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新华社电 近日,一名网友爆料,称打算“网购”一批“纽瑞滋”奶粉,却发现该产品在原产地“无迹可寻”,疑似“假洋牌”。记者调查后发现,“纽瑞滋”奶粉由新西兰两家公司代理生产,目前只针对中国市场,是又一款“中国特供奶”。
“纽瑞滋”专供中国宝宝
网友“衡豪奶爸”爆料:“纽瑞滋”(Nouriz)奶粉,说是新西兰原装进口的,现在国内很火。但请朋友去看过,新西兰本土根本就没卖,当地人也不知道这个品牌,当地类似于淘宝网的购物平台上也没有。当地的几家奶粉知名厂商均没有生产名为“纽瑞滋”的奶粉。
另有网民说,2011年9月18日,苏州《新闻夜班车》栏目曾报道“‘纽瑞滋’奶罐上只留了固定信箱、却没有标明生产地址”等事宜。
对此,上海纽瑞滋乳品有限公司新闻发言人鄢志勇表示,“纽瑞滋”所有产品都是100%新西兰原装进口,没在当地看到是因为该品牌配方主要针对中国宝宝配置,目前只针对中国市场。
经证实,“纽瑞滋”奶粉的确是在新西兰注册、生产并进口的,不过只针对中国市场。
无名奶粉宣称国外顶级
“纽瑞滋”并非唯一一个“只针对中国市场”的“洋品牌”,此前“纽之健”、“纽利兹”等品牌大多有类似的特征:在新西兰注册时间不长,且公司注册人多为华人,并请当地企业代为加工。虽然最后证实“纽之健”的确是原装进口,但它成立时间短、在当地没有太大名气却宣称为“新西兰顶级品牌”等问题仍遭到消费者诟病。
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消费者“崇洋”心理泛滥。然而,“网购”奶粉乱象丛生。
一种是“洋品牌”本身就是假的。一篇《奶粉“假洋鬼子”集合》的帖子指出,合生元奶粉因一直以“法国合生元”自诩,但据媒体报道,法国合生元公司是在2008年成立的,是在广州合生元的“法国身份”受质疑之后。还有曾一直自诩“美国施恩”并称奶源全进口的施恩奶粉,也被媒体曝光未在美国监管当局注册,公司董事长最后不得不承认:“施恩公司,包括施恩品牌完全由华人拥有。”
第二种是品牌为真,奶粉为假。如卖家用麦乳精等代替奶粉,或以国产廉价奶粉以次充好,冲的都是“家长迷信洋品牌奶粉”背后巨大的利益市场。
“一罐奶粉的成本不会超过100元,可是国内市场上‘洋奶粉’的零售价动辄三四百元,比境外贵一两倍;还有一些打着‘洋奶粉’旗号的中国特供奶,价格也高得离谱,对消费者产生一定的误导性。”一位专家抱怨,“洋奶粉”暴利已经到了让人难以置信的地步,但消费者对其肆无忌惮的连续涨价却束手无策。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进口奶粉量价齐增,一方面是需求增加,另一方面则是行业的暴利驱使更多企业进口奶粉。值得关注的是,进口奶粉与国产奶粉的竞争正在向中低端延伸。以前,进口奶粉主攻高端市场,现在各种中小品牌和杂牌“洋奶粉”也蜂拥而至,向中低端市场挺进,直接蚕食传统的国产奶粉市场。
“洋奶粉”暴利几何?
《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发现,国内市场上惠氏奶粉旗下高端品牌“启赋”系列1阶段产品900克零售价格为408元,号称是新西兰原装原罐进口的光明培儿贝瑞奶粉定价418至458元/900克,同样号称使用新西兰奶源并在新西兰加工生产的纽瑞滋奶粉3阶段1千克零售价为258元。一些消费者反映,中国市场上新西兰或澳大利亚产奶粉,价格要比在新西兰、澳大利亚超市里直接购买贵1至2倍。
以今年1月份上海海关关区进口奶粉平均价格每吨5103美元计算,1千克奶粉约合32元人民币。据估算,即便加上包装、运输和销售费用,每罐(900克)奶粉成本不会超过100元,而一些“洋品牌奶粉”市场零售价动辄200多元甚至400多元,堪称暴利。
业内人士介绍,一些“贴牌”奶粉进入中国的成本价每罐只有80至100元,但其终端售价却超过了200元乃至400元。
“更为暴利的还有牛初乳奶粉,实际上它比配方奶粉成本还要低。”长期关注乳品行业的上海铭泰铭观营销咨询公司总经理劳兵称,尽管牛初乳复合奶粉是宝还是草,目前还存在争议,但在中国内地仍然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中国已成为牛初乳最大消费国。据估算,一些品牌牛初乳粉产品毛利率在10倍以上。由于相关标准的缺失,中国近期已暂停对牛初乳复合粉的进口。
美赞臣发布的财报数据显示,公司整体毛利率自2009年以来一直保持在63%以上。合生元年报则显示奶粉业务的毛利润超过70%。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进口奶粉在国内的毛利润至少超过50%。
东方艾格农用咨询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自2008年,三鹿爆出“三聚氰胺事件”后,洋品牌奶粉就进入集中涨价期,三年内共有四次集中调价,包括美赞臣、雅培、多美滋、雀巢、惠氏、明治、美素等品牌在内的“洋奶粉”,每次提价幅度均在10%左右。经历几轮提价后,现在每罐奶粉至少提价50元,多的达到100元。
乳业专家王丁棉介绍,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基础营养就是蛋白质、钙质等,基本上所有的奶粉都以统一基础来生产,再添加不同含量和成分的微量营养元素,总体上大同小异。“无论是更换包装,还是升级配方乃至于推出新产品,其原材料的成本变化不会很大。”
王丁棉称,国外原装进口的奶粉和在国内加工“洋奶源”的成本差异,主要是体现在用工成本、关税和运输成本三项。但这三项相加,也不会超过50%。
“洋奶粉”逐步蚕食国内市场
中投顾问发布的《2009-2012年中国奶粉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自“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消费者对本土奶粉的不信任导致进口奶粉冲击国内市场。“洋品牌”在高端市场的占有率由2008年初的70%上升到目前的85%。
统计数据显示,在中国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上,美赞臣以市场占有率25%居第一,惠氏以20%居第二,多美滋以12%居第三,三者加起来占据高端市场份额的50%以上。2011年进入国内的“洋品牌”增加了近20个,其中欧洲品牌占据了半数左右。2011年,我国奶粉热卖排行榜前10名中6个为外国品牌。
王丁棉表示,目前整个婴幼儿奶粉市场规模约200亿元“洋奶粉”占100亿元至120亿元。
据上海海关最新统计,2012年1月份,上海海关关区乳制品进口共3 .1万吨,是仅次于去年12月份的单月进口量历史次高值,7成以上由内资企业进口。其中进口奶粉1 .5万吨,增加16 .8%,占同期关区乳制品进口总量的49 .6%。去年1至12月,上海关区进口奶粉超过8万吨,占同期关区乳制品进口总量的四成。据估计,2011年中国进口奶粉规模可能已达到50万吨,市场占比超过50%。
与此同时,进口奶粉的平均价格也一路走高。去年1月份,上海关区进口奶粉平均价格为每吨3393.7美元,同比上涨25.3%。而今年1月份,上海海关关区进口奶粉平均价格已上涨至每吨5103美元,同比上涨50.4%。
相较频频涨价的“洋奶粉”,国产奶粉的涨价显得底气不足。据瑞银证券统计,从2006年至今,国内奶粉的平均销售价格仅从每千克80元涨至100元左右。专家称,国产奶粉市场定价能力较弱,如果不是成本压力较大,一般不会提高产品市场零售价。国产奶粉主要针对中低端市场,尤其是区域性品牌,很难像高端奶粉品牌那样有超额利润空间,消费者也对价格较为敏感,贸然提价必然会“赶走”部分顾客,提价实为无奈之举。
“海外奶源+本土营销”策略
正是看中了“洋奶源”和“洋品牌”的暴利空间,国内企业越来越倾向于进口奶粉特供中国市场。例如纽瑞滋奶粉,采用的是新西兰本土奶源,在新西兰当地授权工厂完成生产包装,产品检验合格后,原罐进口到中国,由于目前只在中国内地市场销售,被媒体称为“中国特供奶”。
事实上,“纽瑞滋”并非唯一一个“只针对中国市场”的“洋品牌”。此前“纽之健”、“纽利兹”等都曾陷入真假“洋品牌”的争议中。这些品牌大多有类似的特征:在新西兰注册时间不长,且公司注册人多为华人,并请当地企业代为加工。虽然最后证实“纽之健”的确是原装进口,但因成立时间短、在当地没有太大名气却宣称为“新西兰顶级品牌”等问题仍遭到消费者诟病。
合生元奶粉因一直以“法国合生元”自诩也曾遭受质疑。公开信息显示,虽然法国确实有一家合生元公司,但这是在2008年成立,是在广州合生元的“法国身份”受质疑之后。还有曾一直宣称“美国施恩”并称奶源全进口的施恩奶粉,也被媒体曝光未在美国监管当局注册,公司董事长最后不得不承认:施恩公司、包括施恩品牌完全由华人拥有。
瞄准消费者心理 “洋奶粉”频借配方升级和成本上升涨价 记者调查发现
你能想象到吗?国内售卖的高端“洋奶粉”价格竟达到国外官网售价的4倍!
目前,原装进口的“高端洋奶粉”已经成为国内不少妈妈的首选。高端“洋奶粉”是否真的物有所值?去香港等地购买的“港版”奶粉是否真的比“行货”奶粉价平质高?连日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发现虽然进口奶粉存有过关等成本,但是远远没有达到令价格连连翻番的地步。而国外原装进口奶粉价格在国内定高价,更多是受消费心理影响。
文/记者刘俊、潘彧
记者调查:
一罐奶粉进口所增加成本仅80~90元
“以前,德国原装进口的有机婴幼儿奶粉2段在吉之岛购买,价格为318元600克。但是,最近我发现通过淘宝直接找德国代购洋奶粉‘水货’,价格仅仅为160元左右,比中国内地的超市便宜了整整一半。”近日,一位妈妈和记者分享了自己购买“洋奶粉”的“新发现”。
记者随之登录了特福芬奶粉的德国官网,发现官网上公布的特福芬有机婴幼儿奶粉2段的价格仅仅为9.95欧元,按照现行汇率换算成人民币,价格仅仅80.6元,仅仅为内地销售价格的四分之一。
内地“洋奶粉”售价
全球最高
而几年间,洋奶粉均价已经从200元迈上了300元大关。近日,记者发现,经过去年底调价后惠氏旗下高端品牌“启赋”1段已卖到408元,而雀巢的超级能恩1段也卖到了318元,并将容量从900克调低到800克。
甚至在东南亚或者韩国等国家,这些产品的价格都仅仅只为内地市场的一半。“洋奶粉”在中国内地的售价是名副其实的全球最高。
乳业专家王丁棉告诉记者,进口小罐成品奶粉增加的成本主要为海关进口关税和检测费,这两项大约占到原售价的28%~30%。除此之外,如果奶粉长期积压在口岸不运走,可能会产生少许的停仓费用。而即使加上运费等费用,一罐重量为850~900克的进口成品奶粉,比起大洋彼岸,增加的成本也仅为80~90元。
业内揭秘:
乳企借成本上涨和升级配方虚涨价格
洋奶粉的高定价,或许可以归因到内地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记者了解到,一家“洋奶粉”在华全面开卖奶粉时就曾进行过一次摸底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母亲样本中49%的被访者认为“高价格意味着高质量”。这也给奶粉厂商提供了提高毛利率的思路,常常推出新产品或升级配方以标榜“高端”、“超高端”。统计更显示,国内“高端奶粉”销售占比已经高过全球平均水平。
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分析师陈连芳也曾对记者表示,“洋奶粉”能多次涨价,根本原因
有三条。首先是刚性需求,厂家看准了消费者不会因为婴幼儿奶粉价格高而不买。第二是国内的乳制品经常出现各种问题,给“洋奶粉”价格上涨的机会。最后,一旦认定小孩食用某品牌后家长很少愿意更换。
但是,“洋奶粉”惯用的提价理由,无非是“成本上涨”和“升级配方”。可是,同一家外国奶粉企业采用一致的研发投入、加工工艺和奶源,在中国内地销售的奶粉要比中国香港以及新加坡、欧盟市场上卖得贵得多。此外,从年初至今,虽然基粉价格有所下降,但是“洋奶粉”的提价脚步并未因此减缓。陈连芳表示,从婴儿奶粉的成本构成看,主要是直接原料成本加上销售、财务和管理费用、所得税等,其中在华营销成本有可能会较高。
专家释疑:
进口版、水货版、内地版谁比谁好?
一位从事进口奶粉销售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只要认真执行国家要求生产的奶粉,质量差别并不太大。
一家在香港和内地销售奶粉的“洋奶粉”生产商在给本报记者书面回复时也指出,好的奶粉厂商都拥有一套完善的全球通用执行的品质控制系统,从供应商的管理、原料采购、生产过程安全管理到产品出厂前的检验,都用厂商自己全球一致的标准。德国喜宝奶粉的一位联系人对本报表示,产品从欧洲到中国销售,需要符合德国和欧洲的标准,还要符合中国的质量标准检验。
“水货”和“行货”奶粉质量有差别吗?上述销售业内人士告诉本报,在业内看来,所谓“行货”是指经正规的、合法的和官方的进口渠道进入国内市场销售的奶粉产品,而“水货”则是通过走私、网络代购、私人转售、零碎拖带等方式进来的。
“正规进入中国的产品在运输的过程中经过出关和入关的双重质检,质量上应该说是有保证的。”上述人士说,而“水货”质量难保,更可能存在假货、次货的情况。
近年美国和日本产的知名奶粉“水货”版都曾出现过召回的问题,但是厂家在内地的公司并不对“水货”提供退货服务。
上述人士补充说,中国因为环境和饮食习惯等原因,需要强化铁和锌,如果按海外一些国家的标准,铁和锌标准就达不到,容易留下隐患。
“水货”奶粉
颜色不同?
有一些妈妈也经常表示,她们购买的“港版”和“内地版”奶粉在颜色上就不一样。
对此,奶粉生产商美赞臣公司的联系人分析,这可能是原料供应商变化、原料季节性变化等。
这位联系人说,颜色和气味的细微差异对产品质量并无影响,“只要各种营养指标能满足标签值的国标规定就可以放心。”
那又怎么解释有家长会反映喝了港版或内地版奶粉后宝宝身体有不同反应,例如便秘?上述联系人进一步分析指出,不同地区的奶粉的配方会略有差异。“婴儿肠胃十分娇嫩,对于不同食物的消化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她表示,如果短期内喂哺同一牌子、同一阶段的不同产地的配方奶粉,也可能会出现肠道消化不良等问题。
如何选购奶粉?
看奶源:目前质量比较好的奶源在新西兰、澳大利亚,中北欧的荷兰、奥地利和德国等地。
看企业的历史传统:选择生产奶粉已经有几十年的经验、并且在全球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产品销售的企业。
看品牌的口碑:选择经过大量消费者检验的品牌。
看企业的专业背景:选择专注于这一领域的企业。
| 媒体称国内部分洋奶粉价格系原产地4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