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查看: 551|回复: 0

寂靜無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4-6-2012 18:48:30|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monkey.k 于 24-6-2012 19:02 编辑


黃國達

佛陀在菩提樹下成道,覺悟了宇宙和生命的真理,所謂的真理,不是思想或哲學,而是對事物本質的洞見,事物的本質在佛法稱為「諸法實相」,實相是什麼?是緣起、空寂、無我、無相、無生無滅。實相的體見,是直接照見、親身實證。這本不是語言、文字所能及的。唯有真實的悟道,方能實現。

悟道的過程

如果對生命和存在沒有強烈的疑情,是不會悟道的。知道自己還沒有看見真相,才會有真正的悟見。 眼見、耳聞、口說、心想的世界,如果就是真相,人生為什麼有那麼多的缺陷和不如意?人為什會死?人為什麼出現在這個世界上?什麼是我?眼見、耳聞、口說、心想的世界,如果不是真相,什麼才是真相? 追根究底的探索是悟道的必經過程。悟見實相,不能有任何預設的觀點。真相若是「空」,眼見、耳聞、口說、心想的世界又是什麼?

「空」若不是心想、口說,空又是什麼?能不能當下見到?


悟道,其實就是赫然發現以前的見解、認知全都是誤認,當下洞悉真相。見到語言、文字、理論、知識的局限性,在一法不立的純然和能所雙泯的全然的當下,發現人從來沒有出生,太陽從來沒有升起,從來都沒有我,死亡是幻象,物質是幻象,心靈也是幻相,眾生沒有輪迴,諸佛菩薩何曾涅槃。山河大地、草木鳥獸,猶如泡影,讀書作事、結婚育子,正如演戲一場。成敗得失、苦樂榮辱,恍如昨夢。

畢竟空而宛然有,宛然有而畢竟空。實相的體見,不是玄奇神祕的境界,而是可以實證的真相。雖然超越思惟、言說,卻不妨以假名方便顯示實相。


悟見的內容

悟見的內容可以由四方面來核對

一、固定化的認知轉為流動化的照見。

二、片段孤立的認知轉為整體因緣的照見

三、主客對立的認知轉為能所雙泯的照見.



四、實體性的認知轉為空寂如幻的照見。

固定化的認知轉為流動化的照見

「昨天身體還好好的,今天就生病了,真麻煩!」

「小孩以前很乖的,現在愈來愈不聽話,都快沒耐性了!」

「早上禪修覺得很平靜、很舒暢,晚上想回到那種平靜、舒暢,卻再也回不去了,真洩氣!」

「早知道會虧損那麼多,就不要投資了!」

「真懷念年輕時候自由自在的日子,現在除了上班就是家事,不是先生就是小孩,又忙又累,好煩喏!」

悟見真相的人不會有這些困擾,因為打破了固定化的認知,能以流動的眼光照見當下的真相。

不被僵化、固著的過去經驗所阻滯,而能清新、靈活地應對當下的情境! 他只是活在當下,透視生命的高低起伏。

情況好的時候,不會得意忘形,因為沒有人可以保證它永遠那麼好,情況差的時候,也不會懷憂喪志,只要以全新的眼光,靈活地應對,情況也可能改善。

片段孤立的認知轉為整體因緣的照見 悟見真相的人,看待事物不會落入片段孤立的認知,而能照見整體的因緣。不會只看表象、把眼光局限在一點,而能放寬視野、宏觀地看待事物。譬如有人: 事情很成功,就自認為傑出。

別人的成功,卻認為那只是運氣。迷戀於對方的美貌,卻沒有真正的相處和了解。執著於目標的達成,忽視過程中的學習、成長和樂趣。看到別人一點點的錯,就吹毛求疵,不能忍受。

沒有考慮當時的環境,以及他作過的的努力、可能的補救方式。 習慣性地用頭腦看事情,活在語言、文字、觀念、意象的世界裡,對當下的整體因緣缺乏覺知。滿腦子工作、計劃、責任、理想、知識、佛學名相、理論解釋,即使沒事在公園、鄉間漫步,也欣賞不到陽光、微風、花草樹木的美。

悟見真相的人不會有這些視野窄化的現象。

他的心像天地一樣包容萬物,全然而直接地活在無盡的法界中。 主客對立的認知轉為能所雙泯的照見 在一般人的認知中,有一個主體的自我和客觀的外在世界、彼此是分隔、對立的。

主客對立的認知,強化了「自我感」,而自我感造成自我與外在世界的分裂和孤離感,總覺得自己是渺小的、不安全的,而世界則是巨大的、有威脅性。為了自己的存活和滿足,必須不停地設法操控外在的人、事、物。即使是順從討好,也是希望交換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受到照顧、支持和接納。

自我的另外一項作用就是尋求「自主」,希望自己作主、自己決定事情。 但是,悟見真相的人,在「能所雙泯」的照見中,見不到分毫的能看、能聽、能想、能作、能受的「我」,世界和自我的界限是不存在、不真實的。所以不需要操控外在世界,也不用追求自主性。

自我感消失,不再追求操控和自主,並不意味放棄和順從,而是「因緣」在運作。主管安排工作,不是操控,是根據工作需要、他的能力而作安排。父母管教子女、老師教導學生,不是權威、灌輸,而是依照他的根器、資質而因材施教。自立自強、自依止,不是強求自我主宰,而是因應環境、發揮潛能。

「但見緣起,不見於我」,就是照見真相。 實體性的認知轉為空寂如幻的照見悟見真相的人,不會誤認事物的內在有實在的體性。體性空寂,隨著不同的因緣幻化為不同的形式。 一顆寶石、一件藝術品或一件古董,有人喜愛,也有人未必欣賞。有人覺得價值連城,願意高價收購,卻也有人認為根本沒有這個價值。

事物的意義和價值會隨著不同的人而有不同的顯現,沒有絕對的實體。 一位工程師或教授,在人際關係中,他可以是兒子、父親、丈夫,兄弟、老師、學生、同事、朋友、公民、客戶、旅客。身份隨關係而改變。有時,他顯現為喜悅、傷心、寧靜的心,心情隨不同的因緣而幻現。 從生物層面來看,他是生物結構的活動個體。

是生態的一份子、食物鍊的一環,身體的蛋白質、礦物質、水份,來自大自然組成這個生物體,也將分解回歸大自然。 從物質層面來看,他也是有重量、佔空間的物質,有顏色、有形相,可聞、可見的存在,所以他必須靠行走、搭車、搭飛機而移動位置。什麼才是他的實體、真面目?唯有體性空寂卻又多彩多姿的現象。

不同角度的觀察,顯現不同的面貌。 不只是人,任何事物都會隨著不同的因緣幻現為不同的形式,一座山,可以橫看成嶺、側看成峰,對同一件事,由不同的人或在不同的時間會有不同的認知。所以它沒有絕對的實體。 可以說,固定化的認知、片段孤立的認知和主客對立的認知都是源於實體性的認知。

固定化的認知,緣於實在的「時間感」。 片段孤立的認知,緣於實在的「空間感」。 主客對立的認知,緣於實在的「自我感」。

澈見一切法自性空,實體性不可得,就是澈見實相。智慧清澈、自在無礙、隨緣任運、觸處皆通。這就是澈見實相之後的心境了!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