找中介R女士要人。本来按照法律,这已经属于经济案件范畴了,R女士只要配合房主起诉房客,没她太大关系。可问题出在,当初租房时,这位来自意大利的高管没来得及办好工作签证,没合法固定拘留权是不允许签租房合约的,R女士看在那一万多一个月的房租份上,帮他做了担保。得!现世报,来得快!
电话里,这位意大利名流很无耻的说:“我问过律师,你也是过错方,有本事你来抓我,一起上法庭!”
R女士因为两年前的一次疏忽,或者因为贪心,酿成了两面夹击的恶果。房东那边,因为这位“出逃高官”临走时把房子搞的乱七八糟,而且也没给房主找下一家租客的准备时间,上下的损失相当于三个月房费五六万元,因此他的底限就是要么上法庭向R女士索赔,要么R女士私下赔偿所有损失。
无奈之下,R女士一张虎航飞机票,直奔香港,守候几天,终于在那意大利佬公司会议室堵住了他。
后来发生了什么,R女士也没细说,总之邪不压正,对方松口,赔偿了部分损失,而房主看在R女士千里追逃的份上,也松了口。而R女士呢?不得不感恩图报,免费帮房主另找了一个租客。您猜怎么着,这回把租客的所有资料,都检查了三遍才放心!




狮城卖房记00012

遵纪守法,其实是个好事,大家都按规矩来,社会和谐,人民安居。再说有法律保护,做起生意来也更有底气,挣钱更快不是?
不过,钱挣得快,就算合法,也有个道德和礼仪在。有些中介,见钱就疯狂,见利变豺狼。这种“狼性”竞争究竟好不好,倒是值得商榷的。
虽说大力鼓励商业发展,敌占区政府也不忘“虚伪”的颁布了一系列的控制、保护措施,相当于国内的消费者维权一类的法规数不胜数。比如,陌生电话拜访怎么规定,商业广告怎么设计,短信邮件什么格式,几点钟不能骚扰客户……等等不一而是。
光论条文的话,国内解放区的条条框框更多,关键还得有个能震慑住的法宝握在消费者手上,国内有个伟大的315.而新政府……嘿嘿,这个法宝实在太厉害,不焚香沐浴、斋戒三日都不好意思请它老人家出来。
得了,为了诸位苦苦挣扎在不良中介股掌不能自拔的难兄难弟们,今天就隆重介绍这位史上最霸气最牛B最骨灰级,秒杀一切房产中介牛鬼蛇神的法宝!
让我先喝口水、洗个牙,以免沾污它老人家名讳……赎个罪说,它……老……人……家……的……名……字……叫……
投诉。
是的,你没听错,就是新加坡人最脍炙人口的毛病,投诉。
别急,投诉,要有个正确对象,对了,就是前文反复提过的,房产中介的顶头上司,换句话说,国内叫那个神秘的“有关部门”,人家这可真管事,就是CEA。
怎么投诉?上网站、发邮件、打电话,都可以!最爽的是,还受理匿名投诉,残忍啊!
我认识一资深中介前辈,很神秘的问我:“你们知道,中介投诉最多来自哪些人么?”我们有猜女人的,有猜富人的,最没创意的猜新加坡人的,前辈挥一挥衣袖:“不对,投诉中介最多的,就是你身边的其他中介!”
没经历但耳濡目染文化大革命的我,立时顿悟:到底是炎黄子孙啊!背后下黑脚的光荣传统,处处发扬啊!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投诉CEA对中介的影响力。
综上所述,不满意中介,投诉CEA!



狮城卖房记00013

泄了中介的底,把自己后路断了一干净,下面再说说再投诉都不解恨的“下等中介”。
首先就是最让人头痛的“硬销售”(HARD SALE),就是有些中介对客户咄咄逼人,大有一副非买不可的强势态度。
有一次,遇到一个中介M,带我看了一套盛岗的房子,很热情,之后对房子不满意我就没下文了。没想到这算惹了马蜂窝,每天电话不断,这房子如何如何,那边怎样怎样,加上他自以为中文很好,说快了很多话我却听不明白。电话一通,不说上一两个小时绝不罢休。最关键的,没什么重要事情的东拉西扯,浪费时间。
大概他以为多和客户聊天,就能拉近关系,赢得信任。这想法没错,但实践中很多事是需要非常微妙的操作技巧的。就好比江湖上随处可见的“投资大师”、“股神基神”,嘴皮子说起来听着都有理,落到实际全都是空话大话。再有所谓的励志类书籍和MBA教程,说实在的99%都是互相抄袭,没什么真价值,就算有,和不上医学院翻本医书就想给人动手术一样,可笑又荒唐。
话归正文,那中介骚扰了我一个星期,我终于忍不住了,委婉的撒了个小谎,“我预算不够,本来朋友答应借我五万的,后来不行了,所以我想过一两年再考虑。”明白人都知道,到这就可以了,大家不伤面子和气告别吧?
你根本猜不到M接的什么话,他想都不想,立刻说:“是嘛,你朋友也在新加坡么?”,我顺嘴嗯了一声,他马上说:“这样啊,他有没有买房子,住在哪里,是新加坡人么,来多久了?”
我正在想他是不是想通过我拓展一下客户,他又接着说:“这样吧,明天周末有时间,你把你那朋友约出来,我请你们喝咖啡,我保证帮你说服他了。”
完了!我只得又撒了一个谎:“噢,他以前在新加坡,已经回国了……”心想,人不在,看你还能如何?
M中介顿了一下,又说:“你知道,那套房子买来住也好,投资也好,是肯定赚钱的,不如我帮你推荐几个银行,你可以去问问啦,资金一时周转不好,新加坡很多那种小财务公司都有办法的啦……”
注意,那时候我是蛤蟆跳井——不懂。
如果换做明白人,再往下诱引他多说一句,他立时执照就没了,什么话这么厉害?
且听下回分解。



狮城卖房记00014
上回说到,遇到中介纠缠,假说资金不够,这时他提到了“小财务公司”这个词。
新加坡房产管理机构CEA的“二十二条军规”里,“斩立决”的条款有三条:第二条就是中介绝不能介绍客户和放高利贷的认识。放高利贷的、这边叫大耳窿、MONEY LENDER,在新加坡是合法经营的,但为保护国民免受财务陷阱的伤害,有很多相关限制出台,CEA的这一条,就是其一。
M中介电话里说的“小财务公司”,其实就是指的高利贷。当然,这和银行的个人贷款是有分别的。但……从这里就看出CEA的严格了,但是……中介除介绍正常房屋抵押贷款业务外,也不能向客户推荐或介绍其他如信用卡贷款等高利率贷款业务,查有实据,也要法办。
如果当时我懂得这些,又有意“陷害”他,就可以说:“是吗,我不认识那些财务公司,怕上当,你能不能给我些号码,或者帮我参谋一下?”他如果答应,并有了书面证据,就这些东西去CEA投诉他,吃不了兜着走。
说到这里,其他两条中介“斩立决”是什么呢?
第一条就是DUAL REPRESENTITIVE(双重代理)。前文说到,这是新加坡中介的一个特色,就是从法理上讲,中介为雇主提供服务提取报酬,因而必须“代表且唯一代表”雇主的利益。这个“代表且唯一代表”怎么讲?
前面跟大家说过,我这回租房子的那个A女士,因为我和房主价格谈不拢,她就提出可以按我能接受的价格帮我另找房子,这就是站在雇主我的立场上,而如果她反过来一个劲说服我接受这个高房价,背后的利益驱动是高房价意味着她拿更高的酬金,这就成了代表中A她个人的利益了。明白了吧,作为我的中介,她、我、房主、房主中介这几个人,她只能替我着想,任何情况下发生问题,法官都会从这个角度去判断的。有意思吧?有时候琢磨这些案例,觉得帝国主义列强这几百年的法律,还真有点值得玩味的东西。
还是这次租房子,我一开始看中两套房子,一个是在风景秀丽的别墅豪宅区,有个装修一般的小联排,月租才三千五,另一个是碧山的组屋,要价三千二,从投入上说。对于我这两个房子的费用是一样的,因为联排的中介是房主的,所以他一分钱都不能收我的,因此等于我不掏中介费;而另一件组屋虽然便宜,但中介费也要三千块,算算两套不是一样?
说到这,对新加坡法律政策房市不熟悉的朋友,其实还是找中介安全一点,毕竟有什么不满意,就和上文那个R中介一样,你可以告她来赔偿损失,如果直接和房主打官司,外国人VS新加坡房主,你猜法官会怎么判?还不论就是上了法庭,一天的诉讼费你猜猜多少钱?
对啦,再泄露一点秘密哦,CEA的无耻条规:客户和中介打官司,客户赢了平了,中介负责全额诉讼费;客户输了,中介负责一半以上的诉讼费……这不扯嘛,没事找个中介上法庭练练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5-2012 18:29:36|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 于 5-6-2012 13:33 编辑

狮城卖房记
接二



狮城卖房记00015
有关双重代理的概念,也是房产中介考试的重点,有志于葬身房产经纪行业的朋友注意,就我考试的经验,单这一条至少出五道题,形同送分。
但是,还是有很多考友失分,核心还是上一篇提到的,你要理解法律背后的法理核心。双重代理的判断,就在那个“代理且唯一”上。
房产中介“斩立决”最后一条:不能碰现金。
尤其是帮客户代收定金时接受现金或空头支票。
地产经纪可以代客户转交支票,但支票收款人只能写卖方,不能写中介或不写收款人。
就在已经决心遵从母训,放弃买房计划之后,又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
接起来一听,竟然是中介J。以前介绍过,就是那个“美色型”让我初次相识惊鸿一瞥的女子。隔了这么久,忽然又想起跟踪客户了么?以前怕被人误会,通知别的中介我不再看房消息时,多半撒那个财务紧张的小谎。遇见那位神一样的M大兄弟之后,我把理由改为政策变动、持币观望(这个理由的副作用,会耗费很多听中介进行房市前景洗脑的时间)。
不知为何,离开江湖之后,哥的人类本性又开始作祟,稀里糊涂脑子里憧憬着那初次见面的情景,嘴里不留神泄了底:“嗯,我也打算做个中介了,下月就要去上课,所以就不好意思找你们看房了……”
忽然意识到失策,连忙扎出话头,为时已晚。以印象中她的性格脾气,弄不好真甩出几句难听话来,够我消受的。
当初就是拿姑奶奶们开涮是吧!
意料之外,她却没接话茬,苦笑一声,话里有话的说一句:“你算我遇见的最好的客户了。”
然后又聊了几句闲片,我一句都没听进去。
那句话萦绕脑海,最好的客户,什么意思?难道她这个季节、我这个年龄……
睡死过去之前,脑子里忽然冒出一个:奇怪!做中介的,怎么会换了号码了呢?




狮城卖房记00016
新加坡房产经纪资格考试的培训班,前文提过,我报的那家,是个舍近求远的地方,位于黄线的NICOLL HIGHWAY的地铁站附,向北一条半空游廊走一站路,那座半新不旧的KEYPOINT里面——那座横跨街市的空中游廊还是蛮有特色的,经过时不小心想:要隔在香港,一定是个拍电视剧的取景热点才对。
头天上课,第一回去,心里正这么想来着,眼前就出现了幻觉。
远远的,那个仙子一样的J姐姐,长发飘飘的走在前面,一副楚楚可怜的妖娆背影——知道用词不当,不过男人心、野兽情,新加坡这个天气,我那个年龄……
罢了,一定平时慎独不够,意淫太重,徒生业障。我定定神深吸一口气,那背影渐渐远去了。
KEYPOINT大厦不高,回字型,头一回到,即使拿着邮件上的地址,怕也铁定晕头转向,我径直找到保安,半生不熟的和热情的老大爷交流几句,非要我先登记才告诉我真相。
没办法,硬着头皮留了真迹,保安大叔指指电梯:“二楼”(当然,用英语)。
这个鬼舞吹柳的楼不高,占地却不小,绕着窄窄的走廊,明晃晃顶灯耀的我绝望,忽然一转弯,柳暗花明,前边一座玻璃门开着,有些蹊跷。过去按个四个字母对了三遍,没错,SEAE,就这了!
大剌剌推门进去,怯生生问了一句,对方甩出一脸热情:“来了您呐,里面请啊您呐,大爷几位?有雅座!”当然,还是用英语,这是我的翻译,信、达、雅嘛。
环视教室,大约两百个平方,七八十个座位,阶梯形向下,远处是讲台,竖着一座白板,幻灯机已经设好,隐约约看到是臭名昭著的CEA的一则通告,有关培训纪律的。每个座位前都有课桌,依次已经摆好了一大厚本讲义,看得人心里发紧。站在教室后端最高的地方,有点眩晕感。一回身,瞥见新奇玩意:一尊饮水机,一座巨型咖啡机。
说到咖啡,不得不啰嗦两句。也道是文化差异,西方人百年前掳掠过的地方,如今都流行咖啡。这东西中药一般,打开头真喝不惯,就是现在,要是空腹来这么一口冰的,准得直奔五谷轮回之所、排毒养颜一番。不过近墨者黑,这几年无端的,沾染上强掳的怪习,尤其午后,不来一杯热腾腾的洋中药,还真有点顶不过“饭后迷”。
此情此景,如此巨大的咖啡机,只在小贩中心大食代的饮料摊见过,如果课程的催眠程度和咖啡醒神能力成线性正比的话……妈妈的妈我的姥姥,大老远跑这么远报了这么个学校,亏的可不是一点两点!要知道即将乔迁的大巴窑就有一家培训中心,悔不该当时误听前辈N的谗言……
心灰意冷,习惯性的坐到第一排最中间的位置。有自知之明,万一磕睡起来,有老师直接叫醒服务。
顺便罗嗦一句,培训课上过无数,培训师也做过几段,这里有几个诀窍:要想对得起你的时间,上课首先要提早到,先和老师认识一下,这样后面大家熟了什么都方便,也能多得点照顾;其次就是最好坐前排,能多和老师交流,效果更好;最后就是多提问,抢答见仁见智,不过主动一点,对知识的记忆一定是更有帮助的。
坐下翻看着背着都嫌沉的讲义,其他同学也都稀稀拉拉的来了。话不言絮,教官驾到,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先生,五十多岁,长得精神,年轻时一定比我还帅……正这么想着,老师的眼睛扫过去,连忙低下头去,忽然间,一桩心事浮上心头。
坏了,才想起来,怎么把这事忘了个瓷实,要完!
要知想起什么心事,且听下回分解。
================================
PS:519-602,最近过了灰常忙碌、刺激的两周,失落之余,很欣慰回到正常轨道,也继续连载。





狮城卖房记00017
上文书说到,第一天误进培训班,猛然间想起一桩心事,顿时心如刀绞,眼前发黑。
到底是什么心事呢?
讲明白之前,花开两朵,各表一支,先说说两年前新加坡的那一天。
之前也出国瞎混过,出差办事、旅游开眼都有,不过这次到新加坡心境可大不同往前。毕竟今后混好混歹的,要在这异乡土地厮混一段时间,能不能不做路倒,这压力还是蛮大的。
以前在上一站上海,认识几个新加坡人,都是英语老师,印象还不错,除了上海洋人惯有的花花肠子色咪咪之外,再加点华人的算计和小心眼……人哪能没点毛病呢,还是蛮喜欢他们的。可这回初踏宝地,第一秒就晕菜了。
怎么说?听不懂!
说句实话,以前井底之蛙小上海混惯了,到哪还觉得自个英文还算不错,经常带着老外一起出差、开会,同生口译磕磕巴巴也做过几回,更邪乎的是连传说中的印度英语我都抗住了,可这回真刀真枪的来了,满不灵!
不瞒您说,为了学英语,还真下了点小功夫,理论知识也东拉西扯看了几本,当时我就反应过来,我这叫屏蔽效应,心理学上叫个巴纳姆效应,就是说喜欢听的东西就能听进去,不喜欢的东西就屏蔽在外面,充耳不闻……(这理论不废话么?人都爱听好话!)
可放到我怎么讲?因为以前学英语时,对美式英语英式英语澳式加式英语都接触点皮毛,对发音不准深恶痛绝,要知道这可是国人学英语的一大误区,忽视语音重视词义,因此对夹杂了地方口音甚至用汉语发音方式转换的英语发音,我是忍无可忍以至于充耳不闻,以免道行不够、被带进沟里。
于是,现世报来得快,一下飞机听见这“非正统”,夹着马来音的新加坡英语,头皮都炸了。
说到这,还得补充几句,英语本来就是全球语言,没有个严格标准界定,孰优孰劣、谁是谁非。说不定我们伟大祖国经济振兴,最后中国式英语还成了流行呢?以后见面不说个“三块肉”,您就跟欧美乡下来的一样让人瞧不起。
所以说,这“can can”没完的新加坡英语,也有它的价值和历史渊源,值得学习尊重。
话虽如此,由于个人不良嗜好,对新加坡式英语的学习,成了一大心病:一方面希望更快掌握,能和人顺畅交流,一方面心里却又怕学成新加坡式发音,将来回了国成为笑柄(还是我的毛病不是?)
因此,原本还有点小自信的我,到了新加坡,彻底哑巴了。话说“十聋九哑”,更要命的,听不懂!
也倒霉以前对日常英语用的就不多,加上新加坡本地有些来自马来的词汇一开始还搞不明白,我那个焦急上火的劲,就别提了。
那位说,听不懂还来上课,你不捣乱么?
我哪知道啊,当初叨咕着:“做培训师的应该是标准发音吧,就和国内都要标准普通话一样……”
结果当时,幻灯机一晃,讲师老先生一开口,我一口血就喷出来了(想象中的)。
真标准的新式英语啊,我完了!




狮城卖房记00018
上文书说到,头回上课,讲师满口标准新加坡英语,坐在第一排的我如云山雾绕,蛤蟆跳井——不懂!
整堂课听了个七荤八素,课间休息,擦擦头上的汗,捏捏嘴角的残血(意念中的),定定神,心说:还成,爷还没死!
有点语言教育理论知识的朋友可能知道,语言的接受,是有个“预判”功能在里面的,比如我说:“今中午休息……”话到这,你多半就会想到,下面说的大概是“午饭”、“约见”、“晚点回来”之类的话题,下面的话,等于一半在听,一半在印证您的猜测。
放到英语上,一个道理,如果某个特定场景内,某些话题收到一定限定,即使许多词没听明白,对方的意思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这个道理也引申出两个现象:一是为什么我在课堂上说英语挺顺,一到实际生活就抓瞎了;第二就是为什么所有英语课都要模拟场景、反复联系?
语言学习的废话说多了,书归正题,由于说来说去都是“房子那点事”,磕磕绊绊坚持下第一节,连猜带蒙明白了一半;第二节课就长进到了七成,从第二次课开始,大多听个八九成内容。
遇见实在不明白的,多半都是马来外来词,只好自己回去啃书,毕竟考试以资料为纲,光靠老师教是没用的。
每周两次课,每次两节四个小时,那一段也算辛苦。由于坐在第一排,下了课冲进厕所——怎么,免费咖啡喝多了呗?这么一来,也少有和同学打交道的机会。
说起来,相对在上海认识的朋友,新加坡人显得更加朴实一些,你这么想,我周围都是些杀人不眨眼的准大忽悠,要有这个印象,足以说明平均水平如何了是吧?
我坐的第一排,最左边那桌,是个印度大姐,还有一个很酷的串脸胡大哥,估计是黑社会的,有时来有时不来,怕是去金沙镇场子倒班。
这边四个桌子连成一排,算我只坐了三个人。把头是个俊俏的小伙子,真人名字就不便说了,就叫他Mike吧。小伙子刚服完兵役,在工地上做工程监理,也算是个看场子的,业余来考个执照。要说建筑合着也算对口。
Mike这小伙子挺不错,和我熟了以后,总问我有关中国国防机密方面的东西,激起我的警惕性,要说他这德行也不像个间谍啊,后来细想想,刚从部队上下来,也就这个话题他熟悉,没什么奇怪的。我对兵器工业是一窍不通,那也不是咱玩的起的东西不是?就跟他胡吹一通中国的嫦娥计划将来要对火星实验核导弹之类的大话,兜起他满眼景仰。
果不其然,接着他就问我上过航空母舰没,我就这点他在这等着我呢,接着就开始说他服兵役,在美国航空母舰上呆过一个月如何如何……想想活这么些年,见过不少人,人性大都如此,都必须有一段足为外人道的“历史”才有面子。可以理解。
有时候中午吃饭,Mike陪着一路走去,开始没正经起来,问我去过酒吧没、牙笼有没光顾、对新加坡女孩有何评价、看见那么多短到露点的热裤下的大腿,会不会有反应……
工地上和工人厮混,都是这个品性,我倒是挺欣赏这种有啥说啥、过过嘴瘾的方式,比那种动不动去五星级酒店喝个下午茶的装逼小资来,倒更对我这俗人胃口。
头回见面,一起吃饭,我按国内习惯大手一挥:这顿算我的。说着点了一瓶啤酒。
正在此时,Mike一副看见鬼一样的神情盯着我,让我毛骨悚然起来。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狮城卖房记00019
上文书说到,和新加坡房产经纪斗法,没料到两败俱伤,竟然倒反敌营,开始培训班的生活。
头一回和同桌准间谍Mike一起出去吃饭,也不过大食代,点了一杯啤酒,不想Mike一副怪异神情。
我先给他倒酒,他瘟神一样推挡着:“别别,你自己来。”
“怎么啦?”我一边自斟自饮,一边问道。
Mike看看四下,解释起来:“我们很少午饭的时候喝酒的,除非是酒鬼,或者那些有钱没事干的老头。”新加坡人华语生涩,直言不讳,我也不在意,四下看看,果然是我缺乏观察,举目望去,整个大食代,只有我一个抱瓶子的。
文化差异。
想来在国内,尤其是夏天,哪桌不是啤酒凉菜,一片狼藉?反倒是晚上,不是进酒吧灌洋汤的,就是钻包厢拼大酒的。
一时鲁莽,露怯了,当下有些脸红。
Mike关心的问:“你自己喝一瓶,下午课还不晕了?”
我瞥了他一眼,很真诚的说:“我算不会喝酒的,两三瓶也晕不了,这才4度酒精。中国有种白酒你见过么?五十六度的二锅头,我以前那帮爱喝的,中午饭一人一瓶,下午照常上班。”这可是真话,当然,那是爱喝、能喝的。
Mike更加崇敬的看着我:“尝过,太辣受不了,我喜欢喝洋酒,上次去酒吧……”(由于内容敏感,作者此处删去五百字)
我看他过足嘴瘾了,端起瓶子,把最后一点金巴顺进杯子,“新加坡就是禁酒,太贵了,其实我也喜欢洋酒,味道不那么冲。”
这是真话,酸甜苦辣咸,各有所好,上次一故友来访,不幸喝了一次假酒,彻底坏了金身,沾不得白酒了。
洋酒度数合适,味道各异,五大烈酒(西方人没见识,三十多度都好意思叫烈酒)尝遍,我这粗俗舌头还是习惯JW威士忌。
说远了,再回到培训班。
介绍完Mike,第一排中间坐的就是我的真人了,右边是一位大姐,或者大妹子,有些富态的缘故吧,每次都迟到。长得很慈祥,想来已经嫁人了,所以很少说话,眼光相交,互相一笑了事。
再往右边,坐着一个帅哥,长什么样打死我也想不起来了,没搭过腔,也就没什么印象。
由于本来课程就难,上课时聚精会神,又合着怀疑自己是硕果仅存的中国人,不好意思和别人没话找话,整个教室三四十个人,其他人都很少打交道。加上有些插班调课,来来往往的。印象比较深的,就那么几个经常发言的同学。
有些意外,也不算意外的是,新加坡人出奇的害羞,简直和我一样害羞。要知道,要放在国内,这种鱼龙混杂的销售培训课,肯定炸了窝。前文说过,我入门前辈N总就是一例,不拿万能胶,你很难让他的嘴挺下来倒个气,没这点硬茬,想做销售?等着饿死去吧?
老师上课经常发些补充材料、测试题一类,我第一排自然难辞其咎,回回转身,把资料交到后排手里,那美女(到死我都不知道名字,足见一班)见了鬼一样,看都不看我,一句谢谢接过去,没下文了。
也不是我喜欢社交,下课时,只能围着老师问问题时,和周围人交互一两句,毕竟咱这非新加坡英语,露怯跌份啊!
三学两上的,就到了上文提到的中介“斩立决”了,这时发生了一件怪事:真真的,大白天,我看见鬼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5-2012 22:45:32|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对新人很有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5-2012 16:21:59|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房屋中介的证书也可以当中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5-2012 16:33:1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当看故事吧 求东北人开的餐馆地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5-2012 20:04:05|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 于 20-6-2012 03:57 编辑

——长篇连载 每日更新——

狮 城 卖 房 记
第一部
接三


狮城卖房记00020
都说相思成灾、意yin见鬼。
自从上次J大美女中介一通没来由的电话,就是为了通知我她临时有事,以后会有另一个中介某某联系我,心中就有一种不祥预感。从技术市场做到销售,沦落职场这么多年,直到交接客户背后的涵义,要么高升、要么离职。房产经纪这打闷棍、套白狼的行业,怎么会有交接客户这一说?
难不成……?
当时就想起一题外笑话。说是一小伙苦于多年找不到女朋友,后上网求救,一网友撺掇:你去自--杀救护中心,自有姻缘。生死间相识的,那感情不可相比啊。小伙听着有理,就假冒要绝命的去了。果然!认识一绝代美女,相谈甚欢,他就劝对方,两下间眼神相会……后来同归同宿、一番[关键词屏蔽],早上起来,美女温柔的问他:“你为什么要自杀?”他搪塞:“找不到对象。”他问女孩你呢?女孩说:“我……我得了爱死……”

相交不深,胡思乱想也绝无恶意,只希望她别遇到什么坏事,但愿她嫁入豪门,过上幸福快乐的“宝马车里哭”的生活吧。

收住回忆,回到前文。
那天上课,见老师讲着讲着,后排忽然传来莺莺哭泣声,老师话头顿住,关怀的问怎么了。
我一想都是涉外事物,不关我事,回头扫一眼,又转回教材上。
正在这时,脑子里嗡的一声!
赶紧回头,又擦了两遍眼镜、四遍眼睛。
没错,是她,那个妖精一样的女子!
如果说是见鬼了,周围人都看见了,如果说不是……她是怎么屈死的,又来索哪个的命呢?
赖好旁边人劝住了,她止住哭声。老师回到讲台,继续讲课。偷眼观瞧,通红的眼睛动人心魄、惹人爱怜……难道,那假设中的大款把她骗了?
她定定望着幻灯讲义,似乎并没发觉我的存在。
讲台上,老师正在讲解一个案例。某客户看中一套房,正巧另有一个客户也打算定,他因为身在国外,就让他的代理代他开一张cheque,然后同时给中介cash。
老师又补充,这是个最近判决的新案例,具体情况有些复杂,本来那中介不愿意这样操作,建议客户把钱给卖家或者对方律师作为保证金的,可客户的intenet bank不知为何,总是交易失败,情急之下,客户催的又紧,她就答应了。没想到,cheque没到户,东窗事发。卖家消失了,交易是假的,买家以诈骗罪将她告上法庭。最后法官根据举证,宣判她无罪,可作为出头鸟,CEA毫不留情的将她的执照吊销。
最后,补充一句:“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还是英文,我翻译的。


狮城卖房记00021
上文说道神神秘秘鬼鬼祟祟莺莺燕燕凄凄惨惨,培训课上遇到之前斗法的中介、梦中情人美眉J。心里五味杂陈,难以描述。
终于捱到下课,故作没事找事在芳踪前后绕了几圈,却只见她低头看着手机,红肿的眼眶里流露出专注。
无趣之下,倒了杯咖啡回到第一排的座位,把注意力回到方才的案例上来。
都说新加坡是法治社会,此话不假,尤其相对号称依法治国的国内某些地区,习惯走“野路子”的朋友,怕也有些不适应。不过,法律代表一种权力,而权力总归是把双刃剑。上面这个案例,典型就是另一黑中介采用“钓鱼执法”陷害竞争者的例子。以前老师也提醒过,中介阎王殿CEA收到最多的投诉,都是来源中介,说白了,就是互相拆台。看来背后“下黑脚”的光荣传统,也被新加坡人吸取发扬了。
记得家乡有句老话“手不沾红红不染”,虽然身在职场,做事情也一定要有个准则和保护意识。
说到底,吃亏的第一步,都是见财起意闹得。
想到这里,回头偷眼看了一眼“落难”J美女,心里盘算着,该不该去安慰一下呢?



狮城卖房记00022

辛辛苦苦风餐露宿(没这么夸张)坚持SEAE的RES课程,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通过考试,拿到资格证,成为正式房产经纪。
说到这,不得不扯到新加坡的教育。不知是不是文化根源影响,全世界最苦的学生,算起来,大概就是中日韩新了,当然港台也算在内。大多数家庭都有根深蒂固的“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可毕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教育不是目的倒成了人折腾人的手段。
想起家乡的侄女,从牙牙学语开始,就背负了太多的“竞争”任务。背英语单词、背唐诗、背成语、背数学口诀……不是说这些没有用,可干脆连三角函数和化学分子式一起背了得了?夸张么,其实是一个道理。孩子那么小,每天接受知识的“胃口”还很娇弱,“填鸭”式教育带来的后果可想而知。

去年回国,和已经上初一的小侄女聊了几句,问她:“学习压力大么?”她有些畏惧的看看周围,转换话题说:“我们班上有几个同学,从电线杆上抄了一个自杀救助热线,很多人都打了……”

这就是我们的教育么?
更可怕的,我们有更好的选择么?
回到新加坡,学生压力一点也不小,不单像国内重视小升初、初升高、高考三次大考,甚至就算考上大学名校,每次考试成绩也会影响将来就业时的竞争机会。说到底,“学无止境”,惨烈程度比国内有过之而无不及。
受这种氛围影响,RES考试的艰巨也一点不容轻视。

培训课程大致分十个章节,每章节都有两道三次模拟题让我们做,每次两套卷子几十道题,都是围绕RES考试的猜题。
说猜题不是真题,也算新加坡的一个特点。了解国内考试培训学校,如新东方之流的朋友大概知道,国内的这些学校大都通过买题、假考的方式,搞到某类考试真题,然后请有出题经验的老师猜出出题人的思路风格,举一反三搞出几套考试真题来,以作应考之用。自然还有非法手段,直接搞到题库,然后稍作修改,就当作“真题”卖给考生的。说腐败也好,说沦落也罢,背后埋藏的,自然还是教育的核心问题:这样教,育出来的是什么?

SEAE培训班的模拟题,据老师说是结合辅导材料猜的题,另外加上每次考试后,老师请一些学生回忆考题,而得出的出题方式和风格。说白了,和咱们国内“真题”的境界还差了十万八千里——考过以后也印证了这种说法,无论细节考察还是出题立意,还是CEA实考的境界高很多,感觉也难了不少。

举例而言,假如考察“地役权”这个概念,SEAE出的考察题,最多举个案例,绕一两个弯就得了,目的是看你了解概念的程度;而到了CEA实考中,大概会将此概念和别的某个概念混合起来,放在一个实例中,且考察的绝不简单的是“盖房子、通过、占道”这样基本的条款,而可能会举出一个“双方签订合同树立广告牌,而后一方出卖房产,买家要求拆除广告牌,法官应如何判决”的例子,也就是将地役权和地权继承等概念结合起来考察,所以死记硬背是绝对不行的。

不死记硬背,以我这英文底子,上课又听不太全,这考试,倒成了一场大刑,阴森森给我做着倒计时。
该怎么办呢?



狮城卖房记00023
一边参加房产中介培训的同时,硬着头皮享受新加坡英语的狂轰滥炸,心理和理智做着艰难的挣扎。最大的问题,还不仅仅是听,开口更是一个头疼的问题。以前工作中积累的一点点语言上的自信,在这翁嘤怪诞的氛围中,被土崩瓦解。尽管如此,既然来了,就不能浪费早先的努力。我还是争取回答老师的每一个问题,并且争取在每一次提问机会都有所表现,自然,是用最基本最简单的词汇表达涵义。
如此艰难的折磨自己的原因,也是曾身为培训师的从业经验,最好的学习效果,来自与积极的参与和互动,不然索然无味的课堂教学,最多能让学生的精力集中五到十分钟。
一边进行困难的“互动”,一边纳闷我自己找房时为何那些中介都能“好心”的用华语和我交流?四下打量一番,心下明白,教室里最多的自然还是华族新人,可也有几位戴头大姐和大哥,既然讲马来语和泰米尔语对我更为残酷,还是用新家婆英语大家更公平一点。
好吧,来已经来了,就张开怀抱,接受这该死的新加坡英语吧。
终于又熬到下课,接了一杯咖啡,忽然一个身影在眼前一晃,熟悉的笑脸。当然,还是职业性的。
苦命的J美眉活生生就在面前,不枉我被冷落后,扮大尾巴狼这么多日子,她终于注意到我,主动和我说话了!
浑身血液上涌,接着……凝固。
听见某种东西在胸腔粉碎的声音。
又是新加坡英语,拜托姐姐,想当初您华语讲的不错啊!怎么,换个地方也故意恶心我啊……
这下,我要彻底露怯了。


狮城卖房记00024
来新加坡不长不短,却由于性格原因少有深交。朋友是要主动认识的,这浅显道理,对于多年从事培训、销售的我,该不会多难理解,可嘴上说归说,放到自己身上实践,却有点不那么自在。对心理学略有兴趣的我,大概知道这是一种应对压力危机而逃避的低级本能现象。包括语言也是一例,怕露怯怕尴尬,于是故意板起脸装深沉。
话说回来,这种继承自远古动物的本能,也有不灵的时候。比如这次,就发现我错怪新加坡了。
在培训课间和冰霜美女J美眉的初次聊天,就发现新加坡人确实普遍朴实——暂时想不到更确切的词汇。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代表词,比如老家西安的人就是生猛,北京人就是牛逼,广州人实在,上海人实际,而新加坡人,我觉得该用个朴实。也不奇怪,新加坡华人多半来自广东福建的客居华侨,底层劳动人民打拼过来几代人,那种血脉里的传统,该是很亲切的。
和以往国内(比如上海)接触的美女不同,J美眉没有那种拒人千里之外的孤芳自赏,当初接触的那种感觉,其实是来自朴实劳动人民的羞涩,而不是世俗的高傲,好像你和她接触都是别有用心,而她却是你消费不起的那种……误进奢侈品店被鄙视的感觉。话说回来,国内这种体验是普遍的,而在新加坡,除非衣衫不整,不然很少见到那种“狗眼看人低”的现象。
一旦话题打开,换了身份角色,J美女原来是个很开朗的女生,很快介绍了几个她的熟人和我认识。大家聊一聊,话题忽然转回到她的美色上,一个头发油光有点发哥意思的大哥很色的问我:“chalie,你看我们J美女怎么样,打个分?”
犹豫一番问:“十分制还是百分制还是ABC?”
“十分制吧,”发哥盯着我的眼睛。
我心里却在暗忖该如何对他们和我改说华语的感激之情。
“那就9分吧?”我挑了一个最安全的数字。以前这类问题被问过无数次,血的教训告诉我,最差的打8分,其他都打9分。
发哥一拍我的后背:“果然是个好销售啊。”说罢哈哈大笑起来。
我不明就里的摸摸后脑勺。
发哥接着偷偷压低声音告诉我,原来J美女还去中国参加过中华小姐的选美呢,某个赛区冲进前五云云。
虽说压低声音,远处的J美女却明显面露自豪。
果然,女人说到底,都是虚荣的。
话说回来,发哥夸我是个好销售这档子事——也许我的第一个单子,就从这里开始吧?



狮城卖房记00025
时间过得飞快,没什么感觉,课程就进行过半。
很快就到了沉甸甸的第五章,传说中最头疼的HDB一章。
HDB,新加坡的组屋,算是新加坡政府治国的亮点表现,约等于国内的经济适用房概念。
虽然国富民强,新加坡居民90%以上却居住在经济适用房HDB里,而公寓商品房多半用于投资目的。相比国内经济适用房多半都是富商官宦垄断去炒房之用,真是羞惭汗颜。
既然是经济适用房,政府参与的管控就少不了,因此HDB的政策复杂成为房产经纪最大的难点,从资料厚度就能初见端倪。
国内经济适用房,主要重点体现在谁有资格购买房产。和国内一样,新加坡的政策主要是根据国际、婚姻、收入、现居住条件几个方面进行限定,之后就进行申请和抽签的程序。为了防止腐败,新加坡的HDB是由集房产开发和综合管理功能为一身的独立机构操作的,不像国内直接由某位一把手全权操作,不腐败才奇怪呢。
至于HDB的政策,一开始看起来雾里看花、云山雾绕,可是仔细读懂以后,就能体会到一个主线规律在里面,这就是“福利”。既然是经济适用房,其实质当然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只不过新加坡倒不是口头说说而已,为了将这“福利”管理好、发挥好,HDB正是采用“公平、公正、公开”的管理思想。特别是公平,每一条HDB政策,都可以翻译成一条将“福利”分配给每个居民的过程,如现金补偿、新房购买、HDB贷款等,都是一种单独的福利,因此,最核心问题就是不能重复享受“福利”。比如:购买过新房,就不能享受现金补偿;而购买二手HDB的,就能申请现金补助等等。
总之,基本原则就是:好处只能沾一次。
掌握这个规律以后,那厚厚的资料,就能分门别类归纳起来,记忆理解也容易很多。
话说到这里,说道当初HDB上课那一天,那可真是……一场噩梦!




狮城卖房记00026
说起上一位课程培训老师,虽然标准的新加坡英语,由于个人心理素质不佳问题,造成一些理解上的困难。不过这培训老师倒算和蔼可亲,风趣幽默。
结果天有不测风云,课程进行到HDB,竟然换了一位老师——您听听,为了HDB专门换老师,可见这HDB里面的学问有多头疼?
话说新老师上任,先放了三把火。
前面提过,按CEA要求,报名RES考试的学生,必须满足足够课时,最多限度差一天的课,不然就失去参加考试的资格。为此,每次上课先要学生签到,下课也要签字。
一开始,我老老实实的签字,后来发现每次签字排的队伍很长,又发现有的同学很“聪明”的把一天的字都提前签好了,我也顺坡下驴,借鉴了这个方便——由此可见,人都有“偷奸耍滑”的天性,任何法律政策如果只停留在表面文章,最后必定落得一纸空文的下场。
结果,这位HBD老先生,半秃顶、亮额头,满脸横纹、小眼睛戴一副学究眼睛,挤满狞笑、不怒自威、杀气腾腾。
老先生上课一开口,就说起这签到的事,“你们这样提前签好,被CEA来检查的人发现,立马就取消考试资格!”接着说:“还有凡是上课迟到十分钟以上的,还有中间出去打手机超过十分钟的,被发现都算在缺课范畴!”
说着老先生一副笑面虎。硬挤出些狰狞的笑容,就开始上课了。
以为上了课,凝重的气氛就能化解一些,这天真的想法被证明大错特错了。
大家按照以往的习惯,老师每讲解一段,空档期就会有学生主动提问。当然,毕竟是学生,提出的问题多半是假设性的案例。没想到之前那位老师很欣赏的主动到这老先生这里不灵了,大概是觉得被“刁难”觉得脸上无光,老先生大手一挥:“不要问了,这些问题等你们完全掌握了我的讲解内容,自然就会明白,还有什么问题没有?”那逼迫式的口吻,谁还敢提问啊?
第一印象就军训式的逼迫教育方式,让我不由产生了抵触情绪。更别提这位老先生的新加坡英语更是超凡脱俗,第一节课间休息,不得不掏了半响耳朵。
牢骚归牢骚,这HDB的课还要认真上,军阀填鸭式新加坡英语的两天大课下来,感觉和洗了辣椒桑拿一样,大汗淋漓。得,这位老先生算彻底把我打败了。
RES考试的重头戏HDB,由此成了我一块挥之不去的心病。


狮城卖房记00027

上次说到,培训班换了一位威严老先生,新师上任三把火,整个教室一片风声鹤唳、肃杀凋零。结果害的我几乎什么都没听进去,净咂摸他语调来自哪个省份呢?

好在老先生的课只有两天,之后又换成之前那位和蔼大叔,犹如见到亲人般激动,整个教室也显得亲切起来。话说也是巧在事近圣诞,教室里稍作整潢,墙上挂起小型的圣诞袜,金色星星贴得到处都是。让人看上去心里都暖融融的。
新加坡的天气,到了圣诞还是一片炎热,环境虽不如国内,但比不过人心所向。宗教气氛强烈的新加坡,圣诞自然算作西方大节之首——说起来,华族、马来、印度、西文化混合交融,在新加坡算是一大特色。

正愁缺乏机会,这下正好借题发挥。以前在国内公司做过那个"秘密圣诞礼物"的游戏,这次决定主动出击,给受伤的世姐J美女一个意外惊喜吧。

送礼这事本来是做销售的老本行,以前逢年过节都是我最繁忙的时候,最起码跑商场买购物卡已是家常便饭——说来惭愧,也曾多少助长些腐败之气。不过这次给J送礼,性质有点尴尬,目的也有些不明,毕竟J不是客户,总不能去乌节路买张购物卡?

话说过来,理由呢?平白白送礼总要有个体面由头,好在上课这段,也请教资深人士J姐姐很多问题,好吧,就当谢师礼吧?

踯躅之余,平淡见真,决定送本书。钱钟书老先生对此有资深点评,此处避嫌起见,就不剽窃抄袭了。

说到书,就感觉一个发达发展中国家的区别体现:人工、知识产权。国内一本书铜版纸平均30大元,这边平均30新币草纸一样,我猜差别就在那两样。
从小爱书如命、无书不读,这些年上了年纪,却发现书店越来越豪气,却无书可读了。说真的,大部分古人名著该看的看了,没看的也没心气啃了;新书大家都知道自然是看不成的,畅销书只能做茅房通便之用,更别提什么保健、边缘科学、各考试参考书了。
随年龄增长,不如意外从人物志开始看历史书——儿时只喜欢离奇故事,看不进这类人文东西。不过历史书,却难得找到几本讲真话的,包括我们在内,所有政府的历史书无外乎一个主题:从蛮荒创世纪、洋洋上下几千年人类文明折腾,失败的原因都是不如当局英明,说白了全世界人民白折腾,单为等东方出了一个某领导。
不信,新加坡也是这样。

话转回来,最近几年,无奈的我老先生,看书的范畴已经沦落到鱼虫花草、风水家居,与其说看字,不如说是看图。

这次给J美女准备的,就是一本上海旅游手册,中英双语,图文并茂、实用轻便。为何单选上海,并非对此地情有独钟,一则新加坡人最熟悉的内地城市就是上海——因为经济原因,二则北京这种历史人文厚重的地,我这点墨水,随便一个问题就把咱考出汗来了,得,少给自己找麻烦。更不用提老家西安,一个原因:十三朝古都,哪一朝咱也说不清楚不是?

平安夜那天下午,下了课,正想掏书,一回身眼见J美女已经出了门,急忙追出去,转个弯,电梯脸对脸关上了。看着停到底下2层停车场,心里些许安慰,抄近路去出口截胡。
匆忙杀到、呆立半响,车子一辆辆过去,弯腰不迭没一个是她。甚至有一鬼子摇下窗户,就要给我小费。
以为大爷是服务生啊!就算有这么帅的,见过这么老的么?!

恼怒间一抹红色哗的停住,悦耳的电机声,一张熟悉的面孔伸出来:"Charlie,这么巧,你等人?"

故作镇定的送书、挥别、擦去额上汗水,回身上楼,出大门转上那长长的一眼看不到边的通向地铁的长廊,夕阳从右侧打过来,将著名的"五根手指"新达城染成金黄。

多好的天气!我自嘲的笑笑,地铁口到了。
对了,忘了提,刚才J美女那辆保时捷,好像是限量版的。

保时捷,我连捷运都坐不起呢。




狮城卖房记00028

说起来,为何辛辛苦苦到海外打拼,也有段辛酸的故事。
之前的那个她,曾一起憧憬未来的美好蓝图,比如移民啊、白沙细浪的周末等等,当然,那时候她的梦里还没我,我的画里也不敢提她。
暧昧也是一种甜蜜的话方式,爱,在不言中不言自明。
很多年前,少不经事的我在相处、分别、再次相聚的时候向她表白,可是很自然的遭到拒绝:"我也很喜欢你,不过。。。。。。"不拉不拉——即使在经历浅薄的那[关键词屏蔽]燃烧的日子,我也明白,是我没有准备好。于是,她的梦成了我的动力,我再次离开她,北上南下打拼多年。
爱情小说里的情节并没有发生。现实很残酷的告诉我:不是每次努力都有回报,也不是每段感情都会等待。
于是,我错过,重燃希望;再次错过,再次死灰复燃;再次错过。
最后,她闪婚了,自然是一个有条件替她造梦的人。
她冷静的告诉我:"是你总不在,我没有安全感。"
后来,我就出了国,找了一个"全年都是夏天,有海滩、周末可以听着海浪等日出"的国家。
只是为了让心境平息下来。
我能理解她,可是,这混乱的青春,你再恨他,也一去不复返了。

网上跟风臭骂一阵"坐在宝马里哭"的那位,后来又用马甲反过来力挺,很滑稽:人生[关键词屏蔽]不就是一个笑话么?

比如喜欢上一点不知根底的J美女,分析来大概也是因为人家的美色,有点那个她的意思。
连房租都快撑不住的我,和人家套什么近乎啊!

刚刚发春的邪念,早早霜打茄子,斩了根。
第二天,下定决心,上课去没去套瓷。
破天荒,J美女没话找话过来:"昨天晚上去哪里了,你那本书挺不错的,谢谢啊。"
胳膊肘一动,一个粉嘟嘟的东西映入眼帘,和她的短裙一个颜色。

残暴的撕开。
是一个笔记本——纸的——现在这电子时代,说"本子"90%人第一反应是电脑。



狮城卖房记29

时光如梭,十几天的房产中介培训课,换恍惚惚结束了。
颁发了结业证,讲解了考试细则,剩下就任由我们这些学子们生死有命了。
检查了一下考试安排,每月一次的RES考试,下一次只剩二十天。犹豫之下,觉得还是先试着复习几天再说,如果没把握就拖一个月再说,如果一次过不了,不但费银子,也丢人不是?
和J美女的故事,算告一段落。即便有个笔记本,那保时捷却以300MPH的怒吼,将我从幻想拉回现实。
您猜怎么的:人家J不只是富二代,家里开着房地产开发的买卖。出来打工,与其说是自食其力、历练手脚,倒不如说是岔心慌,和我们这些赤脚站街客"逗你玩"呢。

快毕业的时候,同桌小Mike主动问我有没联系好下家。这试都没考呢,急着找嘛下家啊?不过话说回来,人家也是一番热情,我顺嘴问:"哪家中介,作什么业务?"
Mike说是朋友家一家中介,规模不大,主要做HDB.
自打那老先生过去后,听见HDB心理就落下病根了,连忙谢绝。
其实之前第一次咨询房地产业时,早和那位机关枪前辈说好了,将来考下来就去拜人家码头,有老大罩就得,半道改嫁也不是咱的作风。

扯东道西,那位老大也实在值得在此书面表扬一下。不但技能渊博,而且古道热肠,这一路经常百忙之中亲自致电慰问学习进展,并就学习考试过程中双方感兴趣de 话题进行了友好而热情得交谈,最后热情邀请我在方便面时候前去造访。

特别注明:不单为了避嫌,也是因为新加坡相关行业政策,这里不单隐去各中介个人和公司名称,也对某些可能明显暴漏相关信息的点进行了修改,具体原因后面的故事会再做具体解释,总之一句话:乌龟拿大顶——上面有龟腚!



狮城卖房记30

说到考试,大家不会陌生,所以痛苦的准备房产中介考试的过程,实在不忍描述。而且千人千面、蛇有蛇路,也不好纤妍所谓备考经验,以免有凑字之嫌。
不过。。。细想想,个人经验虽价值不大,至少让有需要的读者对备考的难度有个预判——一个智商如此的如何如何准备都能一次通过,也算给各位考神一粒定心丸——题外:这个粒而不是颗,很有语言学上的说道哦。

我当初情况如下:
准备时间三周,最后时刻报名把自己逼上梁山。之前上课基本听了个七荤八素,主要还靠自己复习。
复习的方法就是看资料,外加做了些笔记整理。本人一共温了三遍资料,
第一次是泛泛通读,把每个概念无重点的进行扫射,遇到难点就标记,每看一章就拿之前的模拟题自测,出错的瞎猜的都标记。
第二次是细读,一边读一边做笔记,将难点重点在资料边角注出来,那一页折起来。这样看完一遍,整本资料又厚了一倍——因为多半资料都被折了。
第三次,看看时间有点来不及,就针对模拟题和折起来的重点,一边过一边整理笔记。特别是税费计算,我干脆整理成公式输进手机,每天等地铁的时候看一遍——反正都是"垃圾时间",废物利用了吧。这样一来,整本书最后变成二十页笔记和十几条手机记事。
到这时候,离考试就剩两天了,我就每天瞪着那二十张纸,一遍一遍过,每一条记住了划一道,差不多都有"五道杠"了,咱这境界想来也和组织一条心了。
最后那天晚上,把实在没把握和没记清的东西,又整理了三张纸,揣到怀里——您可别误会,作弊事小,被抓住可不只是终身禁赛这么简单。

对了,忘了提一句,哥们精神紧张,大考这种事总要至少提前一个半小时到位,所以门外枯等的时候,正好拿那三张鬼画符"吊魂"之用。
考试当天应用之物,不用提我都是双重备份:2B铅笔带了十根,书店有卖削好的(新加坡人就是细致)不到两块;计算器带了两个,橡皮本来铅笔屁股上有,不放心又买了两块好使的;填空题的签字笔我带了三根——说起来这情节,还真有点憨豆先生那个段子。
至于准考证、身份证等等就不絮烦了,反正考试通知上说的比我细——人家还建议带上外套或毛衣,以防空调房感冒!

万事俱备,就等当天开刀问斩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5-2012 20:05:08|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 于 27-6-2012 10:22 编辑

——长篇连载 首部完结——

狮 城 卖 房 记
第一部
连载完




狮城卖房记31
就在如火如荼的准备应考的当口,忽然接到已经拜拜的SEAE培训班打来的电话。
一手交钱一手交课,课完走人还有什么可招呼的?纳闷间心里职业性的暗想:多半是以“售后调查”为借口,向我推销别的课程吧。心里准备了一百个拒绝的理由,清清嗓子接起电话。
意外之间,竟是通知我参加免费考前辅导班,小人之心了我?这类考前“冲刺”之类,在国内正是趁火打劫、大捞一笔的机会,免费两节课?这家培训班老板脑子秀逗了?我过不了正好回去再上一次,多赚我一次钱多好?
真搞不懂这些新加坡人……话说回来,假如将来遇到的中介同行们也都这么“没脑子”,我可就放心了。
上课地点还是同一教室。说到这里,位于NICOLL HIGHWAY这家有点年头的KEYPOINT“要点大厦”,也颇有点特色,离开前不得不小书一笔。“要点”大厦只有四层,占地面积却不小,形状像一个“曰”,下面一横是大门,中间和最上面一横是电梯,其他都是走道和店面。楼下都是常见的商铺:入门几家“咖啡店”——新加坡人管我们的小吃店叫咖啡店,也是地方习惯。向里的快餐里竟然挤着麦当劳,当然垃圾食品我是不吃的。和去过的其他国家不同,新加坡的美式快餐相对价格不便宜,买个汉堡套餐要近7块新刀,而走远一点的小贩中心吃碗面不过三四块。
过了饮食店面,里面照例是美容、按摩之类的店家,专挣女人的脸面钱。再向里就是杂七杂八诸如小旅行社、商务中心、书店、钱币兑换和阴魂不散的7/11等等。
中间那一横的电梯口,挺着几张投币按摩椅,一开始引起我的兴趣。看了价格说明,大概十块钱十五分钟还真不便宜。另外电梯口人来人往,你路倒一样横在那边浑身颤抖供人观瞻,也不雅观不是?真不清楚店家怎么想的。个人体质原因,真不理解让人按身体有什么好受的,上次去泰国普吉,去了家携程吹的天花一样的专业按摩馆,差点被那位次重量级大姐整死,出来没有那种“爽快淋漓”的感觉,只是一种“涣然隔世”的心情。要是别人觉得花几百块买这心情,我也无话可说。
您还别说,临走有一回,真见到真人上按摩椅了。一副不知狰狞还是享受的嘴脸,大概自觉不雅而瞑目的表情,浑身不知是颤动还是漏电的共振……忽然悟出一个真谛:真的快乐就是旁若无人。想当年去马来西亚兰卡威,租了个面海小屋,门口沙滩总有西方美眉裸体晾肉,那份心惊胆战……不是假学究,毕竟碍于礼貌非礼勿视,但避讳不及又怕对方误会“你觉得我丑啊”而怒目,看不是不看更不是,那份忐忑就别提了——所以,该有这位按摩大哥君子坦荡荡的胸怀,见怪不怪、自己扮帅才是王道罢?
“要点大厦”一楼还有些小花园和休息区,还有提供给幼儿的游乐园。再向上,就是二楼了。“要点大厦”二楼起,都是办公区域,虽然有些年头,也算干净。除了地段还不错之外,这里的一个特点是办公区晚上空调开很晚,所以二楼起有很多门脸都是培训中心。值得注意的是好几家中药师培训班,另外就是我们加死班不偿命的IT公司。
“要点大厦”的大,是因为第一次找厕所走错方向,感觉走了一里路才绕到另一侧的洗手间。如同网上说的“洗手间定理”,较简陋的装修倒让我有几分愉快,说明学费大头还是出在教学方面了。
回忆完“要点大厦”,进入教室。这次免费冲刺班有些不同的是,参加的学生大多数不认识。
终于遇到一个同班的聊起来,果然这次考前冲刺课,是纠结了之前各班各届的学生——言下之意,有不少是不幸“复读”的难友。想到这里心理就是一咯噔。
聊不几句开始上课,老师也是新的,照例戴眼镜四五十岁,倒比之前那两位教员年轻一些。讲话也很谦虚和气:“各位同学,今天这个课,虽然是我讲,也请大家积极参与,有言在先我的内容都是根据之前考生反映和CEA官方资料整理的,我个人也没参加过RES考试,所以不足之处敬请见谅。”当然,说的肯定是英文,新加坡式。
由于不几天就是大限,准备的也七荤八素,听起来半爱半恨——爱的是记住的,恨的是记错的。到了恶名昭著的HDB内容,老师又谦虚一番,拿些案例试题来做。哎,还真别说,我之前文章总结的那个“福利”的规律,还真让老师亲自点出来了,颇为得意间,和老师绕了一番公寓、HDB买来卖去的因果公案,顿觉信心上扬、浊气下降。
说到这,给真打算备考的读者提一句,尽量别死记硬背,还是要先理解再总结规律,不然出出来的题,绝不会是书上原文,到时候不会绕弯就傻瞪眼了。
由于学生是混装旅的,所以值得注意的是多了几个来自国内的朋友,果然表现也最积极,一下课围着老师问个不停。不过有点失望的是,从问题可以看出来,资料准备的明显不细,单靠老师帮你复习,恐怕功夫下的不够啊。希望那几位同胞鸿星高照,全部高中吧。
还有一点个人体会,从冲刺班学生的第一印象来看,什么年龄层次民族性别的都有,不过从谈吐举止看,很多明显不太“像”销售,有一位同胞女生,好像刚毕业的样子,脸上一副茫然羞涩,真好奇她的卖房之路,将会如何展开呢?——我是说相对J美女、机关枪前辈这样的资深竞争,情何以堪啊?
想当年,我也是一张卫生纸,生瓜蛋子一个,慢慢走进社会,那个艰苦历程,怕只能在另一部未完成的小说《3G》里,给大家啰嗦了。
冲刺课上完,有些茫然的回家。路上脑子里照例乱七八糟。既是担心前程,也是缅怀过去,还有点……不祥的预感。手下一摸,坏了!
我的幸运水杯,不翼而飞了!



狮城卖房记32
上文说到,即将开考前夕,幸运水杯丢失,给前途蒙上一层阴霾。
说起这幸运水杯,先要说说幸运手机。说起幸运手机,就要说说这“路不拾遗”的二杆子新加坡人。
刚出来那会,刚下机场,走进大食代买吃的,书包还习惯性的背在胸前(国内的都懂的),一抬眼满桌子手机、钱包占座位的情景,脑子一片空白。
这时节我才真醒悟到:这确实是出了国了。
像是怕我理解不彻底,接连手机就丢了三回。
第一次看电影放口袋,关机时大概没放好,就溜出来掉了。那个周末鬼上身一样也没想起手机不见了。转过脸到了周一慌了神,屋子翻个底朝天也没看到,“完了!”国内这也算常事。
中午吃饭,没抱什么希望顺路又去电影院问了一下。没想到人家问了下颜色、型号,直接进去就给我拿出来了,只看了一眼身份证就给了我。
第二次,在图书馆,被人拿错,都打算重买了,又遇到那个人,一问。对方一拍脑袋:“是你的啊,我看到桌上有个手机,坐在那里的一个学生刚走,我忙追下去,她说不是她的,我还在纳闷呢。”看,人家是学雷锋做好事,误会一场。我千恩万谢取回手机。
第三次,自找的,付款时忘在柜台,被人家超市阿姨追出半里地送到我手上……
从那以后,我决心不给新加坡人民添麻烦了,自己的手机自己管好才是硬道理。
至于那水杯,如出一折:那阵爱打篮球,经常忘在场地上,不是被人收了交给我,就是第二天去发现好好拴在旁边栏杆上。总之,命就是比国内的大。
眼见就要大考,临阵失杯,主军中不利啊!
无奈下抱着一试的念头,给那通知我上免费课的号码打回去,对方一听:“哦,这个教室不归我们管,我帮你问问吧。”
也难怪,人家管市场宣传的,工作范围该是不包括失物招领的。
一个破杯子,丢了也罢。
没料到晚上,电话又响,说杯子帮我找到了,在打扫卫生的大厦管理处发现的,已帮我要回来了,问我什么时候过去拿。
杯子才几块钱,来回车费都快顶半个杯子了。悻悻然站在地铁上,摇摇晃晃的想:怪不得资本主义不行了,这一个杯子怎么着都坏不了、丢不去,经济怎么运转过来呢?




狮城卖房记33

千呼万唤始出来,开天辟地第一遭,大姑娘下轿头一回,在外国参加考试的经历,就此拉开帷幕。
房产中介考点有两处,都是CEA主持,估计区别不大,我去的是Bras Basah MRT旁边NTUC大厦,之前领考试资料去过二楼,已经产生一种崇敬之情。
在二楼的办公大厅(其实面积不大)里,打着很多资助培训的广告,有点像我们的电脑班、外语班、烹饪班……的意思,不过都受政府资助,价格非常便宜。
不在教育上敲骨吸髓,怕也是新加坡的一个区别之处吧?
考试区在三楼,签到验明正身,就可以进去走廊。考试区有好几个教室,直到开考提前十分钟才开门,因此考生们三三两两拥在走廊。去趟厕所都要说上几十次英文“借光”才行。
从走廊上的难友们看,没见到一个认识的,难道同学们都没报这次?另外,民族大团结的景象更加凸显,很多马来、印度等等参考的朋友,年龄也分布均匀,尤其不少三四十岁的——说到这,不知国内哪次考试有这么多中年人士呢?就像公务员考试也是一水的应届脸,普京说过:一个国家的年轻人都想当官,这个国家就没希望了——当然,是普京不懂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吧。
找了一块人少的地方,上了闹钟(以备万一,怕忘了时间,其实会有人提醒的),然后席地而坐开始啃我那最后几张“鬼画符”。临阵磨枪、不快也光,最大的作用不再学进去多少,舒缓一下紧张情绪罢了。
其实,在培训班的时候,就已经看出,虽然英文口语不行,但读写咱问题不大,最重要是通过一段时间观察,参加学习的其他人文化水平都不大,怎么说,有一次老师在课堂上讲:“以前有考生投诉,说考题太难,又不是考英文,应该四种官方语言一式四份才对,可惜在CEA采纳这建议之前,还是希望大家努力加强一下英语。”
看到有人比我英文还烂,不免浮出幸灾乐祸的美好情感。
正浮想联翩,身边人潮涌动。唷,可以进考场了。
我的考场是E,旁边一个门是D考场,怕有考生年纪大看不清,斗大的ED凑在一起,看的我都疲软。
门口再次验明正身,找到自己的位子。
考场教室不大,长方形却横向陈列。横着四排八个座位,竖着四列,我是2排3列。
照例,两位年轻的考官美眉英语宣布了考场纪律、注意事项之类,我没听太懂,虽然美剧不看字幕勉强听个大概,但对生活中这种有口音语速快特殊用词的地方,还是不灵。
之前报名时的考场注意事项,写的很详细,想来她们说的不过如此。不过多少有点紧张,一会考卷发下来,要是看不懂非喷血不可。
后面几句听懂了,小监考问:“大家考试用具准备齐全没?”大多数人答曰好了。
接着小监考拿出圣诞老人礼物背囊一样的一个大塑料袋,挨个问道:“谁需要铅笔、墨水笔、橡皮、计算器?”就差没提供盖膝盖的毯子和靠枕了。
我忍了忍,才没举手问有没啤酒。
妈呀,要早知道全提供,我至于跑书店买了俩计算器!
时间不留步,说话间考卷已经发了下来,翻开一看……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狮城卖房记34
上文又卖关子,讲到考题发下来。
之后呢?大概翻了一边,英文难度不大,比四级还容易些——毕竟人家是在考知识,我们是在自己人下套忽悠自己人的“钓鱼执法”式出题,专等你上当。
英文上没问题,再看试题,近一半的内容还是挺基本的,如果上课时那些模拟题覆盖的内容都理解了,应该能拿到分。后面有些题目,确实有点难度,说到底内容都在资料上,不过明显考题比课堂扣的更加细节,有很多内容咱复习时都抓重点概念,没料到非重点也出了出来。看来出题人是想拉开差距,如果看书不细致,恐怕见了这些内容就要栽跟头了。
培训老师反复强调的案例计算题,果然出了不少,因为准备充分,所以反而成竹在胸。有一点意外的是,计算类试题考察重点不在公式,倒是把各法规颁布的时间考个个底朝天,感谢免费冲刺课上老师那副对比图,被我记了下来,这会正派上用场。
即便如此,还是有大约十道题左右把握不大。唉,年纪大了,记忆区一片灯红酒绿、纸醉金迷。
比较头疼的还是意料之中的填空题。十道题一共二十分,够狠!
之前老师就提醒过:“填空题拿分不容易,不单要填准确,拼写也要全对,还要书写工整。”据说有考生忘了第三人称加S就被扣分的,我的天爷,还说不是考英文?
老实讲,填空题下了功夫,不过考试还是栽了,有把握的最多只有一半,保持了我一贯英文考试放弃“完形填空”的光荣传统。
考试分两场,就不絮言了,感觉上第一场貌似难度大一些,因为第二场时,有几位考生就没出现。要么是放弃了,要么是单补考上一场的。
二试完结,离开考场,一种1949的感觉油然而生。
罢了!总之努力过了,成不成的是一个月后的我操心的事,既然还没学会穿越,先潇洒走一会,准备过大年吧!
回乡的飞机票已经订好,简短捷说,准备行囊,登上北去的廉价航班,穿入云霄的那一刻……
分裂的我同时冒出两个念头。
我甲:这新加坡政府不会背后做手脚,保护国内就业机会,看我是外国人故意不给我过吧……
我乙:第一次背井离乡,满面泪痕的乘云高飞,也是为了一个女孩……
那时的我,还很稚嫩,傻的就像……原来的我。
=====================================================
小注:《狮城卖房记》写到这里,忽然觉得可以告一章节,前面这部分都是如何误入房产行业,并且准备入行的这部分。后面,也就是真正以一个外国房产经纪打拼的视角,审视这个行业乃至这个国家的方方面面了。
值得一提的是,不幸的,前文部分的有些内容,取材于真实生活片段,为保护当事人的利益、避免法律风险,却也进行了适当的艺术加工。如有雷同,概不负责。
而后面,自然也要秉承一样的原则进行情节发展。不过,要透露的一点,每一个人物、情节、事件,都是真实的发生过的,这是读者和我之间的秘密,天知地知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5-2012 21:07:36|来自:新加坡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等着看直播,我要是版主一定给你加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5-2012 21:48:03|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 于 27-6-2012 10:23 编辑

第一部 连载完毕
第二部 敬请期待

点评

顶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10-7-2012 12: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