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狮城论坛

返回列表 发帖 付费广告
查看: 6814|回复: 2

【转】惊天大秘密!老子的“道”竟是上帝、基督之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11-2012 17:23:41|来自:新西兰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惊天大秘密!老子的“道”竟是上帝、基督之道?
《圣经之约翰福音》一开篇说:
1:1太初 有 道 , 道 与 神 同 在 ,道就是神。1:2这道 太 初 与神同在。
而《道德经》一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译文∶“道是可以道出来的,但不是寻常之道;道的名字也是可以叫出的,但不是寻常的名字。”
这是老子向他的听众指出,他所要讲说的道可不是什麽寻常之道。而且,这“道”的名,也非寻常之名。
  
  接下来,老子希望他的听众们注意,这非常之道酷似某位之子。他继续说∶“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原文《道德经》第四章)。译文∶“我不知道他(道)是谁的儿子,有帝王气象,却在帝王之先。”
  这位有儿子模样的“道”,早於中国各位先帝。中国的古经上,也没有关於他生事的记载。那么,《圣经》是否可以帮助确定这位“儿子”的身份呢?老子之前二百年左右,希伯来的大先知以赛亚曾预言说∶“因有一婴孩为我们而生,有一子赐给我们。政权必担在他的肩头上;他名称为‘奇妙策士、全能的上帝、永在的父、和平的君。”(圣经--以赛亚书9∶6)

  这“婴孩”显然超出了人类的理解力,因为他既是“子”,又是“永在的父”。既是“永在的父”,故必在一切帝王之先,从永恒的过去就存在。可是这“婴孩”又是“全能的上帝”,他的名字又叫做“奇妙策士、和平的君”。何等不同寻常的名字 难怪老子不知其名。《圣经》告诉我们,这儿子就是圣子耶稣基督。他曾与上帝同在,他就是上帝。“万物都是藉着他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藉着他造的。”(约1∶3)

  论到天地的创造,圣经上说∶ “起初,上帝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渊面黑暗。上帝的灵运行在水面上。”(创1∶1-2)

  这里的“上帝”一词,在希伯来原文中是一个复数名词,意味着一位以上。大概是指圣父与圣子。这段经文中,还单独提到了“上帝的灵”,叁与天地的创造大工。从这里可以看出,三位上帝同时叁与创造大工。我们感兴趣的是,“子”在创造中所担任的角色。

  “在耶和华造化的起头, 在太初创造万物之先,就有了我。 从亘古、从太初、未有世界以前,我已被立。 ......他立高天,我在那里;他在渊面的周围,划出圆圈,上使苍穹坚硬,下使渊源稳固;为沧海定出界限,使人不越过他的命令,立定大地的根基。那时,我在他那里为工师,日日为他所喜爱,常常在他面前踊跃;踊跃在他为人预备可住之地,也喜悦住在世人之间。” (箴8∶22-24;27-31)

  可见。 “子”在创造中乃是“工程师”的形像 万物都是藉着他造的。耶稣就是那与起初“上帝同在”的道。“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约1∶14)耶稣又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约14∶6)。耶稣即是“上帝之道(言)”,又是“道路”与“真理”。

  饶有意味的是,中文里的一个“道”字,既有“言”,又有 “道路”与“真理”的意思。一个“道” 字,正是耶稣的多种身份,我们不禁想起,耶稣是否就是老子所说的“道”或“子”呢?老子所见的是否只有一位“子”,拟或还有别的什麽人?

  再看《道德经》第十四章原文∶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明,其下不昧。......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译文∶看见却不能看得分明超乎於形(夷);听见却而不能听得分明超乎於声(希);摸,却握不住不可捉摸(微)。这三者不可思议,联合在一起。 ......与亘古之道同在,与今时同移。知道远古之始,才是道的真谛。

  这古道既是超乎于形,声,又不可捉摸;试问,老子是如何得见,得听,得以捉摸的?老子也似乎是处在不同异象的经历之中 使徒保罗描述到“主的显现与启示”时说∶“我认得一个在基督里的人,他前十四年被提到第三层天上去。或在身内,我不知道;或在身外,我也不知道,只有上帝知道。”(林後12∶2-3)很明显,保罗所描写的经历超出了人的有限感官的正常体验。这是从上帝得启示与异象的特徵之一。

  我们在第五章提到,上帝藉异梦与异象向他的先知显现并发出启示。那么,老子的经历是否也是从“道”直接得来的启示呢?老子是否够资格被称为先知呢?

  真神与假神的区别在於创造主的身份。我们已经看明基督既 是有言之道,又是道路之道与真理之道。如果创造主的身份也是道的内在特质,那么我们就满有把握的说“道”就是真神上帝了。

老子所说的道是否为一切万物的创造之主呢?
让我们来听听老子在异象中所得的述叙吧: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译文∶有物神秘地形成,在天地之前就存在。在沉寂与虚空中,独立而不变化,不停地运行,可以称作万物之源。我不知他的名字,以“道” 为他的字,勉强以“大”为他的名。
  比较《创世记》1∶1-2与《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不难看出,两者所描述是同一件事。三一真神上帝既没有始也没有终(先天地生);比较“周行而不殆”与“上帝的灵运行在水面上”。三一真神上帝(道)当然“可以为天地母”。

  上帝的名字,与上帝一样,同样是一个奥秘。只有藉着上帝自己的启示才能得知。在《圣经》中,当上帝在棘荆丛中向摩西显现时,同时宣告了他的名字∶
  “上帝对摩西说∶‘我是自有永有的。’又说∶‘你要对以色列人这样说∶ 耶和华你们祖宗的上帝,就是亚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雅各的上帝,打发我到你们这里来。’耶和华是我的名,直到永远,这也是我的记念,直到万代。”(出3∶13-14;15)後来,摩西蒙召上西奈山,上帝再次宣告自己的名∶

  “耶和华在他面前宣告说∶ 耶和华,是有怜悯有恩典的上帝,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为千万人存留慈爱,赦免罪孽、过犯和罪恶;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出34∶6-7)

  很明显,老子并不知道亚伯拉罕等外国名字,但是他却正确的用“道”来指称创造天地的主。而且,一个“大”字也好生了得。《易经》中有“大哉乾元”,以大来描述乾元,即天。孙希旦《礼记》集解∶“大者,极至之名。”可见,大,就是至大至刚之乾元,至高至上之天。这一个“大”字,说明了“道”至高无上的地位,与天、乾元相同无异。

  老子在给出了“道”与“大”的名与字之後,继续说∶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圣经》中所说的耶和华,就是“自有永有”(“I AM”)的意思。是取法于自我,以我为法的自有永有的自在体。“道法自然”,是说“道”以自己为法的依归。“道法自然”与“自有永有”都是“自在的立法者”。

  综合以上“道”的各种特质,可以看出,中国古经中的“道”,乃是万物的创造者,正是《圣经》中的三一真神!

  道是用什麽创造万物的呢?

   看《道德经》第四十章“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所谓“有生於无”,按照中国哲学的理解,乃是从“有”自身而生,并不是假藉於外物。使徒保罗说∶“我们因着信,就知道世界是藉着上帝话造成的;这样,所看见的(有),并不是从显然之物出来的(无)。”(来11∶3)

  让我们再次重温一下《约翰福音》的开首语∶ “太初有道,道与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这道太初与上帝同在。万物是藉着他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藉着他造的。生命在他里头,这生命就是人的光。” 然而,老子最着名最神秘莫测的一句话却是∶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这句话再简单不过了,可是它的意思却从来没有人能说清。许多人对此作过解释,而这些诠释者们对自己的解释也大多不满意。这句话也同样的困惑着我们,但以上面对老子之道与圣经中的上帝的新的认识,我们相信下面的两段《圣经》经文对理解老子的这句话,必有所帮助。

  “你们要就近我来听这话∶ 我从起头并未曾在隐密处说话;自从有这事,我就在这里。现在,主耶和华差谴我和他的圣灵来。” (赛48∶16)

  “在天上作见证的原来有三∶ 父、道、与圣灵∶这三样也都归於一。”(约一5∶7)(注一)

  我们在这里尝试着在《圣经》的光照下,提出一种解释。上帝(道)乃为一,任何一位上帝均可代表其他二位,任何二位上帝也可代表三位上帝。三位上帝一起创造万物,即“三生万物”。

让我们进一步了解真“道”---看《老子与基督》所述  

1\老子与基督

老子这个人:在诸子百家中,老子极为独特,独特的令人惊诧不已!  
  
先是老子这个人神秘莫测,扑朔离迷。其姓名,籍贯,仕旅,行踪,享年,世系等等,无一不成问题。「举凡先秦西汉关于老子之文献,几无一可据」(注释1)。「司马迁在《史记》中,虽染提出李聃(ㄉㄢ)这位西周守藏吏,却又列出老莱子,太子儋二人,说世人「莫知其然否」,最后只能肯定:「老子,隐君子也」。据说老子西行,经过幽谷关,守关人尹喜逼老子留下真言才肯放行。老子写下五千字离去,不知去向。(注释2)  
《老子》一书虽不像作者一般影影绰绰,却也是独特奇妙,深藏玄机。其中最显见的一点,就是它有别于中国一切古经,只字不提中国的人物、事件、朝代、地域等等,俨然突如其来,俨然超越时空,微见永恒之道和道的化身圣人。(注释3)  
  
老子见道不见人
  
老子同孔子,墨子一样,为那个背离大道的时代而叹息,而寻求。不同的是,第一,老子丝毫不借助于仁、德、礼、法,只求助于道。他认为天下若离了道,仁、义、礼、法是无法补救的。他说:大道废,仁义兴;失道而后德;礼与法不过是祸乱的先兆。唯有道,有恩典给人美善知心,又有能力成全美善之行。顺从道,才是最高的道德形态;不顺从道,则早已注定要灭亡了。(注释4)第二,老子丝毫不寄托于帝王,君子和贤士,只将拯救的盼望寄托在「道的化身」圣人身上。他认为世人皆有病而不自知有病,帝王更是强盗头子。唯有圣人善于拯救世人,便能将众人从过犯中领回来,无人被遗弃不顾。(注释5)  
  
道与上帝
  
让我们先看看老子的「道」。  
道就是上古的道,即先祖们所珍惜重视的那个天道,上帝。(注释6)老子说,大道隐去了,并非不在了。道又真又切,古今如一,看起来无为,实际上无所不为,无所不至。老子说,正是道,使我信于道,且行在其中。(注释7)  
道又称为「夷希微」;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是独一纯粹的光明。(注释8)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夷希微」就是《圣经》「耶和华」的传音,专称上帝。(注释9)  
  
道是自有永有者
  
其实,「耶和华」并非上帝的意思,他的希伯来文原意是「我是我所是的」(I am who I am),即「自在者」,中文《圣经》译成「我是自有永有者」。(注释10)  
老子说:人以地为法度,地以天为法度,天以道为法度,道以自身为法度,亦即「道是最高的立法者,是一切存在的法度」之意,也就是唯一的「自在者」。(注释11)  
老子又说:道无形无象,先于一切有形有象之帝。(注释12)  
  
道是造化养育者
  
道造化了一切,是万物之母,万物之宗,天地母,天下母,天地根。(注释13)又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注释14)道无形无象,故又有「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之说。  
道养育着一切:道造化万物,又以恩德去蓄养,使它们成长发育,给它们平安稳定,对它们爱抚保护,然而他这样创造养育却不强行占有,他这样无所不为却不自恃己功,他是万物之主却不任意宰制,这可真是深不可测的恩德啊!(注释15)  
  
道是超越者
  
道超越一切形象:大象无形:世人都说我的道太大,简直难以想像为何物。正因为他大,才不具体像甚么。若具体像甚么,早就渺小了。(注释16)老子又说,道作为一种存在,只是恍惚,恍惚之中有形象,恍惚之中有实在。在深远幽暗中,有灵存在着。这灵至真至切,充满了信实。(注释17)庄子也说:「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注释18)  
道超越人的智慧:智慧出,有大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注释19)老子在描述大道时候,常常使用下面一类词表示自己理智的无能为力:吾不知、孰知、似、若、不可名、强字之、强为之、多言数穷等等。老子又用下面一类词表达大道深不可测,难以把握:玄、妙、微妙、渊、湛、恍惚、绵绵、绳绳、不见、窈冥、寂寥、恢恢等等。(注释20)显然,老子传达的是一个灵象,一旦他试图理智的描述这个灵象,立即就变的模糊不清,正如物理学「测不准原理」原理一样。  

2\老子与基督!  

道超越人的德性:丧失了大道,才强调德行。(注释21)圣人并不理会世上所谓仁义,而将百姓视为祭神用的稻草狗。(注释22)这稻草狗在神的祭祀上极为尊贵圣洁,一旦离了祭坛不过是一捆稻草而已。  
  
道是启示者
  
人不能凭藉知识和理性来认识道,倒要绝学、弃智、致虚极、守敬笃,来领受道的启示。(注释23)  
老子说大道可以,实际上也一直在将自己启示给人:从古到今,他的名字从不消失,好教人们看到万物之父。我之所以晓得万物之父的情形,也是由他而来。(注释24)  
大道的启示,可以藉着先知的语言:大道出口成为话语,平淡无味,看起来不起眼,听起来不入耳,用起来确受益无穷。(注释25)也可以是无言的启示,即「不言之教」,只是这种无言的教化,天下很少有人能得着啊!(注释26)  
  
道是生命者
  
道不是自然神,乃是有信实、有恩德、有大能、有慈爱、有权柄、有赏罚、有教化、有公义、有生命、有赦罪、有拯救的全善全知全能者。(注释27)老子说人若入了道,就是复归本命了,因为道里有永恒的生命。(注释28)  
老子恳切的劝勉世人:世界有一个开始,那开始的,就是世界的母亲。既晓得有一位母亲,就知道我们是儿子,既然之道我们是儿子,就应当回归守候母亲,若是这样,纵然身体消失,依旧安然无恙,藉着大道洒下的光亮,复归其光明之中,就不会留下身后的祸殃了。这就是承袭永恒,得着永生的意思。(注释29)  
为甚么世人不晓得大道有生命呢?因为:至高至善的掌权者,人们感受不到其存在。次一等的,赢得人们的亲近赞誉。再次的,使人们畏惧害怕。更次的,遭人们侮慢轻蔑。缺少信,才不信。悠悠然大道之行,无须发号司令,大公告成之后,百姓都视之为自然而然的事,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啊!」(注释30)  
  
道是公义者
  
老子说道是至高的掌权者,即太上。(注释31)是至高的立法者,「道以自己为法度」。(注释32)又是至高的司法者:冥冥永恒中,已有一位主宰生杀予夺的。企图起而代之去主宰生杀予夺的人,就好像外行人代替木匠砍削木头,少有不伤害自己手的。(注释33)  
老子又说: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注释34)  
  
道是拯救者
  
老子论道的主旨,是大道的拯救。  
春秋时代,世人都沉沦了,人间没有美善:天下的人都知道以美为美,这就是丑了。都知道以善为善,这就是恶了:是上的善良与邪恶,两者的差别又在哪里呢?人们追求今生如此过份,以至于连死都不在乎。(注释36)  
老子说,最大的祸害就是不知足,最大的罪过就是贪婪。(注释37)他一再警告,罪的结局就是死:「人一生出来,就进入死亡。为甚么?世人太贪婪今生的享乐了!」(注释38)老子用「壮、坚、强」来形容背离大道,自恃其能,偏行己路的人必死。(注释39)敞开自以为是的感官,极尽聪明能事,更不能得救了。(注释40)  
老子用「止」、「反」、「复归」、「静」、「久」等概念,说明甚么是得救。  
止:知道停止方能免除危险,可以得享长久的生命。(注释41)止的深涵,世人在神面前不可潜越:宇宙一开始有秩序,就有了名份。既有了名份,人就该知道自己的限度,不可潜越,知道人的限度而及时止步,就可以平安无患了。(注释42)  
反:「这至高无上的恩德啊!多么奥妙深远与一般事理恰恰相反,然而唯此才通向大顺啊!(注释43)相反(返归),正是大道的作为。(注释44)老子又用水作比喻说:「它处身于众人所厌恶的地方,所以跟道很相近」。(注释45)  
复归:复归本根、复归真生命、复归婴儿、复归无限、复归本相、复归母亲、复归其光明、复众人之所过、复结绳而用之(注释46)等等。这是最后一句话,现代人只会嘲笑。然而「不笑不足以为道」。(注释47)当不治之症越来越多,生态危机越来越严重,道德水平越来越低,犯罪越来越普遍,杀人武器越来越精妙,地球资源越来越枯竭,人类的胃口越调越高,一句话,当「末日」来临时,再读老子「小国寡民……复结绳而用之」的话,人们将作何感想呢?  

3\老子与基督  

静:回到本根,便是静息,静息之处,是真生命。(注释48)  
久:永生之意。离道者必死,入道者永生:无死地、死而不亡、没身不殆、可以长久、无遗身殃、是谓袭常等等。(注释50)后世道教不知老子微言大意,竟然练起「长生不老术」来了。  
《老子》第十六章,完整的表明了大道的拯救:  
道为万物之主,是善人的宝贝,罪人的中保。美好的言词固然可以博取尊荣,美好的行为固然使人得到敬重,然而人的不善怎能被剔除弃绝呢?所以,就是立为天子,封为三公(太师,太傅,太保),财宝无数,荣华加身,还不如坐进这大道里呢!古时候为什么重视道呢?不就是因为在他里面,寻求就能得着,有罪能得赦免吗?所以道是天下罪尊贵的啊!(注释51)  
  
道的化身圣人
  
大道拯救世人,似乎是藉着「道的化身」圣人。  
道无形无象,唯有圣人将道表明出来,普化人间。老子不是那圣人,老子只是指出那圣人。《老子》八十一章中,至少有二十六章二十九次描述了那位圣人,总是在讲完道体、道性、道像、道理之后,用「是以」(所以)将圣人引出来,不论不辩、直笔而出、言之凿凿、不容至疑,俨然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  
值得深思的是,老子论道时,为甚么提出这个圣人来?为甚么老子反覆展示这样一个一直被学者们视为「莫须有」的人物形象?如果这位「圣人」真是一个虚构那么必须要问,为甚么一字千金的老子竟然重笔墨的「虚构」他?  
不管理智上多么吃惊,不管听起来多么神奇,我必须说,老子笔下的圣人,非常像耶稣。请看:  
他是世人认识道的中介,是天下的牧者:他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他秉持大道之像,吸引天下前往,得享安息太平;他承袭大道的光明,总是善于拯救世人,将众人从过犯中领回来;他知道荣耀所在,却干守屈辱之境,知道光明所在,却干守暗昧之地;他掌握着世人欠债的存根,却不强令世人偿还;他将自身置之度外,其身却永远长存;他受辱受难,却为主为王,但是天下之王。  
凡认识耶稣的一眼便认出,这酷似《圣经》旧约所预言,新约所展示和见证的耶稣。吻合之极,令人瞠目结舌。  
  
孔子逝世五百足年后,圣者耶稣开始传道。(注释86)这是一个奥秘,世人难知底细,不过历史告诉我们,从沉沉昏睡中将神州唤醒的第一声细语,神州与世界的第一次拥抱,神州儿女重新赞美上帝的第一首诗歌,都是耶稣--这位与老子笔下的圣人极其吻合的人送来的。  
奇妙的事,跨越了时空,如今恰是盛然展现,愈演愈烈的时候。 ~*~* ~*~* ~*~* *~*~ *~*~ *~*~  

老 子 简介
老子(公元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春秋时期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阳,《史记》载为楚国苦县河南鹿邑太清人,也有史料记载,老子为今安徽涡阳人,汉族人,与孔子同时期而年稍长于孔子。有人说又称老聃。在传说中,老子一生下来时,就具有白色的眉毛及胡子,所以被后来称为老子。相传生活在春秋时期。老子著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与儒家的孔子相比拟,史载孔子曾学于老子。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

《老子》《道德经》在后世远播西方,西方人迷恋《老子》,说老子如同基督教的上帝,具有博爱与宽容的精神‍

虽然当年老子其人出关西走而莫知所终,但《老子》其书却在后世远播西方。据西方学者统计,从1816年至今,出版的各种西文版的《道德经》已有250多种,如今几乎每年都有一、两种新的译本问世。又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在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大的世界文化名著中,《道德经》排名第二,仅次于《圣经》。当然,西方人迷恋《老子》,也是各取所需,各有所爱。如冯·布兰切勒的《老子〈道德经〉:美德之道》一书说老子如同基督教的上帝,具有博爱与宽容的精神;新教神学家尤利乌斯·格里尔则列举了《道德经》与《新约》的相似点80处;法国学者阿贝尔·雷米则说《老子》第十四章中就出现有“耶和华”三个汉字;德国人萨冯·施特劳的《老子》注释本则按照严密的德国唯心主义的逻辑体系重构五千言的结构图式;另有德国学者用格式塔心理学的模型来解读《老子》;弗兰克·劳埃德·赖特从《老子》的“当其无,有有之用”抽绎出建筑学上的空间与砖瓦匠同等重要的原则;美国卡普拉的《物理学之道》也指出西方近代物理学与《老子》的东方神秘主义有着相似性。此外,还有《老子》中的“雌”、“母”的隐喻,也引起了西方女权运动者的兴趣,练气功或柔道的人、传统医学的从业者、环保主义者、和平主义者、从《老子》寻找经营理念的商人以及要消解现代性的后现代主义者,都宣称从《老子》那里找到了精神养料与灵感源泉。甚至连俄国文豪托尔斯泰也用他那“对恶不抵抗”的学说来诠释《老子》的无为思想,把老子当成自己的同调;而前苏联的杨兴顺则认为《老子》的“无”不是“无物”而是“无有”,即穷人、无产者,他把《老子》说成是革命宣言。由此可见,《老子》一书在西方确是甚有影响。

西方社会出现这种经久不衰的老子热与形形色色的老子观,其原因当是多方面的。一方面,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甲、乙本与1993年湖北省荆门郭店村一座古墓中出土的楚墓竹简《老子》,无疑极大地激发了西方人研究《老子》的热情。另一方面,当代英国汉学家和哲学家克拉克的《西方人的道——道家思想的西方化》一书则把道家思想在西方的流行归结为西方人思维方式上的三个变化:希望过更好的生活,但要从传统宗教教条式信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透过克服身心二元论达到一种身心完整的生活;需要从更广的范围看待当代各种思想潮流。而这里更不应忽略的,是《老子》本身:其一,《老子》言简意深,哲理宏富,它虽然只有区区“五千言”——这个字数在当今评个哲学助教恐怕都不够格,但它浓缩了这位东方老人的大量的人生智慧和至理名言,而且它的诗化哲学的话语表达式往往寓意隐晦,言有尽而意无穷,也给后人的无限解读提供了广阔空间,犹如杜鹃鸟的一声不经意的啼鸣总能使富有想象力的诗人产生无尽的遐想。其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老子》的精神特质系反对文明的异化,它的自然无为、去伪存真、知足不争和贵柔守雌等理念,在文明高度发展因而其负面问题愈发显现的西方社会,自然会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认同。
老子隐遁西走与《老子》走红西方,这一隐一显迥别,但有一个原因却是相同的,这就是反对文明的异化。看来,历史上的思想者与其思想每每会有不同的因缘际遇。兴衰替废,一切都因时间地点而异。  
发表于 2-1-2013 22:33:05|来自:新西兰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狮租房
不同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7-2014 08:30:36|来自:新西兰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我是老子会直接说明,你是老子也会直接说明。而不是在这里模糊引用。自欺欺人。宗教就是这么无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8-2014 21:12:47|来自:新西兰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嗯 不知道到底有怎样的联系 不过确定的是上帝就是真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小程序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