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查看: 527|回复: 0

中论讲记 卷一 观因缘品 第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6-8-2012 19:23:58|来自:新加坡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论讲记·智谕法师]


观因缘品第一     



「不生亦不灭  不常亦不断



不一亦不异  不来亦不出



能说是因缘  善灭诸戏论



我稽首礼佛  诸说中第一」



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出,称为「八不中道」。



第一品,观因缘品第一。「观」,吉藏大师取的名字。因为《中论》都说观,这个观缘于「见」。《中论》破见不破法,因为法不可得。诸法实相,实相无相,无相焉可破?所以他主张这个「观」,观什么品,观什么品。他作了一部注疏,叫《中观论疏》。

我们上次讲过,《中论》和般若很有关系,因为吉藏大师在《二谛义》卷上说过,《中论》以二谛为宗,若了二谛,《中论》即便可明。二谛─真谛、俗谛,也称为第一义谛、世俗谛,这出于实相一谛。

实相无相,诸法无相就是真谛,般若说诸法空。例如讲台空,讲台是木头做的,如果没有木头因缘,没有讲台。既然有木头的因缘才有讲台,讲台是空的,仅仅是个假名,般若讲「性空」。空是因缘空,法以因缘而有,既然法以因缘而有,没有自性,没有自性,所以空。

这品就讲因缘空,空是因缘有,因缘有是假法,因缘就表现有,所以空而不空,不空而空;有也是因缘,有而非有,非有而有。空而不空,不空而空,我们上次讲过,谓之真空;有而非有,非有而有,谓之妙有。妙有真空是般若,知真空谓之慧,知妙有谓之智,般若就是妙智慧。

《中论》还讲到,一切法是果,结果,果以缘生。后面讲「四缘生诸法,更无第五缘。」缘和果是对待的,有果才称为缘,有缘才有果。果待缘而有果,缘待果而有缘,这样又构成第二种空─对待空,这一品都有讲到。

︿观因缘品﹀,知道因缘性空,后面才讲出对待空。

先看颂文:「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这首颂出过两次,为什么出两次呢?第一次是赞佛,「不生不灭」是佛所说,不是论主所说,论主是龙树菩萨。第二首偈又说这八句,那是解释,大家要分清。

「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这是说中道义。中道义有很多名字:毕竟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所有、不可得,都是中道义。例如《金刚般若经》说无所住而生其心、不取于相如如不动,都是中道义。所以后人称这八个「不」,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出,为「八不中道」。

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出,那是约实相无相而说。实相无相就是性空,一切法性空。性空无自性,能够随缘,随缘而有就是实相无不相。还是二谛。如同虚空无形无相,就是那个实相无相;虚空横遍竖穷,就是实相无不相。所以一切法不出二谛,佛以二谛演说法。

这八个「不」当中,以「不生不灭」为主,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出,都是解释不生不灭的。不生不灭为主,在这二法当中,又以「不生」为主。因为有生才有灭,没有生自然没有灭,「灭」是根据「生」来的。

八不中道,主要说无生法。按照圆教说,初住就证一分无生,得一分中道。生是常,灭是断,所以第二句讲「不常亦不断」。一是生,异是变异,灭,所以又讲「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实在说不来不出,就是不来也不去。怎么说是「出」呢?一切有为法,「生」为「来」,「灭」,「出」去了,所以它是不出。

「能说是因缘」,这一品是︿因缘品﹀。生是因缘生,因缘生无自性,无自性就是无生,生即无生;无生,是因缘无生,因缘无自性,所以无生就是生。无生就是生,生就是无生,还是二谛。

下面分别说,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戏论」是不实之论,比如说,「有法」不实,因为它是因缘生的;「无法」也不实,因为它也是因缘灭的。山不实,山是花草、树木、沙石形成。海不实,海是水、洼地所形成。地球不实,地球是山河大地形成。原子不实,原子是电子因缘构成。如果原子是实在的,没有电子也有原子;没有电子就没有原子,所以原子不实。

世间人执着这些法都有,实在的。误执不实为实,称为戏论─不实之论。不实之论取名相啊!不知道名相是假的,造出很多言说来,都是戏论─不实之论。

例如国家,国家是人民、土地、主权因缘构成,国家没有;国家若有,没有人民、土地、主权,应还有国家。家庭不实,家庭是父母、兄弟、姐妹构成;如果真有家庭,没有父母、兄弟、姐妹,应该还有家庭。所以一切言说皆是戏论,不实之论。

知道一切法因缘生,无自性,性空。性空就是因缘生,所以空就是有,因缘生是有嘛!空就是有,有就是空。空是真谛,有是世俗谛。空就是有,真谛就是世俗谛;有就是空,世俗谛就是真谛。知道这个因缘,能灭一切戏论。

大家都认为「人」有,人是细胞因缘构成。如果人有的话,没有细胞还有人。佛法上说五阴成人,色受想行识五阴成人;可是按照真谛讲,五阴皆空,怎么能成人?

五阴成人,五阴当中有人没有?如果色有人,受想行识有人,那既然有人了,不必等五阴,怎么能说「五阴」成人呢?说五阴当中没有人所以成人,既然没有人怎么能成人呢?好比土里没有金,水里没有金,我用水合起土来,变成金,不可能的!水和土合起来是泥巴。所以众生生活在戏论当中。

人既不可得,五阴皆空也不可得。果空,缘空,那有男人可得,女人可得呢?男人女人不可得,那有美丑可得呢?所以男人女人发生情感,皆是戏论。

甚而言之,生死皆是戏论。没有人,没有五阴,谁生谁死?无生无死,那有六道呢?所以永嘉大师说过,皆是迷悟之分别,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这是佛所说,所以「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

「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我稽首礼佛」,「稽」这个字,读「
ㄑˇㄧ」,当稽查讲时,念「ㄐㄧ」,破音字。稽首就是头磕地下,停留一会叫稽首。「诸说中第一」,是说一切说中,最上第一。佛是无上尊,所以这一首偈先赞佛,这是佛所说,不是我龙树所说。

「不生亦不灭  不常亦不断

不一亦不异  不来亦不出

能说是因缘  善灭诸戏论

我稽首礼佛  诸说中第一」

下面又重复一遍。「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那是论主想解释这个《中论》,他所解释的。这八个不,是八不中道。中道义,天台说得最究竟,有人说离两边契乎中道,不如天台所说「离边不住中为中道」。

生、灭、常、断、一、异、来、出,这个法都是因缘所成。详细讲,生是因缘生,灭是因缘灭;常是因缘常,断是因缘断;一是因缘一,异是因缘异;「来出」,也是一样。因缘所生法,我说就是空。因缘所生法是世俗谛,我说就是空是第一义谛。

既然这八个「不」,都是因缘所成,所以都是空的。如果执有生有灭,有常有断,有一有异,有来有出,那是戏论。如果我们讲明白一点,实在没有生没有灭。你认为有生有灭,是你的见。如果有生有灭,一定依于人,或是依于法。人法皆空,五阴中无人,五阴中无法,五阴皆空。

《中论》就围绕这个问题发挥,《中论》实在是说无生法。会一分无生,得一分《中论》。换句话说,会一分无生,得一分中道。初地菩萨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无生,那是别教。别教从初地说,破尽十一品无明,再破一品无明,成佛。圆教从初住讲,圆教是破四十一品无明。

我们说过,这八个「不」,重点在不生不灭,不生不灭重点在不生。有生必有灭,没有生自然没有灭。所以下面紧接着讲:

「诸法不自生  亦不从他生

不共不无因  是故知无生」

一切法,这是说果法,因缘,后面说因缘为因,诸法为果。既然「八不」归于无生,佛说无生法。佛得无生法忍,无生法忍就是安住于无生法。别教从初地得无生法忍,圆教从初住得无生法忍。

他先假设,假设诸法有生,生有四种:自生、他生、自他共生和无因生。自生、他生、共生,为「有因」而生;后面讲到不「无因」,那是无因生了。有因都不生,无因怎么生呢?所以归结起来说,是故知无生。

他说假设诸法就是那个果法,不自生。要是自生的话,应该妈妈生妈妈,不生儿子。根本说,诸法自生,生的还是自。世间法说自我等于自我,没有增加,不生。「生」是怎么呢?自我不等于自我,有增加才叫生,自我原等于自我,那有生?

他生,诸法从因缘而生,因缘是「他」,生果法。可是因缘他法而生,那个他还是自,他对他言还是自啊!既然自不生,他怎么生呢?自不生,他不生,共也不生。世间戏论,不如此说。世间人认为他生。假使他生,应该牛生马,马生羊,羊生人。没那个情形,所以「他」也不生。

世间人戏论说:男不生,女不生,男女结婚就生小孩了。他没想,此说不依于理,没有道理。男不生,女不生,加起来还是不生。你没钱,我没钱,两个人加起来,还是穷光蛋一个。不可能你没钱,我没钱,我们两个加起来,变成有钱,不可能的。

再讲深刻一点,诸法性空,男性空,女性空,怎么加起来呢?认为有共和合加起来,那不还是戏论吗?不实之论。

自生、他生、共生,有因有缘都不生,无因怎么生?「是故知无生」,所以知道一切法无生。一切法是什么?果法。大家知道一切法是果法,就容易懂对待空了。

上面讲过无生,法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不无因生,归结起来无生。今天讲无生的原因─法无自性。如果有生,一定有自性。既然法无生,空的,所以没有自性。

「如诸法自性  不在于缘中

以无自性故  他性亦复无」

因为「生」必然有性,所以五祖说过:「无性亦无生。」

因为法没有自性,因为一切法毕竟空,一切法无所有,一切法不可得,这是般若。所以般若经说:若不见一切法,则见般若波罗蜜。

这段文是外人在问。「外人」是理外凡夫,不懂谛理的,称为外人。诸法无自性,因为诸法从因缘生。既然诸法从因缘生,诸法自性应该在因缘之中。

所以论主回答说:第一、诸法要是有自性在因缘中,那是他性,不是法自性。比如说,牛性不可在马性当中,马性不可在羊性当中;如果马性在羊身上,那是羊性,不是马性。第二、因缘也无自性。因缘若有,就是法,所以因缘也无自性。若有,是果法,不合道理!

这段话要了解对待空。有人说因缘无自性,因为因缘也是因缘所生。错了!如果因缘也是因缘所生,甲因缘是乙因缘所生,乙因缘是丙因缘所生,丙因缘也是因缘所生,落入无尽过。因为无自性就是因缘,因缘就是无自性。对待果法才成因缘,如果不对果法,不可能成因缘。

因缘如此,果法也如此。对待因缘才有果法,不对待因缘没有果法,这法是对待的。因为对待果法方有因缘,因缘空;对待因缘方有果法,果法也空。果空、缘空,一切毕竟空。

如果不空,不合道理。因为我们知道,对待因缘方有果法,对待果法方有因缘,它成立的焦点在「对待」。

这种情形之下,不可能先有果法,不可能先有因缘,也不可能两者同时俱有。假设先有果法,不待因缘,怎么有果法?假设先有因缘,不待果法,怎么有因缘?假设因缘果法同时都有,既然都有了,不成对待,没有对待,怎么有二者?这个大家要费脑筋了,运用你的思惟。我这么讲,能听懂吗?这种空是出于因缘空,到这一步称为对待空。

一切法毕竟空,就是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有多名:金刚三昧、佛性、首楞严三昧、师子吼三昧,还有一个名字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所以我们看这段文,要了解对待空。不可能追下去,因缘也是因缘生,再有因缘也是因缘生,那无尽了,落入无尽过。那么说起来,没有原因,第二个落入无因过。

「以无自性故,他性亦复无。」无自性就没有果法,一切法毕竟空。如果有他性,他性对「他」来说也是自性,那是矛盾,那成了有果法。所以无自性也无他性,自性看他性为他性,他性看他性还是自性啊!要是有自性,还是有果法,有果法不成对待。不成对待,不入《中论》,所以《中论》毕竟空。

毕竟空怎么修呢?心无所住,实相无相,大家修般若也好,修毕竟空也好,修金刚三昧也好,修师子吼三昧也好,以无住心契合无相法。如果有住心,取相,取相不契合无相。这是说无生是由于无自性的原因,以下就说因缘了。

「因缘次第缘  缘缘增上缘

四缘生诸法  更无第五缘」


因缘有四种:因缘第一;次第缘第二;缘缘,也称为所缘缘第三;增上缘第四。四缘生诸法,更无第五缘。

我们先解释四缘:

一、因缘。因有「生」义。有生就有灭,谈因缘有生有灭。有生就有住,生住灭是有为法三相。生是未来到现在称为生,住是现在,灭是从现在到过去,皆是有为法。法有两种:有为与无为。「有为」,世间人称它为现象界,「无为」,世间人称它为本体界。这不对的,本体若有,应该还是有为,所以不对。

唯识宗说因缘有两种:一是种子,一是现行。如果按照《中论》讲,种子、现行是世间有为法,在二谛里边,世俗谛所收,非第一义谛。因为有种子,就有定法,有现行也有定法。若有定法,即非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第二个次第缘,也称等无间缘。唯识宗说心王、心所次第而生,无间而生。它说心王就是识,心所就是受想行,受想行识就是心王、心所。「前念」灭了「后念」生,前念灭了,为后念作次第,后念才生,所以称为次第缘。

如果按照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讲,有心王是定法,有心所也是定法。定法不是对待空,所以不合道理。

再一个,前念灭后念生,前念已经灭了,后念生不生和前念没有关系。灭法不能再生。如果灭法能够再生,火灭了能够再着,人死了能够再活,不合道理。

我们可以看出来,次第缘取相。「相」就是有为法,有为法我们称为世俗谛。世俗谛中「有」,第一义谛「没有」。唯识是从世俗谛入,了解这一点,没有不对。因为世俗谛无自性就是第一义谛,第一义谛随缘就是世俗谛。

第三个缘缘,又叫所缘缘。简单说,就是心所法和心王相应,就构成缘缘。再白话一点讲,识和受想行相应就叫所缘缘。唯识宗根据世俗谛,我们已经说过了,它是从世俗谛入。根据世俗谛说,所缘缘有两种:第一种叫亲所缘缘,第二种叫疏所缘缘。亲所缘缘就是见分,疏所缘缘就是相分。见分,分析起来就是六根,是能;疏所缘缘,是六尘,是所。唯识宗也说过,见分、相分,都是虚妄。「能所」没有,能对待所才称为能,所对待能才称为所。

这么讲起来,它对待而有。像我们刚才所讲的,先有能不对,不待所怎么有能呢?先有所也不对,不对能怎么有所呢?能所同时俱有也不对,能所同时俱有了,不成对待。不成对待,怎么叫能所呢?

唯识宗我们看它的意思,它从世俗谛说。华严、天台批评它,是从第一义谛说。

唯识宗说,见分相分都是自证分所变现。谈到这里,我们要谈到唯识的四分:自证分、证自证分,及见分相分。证自证分对待自证分而有,自证分对待证自证分而有。一般认为四分是唯识最深的地方。自证分就是随缘有,它和证自证分不相分离,相辅相成。随缘有,无性才能随缘,无性就是证自证分。这两分是现量界,不同见分相分,见分相分是非量界。

怎么自证分和证自证分不相分离呢?我们已经知道,自证分是随缘,证自证分是无性,无性方能随缘,随缘必定无性。无性随缘,名之为自证分,随缘无性名之为证自证分。证自证分、自证分,对待而立,也是空的,所以合乎二谛。

所以六根、六尘是世俗谛,不是第一义谛。第一义谛中没有,《心经》说过:「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以不可得故,那是说第一义谛。所以四分研究起来,出于般若。

天台宗说这个法:二而不二,不二而二。又说:分别即无分别,无分别即分别。那说出二分。自证分就是不二而二,无分别即分别;证自证分就是二而不二,分别即无分别。五祖说「无性亦无生」,当然也是约第一义谛说。

我们说无生,绝对无生,那生从那儿来?明明看到世间有生有灭啊!所以我们一开始讲的时候,就说过吉藏大师说,《中论》以二谛为宗,明了二谛,就明了《中论》。我们看起来,一点不错。

在佛法当中,称世俗谛叫三科。我们时常听人讲阴界入,是世俗谛。我们所说的二谛、三谛、四谛、一谛、无谛,那些都是第一义谛,谈理的。所以四分当中,证自证分、自证分,二而不二,不二而二。这么说起来,我们就知道了,这是天台宗所说的。

第四个叫增上缘。这个法有胜势用,它能够使别的法增上叫增上缘。或者能障住别的法进行,也叫增上缘。这个我们还不可能以第一义谛说,如果我们以第一义谛说,它也落入定法,增上缘有法嘛!有法就是果法嘛!果法不可能有,待缘而生嘛!如果有果法,那不成对待,不合《中论》。

所以因缘、次第缘、缘缘、增上缘,四缘生诸法,更无第五缘。这四缘生一切法,若有一切法生,应该有第五个啊!生出来的法嘛!可是它没有第五缘。

那么我们就知道,四缘生诸法,没有生。如果有四缘,四缘就是果法,有性也有生,那不对!所以他说四缘生诸法,更无第五缘,那是说无生。

四缘是能生义,接着再讲果法是所生义。四缘生诸法,那是外人说的。论主说不对!如果四缘生诸法,那么:

「果为从缘生  为从非缘生

是缘为有果  是缘为无果」

果从缘生,一定有果;从非缘生,那缘中就没有果。我们知道,果和四缘皆不可得,所以论主驳他。

以下他是用对待空:

「因是法生果  是法名为缘

若是果未生  何不名非缘」

这是说,果法从缘生、从非缘生都不对,一切法无生啊!

「因是法生果,是法名为缘。」因这个法生出果来,这个法称为缘。

「若是果未生,何不名非缘?」果没有生啊!那么这个缘就是非缘了。因为一切法无生,生是幻有,菩萨洞达,修如幻三昧。生果才称为缘,果假如没生,怎么称为缘呢?

所以果法空,四缘也空。所以有人称三论宗为性空宗,不完全。三论宗它是空而不空,不空而空,那才完全。

他这个说法,都从对待空建立,因缘空也从对待空建立。实在说起来,因缘空广泛,对待空狭隘。因为法若不空,有自性,不能接受因缘,就没有因缘生了。如果法以因缘而生,因缘有,一定没有自性。世俗谛,比如说妻子,对待丈夫才叫妻子。不相信,你看到女众,她没有结婚,你称她为「太太」,她会骂你!

如果说法从四缘生,如果说有果法生,那一定先有因缘,先有四缘,而后有果法。可是不对果法怎么称为缘生?不合道理。所以我们说过,先有四缘,不对果法不成立;先有果法,不对四缘也不成立。两者都有,不成对待,也不成立。

「果先于缘中  有无俱不可

先无为谁缘  先有何用缘」

果法在缘里边,有也不可,无也不可。如果说果法在缘中有,那是说明先有果后有缘,不可能的。如果于缘中没有果法,也不可能。我们这个话怎么讲呢?有也不对,无也不对。无性随缘有,随缘无性空,就对了!如果执着先后,都不成功。所以《圆觉经》讲,有先、有后、有生、有灭,都是虚妄的。

如果果法于缘中先没有,那四缘,给谁作缘?所以他说「先无为谁缘?」如果先有,已经有了果法,何必用缘?你说四缘生诸法,果法已经有了,何必等四缘生?

《中论》这部论,文义甚深,文简义广,令人费解。「文简」就是文字简单、简略,「义广」就是它的意义包含深广、甚深,使人不易了解。所以我们不得不再把前面讲的要点提示一遍,使大家有个概念,能够回想起来。

前面讲四缘,因缘、次第缘、缘缘、增上缘,四缘生诸法,更无第五缘。第五缘就是所生之法,因为四缘假设是有的话,就是果法,生的法也是果法。如果它有法可生,就有过了。

第一个,有无尽过。如果有生法,那是第五个法,是第五缘;那么再以后生法,不能说四缘生诸法了,应该五缘生诸法了。再生,就六缘生诸法了,那么就无量无边无尽了。这是第一种过,落入无尽。

第二种过,佛说无生法,如果四缘有生,就违背佛说。所以他说:「因缘次第缘,缘缘增上缘,四缘生诸法,更无第五缘。」更无第五缘是说没有法可生,顺佛所说。

这是我们把以前讲的要点,大略提一提。

「若果非有生  亦复非无生

亦非有无生  何得言有缘」

假设「果」离四句。四句:有生、无生、亦有生亦无生、非有生非无生。它这个果法离四句,一切法毕竟空,所以离四句。这一开头就标出来,缘和果对待而立,对缘而有果,对果而有缘,不可能不成对待。假如对待立的话,就是毕竟空。

对缘而有果,那么全部的果都是缘;对果而有缘,全部的缘都是果。如果改变方式也一样。对缘而有果,全部的缘都是果;对果而有缘,全部的果都是缘。因为什么?因为法是对待的,既然是对待的,都是空的,这叫大乘对待空。对待缘才有果,那么果空啊!对待果才有缘,那缘没有自性,也是空的。所以对待空。

听不懂的举手我看看。

比如对待缘才有果,没有对待缘就没有果。有缘就有果,无缘就无果,那个果是不是空的?好比说对待甲而有乙,没有甲就没有乙,那个乙完全是甲。反过来对待说也是一样,对待果而有缘,有果就有缘,没有果就没有缘。

所以说「若果非有生」,果没有生,也不是无生,也不是有生无生,也不是非有生非无生。果既然这样了,毕竟空,那么就没有缘了,所以他说「何得言有缘?」比方说对待甲才有乙,不对待甲就没有乙,既然没有乙,也没有甲,所以才说「何得言有缘?」

以下破四缘。不过我们注意到一点,大家看看它的论文,仅仅破次第缘、缘缘,没破因缘、增上缘。大家看看是不是这个样子?是不是?这个有原因,因缘不可破,「因」是有生义,有生义就有灭义,生灭义是有为法,我们说生灭义是俗谛。所谓有真谛、俗谛,也称为第一义谛、世俗谛。谛,有「谛实」之义,实实在在的。就是说有为法现有是实在的,无为法是无也是实在的,所以称为谛。

佛在《大法鼓经》说,法有两种,有为与无为。《中论》也说,佛以二谛说法,一以世俗谛,一以第一义谛。第一义谛就是无为,世俗谛就是有为。有为称为法相,无为称为法性。法相不能独立,因法性而立;法性不可以见,因法相而见。谁看见法性了?法性看不见,因法相才能看见。法相没有法性,不能成立,因为法性而成立。我们称法性是体,法相是用。体外无用,用外无体。换句话说,体就是用,用就是体。

好比一个人能够活动,谁能看见人活动的根源?看不见。因为什么而看见?因为人的四肢││手、脚、头、前胸、后背,而看见人活动。那个「动」不可见,因四肢而见;四肢不成立,因为动而成立。如果不动的话,不叫活人了,变成了死尸。

归结起来,有为法就是无为,无为法就是有为。这个大家懂吧?我说有为的时候,就是说无为,因无为而立嘛!我说无为的时候,就是有为,因有为而见。听不懂的举手我看。好!见好就收啊!

所以说破了有为,就破无为,破了用就破体,所以说无为不可破。因缘法既然是有为,所以不可破,所以不破因缘。

再讲增上缘。增上缘没有啊!它依什么呢?依于次第缘和缘缘。好比说种稻谷,上肥料,稻谷长得好,它依于稻谷,「上肥料」是增上缘。所以说,破了次第缘,破了缘缘,那个增上缘,不必破就不存在了。所以他上面没讲因缘,也没讲增上缘,仅仅说次第缘和缘缘,所以四缘当中仅破二缘。

下面先破次第缘:

「果若未生时  则不应有灭

灭法何能缘  故无次第缘」

次第缘也叫等无间缘,没有间隔。你说它是一嘛!它又是二;你说它是二嘛!还是一。好比说,五十公尺一盏路灯,走到这盏灯下面的时候,这盏灯光亮了,到了第二盏灯,第二盏灯光就亮了,第一盏灯灯光就暗了,可是从第一盏灯到第二盏灯的灯光,没有间隔,所以说叫「等无间」。可是第一盏灯把亮度交给第二盏灯,第二盏灯交给第三盏灯,有次第,所以也叫「次第缘」。

次第缘建立在人的意念,都是前面灭,次第后面生。比如说前念灭,给后面那一念作次第缘,把后面第二念「导」出来,领导出来,这个叫次第缘,有次第。

这四缘都是有为法,假立的。

再举个例子,迈左腿,它把后面的右腿领导出来了;再迈右腿,又把左腿领导出来了。左右、左右、左右……前进了,这是次第缘。论文上说,前念灭后念生叫次第。再举个例子说,第一重升高,等第一重浪降下去的时候,第二重浪就高了,所以「长江后浪推前浪」,这是次第。现在大家次第缘都懂了吗?

可是我讲一句话:前浪为落,后浪为高,根本没有浪,那是你的错觉。浪是不是都是水起的?水的性质是湿。所谓四大─地、水、火、风,地的性质是坚,坚硬;水的性质是湿;火的性质是暖;风的性质是动。既然第一重浪、第二重浪、千万重浪都是水,湿性动不动?湿性没有起也没有落。

所以大家应该明白,为什么我说浪无起无落呢?无生。这才合乎佛所说的无生法。

一切法都无生││法性不动,所以无生;法相如幻,不实在的,还是无生。

知道无生,就知道一切法皆是空的。是不是都是空的?知道一切法空,就知道一切法所现的相都是假的,假就是空义。知道一切法假,就知道一切法不可得,一切法无所有。所以这显无生。

论文说:「果若未生时,则不应有灭。」有生才有灭,无生怎么有灭?所以果未生就无灭。

生灭不能作次第。生不是灭,灭不是生,所以生不能为灭作次第,灭不能为生作次第。这个时候,生,无生;灭,无灭。无生叫法相空,无灭叫法性空。法性、法相都空了,叫毕竟空。

「灭法何能缘?故无次第缘。」灭的法不能给有法作缘,好比火「灭」了,不能给火「着」作因缘。如果火灭了,还能着,那还没灭;真的灭了,不能作次第缘。人活着,早上可以起来上市场买菜、卖菜;人死了、灭了,不能去买菜了。有次第就有一切动作。按佛法讲,有次第就有一切法相,没有次第就没有法相。所以说:「灭法何能缘?故无次第缘。」

这是第一个先破次第缘。不过我们要看出来,在四缘里头,它没破因缘,没破增上缘,仅仅破了次第缘和缘缘,求出它的原因来。因缘不破,因为因缘是有为法,有为法破了,无为也破,无为有为真破了,叫归入断灭,所以它不破因。

因果对待,待因而有果,待果而有因。那么说,因就是果,果就是因。怎么知道?全部的因成果,不可能有一部分不成果。因都成了果,因就是果;全部的果从全部的因来,不可能有的果不从因来,这么说起来,果就是因。因就是果,因空;果就是因,果空││这叫毕竟空。

毕竟空就是无生法。在无生法当中,没有生也没有灭,生灭不能相续,灭法不能再缘。好比人死了不能再活,火灭了不能更烧,是一个道理。

这第一个破次第缘。

「如诸佛所说  真实微妙法

于此无缘法  云何有缘缘」

这是破缘缘,缘缘又称为所缘缘。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缘缘。若知道所缘缘,就知道缘缘了。所缘缘讲明白一点,就是色、声、香、味、触、法,这些都是所缘缘。

色声香味触法对六根叫六尘,唯识宗称为「相分」

大家看前文。前文唯识宗解释,心所法与心王之对象,名所缘缘。唯识论他说,所缘缘体有两种:一、亲所缘缘,即见分;二、疏所缘缘,即相分。两种所缘缘皆自证分所变。如果说能缘体就是自己的识,与自己不相分离,就是亲所缘缘,见分所摄。内托识心,内所虑托,由内虑托于识心,是亲所缘缘,这是说见分。与能缘体相离,为实质有东西,能起内所虑托的,能使识心起的,是相分,是疏所缘缘。明白一点说,所缘缘就是六尘。

这和佛性不同,佛性无生无灭。生而无生,灭而无灭;无生而生,无灭而灭。见分、相分、所缘缘不是这个样子,有生有灭。

举个例子。比如佛性─诸法无性为佛性,就是那个无性。无性约心讲起来,众生边讲叫佛性,如果从法边讲叫法性。佛性因为无性的关系,随缘起一切用。从眼根出就叫「见」,从耳根出就叫「听」,从鼻子出就叫「闻」,从嘴巴出就叫「说」,从身根出就叫「触」,从意〈第六意识〉出就叫「想」。

这个想很难懂,它的尘相有生有灭。想东的时候,不能想西;如果想西,想东的那个想就灭了。佛性不是,也能想东,也能想西,能想一切。佛性想东的时候,还能再想西。想西的时候,那想东的想,灭而无灭,无灭而灭;想西的想,生而无生,无生而生。这是佛性。

大家现在听的这个所缘缘和佛性能分清了吧!

所以,所缘缘就是六尘。六浮尘根就是亲所缘缘,见分;外面六尘就是疏所缘缘,相分。现在按照它论文的解释,我们已经知道缘缘是什么东西了。

四缘,《中论》看不到解释,你要看《唯识论》,要运用你的智慧,要不然你不懂。

「如诸佛所说,真实微妙法。」什么是真实微妙法?诸佛以二谛说法,真实微妙。二谛─世俗谛、第一义谛。世俗谛也称为俗谛,第一义谛也称为真谛。真谛就是那个无性,俗谛就是依他起性。所以依他起的俗谛,有而非有,生而无生;非有而有,无生而生;灭而无灭,无灭而灭。

佛说法有两种语言:一种是真实语言,就是说真谛;一种是世间语言,就是说俗谛。佛说「有法」,无性随缘则有;佛说「无法」,随缘无性则无。所以佛说,我不与世间诤,世间与我诤。就是说我不和世间起诤论,世间和我起诤论。世间说「有」,我也说「有」,我说的无性随缘有,世间所说的定性有;世间说「空」,我也说「空」,我说的空,随缘无性空,世间所说的是断灭空。所以佛不和世间诤论。

或者有人问:「有经文可以看出来吗?」有,《心经》。色即空,那个空随缘无性空;空即色,无性随缘有。佛这么说,是真实微妙,世间人不知。怎么叫微妙呢?有而非有,非有而有;空而不空,不空而空││称为微妙。

真实微妙法,我们了解是二谛了,再一方面讲,实相,「实相」真实。我们认识一切法,都认识虚妄相,没见实相。比如说,看讲台,都说有讲台。讲台是木头的因缘所成,如果讲台真有的话,没有木头,还有讲台。所以我们见的都是虚妄相。知实相者,知讲台无相。实相无相,随缘现讲台相,就是实相无不相。

如果你偏于实相无相叫偏空,偏于有相叫着有。佛法不偏空也不着有,称为微妙。实相无相就是真谛,实相无不相就是俗谛。大家懂吧?你懂了就知道,智谕和你说了半天废话。分别二谛、分别实相,其实二谛就是实相,实相就是二谛。

这个法,很多方面。比如我们换另一个题目讲。大家都知道,一切法唯心所造。心在何处?心若有定处,不能造一切法。定在东,不能造西;定在南,不能造北。它能造一切法,无有定处,那是实相无相,就是真谛;无有定处,能造一切法,是俗谛,实相无不相,是俗谛。佛说的法是这个法。

「于此无缘法」,缘是六尘。比如所缘缘,换句话改个样子讲讲,心所缘的那个尘叫所缘缘。心所缘的尘皆是幻有,虚妄的。无性随缘有叫依他起,随缘无性无叫圆成实。你如果执着,执着实在有、实在空,叫遍计执。这个缘缘,就是遍计执,所以破它。破缘缘,破其见,遍计执,不破法。法是无性随缘,随缘无性,不可破。

佛所说的法,真实微妙,没有所缘缘,没有六尘生灭,那是幻有假相,你颠倒执着,就执着有缘缘。所以他归结说「云何有缘缘?」怎么会有缘缘这个法?这就是说一切法毕竟空,空也是毕竟空。

一切法毕竟空,就是无性,真谛摄;空也空,就是假,俗谛摄。声闻缘觉不知,所以《涅槃经》上说,声闻不见佛性,不知道无性为佛性,而得声闻道,声闻道就是声闻菩提;缘觉人不见佛性,得辟支佛道,就是缘觉菩提。都不见佛性。菩萨大乘见佛性不了了、不彻底、不究竟,所以在十住地,在菩萨因位。唯有佛,见佛性了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什么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有定法,假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大家了解以后就知道,实在没有法,也没有缘。不相信你看后面,他说「以果无有故,缘非缘亦无」。如果你不详细研究,困在这个论文当中了,出不来。如果你先不搞清楚什么是缘缘,研究愈久,还是一塌糊涂。

下面一偈:

「诸法无自性  故无有有相

说有是事故  是事有不然」

一切法没有自性,因为什么没有自性?一切法因缘生,都是唯心所现,唯心所造,没有一切法。本论也讲过,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无。

比如讲堂,看似有,实在是空的。因为它没有自性,它是钢筋、水泥造成。如果讲堂有的话,没有钢筋水泥,还有讲堂。这都是人的「见」所现,虚妄的。你说有讲堂,那你落入缘缘,迷于你自己的见分。比如,海里的浪,千万重,你们说它有没有?〈大众默然。〉哈!对了,默然而住。你说有,它随缘无性空,没有;你说没有,它无性随缘又有。所以你总堕负边。因为没有自性嘛!

诸法无自性,《金刚经》也讲过:若有定法,即非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凡夫定执有,二乘定执空,都不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说他不见佛性。

再举个例子。地球,地球是空的,你如果说地球有,落入遍计执,遍计执就落入缘缘了,缘缘就是遍计执。地球是山河大地构成,如果地球真有,没有山河大地还有地球。地球无不无?不无。因为地球无性就是随缘以山河大地而现。所以色即空,空即色,对不对在你边,你了解不了解,不在法边。所以一切法无自性,故无有「有相」。怎么有相呢?幻有假有。

「说有是事故」,是事就是「此事」,翻成白话讲,就是「这个东西」。说有这个东西,「是事有不然」,这个东西就不是。经上佛说过,说某法即非某法,是名某法。比如我们说讲台即非讲台,因为讲台是空的嘛!假名叫作讲台。这个法说起来广了,说五阴即非五阴,假名五阴。说十二入、十八界即非十二入、十八界,假名十二入、十八界。

我再说深一点,看你们迷惑不迷惑。说四谛,即非四谛,假名四谛;说十二因缘,即非十二因缘,假名十二因缘;说六度,即非六度,假名六度。你相信吗?我再说深一点,说佛的四无所畏,即非四无所畏,假名四无所畏。迷惑了是不是?说佛的十力,即非十力,假名十力;说佛的十八不共法,即非十八不共法,假名十八不共法。你信得过吗?

要入此法,第一步先生信,第二步求解,第三步修行,第四步证究竟。这是什么原因呢?一切法皆是因缘所生,都是空的。法不迷人人自迷,怪众生不懂,不怪法性有别。

比如我们以十二因缘作例子。无明缘行,无明以行为所缘,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这是十二因缘。

十二因缘也是因缘所现,十二因缘不落尘相,会入依他起了;着于名相,就是遍计执。老死没有,缘于「生」才有老死;生没有,缘于「有」才有生,如果有生,那应该没有「有」也有生;「有」没有,缘于取,取着就有业了;取也没有,缘于爱;爱没有,缘于受;受没有,缘于触;触没有,缘于六入;六入没有,缘于名色;名色没有,缘于识;识没有,缘于行;行也没有,缘于无明。

你说无明有没有?这是到迷惑的地步了!一切缘于无明,所以一切没有。我告诉你无明也没有。无明本身就是虚妄,才叫无明。无明不虚妄的话,应该叫真如。

所以十二因缘都没有,没有才能接受十二种因缘,如果有,成定性了,不能接受外来的东西了。没有就是真谛,接受十二因缘就是俗谛。大家想想,这和实相无相、实相无不相,是不是一样?这叫换汤不换药!说了半天,把一个道理作几个方式说,骗你们大家。

「略广因缘中  求果不可得

因缘中若无  云何从缘出」

因缘,有略有广。「略」是总相,「广」是分别相。这很难懂,我们慢慢地举例子来说。比如三十个人是一个排,它的总相就是三十个人总数,里边没有排。如果有排的话,没有三十个人,还有排,所以它里头没有排。广相,分别一个人一个人当中,也没有排。

我们多举几个例子。比如这个讲台,它的总相─木头、钉子、人工、油漆,在这个总相里头,没有讲台。分别各相里头也没有讲台,木头不是讲台,钉子不是讲台,油漆也不是讲台。

我们继续举个例子。再比如这个讲堂,它的总相─钢筋、水泥、木材、玻璃、人工,这个总相里头,没有讲堂。如果另有讲堂,除去钢筋、水泥、人工、玻璃、木材,应该还有讲堂。

再举个例子。比如山,山是土、石、花草、树木,这是总相。这里头没有山,假使有山的话,没有沙土,没有石头,没有花草树木,应该还有山。

举了好几个例子,大家能听懂了吧?所以说「略广因缘中,求果不可得。」这个「果」是一切法,一切法包括有为无为法,有漏无漏法,世间出世间法等等。没有这一切法。什么原因呢?略广因缘中,求果不可得。没有一切法,我们说一切法空。比如讲台,总相里头没有讲台,别相里头也没有讲台,那么讲台空。所以我们知道了,一切法空。大家懂不懂?

再详细论,五阴空,十二入空,十八界空,六根空,六尘空,六识空,这是世间法,世间法皆空。苦集灭道空,十二因缘空,六度空。再往深的讲,佛的四无所畏空,佛的十力空,佛的十八不共法空,因为略广因缘中,求果不可得嘛!

一切法空就没有生,所以法空就是无生。所以佛说无生法,究竟处证无生法忍。

根据空的道理,我们就知道,五阴无生,十二入无生,十八界无生,六根无生,六尘无生,六识无生,一切世间法无生。

苦集灭道无生,十二因缘无生,六度无生,这是出世间法。往上深说,佛的四无所畏无生,佛的十力无生,佛的十八不共法无生。

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有漏法无漏法,有为法无为法,皆无生。

法既然空、无生,所以说无所有。五阴无所有,十二入无所有,十八界无所有,六根无所有,六尘无所有,六识无所有,一切世间法无所有。苦集灭道无所有,十二因缘无所有,六度无所有,佛的四无所畏无所有,佛的十力无所有,佛的十八不共法无所有。一切法无所有。

既然都无所有,都空了,我们就知道,一切法都是假名不可得。五阴假名不可得,十二入假名不可得,十八界假名不可得,六根假名不可得,六尘假名不可得,六识假名不可得,苦集灭道假名不可得,十二因缘假名不可得,六度假名不可得,佛的四无所畏假名不可得,佛的十力假名不可得,佛的十八不共法假名不可得。一切世出世间法,一切法皆假名不可得。

所以般若经说,众生分别一切法,唯是分别假名。《心经》也说一切法不可得。

那么一切法空,一切法不可得,我们不是明明看见一切法吗?那是唯心造的。

比如讲堂,实在没有讲堂,看见讲堂是你唯心造的,实在没有。讲堂是你唯心造的,讲堂是钢筋、水泥、沙石造成,要是钢筋、水泥、沙石就是讲堂,你跑到建材行去,为什么不买讲堂?跑到沙石场为什么不买讲堂?没有,是你唯心造的。

你明明看见有山,那是唯心造的。其实那是沙土、石头、草木,唯心假造的山。

好比钞票是一张纸,你造出一百元、一千元来。

所以世出世间一切法,唯心所造。

五阴唯心造─五阴皆空嘛!十二入唯心造,十八界唯心造,六根唯心造,六尘唯心造,六识唯心造,苦集灭道唯心造,十二因缘唯心造,六度唯心造,佛的四无所畏唯心造,佛的十力唯心造,佛的十八不共法唯心造。

甚而言之,你拜佛,唯心造。经上不是说「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法界性是无性。你看见有佛,唯心造的。所以《楞伽经》讲,无佛无众生嘛!

我举了很多例子,大家能不能听懂?一切法空,一切法无生,一切法无所有,一切法不可得,一切法唯是假名,一切法唯心所造,如此知者称为摩诃般若波罗蜜。

大家天天讲三宝,三宝是什么呢?诸佛、般若、菩萨僧是三宝。诸佛是佛宝。般若就是法宝,所以作课的时候三称摩诃般若波罗蜜,那是赞叹法宝。菩萨僧,僧宝。什么是菩萨僧?自度度人。

「略广因缘中,求果不可得。」这是说般若。般若就是《中论》,也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称实相,也称二谛。在因地,菩萨所遵守;在果位,唯佛所得。这两句话就是上面说过的「因缘次第缘,缘缘增上缘,四缘生诸法,更无第五缘」。就是说那个意思,没有法。缘呢?引后文,后文说「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无,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引那句话。

「因缘中若无,云何从缘出?」因缘里头要是没有果的话,它怎么会从缘出呢?我们一般人都讲一切法生,一切法有。「你的小孩多大了?」「刚生下来!」要是按佛法讲起来,不究竟。因为略广因缘中,没有一切法。没有一切法,要是从一切法生出来,从缘生出来,不合道理。

再举个例子说。鸡蛋有生小鸡的成分,它能生出来。鸭蛋有生小鸭的成分,它能生出来,如果没有,不能生出来。如果没有也能生,那鸭蛋也能生小鸡,鸭蛋没有生小鸡的成分嘛!那么说石头也能生小鸡,钢筋也能生小鸡。

或者有人问:缘中「没有」生不出来,我承认,可是缘中「有」能生出来?但是事实上「有」亦生不出来。比如你口袋里头没有钞票,生不出钞票来,口袋里头有钞票,也生不出来。什么原因呢?那个钞票已经有了,不是口袋生的嘛!归结起来还是一切法无生,一切法空,一切法无所有。

或者有人疑问:鸡蛋有生小鸡的成分,可以生出小鸡来,你刚才说过的,那你就是承认,鸡蛋里有生小鸡的成分了。

后文它说过,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无。鸡蛋是不是因缘所生?不假因缘,一切法不生。法不孤起,因缘而起嘛!既然鸡蛋是因缘所生,因缘所生的法,没有自性,没有自性就空,就无生,就无所有,就不可得。鸡蛋都空,都无所有不可得,怎么能生小鸡呢?那是人迷惑。

所以一切法空,一切法无生,一切法无所有,一切法不可得,一切法唯心所造,这就是般若。你们不相信,打开六百卷《大般若经》看,我不会说,佛说得更多。他说到「空」的时候,什么法空,什么法空,说一大篇。说到「无所有」的时候,说一大篇。我不够那个程度,我说不出来,你们看看六百卷《大般若经》就知道了。

所以「因缘中若无,云何从缘出?」这句话就是说一切法空。我所说的这一切,大家懂了就知道,从那边说的?真谛边说的。一切法因缘生是有,这个「有」没有自性,就是空。所以空就是有,有就是空。空就是因缘生,因缘生那个有,就是空。大家听懂了吗?

所以《心经》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就有吗?色也是因缘有,因缘有,没有自性,就是空。所以一开始他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是讲这个道理。

摩诃般若波罗蜜,实在说,归纳起来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有即是空,空即是有。有即空叫般若,空即有叫沤惒拘舍罗,都出自于般若经。

现在我打个转身和大家讲,看大家能听懂听不懂?我说一切法空,我说一切法有。为什么一切法有?空就是有,空就是色。五阴有,十二入有,十八界有,六根有,六尘有,六识有,苦集灭道有,十二因缘有,六度有,佛的四无所畏有,佛的十力有,佛的十八不共法有。

现在打转身了,各位转过方向来了没有?你不转方向听不懂。不要说各位听不懂,忉利天也听不懂。转个方向就不懂了,你是「光认帽子,不认大哥」啊!有没有人不懂啊?转方向!禅宗叫「打转身」。有是因缘有,因缘有就是空。

我再说,五阴因缘生,十二入因缘生,十八界因缘生,六根因缘生,六尘因缘生,六识因缘生,苦集灭道因缘生,十二因缘因缘生,六度因缘生,佛的四无所畏因缘生,佛的十力因缘生,佛的十八不共法因缘生。

你调过方向来了没有?迷失方向就不懂了。所以经上讲,人怎么迷呢?因方而迷,分辨四方才迷惑。你不执着四方的因缘,就不迷惑了。既然有,就生。

我再说一遍,打个转身。五阴生灭,十二入生灭,十八界生灭,六根生灭,六尘生灭,六识生灭,苦集灭道生灭,十二因缘生灭,六度生灭,佛的四无所畏生灭,佛的十力生灭,佛的十八不共法生灭。对吧?我讲错了没有?它不会错的。

讲空的时候,讲无生,讲无所有,不可得,那是讲出世间法,讲无漏法,讲无为法;我讲有的时候,是讲世间法,讲有漏法,讲有为法。这个样包括才叫一切法。你们要知道,这叫二谛的妙用。若人知二谛,世出世间一切法任你说。

「若谓缘无果  而从缘中出

是果何不从  非缘中而出」

如果我们说缘里头没有果法,它能生出果法来,没有果法就非缘了。这一句针对「四缘生诸法,更无第五缘」来说的,叫对待空。缘中没有法能生出法来,那我们就快乐了,腰里没有钱,一掏口袋掏出钱来了,生出来了。不合道理。

你说缘中没有法,可生出法来,那怎么合道理呢?大家在家众,不必娶太太了,娶个石头,没有小孩子,它也能生小孩子;娶个泥巴,也能生小孩子。所以说缘中无果不能生果。

我问大家,缘中有果能不能生果?谁知道?缘中有果也不能生果。什么原因呢?已经有了嘛!你娶个太太,带个小孩子来,不是你生的。

「若果从缘生  是缘无自性

从无自性生  何得从缘生」

假使我们说,果从缘生,这个缘,无有自性。缘无有自性,从两方面会:一方面因缘生无自性,一方面依他起无自性。这从依他起无自性,比较容易懂。因为前面说过,因缘次第缘,缘缘增上缘,四缘生诸法,更无第五缘。缘和法是对待假立,对待法才称为缘,缘又从法生,法又从缘生,对待缘才有法。既然是对待法才有缘,所以知道缘没有自性。对待法才有缘,不对待法就没有缘,所以这个缘没有自性。

比如说,对待丈夫才假名妻子,不对待丈夫,不能称为妻子。妻子没有自性,有丈夫才有妻子,没有丈夫不能称小姐为妻子,所以她没有自性。有自性称为缘,没有自性就是非缘,不是缘。这个「非缘」我们先讲一半,后文再讲。

这个缘,既然没有自性了,从没有自性的「非缘」生,怎么能称为缘呢?比如说称她为「太太」,因为她有丈夫,她没有丈夫,不能称她为太太。所以从无自性生,不合理。「何得从缘生?」不是从缘生的嘛!非缘就是无自性,如果从无自性可以生的话,不合道理。

这个法从两方面皆可说,「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无」,从因缘空也可说,从对待空也可说。他这一句偈,近的说,「四缘生诸法,更无第五缘」,从那儿出;远的说,就是后文「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无,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就是那句偈的发挥。

「果不从缘生  不从非缘生

以果无有故  缘非缘亦无」

果法,这个「果」,就是法,具体说是果法。它不是从缘生的,因为什么?缘生无性,无性才能随缘。无性怎么生?所以上一句讲,无自性何得从缘生?缘都不能生法,非缘更不能生法。实在说起来,果没有,法也没有,缘也没有,所以佛说无生法。如果知道这个道理,安住不动,就得无生法忍。

一切法不生,上文我们说过,一切法空,空不生;一切法无自性,无自性不生;一切法假名,假名不生;一切法幻有,幻有不生;一切法无相,无相不生;再还会到一切法遍满〈周遍、圆满〉,遍满不生。一切法无定,不生。一切法没有定法,若有定法,必有生灭。所以已经知道,果不从缘生,不从非缘生。「缘」是有法,是因缘法,因缘法没有自性,所以不生。「非缘」就是无自性。

又有人说:「一切法无自性,不生,我承认。一切法空,空生吧?」空也无自性,无自性就是因缘生。因缘生就是无自性,还归无生。所以说我们知道「有法」不生,有是因缘有,因缘有无自性,不生。无是因缘无,因缘无无自性就是有,它也不生,也没有无。


如果你说:「法是因缘生,不生,无自性。这个因缘,怎么是无呢?」有人说因缘也是因缘生,不对了!那么因缘也是因缘生,那个因缘是从那儿来的?也是因缘生,所以说它空。第二个因缘还是因缘来的,所以无自性空。那么说起来,无尽了,堕入无尽过,很多人堕入这一个过错。

因缘也是因缘生,第一个因缘空,第二个因缘不空了。第二个因缘也是因缘生,第二个因缘空,第三个因缘不空了。这么追究到最后,还是有法。这个说空法是小乘分析空,落入有法,不是无生法,还是生法。你要是那么解的话,你永远不得无生法忍。不得无生法忍,有什么坏处?随着生死走,永不得涅槃。


你要会到这个法,佛说,我说的是缘起法。生死是因缘生无自性,空;涅槃也是因缘生无自性,还是空。佛说法都这么说。比如佛说十二因缘,没有「法」生。佛说无明生行,无明生行,没有生法;行生识,也没有说生法;识生名色,没有说生法;名色生六入,没有说名色生法;六入生触,没有生法;触生受,受生爱,也没有生法;爱生取,没有说生法;取生有,也没有说取生法;有生生,生生老死,都没有生法。法空,所以说「法不从缘生」。

缘也没有,因为老死空的,从生生,如果老死自己有,不必从生生;生也是空的,从有生,如果生本来就有,不必从有生;有也是空的,从取着生,如果有不空,不取着也有有;取是空的,从爱生;爱是空的,从受生;受也是空的,从触生;触也是空的,从六入生;六入也是空的,从名色生;名色也是空的,从识生;识也是空的,从行生;行也是空的,从无明生。

这要注意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如果这个你不明白,堕入有法。我问无明空不空?我试一试,有谁知道无明空不空?你可以说话。

有人认为无明不空,堕入有法了。无明也空,怎么知道?无明是虚妄的,虚妄的就没有啊!无明也空。无明空则行空,行空识就空,识空名色就空,名色空六入就空,六入空触就空,触空受就空,受空爱就空,爱空取就空,取空有就空,有空生就空,生空老死就空,这么说起来一切法毕竟空。

所以我们就知道了,一切法毕竟空,不生法,叫无生法忍。生是因缘生,灭是因缘灭,生灭是因缘,于法无所有。

我们知道从十二因缘研究起来,法空,法无自性。对待法才有缘,法空怎么会有缘?所以他说「果无有故,缘非缘亦无」。非缘怎么无?这要注意到了,缘是因缘生,因缘生就是无自性,无自性就是因缘生,当体即空。

这么说起来,佛说法,自性是因缘;外道说法,因缘是自性。自性就落入有法,因缘生就是毕竟空。大家都听懂了吧?这个法比较微细。

有谁听不懂的?好。

一切法因缘生,因缘生就无自性,无自性就是因缘生,因为无自性才能接受因缘。既是因缘了,定是无自性。这个法归结起来,无自性,空的。

所以《金刚经》说,若有定法即非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说一切法都是假名,假名就是无自性。他把「缘非缘亦无」改了一个话题讲,它说: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假名。即非般若波罗蜜就是无性,无性可以说,就是空而不空,随缘而说。说忍辱波罗蜜即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

这个话可以说很多,说什么法即非什么法是名什么法,说四谛即非四谛是名四谛。说佛即非佛是名佛,说众生即非众生是名众生,说心即非心是名心,所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你们要是懂的话,任何法都可讲。说十方即非十方是名十方;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三千大千世界,是名三千大千世界;说微尘即非微尘是名微尘;说你即非你是名你。所以禅宗有一句话「任拈一法,无非佛法」,《金刚经》也说过「一切法无非佛法」,禅宗也说过「触目皆道」。

今天我们讲过了这两首偈,「若果从缘生,是缘无自性。从无自性生,何得从缘生?果不从缘生,不从非缘生。以果无有故,缘非缘亦无。」法和缘都没有叫毕竟空,毕竟空中建立一切法,一切法皆归毕竟空。

这要特别注意到一点,千万不要落入有法,说:「法是因缘生,空的,那么因缘不空啊!」、「因缘也是空的,因缘也是从因缘生。」那就堕入无尽过了,堕分析空,还是有法。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当体即空,因缘生就是空,空就是因缘生。

讲到这里,第一品(观因缘品)讲完了。我们把下品开个头,(观去来品)第二。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